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鼻腔吻合术两种引流方式的比较

泪囊鼻腔吻合术两种引流方式的比较

一、泪囊鼻腔吻合术两种引流方法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张懿,杨华,杨晓钊,郑璇[1](2022)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泪囊大小的比例分布情况及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01/2019-11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患者73例73眼,收住院后均行泪囊造影测量泪囊大小,并于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分析术后2wk, 1、3、6mo造瘘口面积及有效率。结果:纳入患者中大泪囊(横径>5mm)者13眼(18%),中泪囊(横径2~5mm)者26眼(36%),小泪囊(横径<2mm)者34眼(47%)。术后2wk, 1、3、6mo泪囊造瘘口面积有差异(P<0.05);术后6mo造瘘口面积较术后2wk, 1、3mo分别显着减少了14.08±0.68、10.49±0.75、0.31±0.23mm2(均P<0.05);术后2wk, 1、3、6mo有效率分别为100%、93%、88%、85%。结论: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泪囊大小以中、小泪囊为多,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疗效肯定。

李谊,胡浩磊,张鹏臻,王莹[2](2022)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DCR)中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解放军第988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者60例(60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 术中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对照组, 30例, 按传统手术方法不采用消融技术, 术后观察比较两组的有效率、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吻合情况等。结果术后1年, 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 P=0.326)。治疗组术中出血(10±5)ml少于对照组的(35±15)ml(t=9.129, P<0.001)。治疗组手术耗时为(30±8)min少于对照组的(45±13)min(t=6.320, P<0.001)。术后疼痛评分治疗组为(4.7±1.5)分, 低于对照组的(8.5±3.4)分。两组吻合闭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 P=0.326)。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在E-DCR术中应用效果较好, 可减少术中出血, 缩短手术时间, 减轻术后疼痛。

李维纳,阳昇[3](2021)在《慢性泪囊炎的手术及其相关治疗进展》文中提出慢性泪囊炎治疗的关键是鼻泪管再通,临床上治疗以手术为主,随着激光、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不断取得新进展。笔者就慢性泪囊炎治疗的不同手术方式与应用的生物填料及治疗的效果进行简要综述。

张守凯,刘勤,梁丹茹,郭玉芬[4](2021)在《复发性泪囊炎鼻腔泪囊解剖学特点及其在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内镜下观察鼻腔泪囊的解剖结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支架植入方式治疗慢性复发性泪囊炎,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已行传统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次复发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0例,共计30只眼,予以再次行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术中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3个月拔出泪道支架,观察患者术后流泪症状,冲洗泪道判断泪道阻塞情况,随访期为12个月。结果随访至12个月时,30例患者14只眼无诉流泪,溢泪,冲洗泪道通畅,鼻内镜下观察见造瘘口通畅,造瘘口无明显缩小; 30例12只眼无诉流泪,溢泪,冲洗泪道通畅,但可见造瘘口缩小; 4只眼可见造瘘口旁肉芽增生,再次堵塞造瘘口,治疗整体有效率为87%。结论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支架植入是治疗慢性复发性泪囊炎一种有效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张咏,陈琳,李沙[5](2021)在《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最佳造口高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最佳造口高度。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01/2020-08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行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229例255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三类患者,每类患者均随机分为A、B、C、D四组,7号泪道探针自上泪点进针探入泪道造口骨孔,将探针头部紧贴骨孔上端,以探针与内外眦水平连线之间的夹角角度α的度数大小进行分组,A组α1:-15°~+15°;B组α2:+16°~+30°;C组α3:+31°~+45°;D组α4:+46°~+75°。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mo,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术后疗效。结果:术后3mo, A组的术中出血量均较B、C、D三组更多,且手术时间最长;D组手术时长均较A、B、C三组更短(均P<0.05),B、C两组手术时长对比无差异(P>0.05);B组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A、C、D三组,D组的术后疗效与A、B、C三组对比最差,均有差异(均P<0.05),A、C两组术后疗效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探针角度为+16°~+30°的区间范围是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最佳造口高度。

万霞,洪秀芬,童蓓,徐辉勇,卢涛涛,石珊,章剑[6](2021)在《对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的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2月于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阐述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及体会。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其中治愈4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9/50)。所有患者手术后没有发生眼部并发症。结论针对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患者,在术前做好系统而全面的健康教育,做好术中配合及术后进行完善的指导和护理,包括对鼻腔渗液细致观察和有效清洗泪囊及鼻腔等,可使手术成功率提升。

王向东,陈新军,郝蕴,王月,赵金铭,孙华,郑铭,张罗[7](2021)在《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对不同原因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对不同原因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收集80眼泪道阻塞患者,行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同时矫正鼻腔结构异常,处理鼻腔鼻窦病变。术后随访10个月~8年。结果:一期治愈率为78.8%,有效率为17.5%,无效率为3.8%,一期成功率为96.2%。一期手术无效3眼中,2眼再次手术后治愈,总成功率为98.8%。结论: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可作为常规术式,术中可同时处理鼻腔鼻窦结构异常和病变,结合术后治疗和随访,可获得长期疗效。

刘元[8](2021)在《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慢性泪囊炎是中老年女性多见的眼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溢泪、溢脓症状,长期如此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还易导致各种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消除泪囊炎症,恢复泪道引流功能。传统的治疗方式是泪囊鼻腔吻合术,虽然疗效肯定,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面部遗留瘢痕等缺点,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而且基层医院开展困难。随着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也在迅速更新。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是将支架经鼻腔植入鼻泪管,以起到扩张阻塞部位、支撑鼻泪管及恢复泪道引流的作用。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不留瘢痕,且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临床上使用的鼻泪管支架种类较多,如金属管、硅胶管、聚氨酯支架、硬膜外麻醉导管和各种自制的鼻泪管支架等,但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术后支架脱位、再阻塞等并发症也常有发生。因此,使用一种能与人体生理结构相吻合且术后效果可靠的支架尤为重要。目的:对比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和V型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探讨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在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比较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植入术(观察组)与V型硬膜外麻醉导管鼻泪管植管术(对照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植管成功率、植管耗时、术中疼痛程度、泪点损伤率等,观察术后3月疗效、眼表症状改善情况、拔管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1.临床疗效:入选总病例80例94眼。(1)术后1周:观察组治愈率91.7%(44/48),好转率8.3%(4/48),无效率0;对照组治愈率87.0%(40/46),好转率10.9%(5/46),无效率2.1%(1/46);两组疗效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Z=-0.765,P=0.445,P>0.05)。(2)术后1月:观察组治愈率87.5%(42/48),好转率10.4%(5/48),无效率2.1%(1/48);对照组治愈率69.6%(32/46),好转率21.7%(10/46),无效率8.7%(4/4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4,P=0.031,P<0.05)。(3)术后3月:观察组治愈率77.1%(37/48),好转率14.6%(7/48),无效率8.3%(4/48);对照组治愈率56.5%(26/46),好转率28.3%(13/46),无效率15.2%(7/4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7,P=0.040,P<0.05)。(4)观察组术后1周、1月、3月的疗效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H=4.734,P=0.091,P>0.05)。(5)对照组术后1周、1月、3月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844,P=0.004,P<0.05)。2.眼表症状改善情况:术前观察组(14.2±2.1分)与对照组(14.3±2.0分)的眼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222,P=0.824,P>0.05)。术后3月观察组(3.4±1.9分)与对照组(5.0±2.3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2,P=0.000,P<0.05)。3.植管成功率:观察组40例48眼和对照组40例46眼均成功植管,总植管成功率100%(94/94)。4.植管耗时:观察组的植管耗时中位数为12.0s,对照组的植管耗时中位数为15.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6,P=0.036,P<0.05)。5.术中疼痛程度: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程度中位数均为2.0cm,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Z=-0.165,P=0.869,P>0.05)。6.泪点损伤:观察组泪点损伤率为35.4%(17/48),对照组为45.7%(21/46);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2=1.022,P=0.312,P>0.05)。7.拔管困难:观察组拔管困难发生率为10.4%(5/48),对照组为8.7%(4/46);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1.000,P>0.05)。其中,观察组断管发生率为6.3%(3/48),对照组为2.2%(1/46);两组断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617,P>0.05)。8.支架相关并发症:观察组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6.7%(8/48),对照组为30.4%(14/46)。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2=2.484,P=0.115,P>0.05)。其中,观察组未出现支架移位或脱出的病例,对照组6眼术后鼻腔内硬膜外麻醉导管移位或脱出,发生率为13.0%(6/46);两组支架移位或脱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12,P<0.05)。结论:1.与V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相比,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更好,短期疗效更稳定。2.与V型硬膜外麻醉导管相比,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植管耗时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3.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可考虑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金琦[9](2021)在《不同可吸收吻合口填充材料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分别使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千创复)、纳吸棉、明胶海绵三种不同的可吸收材料用于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En-DCR)中对泪囊鼻腔吻合口进行填充,观察其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收治的72例(9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入选的患者均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泪道冲洗、CT泪道造影等,并进行鼻内镜鼻腔检查。按照吻合口填充材料类型分为三组。A组26例(32眼)使用千创复,B组22例(27眼)使用纳吸棉,C组24例(31眼)使用明胶海绵。三组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渗血情况、并发症(瘢痕增生、肉芽组织形成、吻合口粘连)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并通过观察患者溢泪、溢脓、吻合口上皮化、泪道冲洗情况,评估手术治愈率和有效率进行比较。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年龄、病程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舒适度、渗血情况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比较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以P<0.016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与疗效的相关性采用RR相对危险度统计方法。结果:本研究共选用72例(90眼)患者,其中千创复组26例(32眼),纳吸棉组22例(27眼),明胶海绵组24例(31眼),三组术后均随访6月。1.一般情况比较: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舒适度、渗血量比较:A组和C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均较B组好(PAB=0.001,PBC=0.001),但是术后渗血情况均较B组严重(PAB=0.006,PBC=0.042)。A组与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AC=1.000)。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瘢痕增生率与肉芽组织形成率均低于B组(P<0.05),余组间瘢痕增生率与肉芽组织形成率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吻合口粘连率均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吻合口粘连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疗效比较:A组有效率为96.88%,B组有效率为88.89%,C组有效率为93.55%,三组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为90.63%,B组治愈率为55.56%,C组治愈率为87.10%,A组和C组治愈率均高于B组(P<0.05),但A组与C组之间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并发症与疗效的相关性:瘢痕增生导致手术无效的可能性最大(RR=21.471,95%置信区间为2.679-172.057),肉芽组织形成导致手术未能完全治愈的可能性最大(RR=6.000,95%置信区间为2.727-13.202)。有肉芽组织形成与无肉芽组织形成相比,导致手术无效的相对危险度无统计学意义(RR=1.750,95%置信区间为0.345-8.870)。有吻合口粘连与无吻合口粘连相比,导致手术无效(RR=2.750,95%置信区间为0.595-12.707)和未能完全治愈(RR=1.604,95%置信区间为0.716-3.594)的相对危险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千创复是一种简便、舒适、高效的可吸收吻合口填充材料,在三种材料中综合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明胶海绵与千创复手术有效率和治愈率相当。在千创复不易获得时,可选择性使用明胶海绵。纳吸棉术后舒适度、并发症情况均较差,且治愈率较低,三者中不推荐使用。但当患者术后渗血风险较高时,首选纳吸棉。

逄作祥,于海斌[10](2021)在《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文中指出慢性泪囊炎是鼻泪管阻塞或狭窄等引起的常见泪道病,目前无有效的药物疗法,不同疗法目的均为使用器械解除梗阻,重建引流通道。本文复习文献资料,比较了当前临床上治疗慢性泪囊炎的7种方法,认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效果好,微创、美观,是治疗慢性泪囊炎高效安全的方法。泪道内窥镜可在直视下对狭窄部位进行疏通,结合泪道置管,也具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具体到某一位患者时,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性化处理。(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72-176)

二、泪囊鼻腔吻合术两种引流方法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泪囊鼻腔吻合术两种引流方法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2.1手术设备及材料
        1.2.2术前准备
        1.2.3手术方法
        1.2.4指标观察
2结果
3讨论

(3)慢性泪囊炎的手术及其相关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泪道置管术
2 激光泪道再通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
3 泪囊鼻腔吻合术(DCR)
4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EDCR)
    4.1 改良鼻黏膜瓣法
    4.2 吻合口填塞法
    4.3 吻合口缝线法
    4.4 生物凝胶粘合法
    4.5 硅胶引流支架置入法
    4.6 吻合口周围贴敷美乐胶

(4)复发性泪囊炎鼻腔泪囊解剖学特点及其在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术前准备
3.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支架植入术
4.术后处理
结果
    1.疗效标准
        1.1 治愈:
        1.2 好转:
        1.3 无效:
    2.临床疗效
讨论

(5)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最佳造口高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1.2.2手术方法
        1.2.3术后处理
        1.2.4观察记录指标
2结果
    2.1术中出血量
        2.1.1慢性泪囊炎患者术中出血量
        2.1.2鼻泪管阻塞患者术中出血量
    2.2手术时长
        2.2.1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时长
        2.2.1鼻泪管阻塞患者手术时长
    2.3疗效
        2.3.1慢性泪囊炎患者疗效
        2.3.2鼻泪管阻塞患者疗效
3讨论

(6)对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3.2 术中护理
        3.3 术后指导
        3.4 并发症护理
        3.5 合并鼻部疾病护理
        3.6 健康指导
    4 疗效评定
结果
讨论

(7)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对不同原因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器械
    1.3 手术方法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8)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随机分组
    2 手术器械及材料
        2.1 手术器材
        2.2 主要药品及来源
    3 术前准备
        3.1 全身情况
        3.2 鼻腔检查
        3.3 泪道准备
        3.4 术前沟通
    4 手术方法
        4.1 观察组手术步骤
        4.2 对照组手术步骤
    5 术后处理及随访
    6 评价指标
        6.1 主要观察指标及量化方法
        6.2 次要观察指标及量化方法
    7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 临床疗效
        1.1 术后1 周治疗效果
        1.2 术后1 月治疗效果
        1.3 术后3 月治疗效果
        1.4 观察组术后1 周、1 月、3 月疗效对比
        1.5 对照组术后1 周、1 月、3 月疗效对比
    2 眼表症状改善情况
    3 其他临床观察指标
        3.1 植管成功率
        3.2 植管耗时
        3.3 疼痛程度
        3.4 泪点损伤发生率
        3.5 拔管困难发生率
        3.6 支架相关并发症
四、讨论
    1 慢性泪囊炎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分析
    2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
    3 鼻泪管支架的应用现状分析
    4 Teflon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5 两组手术的结果分析
        5.1 T型 Teflon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安全性
        5.2 T型 Teflon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6 提高支架植入术疗效的改进措施
    7 展望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不同可吸收吻合口填充材料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一般资料
    2.2 设备和材料
        2.2.1 实验设备
        2.2.2 实验材料
    2.3 方法
        2.3.1 手术方法
        2.3.2 术后处理
        2.3.3 观察指标
        2.3.4 疗效评估
        2.3.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术后舒适度、渗血情况比较
    3.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4 术后疗效比较
    3.5 并发症与疗效的相关性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的局限性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吻合口填充材料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泪囊鼻腔吻合术两种引流方法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J]. 张懿,杨华,杨晓钊,郑璇. 国际眼科杂志, 2022(02)
  • [2]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效果[J]. 李谊,胡浩磊,张鹏臻,王莹.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2(02)
  • [3]慢性泪囊炎的手术及其相关治疗进展[J]. 李维纳,阳昇. 华夏医学, 2021(06)
  • [4]复发性泪囊炎鼻腔泪囊解剖学特点及其在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J]. 张守凯,刘勤,梁丹茹,郭玉芬. 解剖学报, 2021(06)
  • [5]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最佳造口高度的研究[J]. 张咏,陈琳,李沙. 国际眼科杂志, 2021(11)
  • [6]对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的体会[J]. 万霞,洪秀芬,童蓓,徐辉勇,卢涛涛,石珊,章剑.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1(05)
  • [7]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对不同原因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J]. 王向东,陈新军,郝蕴,王月,赵金铭,孙华,郑铭,张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08)
  • [8]T型Teflon鼻泪管支架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D]. 刘元.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9]不同可吸收吻合口填充材料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疗效观察[D]. 金琦. 南昌大学, 2021(01)
  • [10]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J]. 逄作祥,于海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21(02)

标签:;  ;  ;  ;  ;  

泪囊鼻腔吻合术两种引流方式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