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论文_田书荣,李子杰,康祖杰,廖庆义,李迪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山国,多样性,目的论,影像,分类学,集体。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田书荣,李子杰,康祖杰,廖庆义,李迪强[1](2019)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及其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缓和日益加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保护管理工作与主要保护目标的契合,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对范围和功能区进行了调整。自然保护区面积由40 847hm~2增加至66 568 hm~2,核心区和缓冲区人口由15 329人减少至5 809人。调整后,保护区的功能得到加强,人为活动的干扰有效减弱,更有利于优化保护区的管理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杨柳青,范艳丽,周琪瑶[2](2019)在《灌木植物资源调查及墙体绿化应用潜力分析——以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灌木植物区系特征,调查可应用于墙体绿化的灌木植物,2014年以来多次对壶瓶山进行实地调研,结合现有的资料,对保护区内灌木植物资源区系及其墙体绿化应用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保护区共有灌木植物84科217属598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8种,被子植物80科212属590种。保护区内灌木植物科属组成较分散,植物组成较为复杂。灌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其中的地理成分主要以热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的50.69%,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44.71%,显示了该区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征。根据墙体绿化的特点总结灌木植物筛选原则,讨论不同生态类型灌木植物的墙体绿化应用策略,并从壶瓶山灌木植物中筛选出72种在墙体绿化中具有应用潜力的种类。该区观赏灌木植物种类丰富,但很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及应用前景的的灌木植物还未在墙体绿化中得以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田书荣,刘超,桂小杰,李迪强[3](2019)在《基于威胁因素的集体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分析——以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南方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比重较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突出。运用威胁因素分析方法掌握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状况以及保护区与社区矛盾所在,针对性地采取适应性管理措施,是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用头脑风暴等方法找出主要保护对象面临的威胁因素,用矩阵分析等方法对各种威胁因素进行威胁程度排序,用逻辑框架的方法找出威胁因素产生的原因、危害方式、危害区域。经过分析,该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面临的威胁因素按照威胁程度从高到低为:林火隐患,薪柴采集,偷猎和非法猎捕,道路建设,非法采伐林木,非法旅游,非法采集,放牧。针对这些威胁因素,提出了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政策和技术支撑、人力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廖明玮,李欣,庄浩楠,邱林,刘俊杰[4](2018)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物种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东北端。笔者于2016—2017年在保护区内共设置6条样线开展物种多样性调查,共记录蝴蝶个体4 795只,隶属于11科114属191种。分析结果表明蛱蝶科为优势科,计34属65种1 253只(占26%);就属而言,环蛱蝶属物种数最多(16种),凤蝶属个体数量最多(591只);就物种而言,优势种为酢浆灰蝶Pseudozizeeria maha (占8. 1%)、点玄灰蝶Tongeia filicaudis (占7. 0%)与宽边黄粉蝶Eurema hecabe (占6. 5%)。蝶类香浓维纳指数(H)与均匀度指数(J)自初夏开始随月递增,于7月达到最大值(H=3.56),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Preston方法分析显示处于模型中间的物种较多,优势种和记录量仅为1只的稀有种较少,说明壶瓶山自然环境良好。(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冯德鸿,丁峰,陈华[5](2018)在《基于RS与GIS的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立地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以近红外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建立统一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进行图像裁剪处理;采用非监督分类法、影像数据与武陵山脉基础地形数据融合迭加分析法,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立地进行人工目视判读;最后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得到森林立地分类及面积。(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4期)

刘美斯,廖庆义,白林壮,田书荣[6](2018)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现状及管理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13~2016年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生的1 266起野生动物肇事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以反映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肇事现状,并提出可行的管理建议。调查显示:野猪(Sus scrofa)、黑熊(Ursus thibetanus)、猕猴(Macaca mulatta)为主要肇事野生动物;玉蜀黍(Zea mays)、番薯(Ipomoea batatas)为主要受损农作物,受损面积和重量分别达404 933 m~2,221 459 kg和74 933 m~2,45 766 kg;野生动物肇事随月份发生变化,集中在7、8、9月,肇事频次为189、494和348,在8月达到顶峰;空间上,人口稀少的保护区核心区野生动物肇事冲突比人口较多的缓冲区和实验区更为激烈,对应人口和肇事频次分别为:核心区2 573人,564次;缓冲区5 506人,331次;实验区19 731人,371次。(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于桂清,康祖杰,刘美斯,陈振法,邓忠次[7](2018)在《利用红外相机对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的初步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20个红外相机监测公里网格,对保护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经过19 592个有效相机工作日的调查,共记录到兽类4目11科21种和鸟类4目8科33种,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和保护区新纪录兽类1种(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兽类以食肉目种类最多(9种),其次为偶蹄目(6种)和啮齿目(5种)。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野猪(Sus scrofa)、红腿长吻松鼠、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相对丰富度居于兽类的前五位。鸟类以雀形目的种类最多(25种),其次是鸡形目(5种)和鴷形目(2种)。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眼纹噪鹛(Garrulax ocellatus)的相对丰富度指数居于鸟类的前叁位。此外,本文对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红腿长吻松鼠、毛冠鹿、野猪和小麂等常见物种的日活动节律和年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保护区内地栖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的本底信息,为保护区今后开展野生动物长期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肖乾鹏,廖明玮,李欣,龚文雅,康祖杰[8](2017)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西北部,有着丰富的植物种群,为蝴蝶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本文总结了以往壶瓶山保护区的蝴蝶调查工作,对蝴蝶研究方法及保护进行讨论,旨在为壶瓶山蝴蝶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甘佳慧[9](2016)在《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球蛛科蜘蛛分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蜘蛛目中的球蛛科蜘蛛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论文主体包括总论、各论、结果与讨论、图版四部分:总论部分基于球蛛科蜘蛛分类历史及目前的分类现状,简要了介绍了球蛛科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研究材料与方法、分类系统地位、经济意义等,并就壶瓶山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标本采集地的位置分布情况作了说明。各论部分对本文记述的壶瓶山自然保护区25属74种球蛛科蜘蛛进行了分类,并对其中以前未在壶瓶山有记录的种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结果与讨论部分总结了本次论文的主要成果,包括球蛛科蜘蛛新种15个,雄性补充4种,并就在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新种命名如下:袋状丽蛛Chrysso marsupiata sp.nov.;喙状丽蛛Chrysso rhyncha sp.nov.;尹氏圆腹蛛Dipoena yinae sp.nov.;携尾美蒂蛛Meotipa caudigera sp.nov.;壶瓶齿腹蛛Molione hupingiensis sp.nov.;双带拟肥腹蛛Parasteatoda aequipeiformis sp.nov.;壶瓶锥蛛Phoroncidia hupingiensis sp.nov.;长栓锥蛛Phoroncidia longemboles sp.nov.;八肥腹蛛Steatoda cucurbitina sp.nov.;微点斯坦蛛Stemmops atomatus sp.nov.;钩状球蛛Theridion hamatum sp.nov.;钝球蛛Theridion obtusum sp.nov.;石门球蛛Theridion shimenensis sp.nov.;叁斑球蛛Theridion trimaculatum sp.nov.和壶瓶灵蛛Thymoites hupingensis sp.nov.。首次报道了雄性蜘蛛4种:近刺短跗蛛Moneta subspinigera Zhu,1998;凹锥蛛Phoroncidia concave Yin&Xu,2012;瓢锥蛛Phoroncidia crustula Zhu,1998和昏暗球蛛Theridion obscuratum Zhu,1998。图版部分对《湖南动物志·蜘蛛类》中未记录的已知种及所有新种拍摄了彩色照片,绘制了点线图,其中彩色照片169张,点线图46张,共计213张。(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熊孜孜[10](2015)在《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生态旅游这一既保护自然环境又兼顾旅游业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集科研价值与旅游价值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自然保护区的英译文本对于吸引国外游客和加快生态旅游国际化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笔者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翻译实践出发,以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作为翻译的理论支撑,运用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探讨译文的最佳翻译方法以及策略。本报告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介绍了本实践报告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二个部分对翻译过程进行了描述,包括译前准备工作、翻译的校对等部分。第叁个部分对目的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第四个部分为本报告的主体部分,作者首先从词和句两个方面分析了翻译该文本的难点,然后以目的论的叁原则为基础,对选取的典型翻译实例进行翻译方法探究。考虑到原文文本特征、译文目的和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作者采用了增译、减译、注释、语态转换、重组等方法,使译文尽可能地传递比较准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既能吸引国外动植物专家前来考察研究又能吸引普通游客旅游观光的目的。最后,笔者总结了通过这次翻译实践所获得的进步及译文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翻译理论的素养和翻译实践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4-27)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灌木植物区系特征,调查可应用于墙体绿化的灌木植物,2014年以来多次对壶瓶山进行实地调研,结合现有的资料,对保护区内灌木植物资源区系及其墙体绿化应用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保护区共有灌木植物84科217属598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8种,被子植物80科212属590种。保护区内灌木植物科属组成较分散,植物组成较为复杂。灌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其中的地理成分主要以热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的50.69%,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44.71%,显示了该区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征。根据墙体绿化的特点总结灌木植物筛选原则,讨论不同生态类型灌木植物的墙体绿化应用策略,并从壶瓶山灌木植物中筛选出72种在墙体绿化中具有应用潜力的种类。该区观赏灌木植物种类丰富,但很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及应用前景的的灌木植物还未在墙体绿化中得以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田书荣,李子杰,康祖杰,廖庆义,李迪强.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及其影响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9

[2].杨柳青,范艳丽,周琪瑶.灌木植物资源调查及墙体绿化应用潜力分析——以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3].田书荣,刘超,桂小杰,李迪强.基于威胁因素的集体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分析——以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野生动物学报.2019

[4].廖明玮,李欣,庄浩楠,邱林,刘俊杰.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物种多样性[J].华中昆虫研究.2018

[5].冯德鸿,丁峰,陈华.基于RS与GIS的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立地分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

[6].刘美斯,廖庆义,白林壮,田书荣.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现状及管理建议[J].野生动物学报.2018

[7].于桂清,康祖杰,刘美斯,陈振法,邓忠次.利用红外相机对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的初步调查[J].兽类学报.2018

[8].肖乾鹏,廖明玮,李欣,龚文雅,康祖杰.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J].华中昆虫研究.2017

[9].甘佳慧.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球蛛科蜘蛛分类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10].熊孜孜.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翻译实践报告[D].湖南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构成...灰翅鸫侧面观(雄体)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壶瓶飞瀑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灰翅鸫标本(12031803,♂)背面观Fig.1...

标签:;  ;  ;  ;  ;  ;  ;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论文_田书荣,李子杰,康祖杰,廖庆义,李迪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