克隆和序列分析论文_王丹丹,孙英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克隆和序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序列,病毒,李斯特,原体,犬瘟热,血凝素。

克隆和序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丹,孙英新[1](2019)在《石柱参人参皂苷合成酶基因S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柱参近缘种野生山参的人参皂苷合成酶基因SS为模板,利用NCBI中的primer-BLAST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从石柱参叶片基因组DNA克隆了SS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基因片段为1 285 bp,能够编码25个氨基酸以上的ORF (Open Reading Frame)有10个,其中最长能够编码295个氨基酸。NCBI序列对比显示,该基因与人参的人参皂苷合成酶基因SS的同源性为97. 05%,与西洋参的人参皂苷合成酶基因SS的同源性为96. 63%。这些数据表明,从石柱参克隆的基因为其人参皂苷合成酶基因SS。(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邓章超,赵娟娟,夏琴,韦崇万,黄艳娜[2](2019)在《陆川猪DGAT2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广西陆川猪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并探讨该基因在陆川猪和杜长大猪肌肉中的表达水平差异,试验以陆川猪背最长肌组织总RNA为模板,克隆获得DGAT2基因CDS序列并利用生物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50日龄陆川猪和杜长大猪背最长肌中DGAT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陆川猪DGAT2基因CDS序列长度为1 086 bp,与GenBank中的野猪、虎鲸、双峰骆驼、羊驼、佛罗里达海牛、野驴、马和家猫的同源性分别为99. 8%、93. 1%、93. 0%、92. 9%、92. 1%、91. 8%、91. 7%和91. 5%;陆川猪与野猪的遗传距离最近;陆川猪DGAT2蛋白由36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亮氨酸含量最高,半胱氨酸含量最少,DGAT2蛋白具有较弱的疏水性;在DGAT2蛋白高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39. 34%,无规则卷曲占比43. 21%,延伸链占比17. 45%; 150日龄陆川猪背最长肌中DGAT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同日龄的杜长大猪(P<0. 01)。说明DGAT2基因在猪肌肉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作用于肌内脂肪的沉积机制尚不明确,可将DGAT2基因作为开展陆川猪肌内脂肪沉积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候选基因之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1期)

刘娜,张浩波,王皓珺,高悦禹,李和平[3](2019)在《梅花鹿SNX10基因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梅花鹿SNX10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试验提取了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总RNA,设计上下游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SNX10基因,对扩增的基因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扩增获得的序列为854 bp,其中包括606 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01个氨基酸;SNX10蛋白为疏水性蛋白质且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由α-螺旋、扩展链、无规则卷曲组成,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为细胞质。梅花鹿鹿茸SNX10蛋白氨基酸序列与白尾鹿的同源性极高,为99%。梅花鹿与白尾鹿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野猪、牛的亲缘关系较近,与人、白鳍豚、裸鼹鼠、黑猩猩、赤狐、刺猬的亲缘关系较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1期)

姜琦,郑强,吴启康,国会艳[4](2019)在《白桦4个WRKY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在白桦转录组中发现的4个WRKY转录因子进行分析及基因克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这4个WRKY蛋白。[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4个基因并将其构建到T载体上。同时,利用在线网站分析这4个WRKY基因的理化性质及功能。[结果]发现这4个白桦WRKY基因编码311~335个氨基酸,分子量在34. 39~37. 70 k Da之间,均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并且为无跨膜结构区的核内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这4个白桦WRKY基因中均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WRKY结构域。通过与拟南芥WRKY蛋白的系统树构建,分析这4个WRKY基因的功能。[结论]成功克隆出4个白桦WRKY基因,为后期深入分析这4个白桦WRKY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婧,孙志雯,陈海峰,陈晓兰[5](2019)在《3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可感染各阶段的猪,使患病动物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并伴随厌食和精神沉郁等临床症状,对哺乳仔猪危害尤为严重。为了解河南某猪场PEDV流行毒株S1基因的变异情况,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院实验室保存的感染PEDV临床病料为样本,对其进行S1基因扩增、克隆以及序列分析。对S1基因的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猪场PEDV分离株S1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高达99%,BLAST搜索结果显示与AHCZ-2株的相似性最高,将获得序列与经典毒株CV777相比在第57位插入了4个氨基酸NQGV,在第134位插入1个氨基酸D,而在第157、158位缺失2个氨基酸,在中和表位区域共有11处氨基酸突变,与国内其他毒株均位于G2-b进化分支,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掌握该地PEDV的流行毒株和毒力变异情况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林希,刘若寒,郝香琪,郑清栩,陶攀[6](2019)在《广东地区犬瘟热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广州和东莞市宠物犬感染犬瘟热病毒(CDV)的情况进行病原鉴定和分析,为监测CDV的遗传变异情况和防治犬瘟热(CD)提供数据基础。【方法】从表现CD症状的犬只中鉴定了17份CDV阳性样本,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这些野毒株的血凝素(H)基因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17株CDV的H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4%~100.0%和97.5%~100.0%,与Onderstepoort、Lederle和Convac等疫苗株相比,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0.3%~91.5%和89.4%~90.8%。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7株CDV野毒株均属于AsiaⅠ型,与疫苗株的分支较远;本研究鉴定的野毒株已进化形成9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结论】AsiaⅠ型CDV仍为该地区的流行基因型,基因型较稳定,但与疫苗株相比形成了一定的进化距离和出现了大量的变异。因此,继续监控CDV在犬群中的进化,掌握其遗传变异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高瑞,王中堂,张琼,王洁,孙玉刚[7](2019)在《枣疯病植原体免疫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枣树上枣疯病(jujube witches’-broom,JWB)植原体的免疫膜蛋白基因(immunodominant membraneprotein,IMP)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及结构预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JWB植原体免疫膜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JWB植原体侵染的枣树及健康枣树均采自山东省泰安市,并分别保存于无虫网室内。利用CTAB法提取健康和感病样品总DNA,于–20℃保存备用。根据已报道的JWB植原体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以健康植株总DNA和双蒸水为阴性对照。采用DNASTAR 6.0和MEGA7.0软件对所得到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其他组植原体免疫膜蛋白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网站http:∥genome.cbs.dtu.dk/services/TMHMM-2.0和http:∥genome.cbs.dtu.dk/services/SignalP-4.0对免疫膜蛋白基因的跨膜区和前导信号肽序列进行预测。通过对扩增片段的序列测定,确定了JWB植原体的imp基因扩增片段含有459个核苷酸,G+C的含量为28.76%,编码15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6.8kD,预测等电点为9.616。将JWB植原体的imp基因与已报道的AY、AP、ESFY、PD、CP、FD-C、CPh、OY、PYLR、SPWB、WX和WBD等12个属于不同亚组植原体分离物的imp基因进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JWB植原体与同属于16Sr V组但不同亚组的FD-C植原体imp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48.1%),与属于16Sr I组的AY、OY、CPh、WBD植原体imp基因同源性较低(分别为34.1%、34.7%、30.2%和30.9%),说明不同植原体免疫膜蛋白基因之间的差异非常大。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JWB与ESFY、PD、AP、PYLR和CP聚为一大簇,属于免疫主导膜蛋白中的类型1:免疫膜蛋白。JWB和FD-C同属于16Sr V组,其免疫主导膜蛋白属于同一类型免疫膜蛋白,而WBD、CPh、OY和AY同属于16Sr I组,其免疫主导膜蛋白也属于同一类型抗原膜蛋白,但其他组植原体imp基因和16Sr RNA的系统进化分析并没有相关性,这也说明imp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承受了寄主更大的选择压力。信号肽及跨膜区预测结果表明,JWB和FD-C植原体的IMP均无前导信号肽序列。JWB植原体IMP蛋白含有一个疏水跨膜区,在21~42位氨基酸存在有疏水跨膜结构,与JWB蛋白结构相似,FD-C植原体的IMP含有一个疏水跨膜区,在21~43位氨基酸存在有疏水跨膜结构。在蛋白结构上,两个蛋白C端为亲水基序,暴露在胞外,N端锚定在植原体细胞膜,无蛋白切割位点,同属于免疫主导膜蛋白中的类型1:免疫膜蛋白。(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王乐,程磊[8](2019)在《鲫Carassius auratus基因组中多拷贝瘦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同源扩增方法克隆得到鲫Carassius auratus基因组中四个不同拷贝的瘦素基因(Leptin,Lep),依据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分别命名为Lepa1、Lepa2、Lepb1和Lepb2。鲫Lep基因的四个亚型彼此间序列变异较大,但基因结构十分保守,均只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四个亚型Lep基因翻译产物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也较低,预测的蛋白质高级结构十分保守。鲫瘦素及编码基因的这些特点与已知的其他脊椎动物一致。分析结果显示,脊椎动物的Lep基因聚为3类,真骨鱼类的Lepa与Lepb各自分别聚类,以四足动物为主的其他脊椎动物Lep基因聚为一类,支持真骨鱼类较四足动物多经历了一轮基因组加倍的观点。鲤Cyprinus carpio和鲫基因组中均具四个Lep基因亚型,且亚型间序列相似性更高,支持鲤、鲫起源于共同的四倍体祖先。本研究可为后续研究鲫多拷贝Le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扬扬,马勋,康立超,李红欢,钱凌霄[9](2019)在《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lismff_0038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作为四大重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对公共安全及畜牧业发展威胁极大。其lismff_0038是新发现的一个潜在毒力因子,与LM的神经感染和母胎感染密切相关。对食源性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5567的lismff_0038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功能验证提供基础。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lismff_0038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对食源性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5567的lismff_0038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9-T载体,进行PCR、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并对基因核苷酸序列和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食源性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5567的lismff_0038基因序列全长为988 bp。LM5567的lismff_0038核苷酸序列与02-6680株(4b,奶酪,加拿大)、10-0811株(1/2b,螃蟹,加拿大)、10-0809株(4b,粪便,加拿大)、81-0558株(4b,脑脊髓液,加拿大)、02-1103株、02-1792株(4b,奶酪,加拿大)、81-0861株(4b,卷心菜,加拿大)相似性91.1%。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上述菌株相似性100%。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表明,LM5567的lismff_0038蛋白为疏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属于跨膜蛋白。表明,克隆了LM5567的lismff_0038基因,为进一步探究lismff_0038基因的功能奠定了一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邓莉,张可,唐青海,吴广艳,李轩[10](2019)在《犬瘟热病毒HuN-HY171124毒株H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克隆并分析湖南衡阳分离的犬瘟热病毒(CDV)HuN-HY171124毒株H基因,采用逆转录反应合成第一链c DNA,利用巢式PCR扩增H基因全长,将PCR产物纯化克隆至T载体中构建重组载体pMD19-T-CDVHuN-HY171124-H,经序列测定,利用DNAStar和Mega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DV HuN-HY171124毒株H基因开放阅读框(OR F)为1824 bp,编码607 aa。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该毒株与GenBank中58株分离毒株的核苷酸相似性在90.4%~98.8%之间,与弱毒疫苗毒株核苷酸的相似性均在90%左右,与我国分离的强毒株核苷酸的相似性均在98%左右。CDV HuN-HY171124毒株H蛋白第519氨基酸氨基酸为精氨酸、第549氨基酸氨基酸为酪氨酸,均为犬源CDV H蛋白特征性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毒株与我国分离的大部分毒株均属于与我国分离的大部分毒株属于Asia 1型,与现有疫苗毒株不处同一个分支。CDV HuN-HY171124毒株是一株犬源CDV,其基因型属于Asia-1型,本研究扩充了CDV区域性流行病学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湖南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5期)

克隆和序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获得广西陆川猪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并探讨该基因在陆川猪和杜长大猪肌肉中的表达水平差异,试验以陆川猪背最长肌组织总RNA为模板,克隆获得DGAT2基因CDS序列并利用生物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50日龄陆川猪和杜长大猪背最长肌中DGAT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陆川猪DGAT2基因CDS序列长度为1 086 bp,与GenBank中的野猪、虎鲸、双峰骆驼、羊驼、佛罗里达海牛、野驴、马和家猫的同源性分别为99. 8%、93. 1%、93. 0%、92. 9%、92. 1%、91. 8%、91. 7%和91. 5%;陆川猪与野猪的遗传距离最近;陆川猪DGAT2蛋白由36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亮氨酸含量最高,半胱氨酸含量最少,DGAT2蛋白具有较弱的疏水性;在DGAT2蛋白高级结构中,α-螺旋占比39. 34%,无规则卷曲占比43. 21%,延伸链占比17. 45%; 150日龄陆川猪背最长肌中DGAT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同日龄的杜长大猪(P<0. 01)。说明DGAT2基因在猪肌肉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作用于肌内脂肪的沉积机制尚不明确,可将DGAT2基因作为开展陆川猪肌内脂肪沉积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候选基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克隆和序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丹丹,孙英新.石柱参人参皂苷合成酶基因S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邓章超,赵娟娟,夏琴,韦崇万,黄艳娜.陆川猪DGAT2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水平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3].刘娜,张浩波,王皓珺,高悦禹,李和平.梅花鹿SNX10基因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4].姜琦,郑强,吴启康,国会艳.白桦4个WRKY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生物技术.2019

[5].王婧,孙志雯,陈海峰,陈晓兰.3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林希,刘若寒,郝香琪,郑清栩,陶攀.广东地区犬瘟热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7].高瑞,王中堂,张琼,王洁,孙玉刚.枣疯病植原体免疫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8].王乐,程磊.鲫Carassiusauratus基因组中多拷贝瘦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水产学杂志.2019

[9].刘扬扬,马勋,康立超,李红欢,钱凌霄.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lismff_0038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现代畜牧兽医.2019

[10].邓莉,张可,唐青海,吴广艳,李轩.犬瘟热病毒HuN-HY171124毒株H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湖南畜牧兽医.2019

论文知识图

鱼类抗原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示意图...暗纹东方鲀暗纹东方鲀脑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核酸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一级结...粪肥杆菌中糖苷水解酶基因的PCR扩增:...外切酶催化位点中果糖与酶作用的立体...

标签:;  ;  ;  ;  ;  ;  ;  

克隆和序列分析论文_王丹丹,孙英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