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论文和设计-贾国鑫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它包括炉体、炉栅、第一烟管、集灰炉、过滤网以及第二烟管,炉栅将炉体内部分隔成呈上下分布的燃烧室和落灰室,炉体上设有炉口和第一回收口,第一烟管设于炉体上方且与炉体相连通,集灰炉设于第一烟管上方且与第一烟管相连通,集灰上设有第二回收口,第二烟管设于集灰炉上方且与集灰炉相连通,过滤网装设于集灰炉的顶部与第二烟管的连接处以对艾灰进行过滤和隔离。本实用新型通过的炉体、集灰炉和过滤网的配合,实现从落灰室中收集较粗的艾灰,从集灰炉中收集较细的艾灰,即可对粗细不同的艾灰进行分别回收,且对艾灰回收彻底,避免了污染环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炉体、炉栅、第一烟管、集灰炉、过滤网以及第二烟管,所述炉体和集灰炉均为中空结构体,所述炉栅装设于炉体内以将炉体内部分隔成呈上下分布的燃烧室和落灰室,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炉口和与落灰室相通的第一回收口,所述第一烟管装设于炉体上方且与炉体的顶部相连通,所述集灰炉装设于第一烟管的上方且底部与第一烟管的顶部相连通,所述集灰炉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回收口,所述第二烟管装设于集灰炉的上方且底部与集灰炉的顶部相连通,所述过滤网装设于集灰炉的顶部与第二烟管的连接处以对艾灰进行过滤和隔离。

设计方案

1.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炉体、炉栅、第一烟管、集灰炉、过滤网以及第二烟管,所述炉体和集灰炉均为中空结构体,所述炉栅装设于炉体内以将炉体内部分隔成呈上下分布的燃烧室和落灰室,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炉口和与落灰室相通的第一回收口,所述第一烟管装设于炉体上方且与炉体的顶部相连通,所述集灰炉装设于第一烟管的上方且底部与第一烟管的顶部相连通,所述集灰炉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回收口,所述第二烟管装设于集灰炉的上方且底部与集灰炉的顶部相连通,所述过滤网装设于集灰炉的顶部与第二烟管的连接处以对艾灰进行过滤和隔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呈倒圆锥状且顶部开口的中空壳体结构,所述过滤网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通过卡扣或螺钉固定于集灰炉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顶部呈圆锥筒状结构且顶部中心处与第一烟管的下端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炉的顶部呈圆锥筒状结构且顶部中心处与第二烟管的下端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且位于炉口处装设有一用于打开和关闭炉口的炉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且位于第一回收口处装设有一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回收口的第一回收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收门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炉上且位于第二回收口处装设有一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回收口的第二回收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

背景技术

艾草、艾叶、艾柱或者艾条进行燃烧后产生的灰烬叫艾灰(也叫艾草灰或艾叶灰),艾灰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它的功效和作用有很多,比如用于外伤治疗中进行止血、杀菌消毒、保持伤口干燥,用于褥疮治疗,用于治疗脚气,用于美容、治疗痘痘,用于吸湿除味,用于养花增肥等等。

经研究和实践表明,不同粗细程度的艾灰具有的药用功效是不同的,并且直接燃烧后产生的细灰与燃烧产生的粗灰经加工后变细的艾灰作用也不相同,现有的艾草焚烧装置并不能对粗灰和细灰进行分别回收,均需要经过后期加工才能对艾灰的粗细程度进行分离和收集。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艾草焚烧提出改进方案,以能够对不同粗细的灰烬进行直接筛选和收集,以满足艾灰的研究需求和药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它包括炉体、炉栅、第一烟管、集灰炉、过滤网以及第二烟管,所述炉体和集灰炉均为中空结构体,所述炉栅装设于炉体内以将炉体内部分隔成呈上下分布的燃烧室和落灰室,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炉口和与落灰室相通的第一回收口,所述第一烟管装设于炉体上方且与炉体的顶部相连通,所述集灰炉装设于第一烟管的上方且底部与第一烟管的顶部相连通,所述集灰炉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回收口,所述第二烟管装设于集灰炉的上方且底部与集灰炉的顶部相连通,所述过滤网装设于集灰炉的顶部与第二烟管的连接处以对艾灰进行过滤和隔离。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呈倒圆锥状且顶部开口的中空壳体结构,所述过滤网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通过卡扣或螺钉固定于集灰炉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炉体的顶部呈圆锥筒状结构且顶部中心处与第一烟管的下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集灰炉的顶部呈圆锥筒状结构且顶部中心处与第二烟管的下端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炉体上且位于炉口处装设有一用于打开和关闭炉口的炉门。

优选地,所述炉体上且位于第一回收口处装设有一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回收口的第一回收门。

优选地,所述第一回收门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集灰炉上且位于第二回收口处装设有一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回收口的第二回收门。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艾草经炉口放入燃烧室内燃烧,燃烧产生的大部分较粗的艾灰经过炉栅落入落灰室内,进行回收;少部分较细的艾灰随着烟雾进入集灰炉内,其中大部分会直接降落在集灰炉的底面上,而剩下少部分艾灰在随着烟雾上升的过程中,被过滤网进行过滤和隔离,使得烟雾内的灰被完全过滤和隔离在过滤网的下方,最后沉积在集灰炉内进行回收,实现了对艾灰的充分回收利用,同时过滤干净后的烟雾排放大大气中,避免了艾灰污染周围的空气。

基于此,其结构紧凑合理,通过的炉体、集灰炉和过滤网的配合,实现从落灰室中收集较粗的艾灰,从集灰炉中收集较细的艾灰,即可对粗细不同的艾灰进行分别回收,且对艾灰回收彻底,避免了污染环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它包括炉体1、炉栅2、第一烟管3、集灰炉4、过滤网5以及第二烟管6,炉体1和集灰炉4均为中空结构体,炉栅2装设于炉体1内以将炉体1内部分隔成上下分布的燃烧室a和落灰室b,炉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燃烧室a相通的炉口11和与落灰室b相通的第一回收口12,第一烟管3装设于炉体1上方且与炉体1的顶部相连通,集灰炉4装设于第一烟管3的上方且底部与第一烟管3的顶部相连通,集灰炉4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回收口41,第二烟管6装设于集灰炉4的上方且底部与集灰炉4的顶部相连通,过滤网5装设于集灰炉4的顶部与第二烟管6的连接处以对艾灰进行过滤和隔离。

在使用时,艾草(或艾叶、艾条、艾柱等)经炉口11放入燃烧室a内进行燃烧,在燃烧的过程中,燃烧产生的大部分(较粗的)艾灰经过炉栅2落入落灰室b内,可利用第一回收口12对艾灰进行回收利用;少部分(较轻的或较细的)艾灰随着烟雾经过第一烟管3进入集灰炉4内,进入集灰炉4内的艾灰大部分会直接降落在集灰炉4的底面上,而其中少部分特别细的艾灰会随着烟雾上升进入第二烟管6,而利用设置于于集灰炉4的顶部与第二烟管6的连接处的过滤网5可对这部分特别细的艾灰进行过滤和隔离,过滤网5的过滤孔可以做的很小,使得烟雾内的灰被完全过滤和隔离在过滤网5的下方,最后沉积在集灰炉4内,经过第二回收口41进行回收利用,实现了对艾灰的充分回收利用,同时过滤干净后的烟雾排放大大气中,避免了艾灰污染周围的空气;基于此,其结构紧凑合理,通过的炉体1、集灰炉4和过滤网5的配合,实现从落灰室b中收集较粗的艾灰,从集灰炉4中收集较细的艾灰,即可对粗细不同的艾灰进行分别回收,且对艾灰回收彻底,避免了污染环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为了提高过滤网5的过滤效果,以便于艾灰回落到集灰炉4内,本实施例的过滤网5呈倒圆锥状且顶部开口的中空壳体结构,过滤网5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c。由此,可利用倒圆锥状的结构设置,增大烟雾与过滤网5的接触面接,提高烟雾气体通过的效率,同时有利于经过滤后附着在过滤网5上的艾灰掉落下来,落入集灰炉4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过滤网5通过卡扣或螺钉固定于集灰炉4的顶部。

为便于炉体1内的烟雾向上进入第一烟管3和集灰炉4,本实施例的炉体1的顶部呈圆锥筒状结构且顶部中心处与第一烟管3的下端相连通。由此,炉体1内的烟雾上升时,可在其顶部汇聚,集中进入第一烟管3。

为便于集灰炉4内的烟雾向上进入第二烟管6,本实施例的集灰炉4的顶部呈圆锥筒状结构且顶部中心处与第二烟管6的下端相连通。由此,集灰炉4内的烟雾上升时,可在其顶部汇聚,集中进入第二烟管6。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炉体1上且位于炉口11处装设有一用于打开和关闭炉口11的炉门(图中未示出)。作为优选,炉门可铰接或插接在炉口11处。利用炉门关闭炉口11,可防止艾灰在燃烧过程中,从炉口11处飞出炉体1,进入空气中。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炉体1上且位于第一回收口12处装设有一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回收口12的第一回收门(图中未示出)。作为优选,第一回收门可铰接或插接在第一回收口12处。利用第一回收门关闭第一回收口12,可防止艾灰在燃烧过程中,从第一回收口12处飞出炉体1,进入空气中。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回收门上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孔(图中未示出)。由此,可在第一回收门关闭第一回收口12时,利用进气孔进行空气流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集灰炉4上且位于第二回收口41处装设有一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回收口41的第二回收门(图中未示出)。作为优选,第二回收门可铰接或插接在第二回收口41处。利用第二回收门关闭第二回收口41,可防止艾灰在燃烧过程中,从第二回收口41处飞出集灰炉4,进入空气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9781.9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5(内蒙古)

授权编号:CN209484612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F23G 5/24

专利分类号:F23G5/24;F23G5/44;F23J15/02;F23J3/00

范畴分类:35B;

申请人:贾国鑫

第一申请人:贾国鑫

申请人地址:026000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镇建设北街34排6号

发明人:贾国鑫;高立辉;贾永宏;高风林

第一发明人:贾国鑫

当前权利人:贾国鑫

代理人:韦鳌

代理机构:44399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艾草焚烧回收炉论文和设计-贾国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