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群:休谟对皮浪主义的回应论文

李子群:休谟对皮浪主义的回应论文

摘要:休谟的“人性科学”具有与皮浪主义相同的倾向。休谟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独断论是应该被拒斥的。休谟的“人性科学”也反对皮浪主义。休谟认为,理性虽然有缺陷,但我们并不能拒斥理性,演绎推理不容置疑,概然推理也有价值;休谟的温和怀疑论是有限制的,他肯定经验主义的原则,肯定自我的人格同一性,肯定上帝和外在世界的存在,认为道德评价、审美趣味都有其标准;皮浪主义无法战胜“自然”,悬搁我们的判断,不但不能获得心灵的安宁,反而会成为疯子。休谟对皮浪主义的拒斥,其理由主要是来自心理的必然性,来自进行实践的必然性。

关键词:休谟;皮浪主义;怀疑

熟悉皮浪主义的读者很容易发现休谟哲学和皮浪主义有类似之处。事实上,休谟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指出他是一个新皮浪主义者,但休谟本人并不同意这一点。休谟哲学和皮浪主义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类似,现当代学者们的看法仍然是有分歧的。莱尔德说:“从对所有最终原理所持的态度看,休谟是一个彻底的皮浪主义者。”[1](P180)波普金[2](P103~132)、巴松[3](P140~142)也对休谟哲学进行了皮浪主义化的解释,帕斯莫尔[4](P147)、布雷蔡勒[5](P311~333)、伊默瓦尔[6](P227~238)和库恩[7](P25~45)虽然没有明确地把休谟阐释为一个皮浪主义者,但他们认为,休谟在《人性论》中对自然信念之间的矛盾的揭示及其提供的心理学解决方案是怀疑论的。休谟研究专家周晓亮指出:“休谟明确反对皮浪主义,赞成学园派(中期)的主张。”[8](P250)

塞克斯都·恩披里克是古代皮浪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名字从来没有直接出现在休谟的哲学著作中,虽然在《道德原则研究》中讨论“仁爱”时,休谟曾经援引过他的著作。“皮浪主义”则反复出现在休谟的不同论著中,他有时把皮浪主义称之为极端怀疑论或过度怀疑论,有时则用“怀疑论”来指代皮浪主义。从莱尔德[1](P180~185)、波普金[9](P65~81)、德雷弗[10](P40~50)、格罗克和所罗门[11](P645~663)讨论皮浪主义的近代思想资源的情况来看,休谟在回应皮浪主义时,针对的可能是塞克斯都·恩披里克,也可能是蒙田在《雷蒙·塞邦赞》、帕斯卡在《思想录》、培尔在《历史的和批判的辞典》等著作中呈现出来的皮浪主义。

因此,通过把休谟的著作与古代皮浪主义者的著作细致地进行比对来探讨休谟对皮浪主义的回应,是有欠妥当的。在回应皮浪主义时,休谟并没有呈现皮浪主义者的论证过程。休谟所回应的是自己眼中的皮浪主义,或者说是“休谟版”的皮浪主义。《人性论》等著作向我们表明,“休谟版”的皮浪主义主要包括这几个一般性的观点:理性无法获得真理;宣称发现了真理的人是独断论者;我们应该对所有的问题不作判断,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皮浪主义没有支配休谟的思考方式。休谟也没有迎合皮浪主义。休谟的“人性科学”既有支持皮浪主义的一面,也有反对皮浪主义的一面。

一、休谟对皮浪主义的支持

休谟的“人性科学”具有与皮浪主义相同的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休谟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二是休谟反对独断论。

(一)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首先,休谟认为,理性的不完善是怀疑主义产生的根源。高扬理性是近代哲学的主旋律。但休谟哲学与这一主旋律有点不合拍。在《〈人性论〉概要》中,休谟非常明确地指出:“人类的理智是不完善的,其范围是狭窄的。”[8](P377)在休谟看来,理性能够认识一些事物,但也有很多事物是它不能认识的,理性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理性无法为我们的知性或感官进行辩护,我们如果力图加以辩护,“反而会更加暴露它们的弱点”。[12](P246)遵循数学原理的几何学与数量科学中常常出现悖论,这最容易导致人的踌躇和犹豫。人的理性不能超越经验,形而上学命题跨越了人类理性的边界,对这些命题的断言,都不是知识。人活在世间,需要采取行动,需要进行推理,需要信仰宗教,然而理性却无法为这些需要提供可靠的证明。人的认识充满了矛盾、冲突,但理性却不能教导我们,在相互冲突的思想之中,应该接受哪一个。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缺陷,理性很容易怀疑自己,陷入“惊异和犹疑”中去。理性“看见一片绚烂的光照耀着某一个地方;不过那片光却和极度的黑暗相与为邻。在光和暗中间,它晕眩了,迷惑了,所以它对于任何一个物象都难有任何确定的断言”。[12](P138~139)怀疑论是由理性的不完善所导致的。怀疑论是类精神的“一种疾患,这种疾患永远不能根治,它每时每刻都可以复发,不论我们怎样加以驱除”。[12](P246)怀疑论给人造成了惶惑,虽然我们不喜欢认识方面的模糊晦暗,而渴望获得关于事物的确实可靠的知识,但怀疑论是人类理性的宿命,人类理性根本无法摆脱它。

其次,休谟认为,理性的有限性体现于推理的缺陷中。对事物进行认知是理性的一大功能,理性在发挥这一功能时,离不开推理。根据人类思维的运作方式,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休谟认为,这两种推理都有缺陷。

休谟认为,人性生来就有“普遍的迷惑和纷乱”,[13](P142)人的理性是“不完全的”“范围是狭窄的”“作用是不精确的”。[13](P143)但他不认可皮浪主义对待理性的态度。休谟指出,皮浪主义者虽然主张,我们不能用理性来为理性的能力、理性的价值进行辩护,但是,皮浪主义者无法摈弃理性,他们仍然在运用理性进行推理。 皮浪主义者所有的研究和争辩,其目的就是消灭理性。但“要借论证和推理来消灭理性”,[13](P137)这只是一种很狂妄的企图。虽然休谟批判了理性的缺陷,但他肯定了我们的认知能力,肯定了我们对理性的运用。

东莞一翔液体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克纬说道:“我们在田间地头建这么一座配肥站,可以打一个比喻,就是把我们的服务中心建在了一线战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要引领一场施肥技术的革命。我们这场施肥革命的口号就叫:‘在有滴灌的条件下,用液体配方肥,整地不下肥(底肥),浇地不倒肥(指倒肥入施肥罐)’,‘用乡喜液体配方肥,让差地变好地’!”

2.肯定自我的人格同一性,肯定上帝和外在世界的存在

(二)反对独断论

在近代哲学家中,康德对独断论进行了精彩的批判,但在康德之前,休谟也曾对独断论进行过批判,试图指出人的认知的边界。休谟是康德思想的先驱。苏格兰诗人、休谟的朋友布莱克洛克(Thomas Blacklock,1721~1791)说:“每个时代的智者都得出这样的结论:皮浪所教导的和休谟所重申的,都是独断论者是傻瓜。”[14](P231)

在《自然宗教对话录》中,休谟以注释的形式指出,怀疑论者和独断论者之间一直都有争论。争论的实质是两派哲学对推论的怀疑与信任的程度不同。怀疑论者大都坚持获得必然性的困难的一面;独断论者大都坚持获得精确的决定的一面。[15](P100)独断论者对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所采用的认识方法充满信心。独断论者认为,我们不必担心陷入无尽的争论,因为我们可以获得真理,这些真理会得到普遍的同意。近代理性派哲学就是独断论的,它们推崇演绎法,认为确定无疑的观念就是始基,由此出发进行推理,可以建立起人类知识的高楼大厦。休谟认为,这是一种天真的想法,独断论者支持或接受一个命题时,他们并拿不出什么充分的、合理的根据和理由。

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样,在《人性论》的开篇,休谟就指出了当时哲学研究所处的状况:学者们的观点充满了分歧,大到形而上学,小到琐屑的事物,他们都争辩不休。在各门学术中,形而上学的处境尤其糟糕,人们普遍对其抱有厌恶的心理。休谟对于这样一种状况,是忧虑的。休谟并不主张放弃哲学的研究。在他看来,我们必须约束我们的想象力,避免理性受到想象力的引诱,跟着想象力跑。我们需要对我们运用理性的范围进行一个限制,把我们的研究限于那些适合于人类理性的题目之上。在休谟看来,无休无止的争辩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在形而上学的探究方面,我们有望获得什么?

YANG Yang, JU Zhi-guo, YUAN Ming-yuan, LI Rong-xian, ZHANG Hui-qun, NING Zhong-ping, FANG Ming, LI Xin-ming

休谟的《人性论》的核心目标是构筑建立在实验方法之上的“人性科学”。休谟认为,一切科学都或多或少地和人性相关,并最终回到人性。“人性科学”是“一切科学唯一稳固的基础”,[12](P8)是解决任何重要问题的关键和前提。“人性科学”将提供一个法庭,终止各种体系和学说之间的吵闹争辩。但“人性科学”不自命能够发现人性终极的原始性质,它不以猜测和假设作为最确定的原则。“人性科学”已经达到人类理性的最后限度,我们不能对哲学有什么进一步的要求,必须承认人类对许多事情是无知的,我们应由此感到“安心满足”。[12](P9)

1949年北平解放后,金毓黻开始自觉阅读马克思主义论著,并主动交往马克思主义史家,进而对唯物史观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

独断论者的最大特点在于他们总是试图把握那些超验的事物,认为人类理性可以获得确定无疑的形而上学命题。休谟认为,对事物进行考察和探讨是我们的自然的倾向,在精确和详细地观察对象之后在心中产生某种信念,对事物的某些方面表示肯定,也是我们的自然倾向。但休谟说:“一个合理的推理者在一切考察和断言中应该永久保有某种程度的怀疑、谨慎和谦恭才是。”[13](P142)休谟反对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过于肯定、专断,过于鲁莽,过于偏爱自己的原则,我们有必要顾虑到那些与之相反的论证,“觉察到人类的理智,即在最完全的状态下,即在它最精确最谨慎地作出结论时,也是特别脆弱的”;[13](P142)这样的顾虑、觉察是一种反省,它能使我们变得较为谦和、较为含蓄一些,减少我们偏爱自己和厌恶持不同意见者的心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对我们自己的判断自负,我们要保持谦逊,不去使用“显然”“确实”和“不可否认的”这一类词语。[12](P142)

在《一位绅士的来信》(A Letter from a Gentleman)中,休谟指出,他之所以持有怀疑论,是为了向人类理性展示,即使是在看起来最清晰、出于最强烈的自然本能必须接受的原理方面,人类理性也不能达到完整的一致性和绝对的肯定。因此,“如果我们是哲学家的话,那么我们的哲学只应该是根据于怀疑主义的原则”。[12](P301)谦虚和谦卑是怀疑主义的结果,皮浪主义可以减低我们的骄傲和固执。休谟自己明确地说,他的立场属于和缓的怀疑主义或学院派的哲学,“较和缓的怀疑主义或学院派的哲学是既可以经久而又可以有用的,而且它有几分是这个皮浪主义或过度的怀疑主义的结果;是后者的彻底怀疑有几分被常识和反省所改正了以后的结果”。[13](P142)

休谟认为,物体存在或外在世界存在,这是我们必须给予肯定的。即使怀疑主义者声称无法通过哲学的论证来证实这个命题,他们也必须承认这个命题的真实性。世界上有没有物体存在?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徒劳的。因为这是“我们在自己一切推理中所必须假设的一点”。[12](P214)

二、休谟对皮浪怀疑论的反对

休谟的“人性科学”对皮浪主义进行了反对。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理性虽然有缺陷,但我们并不能拒斥理性

演绎推理不能扩展我们的知识,演绎推理的前提中蕴含了结论的内容。演绎推理由若干命题组成,它是一个命题的系列,作为出发点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有一个距离,它需要有若干中介作为过渡的桥梁。正是由于演绎推理包含了若干环节,影响了演绎推理的效用。这一点,在深奥的推理中,体现得很明显。此外,演绎推理有非常严格的规则,一个演绎推理要有效,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则。但我们在运用这些规则时,往往难以做到确定无误,“我们那些易误的、不准确的官能”“很容易违背这些规则,而陷于错误之中”。[12](P206)

正如前面所说,理性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推理。我们可以作出粗糙简陋的推理,也可以作出细致精微的推理,比如伽利略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推理,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推理。后一种推理具有很大的价值。在《人性论》等著作中,休谟对一些推理进行了批评,但他批评的是粗糙简陋的推理,而不是细致精微的推理。在他看来,如果我们不加区别、一视同仁地批评一切的推理的话,那么,我们会因此而“完全断绝了一切科学和哲学”,[12](P299)这会让我们“陷于最明显的谬误”。[12](P299)

1. 演绎推理不容置疑

我们关于事物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认识,来自归纳推理。我们只能通过经验发现,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在时空上是互相接近的,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是相继发生的,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是恒常会合的。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两个事物之间具有因果联系。我们认为它们一个是原因,一个是结果,这仅仅是我们的推测,仅仅是我们的习惯性联想。归纳推理建立在习惯或本能之上,它“可以是错误的、骗人的”,[13](P140)因此,归纳推理只具有或然性。

(g)As we all know,China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苏格兰哲学家拉姆齐(Chevalier Andrew Michael Ramsay,1686~1743)说:“皮浪主义的根源在于未能区分解证(Demonstration)、证明(Proof)和概然性(Probability)。解证认为相反的观点是不可能的;对事实的证明是这样一种情况,即所有的理由都导致一个不容置疑的信念;概然性则是支持一个信念的理由强于怀疑该信念的那些理由。”[16](P229~230)在拉姆齐看来,解证只能用于揭示几何学和形而上学中那些永恒的、不变的观念之间的关系,证明和概然性则与外在物体、与我们的经验相关。

休谟的《人性论》等著作中,体现了与拉姆齐相似的看法。休谟根据知识所具有的不同确定性程度将知识分为三类,即解证的知识、证明的知识和概然性的知识。解证的知识是从演绎推理中得来的,它涉及观念之间的关系,是分析性的知识,证明的知识和概然性的知识是从归纳推理中得来的,它涉及事实和存在,是综合性的知识。休谟说,在“纯逻辑和纯数学”中,“存在所谓的绝对确定性”。[17](P140)逻辑和数学处理的是纯粹观念之间的关系,它们是解证性的,所提供的结论具有无可置疑的确定性。肯定“数和量方面”的抽象推理,这是休谟知识论中一个基本的态度。

2.概然推理也有价值

休谟不仅重视关于量和数方面的抽象推理,而且也同样重视关于事实和存在的经验推理,因为经验推理与“诡辩和幻想”[13](P145)有根本的区别。哲学研究包括了经验推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这种推理。休谟甚至夸赞经验推理,认为“这种推断不但是一个真正的推理,而且是一切推理中最强有力的一种,比我们用另一个观念联结两端时所作出的推理具有更大的信服力”。[12](P115)

休谟称自己的哲学为“人性科学”,也称其为“人的科学”“精神哲学”“实验哲学”。“人性科学”包括逻辑、道德学、批评学(美学)和政治学这四门学科。“人性科学”重点考察的是关于事实和存在的概然性推理,它以因果关系为核心,因果关系是事实问题的基础,是除逻辑和数学以外所有学问的基础,所有与事实和存在有关的研究如历史、道德、政治、美学等,都是基于因果论证的。休谟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涉及人类“日常实践和经验的题目”,[13](P143)旨在阐明我们对于历史和道德的所有信念,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审美等。这些题目不是幽远而崇高的,是来自日常生活的。

休谟的“人性科学”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在人类的交际、事务和娱乐中慎重地搜集实验材料。“人性科学”建立在经验和观察之上,以经验为权威,他不超越经验,努力将实验推溯到底,对人性进行解剖。“人性科学”的研究获得的是那些并非全然确定、具有概然性的知识。休谟认为,这些知识是富有价值的。对概然性知识的各种反驳是脆弱的,它们不足以消灭我们关于事实和存在方面的推论。

在1739年4月写给休谟的表兄霍姆(Henry Home,1696~1782)的信中,哈奇森对休谟的《人性论》进行了评论,并说:“多年来……我越来越多……地沉迷于旧学园派的学说中,对在最重要的论题上获得确定性感到绝望,但我对某种概然性的知识感到满意,对一个诚实的人来说,这些知识足以指引生活。”[18] (P71)休谟的温和怀疑论和哈奇森的观点是接近的。休谟把自己的怀疑论称之为温和怀疑论。他认为,温和怀疑论是有益于人类的。在休谟看来,哲学就是一种反省,哲学的钻研给爱好哲学的人带来直接的快乐,“哲学的结论也不是别的,只是系统化的修正过的日常生活的反省”。[13](P143)

●与袁隆平院士合作的杂交水稻百亩攻关示范田,使用硅谷肥料,连续三年创水稻高产新纪录。2017年10月15日,袁隆平院士亲自参加的实打实收水稻测产,创亩产1149公斤的世界最高纪录。成为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最大的新闻,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腾讯新闻等10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袁隆平院士给硅谷肥料颁发了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并题词“硅谷肥料,中国创造”。今年,与袁隆平院士合作的水稻创高产试验田,有希望再创新的世界纪录,达到1200公斤。……

牛顿物理学成为休谟时代科学研究的典范。牛顿揭示了物理世界的法则,休谟试图成为精神领域的牛顿,揭示精神领域中规律性或必然性的东西。休谟哲学的起点并不怀疑人的认识能力,他运用实验推理的方法对人性进行了考察,但是经过系统的讨论之后,他的结论是否定性的。我们不能说休谟摧毁了牛顿物理学,因为,对于科学家们而言,休谟哲学并不属于他们必须给予关注的东西之一,不管有没有休谟的哲学,科学家们都会在牛顿的基础之上,继续推进对于物理世界的探讨,对于牛顿物理学的真正挑战,只可能来自物理学内部。但休谟的确从哲学内部挑战了牛顿物理学,他无法说明牛顿物理学的认识论基础,无法证明牛顿物理学的合法性。这在哲学内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哲学家们无法回避休谟对牛顿物理学的破坏。休谟的考察结论是,我们对物理法则和精神法则的区分是没有任何依据的。[12](P196)法则只有一种。休谟哲学的基石就是两个因素,一是对象的恒常结合,二是心灵的倾向。没有心灵的倾向,根本谈不上法则的问题。事实上,正如康德所说,休谟把客观的物理法则归结为了主观的法则或必然性——习惯。[19](P259)在休谟看来,人不可能获得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知识,我们的信念是没有哲学上的根据的,是找不到客观的因果必然性的,但我们的天性是不可能抗拒的,我们的信念可以有一个基础,那就是人的心理倾向、心理习惯。休谟对必然性知识的自然主义说明为这些知识提供了一种根据。

(二)温和怀疑论是有限制的

休谟说:“如果有人问我说……我是否是那些怀疑主义者之一,主张一切都不确实,而且我们对任何事情的判断都没有任何区别真伪的尺度;那么我就会答复说,这个问题完全是多余的,而且不论我或任何人都不曾真心地并恒常地抱着这个意见。”[12](P209)

虽然负荷均分功能能够消除主变过载的问题,但是该功能也有它的弊端:在备自投负荷均分功能完成后,不停电的两台变压器无法相互支援;边变压器同时失电时会导致全站失压。为了提高备自投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双备自投之间的配合或者判是否过负荷的方式来进行优化[4]。

在《一位绅士的来信》中,爱丁堡大学校长魏沙特(William Wishart,1691~1753)指控休谟,认为从《人性论》的断言来看,休谟坚持普遍的怀疑论。休谟对这一指控进行了答辩。在休谟看来,宣称不相信任何事情是愚蠢的。的确,休谟并不是普遍的怀疑论者,他的温和怀疑论是有节制的,不是极端的。休谟积极地肯定了某些原则、信念和标准。

1.肯定经验主义的原则

休谟认为,我们只有两类知觉,即印象和观念。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在我们人类认识中是最为原始性、根基性的构成因素,无法再进行区分或分析。简单观念只能来自简单印象,简单观念精确地复现简单印象,没有简单印象就根本不会有简单观念。这是休谟人性科学的第一原则。在休谟看来,这一原则是一个观念是否合法、可靠的一个试金石。比如,休谟不同意心灵实体这一观念,因为这一观念找不到相应的印象作为它的来源。休谟“希望那些自称我们对心灵实体有一个观念的哲学家们指出产生那个观念的那个印象来”,[12](P261)但这些哲学家指不出来。观念源于印象,这是休谟的经验主义原则,休谟哲学贯彻了这一原则,他成为最彻底的经验派哲学家。

人类理性是有限的。休谟的这个观点是对启蒙理性的反思,也可以说是启蒙理性对自我进行的一种调适。休谟对人类理性所运用的两种推理模式所具有的特点的把握也是极具创造性的,但他对两种推理模式的弱点,尤其是对演绎推理弱点的批评,不是着眼于推理的原则、原理,而是着眼于推理的实际使用,着眼于推理者那些能对其认识造成干扰的心理因素,因此休谟的分析不是逻辑的,而是心理学的。

在休谟看来,自我是知觉的集合,这些知觉不仅是相互不同的,而且它们之间也没有实在的联系,每一个知觉都是独立存在的。但是,我们借助记忆,借助想象和联想,虚构出了自我的人格同一性。休谟认为,虽然关于“自我”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但出于自然的倾向,我们相信“自我”的存在,相信自我的人格同一性。

1.3.1 冠脉造影所示IRA前向血流情况。IRA前向血流定义:TIMI 3级或TIMI2级为有前向血流;TIMI 0级或TIMI 1级为无前向血流。

休谟讨论宗教问题时,有一个根本性的前提,即他承认上帝是存在的。休谟怀疑的不是上帝的存在,而是人们为了证明上帝存在所进行的那些论证的合理性、有效性。《人类理智研究》《宗教的自然史》和《自然宗教对话录》等著作中都体现了这一点。休谟说,上帝存在是“我们一切希望的基础,道德最可靠的根基,社会最坚固的支柱,是我们思维默想中不应一时或缺的唯一原理”。[20](P2)

3. 道德评价有标准

休谟认为,道德的根源不是理性,而是感觉。痛苦或快乐的感觉是原始印象,而道德情感是在对痛苦或快乐的感觉进行反省的基础上获得的次生印象。当我们对人的行为或品格进行观察时,我们就产生了痛苦或快乐的感觉,我们关于该种行为或品格是善的还是恶的情感由此产生。能使我们产生快乐感觉的行为或品格是善的,而能使我们产生痛苦感觉的行为或品格就是恶的。休谟从他的知觉分类出发,解决了道德的原始根据问题,从而为道德评价和伦理规范提供了依据。

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中,需要多个专业配合,需要的计算软件多,通过合理使用先进的软件技术,设计软件框架,采用工程项目化管理技术,使PKPM相关计算软件能够集成在一个环境下,保证绿色建筑评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1-3]。

由于大多成人学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有着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因而成人学生的学习通常是问题导向的,而这些问题也是也是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的,他们一般都是希望能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传统成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常会求助于身边已有的教师或书本,在有限的资源里寻求答案,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拓宽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更是缩短了寻求答案的时间。尤其对于边工作边学习的学习者而言,通过互联网对相关问题的关键字或有关现象进行搜索,并对有关答案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找到答案。

4. 审美趣味有标准

在休谟看来,虽然人的审美趣味由于气质、偏好、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时代、习俗等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审美趣味还是有评判的标准。与大多数近代哲学家一样,休谟认为,人性是普遍一致的,人的感觉器官具有共同的结构,人的心灵活动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正是由于主体这方面的因素,面对相同的审美对象时,人们才可能获得大致相同的审美感受,从而对这些对象作出普遍一致的审美判断。休谟认为,从纷繁复杂的审美活动中可以归纳出审美判断的一般规则,这些规则就是对艺术作品进行批评的标准,而这些标准可以指引艺术批评。

(三)皮浪主义无法战胜“自然”

皮浪主义者在哲学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面对的是同等有效的矛盾命题,无法决定谁是谁非。于是,他们认为,如果我们采取彻底怀疑的态度,悬搁判断,不作出决定,心灵的宁静就会出现,而与争辩相伴随的折磨、烦恼就会远离我们;如果我们受到独断论的误导,放弃怀疑论的原则,匆忙草率地作出判断、决定,就会受到反驳,从而丧失心灵的“宁静”。

休谟认为,“学院”“经院”专注于纯粹的推理和思辨,并不直接关怀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在这种学术探讨中,皮浪主义大行其道。人类理性中的重重矛盾和缺陷造成了皮浪主义的繁荣。要战胜、反击皮浪主义是非常困难的。“学院”“经院”是皮浪主义的庇护所。只要离开了这个庇护所,即使是最有决心的皮浪怀疑论者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原则。

休谟认为,悬搁我们的判断,这个主张是荒谬的,如果我们试图遵循这个主张而生活,我们不但不能获得心灵的安宁,反而会成为疯子。事实上,我们也无法真正做到这一点。休谟说:“最能推翻皮浪主义或过分的怀疑原则的,乃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业务和工作。”[13](P140)人类为了生存,需要相信一些东西,需要采取行动。即使我们对很多人类事务没有十足的把握或者说确切的认识,我们也无法悬搁我们的判断。我们不可能只接受那些逻辑地推导出来的结论,我们往往要在缺乏充足的理性根据的情况之下作出决定。人要生存,这就是最大的“自然”,它非常强大,这足以阻止一个人成为彻底的皮浪主义者。我们必须遵从“自然”的指导。休谟说,“自然是顽强的,无论如何受到理性的攻击,也不肯退下战场”,[12](P243)“自然之能够及时摧毁一切怀疑主义论证的力量,使其不至对人的知性发生重大的影响,这是一件幸事”。[12](P213)

在休谟这里,有理性根据的信念和有心理基础的信念是有明确的区分的。寻找人类知识的理性基础,这是哲学的反思的态度;认为找不到这样的基础,这是皮浪主义的态度;依靠我们的信念,这是“自然”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休谟的温和怀疑论不怀疑常识,不怀疑“火能生暖,水能提神”[12](P301)的确实性。法国神学家阿尔诺(Antoine Arnauld,1612~1694)认为,皮浪主义者并不相信他们自己所说的,他们并不诚实,他们是说谎者。[21](P20~21)休谟同样认为皮浪主义者是说谎者。休谟仅仅把皮浪怀疑论视为一种争辩的艺术,而不是在知识和实践方面我们所能持有的一种态度。正如波普金[22](P385~407)所说,休谟版的皮浪主义是独断的。休谟忽略了皮浪主义为悬搁判断这一核心观点所提供的一系列细致论证,也忽略了皮浪主义建议我们按自然生活这一事实。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依托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深入挖掘高原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旅游文化、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河湟文化及独特的生态自然特点和动植物等生态文化资源,发挥这些繁荣的载体优势,引导市民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更加自觉的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切实提高林业促进绿色增长的能力和水平。把绿色发展转化为城市的品牌魅力和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升林业促进绿色增长的能力和水平,打造独具西宁高原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结 语

从休谟对皮浪主义的回应中,我们可以把握休谟温和怀疑论的性质和范围。

上文已经界定了定义,为什么还要谈概念的现代诠释呢?这是因为目前各类学者及组织的定义和内涵阐述多数体现在标准化对于商业贸易、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治理四个方面的作用,缺乏现代内涵的延伸。而与此同时,标准化活动的范围和内容正在不断的丰富与扩展,这也赋予了标准化基本概念的新内涵,需要对标准化给出新的诠释[6]。

休谟认为,我们只能部分地肯定皮浪主义,因为人类的本性阻止我们接受皮浪主义,而且自然本能的强力可以使我们摆脱皮浪怀疑论。休谟对皮浪主义的拒斥,其理由主要是来自心理的必然性,来自进行实践的必然性。我们接受一个观点,并不是由于这个观点在逻辑上是正确的或荒谬的,而是出于“自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采取的是自然的态度,而不是哲学的反思的态度。我们自然地获得的信念并不能驳斥皮浪主义,但它们又是我们所必需的。出于本性,我们进行推理,从而陷入怀疑,但同样出于本性,我们的生活不会受到怀疑的影响。我们的信念从哲学论证上得不到支持,但这些信念可以从人的本性上得到辩护。休谟为人的信念、人的行为寻找基础。他找到了一个基础,构成这个基础的不是理性因素,而是“自然”,也就是人的心理的、生理的因素。

2.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现实意义。“几何”的原意是“测量土地的技术”,可通过资料让学生了解几何在古代的一些作用。在生产实践和建设现代化祖国的过程中,几何这门科学也有广泛的应用。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图形,并提出一些启发思索的问题,如怎样画美丽的图形,怎样测量建筑物的高度等,使学生感知到几何知识无处不在,几何原理无处不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休谟的温和怀疑论是他以非常积极的态度经过细致周密的讨论之后得出的结论。休谟看到了皮浪主义的深刻性,指出了人类理性难以摆脱矛盾、冲突的宿命。[13](P141)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依靠心理基础获得的信念是难以接受的。因此,休谟的温和怀疑论是重要的,也是危险的,它为克服皮浪怀疑论所提供的方案是不成功的。历史呼唤康德先验哲学的登场。

[参考文献]

[1]John Laird, Hume’s Philosophy of Human Nature (London: Methuen, 1932).

[2]Richard H. Popkin, The High Road to Pyrrhonism, eds. Richard A. Watson and James E. Force(San Diego: Austin Hill Press, 1980).

[3]A.H. Basson, David Hume (Ham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Ltd., 1958).

[4]John Passmore, Hume’s Intentions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52).

[5]Daniel Breazeale, Hume’s Impasse,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13(1975).

[6]John Immerwahr, A Skeptics Progress: Hume’s Preference for the First Enquiry, McGill Hume Studies, eds. D.F. Norton, N. Capaldi, W. Robison (San Diego: Austin Hill Press, Inc., 1979).

[7]Manfred Kuehn, Hume’s Antinomies, Hume Studies 9(1983).

[8]周晓亮. 休谟哲学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9]Richard H. Popkin, David Hume and the Pyrrhonian Controversy, The Review of Metaphysics, Vol. 6, No. 1 (Sep.,1952).

[10]James Drever, A note on Hume’s Pyrrhonism, The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1950-), Vol. 3, No. 10 (Jan.,1953).

[11]Leo Groarke&Graham Solomon, Some Sources for Hume’s Account of Cause,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 52, No. 4 (Oct-Dec.,1991).

[12]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3]休谟.人类理解研究[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14]J.Y.T.Greig, The Letters of David Hume, Vol. I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32).

[15]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M].陈修斋,曹棉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2.

[16]Andrew Michael Ramsay, Voyages de Cyrus, (Paris, 1807).

[17]欧内斯特·C.莫斯纳.大卫·休谟传[M].周保巍,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18]Ian Simpson Ross, Hutcheson on Hume’s Treatise: An Unnoticed letter, in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ume 4, Number 1, January 1966.

[19]康德. 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0]休谟. 自然宗教对话录[M]. 陈修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21]Antoine Arnauld, L’Art de Penser, (Paris, 1724).

[22]Richard H. Popkin, David Hume: His Pyrrhonism and His Critique of Pyrrhonism, The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Vol. 1, IvIo. 5 (Oct., 1951).

Hume’sResponsetoPyrrhonism

LI Zi-qun

(AI Si-qi School of Philosophy,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Yunnan, China)

Abstract:Hume’s “science of human nature” had the same tendency as Pyrrhonism, as he claimed that human reason has limits and dogmatism should be rejected. However, Hume also opposed Pyrrhonism. According to Hume, although reason has defects, we can not reject reason, and the values of deductive reasoning and probable reasoning should be affirmed. Hume’s mild skepticism was bounded as well. He held the principle of empiricism, the personal identity of self, the existence of god and the external world, and thought that moral evaluation and aesthetic taste have their standards. And he maintained that Pyrrhonism cannot defeat “nature”, and our judgment’s suspending, far from securing peace of mind, can makes us mad. Hume’s rejection of Pyrrhonism was mainly due to the inevitability of psychology and the necessity of our living

Keywords:Hume; Pyrrhonism; doubt

中图分类号:B56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9)02-0014-07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课题(2018JS894)

作者简介:李子群(1978—),男(彝族),云南双柏人,云南大学艾思奇哲学学院讲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西方近代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官〕

标签:;  ;  ;  ;  ;  ;  ;  ;  ;  ;  ;  ;  

李子群:休谟对皮浪主义的回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