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板模块和具有触摸板的设备论文和设计-山口刚

全文摘要

提供触摸板模块和具有触摸板的设备,该触摸板模块使触摸板振动,该触摸板模块具有:支承台;弹簧部,其被所述支承台支承;基板,其被所述弹簧部支承,供所述触摸板固定;以及振动马达,其安装于所述基板,所述基板被所述弹簧部支承为能够在作为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的纵向上振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触摸板模块,其使触摸板振动,该触摸板模块具有:支承台;弹簧部,其被所述支承台支承;基板,其被所述弹簧部支承,供所述触摸板固定;以及振动马达,其安装于所述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被所述弹簧部支承为能够在作为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的纵向上振动。

设计方案

1.一种触摸板模块,其使触摸板振动,

该触摸板模块具有:

支承台;

弹簧部,其被所述支承台支承;

基板,其被所述弹簧部支承,供所述触摸板固定;以及

振动马达,其安装于所述基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被所述弹簧部支承为能够在作为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的纵向上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马达的振动频率与由所述触摸板、所述基板、所述振动马达以及所述弹簧部构成的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隔着第1减震器部件而被所述弹簧部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台具有减震器避让孔,

所述第1减震器部件在所述支承台的在纵向上与所述基板侧相反的一侧被所述弹簧部支承,

所述第1减震器部件向所述基板侧贯通所述减震器避让孔而固定于所述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减震器部件具有减震器组,该减震器组是将沿着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个减震器在所述基板的短边方向上对置配置而构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由至少一个板簧部件构成,该弹簧部具有对所述基板进行支承的环形状的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由一个所述板簧部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台与具有所述触摸板模块的设备侧之间的固定部位配置有第2减震器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马达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中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台具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的内侧配置有所述振动马达和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电子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包含:

振动马达避让孔,在其内侧配置有所述振动马达;以及

电子部件避让孔,其在内侧配置有所述电子部件,

所述振动马达避让孔和所述电子部件避让孔是独立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电子部件配置在所述振动马达的两侧的对称位置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马达具有在沿着所述基板的安装面的方向上振动的振动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具有在一边弯折一边延伸而形成的方向上对置配置的一对板簧部件,

所述振动马达在所述板簧部件所对置的方向上振动。

15.一种具有触摸板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该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板模块。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板模块和具有触摸板的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在笔记本型PC、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各种设备中具有被称作触摸板的传感器装置。触摸板是对在平面状的传感器上进行描绘的操作者的手指的位置进行检测的装置。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2-504275号公报中公开有使用触摸板的输入设备的一例。

在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2012-504275号公报的输入设备中,在轨迹板(触摸板)的底部设置有机械开关。轨迹板通过挠性铰链与框架连接。挠性铰链是在被施加作用力时进行屈曲而产生恢复力以使得轨迹板回到中立位置的弹性部件。在操作者对轨迹板的轨道表面进行按压的情况下,轨迹板朝向下方进行转动,从而使机械开关进行动作。通过机械开关的动作产生按钮信号。

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2-504275号公报的输入设备中,操作者通过按下轨迹板而能够利用机械开关获得点击感。但是,近年来,开发有如下技术:通过使用向触摸板赋予振动的振动设备,对操作者赋予像按压按钮那样的物理上的点击感的触觉反馈。但是,在现有的振动设备中,目前的情况是,组装并不容易,因此期望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能够增大振动输出的触摸板模块和具有触摸板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实施方式是使触摸板振动的触摸板模块,其具有:支承台;弹簧部,其被所述支承台支承;基板,其被所述弹簧部支承,供所述触摸板固定;以及振动马达,其安装于所述基板。所述基板被所述弹簧部支承为能够在作为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的纵向上振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马达的振动频率与由所述触摸板、所述基板、所述振动马达以及所述弹簧部构成的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隔着第1减震器部件而被所述弹簧部支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台具有减震器避让孔,所述第1减震器部件在所述支承台的在纵向上与所述基板侧相反的一侧被所述弹簧部支承,所述第1减震器部件向所述基板侧贯通所述减震器避让孔而固定于所述基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减震器部件具有减震器组,该减震器组是将沿着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个减震器在所述基板的短边方向上对置配置而构成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部由至少一个板簧部件构成,该弹簧部具有对所述基板进行支承的环形状的环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部由一个所述板簧部件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支承台与具有所述触摸板模块的设备侧之间的固定部位配置有第2减震器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马达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中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台具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的内侧配置有所述振动马达和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电子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贯通孔包含:振动马达避让孔,在其内侧配置有所述振动马达;以及电子部件避让孔,在其内侧配置有所述电子部件,所述振动马达避让孔和所述电子部件避让孔是独立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安装于所述基板的电子部件配置在所述振动马达的两侧的对称位置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马达具有在沿着所述基板的安装面的方向上振动的振动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部具有在一边弯折一边延伸而形成的方向上对置配置的一对板簧部件,所述振动马达在所述板簧部件所对置的方向上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实施方式是一种具有触摸板的设备,其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

根据例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板模块和具有触摸板的设备,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能够增大振动输出。

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的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笔记本型PC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示出从上方观察的将触摸板设置在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从上方观察的将基板从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的图3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向第1方向一侧(X1方向)观察的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的侧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区域A的主要部位侧视剖视图。

图8是示出从上方观察的将基板从第2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下方观察的图8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从下方观察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触摸板模块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托架的相对于对方侧的设备的固定部位的结构的变形例的主要部位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中,在附图中将基板的长度方向作为X方向并称作“第1方向”,将与X方向垂直的基板的短边方向作为Y方向并称作“第2方向”,将基板的厚度方向作为Z方向并称作“纵向”。“纵向”有时也称作“上下方向”。Z方向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更具体而言,设第1方向一侧为X1,设第1方向另一侧为X2,设第2方向一侧为Y1,设第2方向另一侧为Y2,设上侧为Z1,设下侧为Z2。另外,这些方向的定义不表示实际组装于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

<1.笔记本型PC的结构>

首先,作为搭载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的设备的一例,对笔记本型PC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的示出例示的实施方式的笔记本型PC 100的外观的整体立体图。另外,在图1中,按照触摸板模块1的上述的方向的定义,示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

图1所示的笔记本型PC 100具有壳体101、键盘102、触摸板103以及显示部104。

壳体101收纳键盘102,设置在桌子上。包含显示屏幕1041在内的显示部104将一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壳体101连接,该显示部104能够成为作为从上方覆盖键盘102的状态的闭状态和能够视觉识别显示屏幕1041的开状态。

壳体101在上部包含壳体上部1011。壳体上部1011具有供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扩展的键盘102向上方露出的上表面部,在该上表面部的键盘102的第2方向另一侧具有开口部1011A。开口部1011A是贯通上下方向的孔。

触摸板103配置于开口部1011A的内部,经由开口部1011A向上方露出。即,使用笔记本型PC 100的用户能够使手指与位于比键盘102靠自己侧的位置的触摸板103接触。触摸板103具有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扩展的平面状的传感器,对与该传感器接触的手指在平面上的位置进行检测。位置检测例如使用静电容量方式。

笔记本型PC 100具有触摸板模块1。触摸板模块1是使触摸板103在纵向(上下方向)上振动的装置。触摸板模块1固定于壳体上部1011。另外,后面对触摸板模块1的固定方法进行叙述。

触摸板模块1通过向触摸板103赋予纵向的振动,从而能够对手指接触了触摸板103的用户赋予触觉反馈。例如,当利用触摸板103所具有的未图示的压敏传感器感知到手指的按压时,通过触摸板模块1使触摸板103振动,用户能够获得像压入触摸板103那样的点击感。

即,在笔记本型PC 100中,通过手指在触摸板103上的描绘,从而根据手指的位置检测在显示屏幕1041上进行光标移动,并且通过手指在触摸板103上的按压,从而能够进行与点击对应的各种操作。

另外,除了点击感之外,通过触摸板103的振动,例如还能够向用户赋予物体表面的光滑感和粗糙感等触觉反馈。

<2.触摸板模块的第1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从上方观察的将触摸板103设置在第1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1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从上方观察的将基板3从触摸板模块1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的图3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触摸板模块1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向第1方向一侧(X1方向)观察的触摸板模块1的侧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区域A的主要部位侧视剖视图。

触摸板模块1主要具有托架2、基板3、弹簧部41、42、减震器51、52以及振动马达8。基板3的厚度方向是Z方向(上下方向(纵向)),基板3的长度方向是X方向(第1方向),基板3的短边方向是Y方向(第2方向)。

托架(支承台)2是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扩展而形成的一张板状部件。即,托架2能够通过对一张板进行冲压而形成,能够提高生产性。托架2例如由SUS材料等形成。另外,托架2具有以后述的减震器避让孔2A、2B为代表的各种贯通孔。

弹簧部41、42是板簧部件,也称作叶片弹簧(leaf spring)。弹簧部41具有第1片部411、第2片部412和第3片部413。第1片部411在第1方向上延伸。第2片部412分别从第1片部411的第1方向一侧端部、第1方向中央位置以及第1方向另一侧端部向第2方向另一侧且向下方倾斜并延伸而形成。第3片部413与第2片部412的第2方向另一侧端连结并在第1方向上延伸,与第1片部411大致平行。即,弹簧部41在第2方向上一边弯折一边延伸而形成。

弹簧部42具有第1片部421、第2片部422和第3片部423。第1片部421在第1方向上延伸。第2片部422分别从第1片部421的第1方向一侧端部、第1方向中央位置以及第1方向另一侧端部的向第2方向一侧且向下方倾斜并延伸而形成。第3片部423与第2片部422的第2方向一侧端连结并在第1方向上延伸,与第1片部421大致平行。即,弹簧部42在第2方向上一边弯折一边延伸而形成。

弹簧部41的第1片部411利用螺钉71和在托架2中的第2方向另一侧沿第1方向排列而形成的3个螺钉孔2I而被螺纹固定于托架2的下表面。弹簧部42的第1片部421利用螺钉72和在托架2中的第2方向一侧沿第1方向排列而形成的3个螺钉孔2J而被螺纹固定在托架2的下表面。另外,在图5中示出利用弹簧部42的螺钉72进行固定的情况。即,弹簧部41、42在第2方向上对置配置而被固定\/支承在托架2上。

减震器51、52分别是将第1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延伸的一个部件,例如由硅橡胶等形成。在托架2上形成有在第2方向另一侧沿第1方向延伸的作为减震器避让孔2A的贯通孔,弹簧部41的第3片部413位于减震器避让孔2A的下方,从上方观察时,第3片部413经由减震器避让孔2A而露出。减震器51例如被双面胶带固定在第3片部413上。减震器51的上表面位于比减震器避让孔2A靠上方的位置。即,减震器51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减震器避让孔2A。

另外,在托架2上形成有在第2方向一侧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作为减震器避让孔2B的贯通孔,弹簧部42的第3片部423位于减震器避让孔2B的下方,在从上方观察时,第3片部423经由减震器避让孔2B而露出。减震器52例如被双面胶带固定在第3片部423上。减震器52的上表面位于比减震器避让孔2B靠上方的位置。即,减震器52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减震器避让孔2B。

基板3例如是刚性基板。基板3的下表面例如利用双面胶带而与减震器51、52的上表面固定。基板3的上表面例如利用双面胶带而与触摸板103的下表面固定。即,基板3隔着减震器51、52而被弹簧部41、42支承,从而固定触摸板103。基板3被弹簧部41、42支承为能够在作为纵向(上下方向)的基板3的厚度方向上振动。

在基板3上安装有振动马达8和电子部件91、92(图2)。振动马达8是具有基板部和在与该基板部的平行的方向上振动的振动体(均未图示)的横向线性振动马达。例如使利用经由基板提供的电流而产生于线圈的电磁力与磁铁进行相互作用,从而使振动体振动。振动体在沿着基板3的安装面的方向、即沿着第1方向和第2方向所规定的平面的方向上振动,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第2方向振动。

振动马达8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安装在基板3的下表面侧,从而配置在基板3的中央。这里,在托架2上形成有振动马达避让孔2C。振动马达避让孔2C是具有大致十字形状并贯通上下方向的贯通孔,位于托架2的中央。振动马达8配置在振动马达避让孔2C的内侧。

另外,电子部件91、92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安装在基板3的下表面侧。另外,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电子部件91、92,电子部件例如可以设想为IC封装体、电容器、变压器、电阻器等各种部件。

这里,在托架2上形成有电子部件避让孔2D、2E。电子部件避让孔2D、2E从第1方向两侧隔着振动马达避让孔2C而配置,是贯通上下方向的贯通孔。电子部件91、92分别配置在电子部件避让孔2D、2E的内侧。

振动马达和电子部件也可以安装在基板3的上表面上,但像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以利用避让孔使各部件不与托架2产生干渉的方式安装在基板3的下表面上,能够使触摸板模块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变薄。

另外,振动马达避让孔2C与电子部件避让孔2D、2E是独立的,因此不需要在托架2上形成过大的贯通孔,从而能够提高托架2的强度。另外,振动马达避让孔2C和电子部件避让孔2D、2E能够通过形成托架2的冲裁的方法而形成,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在将触摸板模块1例如搭载于笔记本型PC 100(图1)的情况下,托架2固定于笔记本型PC 100的壳体上部1011。具体而言,在托架2的第2方向另一侧缘部形成有3个向内侧切除的切口2F,它们在第1方向上排列。在切口2F内配置有螺钉61,托架2被螺钉61螺纹固定在壳体上部1011。另外,在托架2的第2方向中央位置的第1方向两端部形成有孔部2H。托架2利用穿过孔部2H的螺钉63而与壳体上部1011螺纹固定。另外,在托架2的第2方向一侧端部形成有3个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孔部2G。托架2利用穿过孔部2G的螺钉62与壳体上部1011螺纹固定。

在像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1中,在使振动马达8的驱动停止时,如图7所示,在基板3与托架2之间形成有间隙S。通过驱动振动马达8而进行振动,触摸板模块1整体作为振动模块而输出纵向的振动,从而使基板3在纵向上振动。此时的振动输出变大。此外,触摸板模块1的组装性良好,能够降低成本。

将触摸板103设置在基板3上,因此能够向触摸板103赋予较大的纵向的振动,从而能够对手指与触摸板103接触的用户赋予适当的触觉反馈。

尤其是,优选使振动马达8的振动频率与由触摸板103、基板3、振动马达8以及弹簧部41、42构成的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由此,能够使触摸板模块1的振动输出进一步增大。

另外,通过设置减震器51、52,能够抑制振动向托架2的传递,从而降低振动声音。

另外,弹簧部固定在托架2的上表面上,呈朝向比它的固定部位更上方的位置弯折并延伸的形状,也可以将减震器固定在弹簧部的上表面上。但是,像上述那样的,减震器51、52固定于比减震器避让孔2A、2B靠下方的第3片部413、423,向上方贯通减震器避让孔2A、2B,在比减震器避让孔2A、2B靠上方的位置与基板3进行固定的实施方式能够使触摸板模块1变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减震器部件是分别沿基板3的长度方向(第1方向)延伸的一个减震器51、52组,因此能够使振动输出稳定,并且能够削减构成减震器部件的部件数量从而提高组装性。

另外,振动马达8配置在基板3的中央,因此能够使基板3的挠曲变大,从而能够增加振动输出。

另外,电子部件91、92优选为配置在振动马达8的两侧的对称位置。由此,能够对基板3的倾斜进行抑制,从而使振动输出稳定。

另外,弹簧部41、42在作为一边弯折一边延伸而形成的方向的第2方向上对置配置,振动马达8在第2方向上振动。由此,弹簧部41、42不妨碍基板3的振动,从而能够使振动输出增大。

另外,振动马达8不限定于横向线性马达,例如也可以使用振动体在基板部的垂直方向上振动的纵向线性马达。在该情况下,振动马达在触摸板模块的纵向(上下方向)上振动。但是,使用横向线性能够减小振动马达的纵向的尺寸,适合触摸板模块。另外,除此之外例如也能够使用偏心型的振动马达。

<3.触摸板模块的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作为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从上方观察的将基板从第2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是与图3对应的图。图9是从下方观察的图8的状态的立体图,是与图4对应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弹簧部410来作为弹簧部,弹簧部410具有第1片部410A、第2片部410B、第3片部410C、第1片部410D、第2片部410E、第3片部410F、连结部410G以及连结部410H,作为一个板簧部件而形成。

在弹簧部410之中,第1片部410A、第2片部410B、第3片部410C、第1片部410D、第2片部410E以及第3片部410F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弹簧部41、42的结构相同。连结部410G将第3片部410C、410F的第1方向一侧端部彼此在第2方向上连结。连结部410H将第3片部410C、410F的第1方向另一侧端部彼此在第2方向上连结。

由第3片部410C、410F和连结部410G、410H形成环形状的环部4101。

托架2具有:减震器避让孔2K,其是在第1方向一侧沿第2方向延伸的贯通孔;以及减震器避让孔2L,其是在第1方向另一侧沿第2方向延伸的贯通孔。连结部410G位于比减震器避让孔2K靠下方的位置,在从上方观察时,经由减震器避让孔2K而露出。连结部410H位于比减震器避让孔2L靠下方的位置,在从上方观察时,经由减震器避让孔2L而露出。

在第2方向上延伸的减震器53被固定在连结部410G的上表面上,向上方贯通减震器避让孔2K。减震器53的上表面位于比减震器避让孔2K靠上方的位置,固定在基板3的下表面上。在第2方向延伸的减震器54固定在连结部410H的上表面上,向上方贯通减震器避让孔2L。减震器54的上表面位于比减震器避让孔2L靠上方的位置,固定在基板3的下表面上。

根据像这样的第2实施方式,通过使安装在基板3上的振动马达8振动,能够使触摸板模块1产生纵向的较大的振动输出。另外,利用减震器53、54能够抑制振动向托架2的传递。

尤其是,弹簧部410具有环部4101,因此能够使弹簧部410的弹簧常数变大,使振动输出增大。另外,弹簧部410由一个板簧部件构成,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另外,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触摸板模块的与图9对应的图。在本变形例中,使用弹簧部41~44来作为弹簧部。

弹簧部41~44是独立的板簧部件。弹簧部43和弹簧部44在第1方向上对置配置。弹簧部43朝向第1方向一侧且朝向下方一边弯折一边延伸而形成,按照朝向第1方向一侧的顺序依次具有第1片部431、第2片部432以及第3片部433。第1片部431被螺钉73固定在托架2的下表面上。弹簧部44朝向第1方向另一侧且朝向下方一边弯折一边延伸而形成,按照朝向第1方向另一侧的顺序依次具有第1片部441、第2片部442和第3片部443。第1片部441被螺钉74固定在托架2的下表面上。即,弹簧部41~44配置为环状。

弹簧部43的第3片部433位于形成在托架2上的孔部2M的下方,在从上方观察时,经由孔部2M而露出。减震器530固定在第3片部433上,向上方贯通孔部2M,并固定在基板3上。弹簧部44的第3片部443位于形成在托架2上的孔部2N的下方,在从上方观察时,经由孔部2N而露出。减震器540固定在第3片部443上,向上方贯通孔部2N,并固定在基板3上。

根据像这样的变形例,由弹簧部41~44的各第3片部413、423、433、443形成环形状的环部,因此使所使用的弹簧部的弹簧常数变大,能够使振动输出增大。

<4.托架固定部位的变形例>

图11是示出关于托架2的相对于对方侧的设备(例如笔记本型PC 100)的固定部位的结构的变形例的主要部位侧视剖视图,是与图7对应的图。

在本变形例中,在利用螺钉61将托架2例如固定于笔记本型PC 100的壳体上部1011的部位设置有减震器55。减震器55具有在圆柱形状的侧面整周形成有向径方向内侧凹陷的槽部55A的结构。

减震器55通过使槽部55A与形成在托架2上的切口2F(图2)嵌合而固定在托架2上。螺钉61穿过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减震器55的贯通孔部55B。托架2被螺钉61螺纹固定在壳体上部1011。

由此,托架2的振动隔着减震器55向设备(笔记本型PC 100等)侧传递,因此能够对振动向设备侧的传递进行抑制。

<5.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1是使触摸板103振动的触摸板模块,其具有:支承台(托架)2;弹簧部(41、42等),其被所述支承台支承;基板3,其固定所述触摸板,被所述弹簧部支承;以及振动马达8,其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3被所述弹簧部支承为能够在作为纵向的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振动。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通过使振动马达振动,触摸板模块整体作为振动模块而输出纵向的振动。另外,能够提高组装性。

另外,所述振动马达8的振动频率与由所述触摸板103、所述基板3、所述振动马达8以及所述弹簧部(41、42等)构成的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由此,能够进一步使触摸板模块的振动输出增大。

另外,所述基板3隔着第1减震器部件(51、52等)被所述弹簧部(41、42等)支承。由此,能够抑制振动向支承台的传递,从而降低振动声音。

另外,所述支承台2具有减震器避让孔(2A、2B等),所述第1减震器部件(51、52等)在所述支承台的在纵向上与所述基板3侧相反的一侧被所述弹簧部支承,所述第1减震器部件向所述基板侧贯通所述减震器避让孔而与所述基板固定。由此,能够使触摸板模块变薄。

所述第1减震器部件(51、52等)具有减震器组(51、52),该减震器组是将沿着所述基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个减震器在所述基板的短边方向上对置配置而构成的。由此,能够使振动输出稳定化。另外,能够削减构成第1减震器部件的部件数量,从而提高组装性。

另外,所述弹簧部(410等)由至少一个板簧部件构成,具有对所述基板3进行支承的环形状的环部(4101等)。由此,能够使弹簧部的弹簧常数变大,从而增大振动输出。

另外,所述弹簧部410由一个所述板簧部件构成。由此,使组装性提高。

另外,在所述支承台2与具有所述触摸板模块1的设备(100等)侧之间的固定部位配置有第2减震器部件55。由此,能够抑制振动向支承台的设备侧的传递。

另外,所述振动马达8配置在所述基板3的中央。由此,能够使基板的挠曲增大,从而增大振动输出。

另外,所述支承台2具有贯通孔2C~2E,在该贯通孔2C~2E的内侧配置有所述振动马达8和安装于所述基板3的电子部件91、92。由此,能够使触摸板模块变薄。

另外,所述贯通孔包含:振动马达避让孔2C,在其内侧配置有所述振动马达8;以及电子部件避让孔2D、2E,在其内侧配置有所述电子部件91、92,所述振动马达避让孔与所述电子部件避让孔是独立的。由此,不需要在支承台形成过大的贯通孔,从而提高支承台的强度。

另外,安装于所述基板3的电子部件91、92配置在所述振动马达8的两侧的对称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基板3的倾斜,从而使振动输出稳定。

另外,所述振动马达8具有在沿着所述基板3的安装面的方向上振动的振动体。由此,能够减小振动马达在纵向上的尺寸。

另外,所述弹簧部具有在一边弯折一边延伸而形成的方向上对置配置的一对板簧部件41、42,所述振动马达8在所述板簧部件所对置的方向上振动。由此,能够使板簧部件部妨碍基板的振动,从而使振动输出增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设备(100等)具有触摸板103和上述的任意结构的触摸板模块1。由此,能够利用触摸板模块使触摸板充分振动,从而向操作触摸板的用户赋予适当的触觉反馈。

<6.其他>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板模块不限定搭载于笔记本型PC,也可以搭载于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各种设备。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利用于使笔记本型PC的触摸板振动的用途。

设计图

触摸板模块和具有触摸板的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6727.4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JP

国家/省市:JP(日本)

授权编号:CN209514578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G06F 3/041

专利分类号:G06F3/041;G06F3/01

范畴分类:40B;

申请人:日本电产精密株式会社

第一申请人:日本电产精密株式会社

申请人地址:日本长野县

发明人:山口刚;林徹史;丸田克广

第一发明人:山口刚

当前权利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代理人:乔婉;于靖帅

代理机构:111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JP2018-013918

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触摸板模块和具有触摸板的设备论文和设计-山口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