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论文和设计-黄梅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包括床板,床板一端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一侧设有卡槽,卡槽内固定卡接有固定板,固定板顶面设有颈部放置槽,颈部放置槽内两侧设有气囊槽,气囊槽内固定安装有气囊,气囊一端连接有分流管,且分流管上连通有充气管,充气管外接有充气装置,固定板两端顶面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卡接有滑块的下半端,滑块位于滑槽上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额头固定弹性带,气囊在压缩气体的进入之后,从气囊槽内涌出,对患者的颈部两侧进行固定,避免颈部向两侧歪头,防止颈部血肿、脊髓再损伤和植骨块的脱落,有效的实现颈部制动和保证颈椎的稳定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一端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一侧设有卡槽(21),所述卡槽(21)内固定卡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顶面设有颈部放置槽(31),所述颈部放置槽(31)内两侧设有气囊槽(33),所述气囊槽(33)内固定安装有气囊(34),所述气囊(34)一端与分流管(35)连通,所述分流管(35)为U型,且分流管(35)连通有充气管(36),所述充气管(36)外接有充气装置,所述固定板(3)两端顶面设有第二滑槽(37),所述第二滑槽(37)内滑动卡接有滑块(38)的下半端,所述滑块(38)位于滑槽(37)上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额头固定弹性带(310)。

设计方案

1.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一端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一侧设有卡槽(21),所述卡槽(21)内固定卡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顶面设有颈部放置槽(31),所述颈部放置槽(31)内两侧设有气囊槽(33),所述气囊槽(33)内固定安装有气囊(34),所述气囊(34)一端与分流管(35)连通,所述分流管(35)为U型,且分流管(35)连通有充气管(36),所述充气管(36)外接有充气装置,所述固定板(3)两端顶面设有第二滑槽(37),所述第二滑槽(37)内滑动卡接有滑块(38)的下半端,所述滑块(38)位于滑槽(37)上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额头固定弹性带(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放置槽(31)顶面覆设有一层海绵垫(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37)和滑块(38)上配套设有定位孔(39),所述定位孔(39)内螺纹连接有定位销,且滑槽(37)上设有的定位孔(39)为多个,所述滑块(38)上的定位孔(39)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放置槽(31)内两端的气囊(34)相对面为设有波浪形的波纹,且波纹与波纹之间设有预制的透气槽(3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两端顶面对称设有第一滑槽(22),所述第一滑槽(22)内滑动卡接有竖板(23)的下端,所述竖板(23)上设有横板(24),所述横板(24)的一端与一个竖板(23)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竖板(23)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所述横板(24)中间段设有的螺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25),所述螺杆(2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额压槽(27),所述额压槽(27)采用弹性橡胶材质,并与额头固定弹性带(310)顶部活动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5)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柄(26),所述手柄(26)与螺杆(25)构成T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槽(311)的底端连接有拉片(312),所述拉片(312)位于气囊(34)的内部并与气囊(34)底面连接,所述拉片(312)中部具有空洞(31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病人术后早期,颈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患者术后要求强迫去枕卧位,颈部制动以保证颈椎的稳定性,防止颈部血肿、脊髓再损伤和植骨块的脱落,有效的颈部制动,以及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是护理颈椎前后手术患者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孩童在颈部收术后之后,由于孩童没有大人的成熟思想,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根据传统的方法是患者侧卧时头部垫普通枕,平卧时颈部垫毛巾,头部两侧放沙袋制动,该方法由于颈部受限,导致患者颈部悬空,颈部肌肉僵硬,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术后的快速康复,甚至导致局部压疮的发生,现有的颈椎枕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儿科患者的需求,现有技术介绍以及缺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一端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固定卡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面设有颈部放置槽,所述颈部放置槽内两侧设有气囊槽,所述气囊槽内固定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一端与分流管连通,所述分流管为U型,且分流管连通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外接有充气装置,所述固定板两端顶面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卡接有滑块的下半端,所述滑块位于滑槽上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额头固定弹性带。

优选的,所述颈部放置槽顶面覆设有一层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和滑块上配套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螺纹连接有定位销,且滑槽上设有的定位孔为多个,所述滑块上的定位孔为一个。

优选的,所述颈部放置槽内两端的气囊相对面设有波浪形的波纹,且波纹与波纹之间设有预制的透气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两端顶面对称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卡接有竖板的下端,所述竖板上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一端与一个竖板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竖板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所述横板中间段设有的螺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额压槽,所述额压槽采用弹性橡胶材质,并与额头固定弹性带顶部活动相抵。

优选的,所述螺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与螺杆构成T形。

优选的,所述透气槽的底端连接有拉片,所述拉片位于气囊的内部并与气囊底面连接,所述拉片中部具有空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充气管外接的充气装置,进行充气,经分流管的分离,压缩气体均匀的进入气囊内,采用分流管进行同步充气,避免两端的气囊充气不均匀,气囊在压缩气体的进入之后,从气囊槽内涌出,对患者的颈部两侧进行固定,避免颈部向两侧歪头,防止颈部血肿、脊髓再损伤和植骨块的脱落,有效的实现颈部制动和保证颈椎的稳定性。

2.颈部制动之后,在第二滑槽内滑动滑块的位置,使额头固定弹性带,可有效的固定在患者的额头处,进一步的加强对患者头部的制动,通过竖板在第一滑槽内滑动,使额压槽位于额头固定弹性带的上方,随后握持住手柄,转动螺杆,使额压槽与额头固定弹性带顶部相抵,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再一次固定。

3.颈部放置槽顶面覆设有一层海绵垫,在放置患者的颈部时,使颈部更加舒适。

4.利用第二滑槽和滑块上配套设有的定位孔,且定位孔内螺纹连接有定位销,实现滑块在第二滑槽内的位置固定。

5.颈部放置槽内两端的气囊相对面为波浪形,且波纹与波纹之间形成透气槽,对包裹住的颈部实现透气,避免压疮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架和固定板丽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囊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囊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板、2固定架、21卡槽、22第一滑槽、23竖板、24横板、25螺杆、26手柄、27额压槽、3固定板、31颈部放置槽、32海绵垫、33气囊槽、34气囊、35分流管、36充气管、37第二滑槽、38滑块、39定位孔、310额头固定弹性带、311透气槽、312拉片、313空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包括床板1,床板1即为常规的根据情况上面可铺设有床垫、褥子等来保证患者的舒适性,床板1一端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架2,固定架2一侧设有卡槽21(即两个固定架2之间形成的空间),卡槽21内固定卡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顶面设有颈部放置槽31,颈部放置槽31内两侧设有气囊槽33,气囊槽33内固定安装有气囊34,气囊34一端与分流管35连通,分流管35为U型,且分流管35连通有充气管36,充气管36外接有充气装置,固定板3两端顶面设有第二滑槽37,第二滑槽37内滑动卡接有滑块38的下半端,滑块38位于滑槽37上方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额头固定弹性带310,患者平躺在床板1上之后,经患者的颈部放置在固定板3上的颈部放置槽31内,随后通过充气管36外接的充气装置,进行充气,经分流管35的分离,压缩气体均匀的进入气囊34内,采用分流管35进行同步充气,避免两端的气囊34充气不均匀,气囊34在压缩气体的进入之后,从气囊槽33内涌出,对患者的颈部两侧进行固定,避免颈部向两侧歪头,防止颈部血肿、脊髓再损伤和植骨块的脱落,有效的实现颈部制动和保证颈椎的稳定性,颈部制动之后,在第二滑槽37内滑动滑块38的位置,使额头固定弹性带310可有效的固定在患者的额头处,进一步的加强对患者头部的制动。

并且在颈部放置槽31顶面覆设有一层海绵垫32,在放置患者的颈部时,使颈部更加舒适。

由于患者体型不同,为了能够调节,所述第二滑槽37和滑块38上配套设有定位孔39,定位孔39内螺纹连接有定位销,且滑槽37上设有的定位孔39为多个,滑块38上的定位孔39为一个,利用第二滑槽37和滑块38上配套设有的定位孔39,且定位孔39内螺纹连接有定位销,实现滑块38在第二滑槽37内的位置固定。

具体的由于气囊34都必须为不透气的材料制成,所以为了避免长时间紧贴颈部造成损伤,颈部放置槽31内两端的气囊34相对面设有波浪形的波纹,且波纹与波纹之间设有预制的透气槽311(气囊34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即TPU,可在生产时预先压制有向下凹陷的纹路,如此充气后即会出现向下凹陷形成透气槽311),利用透气槽311对包裹住的颈部实现透气,避免压疮的出现。具体的为了防止长时间挤压气囊34使透气槽311变形,所述气囊34的内部结构采用如图3和4所示,所述透气槽311的底端连接有拉片312,所述拉片312位于气囊34的内部并与气囊34底面连接,拉片312也采用TPU材质用于拉扯透气槽311的,防止长时间使用后变形让透气槽311变平,影响效果,所述拉片312中部具有空洞313用于给气体流通。

具体的,固定架2两端顶面对称设有第一滑槽22,第一滑槽22内滑动卡接有竖板23的下端,竖板23上设有横板24,所述横板24的一端与一个竖板23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竖板23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横板24中间段设有的螺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25,螺杆2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额压槽27,所述额压槽27采用弹性橡胶材质,并与额头固定弹性带310顶部活动相抵,螺杆25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柄26,手柄26与螺杆25构成T形,通过竖板23在第一滑槽22内滑动,使额压槽27位于额头固定弹性带310的上方,随后握持住手柄26,转动螺杆25,使额压槽27与额头固定弹性带310顶部相抵,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再一次固定。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患者平躺在床板1上之后,经患者的颈部放置在固定板3上的颈部放置槽31内,随后通过充气管36外接的充气装置,进行充气,经分流管35的分离,压缩气体均匀的进入气囊34内,采用分流管35进行同步充气,避免两端的气囊34充气不均匀,气囊34在压缩气体的进入之后,从气囊槽33内涌出,对患者的颈部两侧进行固定,避免颈部向两侧歪头,防止颈部血肿、脊髓再损伤和植骨块的脱落,有效的实现颈部制动和保证颈椎的稳定性,颈部制动之后,在第二滑槽37内滑动滑块38的位置,使额头固定弹性带310,可有效的固定在患者的额头处,进一步的加强对患者头部的制动;颈部放置槽31顶面覆设有一层海绵垫32,在放置患者的颈部时,使颈部更加舒适;利用第二滑槽37和滑块38上配套设有的定位孔39,且定位孔39内螺纹连接有定位销,实现滑块38在第二滑槽37内的位置固定;通过竖板23在第一滑槽22内滑动,使额压槽27位于额头固定弹性带310的上方,随后握持住手柄26,转动螺杆25,使额压槽27与额头固定弹性带310顶部相抵,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再一次固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4869.5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695655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A61G7/07

专利分类号:A61G7/07

范畴分类:申请人:黄梅

第一申请人:黄梅

申请人地址:261061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东风东街368号

发明人:黄梅

第一发明人:黄梅

当前权利人:黄梅

代理人:周丹

代理机构:1143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针对儿科颈椎病患专用的监护装置论文和设计-黄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