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玉:孔丘家风摭论论文

孙德玉:孔丘家风摭论论文

摘要: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丘,其优良家风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孔氏家族几千年的发展,甚至辐射到孟氏、曾氏等家族。孔丘家风强调为人潜修身心,恪守礼制;处世睿智开明,海纳百川;治学博约结合,精思贯通;执事恰当中庸,厚重虔敬。这些内容构成孔丘家风的完整体系,其家风传承数千年而经久不绝,影响深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家风仍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孔丘;家风特质;家庭教育

何谓家风?《辞海》解释:“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1]867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历史传统,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在世代繁衍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价值追求以及精神风貌的总和,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特质的具体表现。中国人重视家风的历史很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孕育了家风文化,孔丘家风便是典型。孔丘后代绵延千载,能人辈出——有孔伋、孔安国、孔融、孔颖达等人在内的众多经学大师,他们醉心儒学,名扬四海。这不仅使儒学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而且广泛地传播到海内外。孔丘创建的文化家庭,以教育为己任,以道德为旨归,以文化传承为导向,影响了整个孔氏家族数千年的发展,甚至辐射到孟氏、曾氏等家族。孔丘家风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教育意涵和实践价值。

一、为人:修身恪礼

为人是孔丘家风的核心内容。为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行“仁”,潜修身心,符合“仁”的道德规范;恪守礼制,遵行“仁”的价值追求,是孔丘思想的核心,“是孔丘最高的理想境界”[2]10。

(一)潜修身心

潜修身心,既是“仁”的具体要求,也是培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实践道德行动的前提。在家庭关系上,孔丘阐“孝”的养亲关系,行“悌”的尊兄情谊,这是和谐家庭、树立家风的基础。

孔丘的“孝”观,在他的言语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归纳为养、敬、顺三个层次。养,是“孝”的第一层次,也是基础,保障年迈双亲的基本生活,具体是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3]56。竭尽全力去侍奉父母——有事情,子女去做;有酒食,父母享用,这都是对年迈父母的反哺。但是,不能如同饲养犬马一般,仅仅保障父母的物质生活,在此基础上还要恭恭敬敬,心存感激。敬,是“孝”的第二层次,关心父母,充实父母的精神生活,主要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4]14,孔丘的家庭牢牢遵循之,一日孔丘闲居叹息,孔伋言“亟闻夫子之教”[3]78而不懈,大恐成为不肖子孙,引得孔丘转哀为喜。顺,是“孝”的第三层次,应该最大程度顺从父母,具体是指“事父母几谏”[5]173。双亲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仁”相悖,此时,应委婉地劝说,若碰钉子,不叛逆,不埋怨。对父母要学会转化角色,迁移情感,如同照顾自己孩子一样,心怀忧虑。如若父辈去世了,应长期坚持父辈合乎“仁”的行为。这样,以行动实现对父母的孝顺,并不断扩散这种风气,以实现参与维持国家政治的目的。孔丘还特别引用《尚书》的逸文——“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加以说明。

孔丘的“悌”观,在他的行动中可以一览无余。他呼吁后生“出则悌”[4]4,痛恨那些放浪形骸不循礼制的人物,即使是多年的老友。原壤坐着叉开双腿,甚是无礼,孔丘怒骂:“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4]157尊敬兄长,也要恰当处理好各种家事。正是抱着一份对兄长的敬爱,孔丘慎重对待侄女的婚姻大事。他将哥哥孟皮的女儿,许配给弟子南宫括。“南宫括字子容”[6]1751,说话行事谨慎,注重细节,主动吟诵《诗经·大雅》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足以彰显性格。这样的侄女婿不仅懂得诗歌欣赏,德性高洁,还通晓历史沉浮,从“禹稷躬稼而有天下”[5]742得出结论——尚武不得善终,崇德必拥天下。由此可见,南容也是一位才子,学诗通史,德性修养一点也不比孔丘的乘龙快婿公冶长差。

(二)恪守礼制

例句:The idea has been around for ages without catching on.

那么,应该如何促进家庭学习呢?他的弟子陈亢总结了一条重要原则:“君子之远其子也。”[5]887远,不是疏远,而是对待家人和弟子一视同仁,不私厚亲人。家庭学习应从寻常的文化知识和礼仪规范开始,这些都是领悟社会大道真知的前提。明确志向,以学风带动家风,持之以恒,传承家风。

孔鲤起名恪守礼制。孔丘19岁那年,和宋国人亓官氏喜结连理,婚后一年,幸得一子。在他出生之际,鲁国国君昭公得到这条消息,因孔丘先世为宋国贵族,按照礼制,送来一尾鲤鱼,以示庆贺,孔丘承蒙恩泽,恪守礼制,“荣君之贶”[7]29,因此给孩子起名为鲤。

恪守礼制,源于时代纷繁,为了存活乱世,不得不保守行事。这些具体体现在孔丘的家庭生活中。

一方面,孔丘教育弟子坚持有教无类。沈灌群先生曾经认为“教育应为大多数人服务,人们受教育的权利,不应受出身、成分、年龄、地区的限制”[10]15。所以,孔丘的学生们,有的人出身鄙贱,有的人身陷囹圄,有的人父子同学,有的人来自夷狄。这种种限制,不应成为人们虚心求学的阻碍,也不应成为师生交往的阻碍。人应该超脱条条框框的限制,追求“仁”的理想,坚守“仁”的理想,甚至奉献自己的生命。逝者如斯,三代损益,世间万物变化无常,只有“仁”的理想,才能实现人的价值;只有“仁”的理想,才能实现人的和谐。

孔鲤在母亲去世后恪守礼制。孔鲤母亲亓官氏去世了,伯鱼过度哀伤,即便过了丧期,他还是时常哭泣,思念母亲。一天,孔丘听到哭声,不禁询问谁在哭泣。孔丘门人回答道:“是孔鲤哀伤师母呀。”孔丘因伯鱼逾越礼制,呵斥:“嘻!其甚也!”[8]427孔鲤听到此话,方知自己哭母循人情而逾礼制,只有把悲伤留给内心,恪守礼制。

孔鲤丧葬,孔子恪守礼制。孔鲤饱受周游列国之苦,仅仅活到50岁就与世长辞。对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来说,是何等煎熬!但孔丘还是有条不紊地完成儿子丧事,一切按照礼制行事。这种礼制,在颜渊丧葬的过程中,得到直接和间接的体现。孔鲤的丧葬,“有棺而无椁”[4]110,这直接反映其平民身份。孔丘门人厚葬颜渊,孔丘悲叹:“予不得视犹子也!”[4]111这种悲叹发自肺腑,也间接反映了孔鲤简葬的事实。

孔伋祭嫂恪守礼制。文献当中没有直接地记载孔伋的兄嫂,只是在曾子的话语中——“子思之哭嫂也为位,妇人倡踊”[9]204,这里无意透露了孔伋严格按照丧葬礼制的要求,葬礼中站在恰当的位置。

二、处世:开明包容

孔丘的家风注重开明包容的处世观。家庭的存在,是幸福的摇篮,也是沉重的负担。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孔丘家风为后人创立了开明包容的典范。

从图8(a)、图8(b)可以看出,带内误差补偿前,成像场景中强目标距离向旁瓣很高,远端旁瓣数值也较高,会遮盖周围弱目标,成像效果很差。经过带内幅度和相位误差补偿后,旁瓣数值降低十分明显,远端旁瓣对周围目标的影响非常小,成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综合以上处理结果可知,子带内幅度和相位误差得到了有效的补偿。

(一)睿智开明

那么,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多闻多见、综合创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4]72,拒绝不懂装懂、凭空捏造的小人。多闻多见,不彰善恶,择善而学,纠恶而改;不别古今,为我所用;不弃夷狄,贤人四移。这样,方能避免过犹不及,杜绝“意、必、固、我”,最终奠定综合创新的基础。

按照实验方法分别测定钴产品生产过程CoCl2净化液(样品1)和Co(NO3)2净化液(样品2)两个体系中上述12种元素,进行精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0。

另一方面,孔丘开明接受弟子的离去。不论是学成离去,还是生命离去。他坚持人应该超脱生死,以实行“仁”为最大的愉悦和满足。虽然孔丘有过情绪的激荡,但是他还是肯定天命,相信天为主宰,天命长存。天命决定人的生死,也决定世事变迁;人只有在顺应天命的同时,积极进取,专注自己的事业,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人不必过分担心去留。

处置程序:①安排现场根据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做好事故抢修组织准备工作;②安排副科级人员到调度台指挥、副科级或主管技术人员到现场;③由队长或书记在队组指挥,一人到现场;④安监处安排副科级以上人员在调度台指挥、安全调度副主任以上人员现场监护。

(二)海纳百川

那么,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通过比较孔丘的诸多语录,《诗》是学习的基础;《礼》是学习的根本;《乐》是学习的背景。孔丘尤为重视诗教,他对儿子伯鱼两次谈到学《诗》,一次问伯鱼:“学诗乎?”另一次更加具体,问伯鱼:“女为周南、召南矣乎?”[5]915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孔丘早就明确指出:“不学诗,无以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也就是说,学好了《诗》,上可以侍奉君父,下可以联系群众;认识上可以了解万物,观察万事;情感上可以激扬志气,发泄怨气,讽刺时政。纵观这些好处,如若不学《诗》,仿佛面壁而立,寸步难行。后来子思在《中庸》中的一段话,多处引用“风雅颂”的内容,也充分说明孔家对《诗》的重视。《礼》是学习的根本。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为了安身立命的,无论说话还是做事,有张有弛,以礼为范,才能站住脚跟,“伋闻夫子之诏,正俗化民之政,莫善于礼乐也。”[9]213不能把《礼》简单地看成是奴隶制社会的规范,以僵化的眼光,加以严苛批判。应该佩服孔丘在乱世中坚持礼的气节,他令子学礼、嫁女行礼、授徒循礼、参政复礼等等。这在动荡不安、礼崩乐坏的春秋末年,是何等难得!

后来,孔伋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时,伤心地哭于孔庙门前,不顾自己的地位和形象,最终决定前往卫国祭祀母亲。虽然孔伋年幼遭到生母抛弃,多年少受母爱,但是,他还是原谅了母亲的过往,出于对母亲的尊重,坚持用合适的礼度,在恰当的时间里花费了相当的钱财,对母亲实行了祭祀,体现了孔家一向的宽容。

三、治学:博学精思

治学是孔丘家风的典型特点和重要内容。孔丘家风在治学上沿袭了儒家私学教育的一贯传统,始终坚持博学精思、学思结合的基本原则。

(一)博学于文

孔丘十分重视家庭学习。《孔子集语》记载了孔丘教育儿子的话语:“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7]38王肃注释的《孔丘家语》当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7]5从两本书中可见,孔丘家风的传承离不开家庭学习,直到孙子孔伋,依然强调家庭学习的重要性,《说苑》中记载“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益刃也”[7]173。

梁贯成教授认为“数学素养”就是在没有数学的地方,能看到数学、感觉到数学,能够用数学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或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可见,“数学素养”应该理解为人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不可能通过某一节课完成,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甚至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它的目标或达成度,它是老师个人通过自己的教学,影响一群学生的过程.教师需要挖掘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思维价值,尽可能在每一节课中,设计利于放大这些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活动,将这种“思维形式”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

对于家庭的琐事和问题,孔丘家风在礼制的规范中,蕴含包容。以孔丘儿媳改嫁为例,孔丘仅有一子——孔鲤,其年止半百,先孔丘去世。从《礼记·檀弓上》中“子思之母死于卫”[9]205的记载和柳若规劝子思慎重祭祀的言语,可以大胆地推测,孔鲤妻子有改嫁的事实。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究竟是谁同意她可以改嫁的呢?一个没有固定经济收入的已婚妇女,在局势动乱、交通不便的春秋时代,怎么能够轻易到达距离鲁国数百公里之外的卫国呢?所以,可以判断:孔丘接受了儿媳妇改嫁的事实,也资助了她一定的钱财。这样做,符合当时礼制吗?当然不合礼制的规范。但是,五十学《易》的孔丘,当时虽年近古稀,他一定很熟悉“恒”卦的卦象和卦辞——“女人贞吉,从一而终也”[8]27;可是孔丘还是以“仁”为纲,选择了宽容。

机器人运动模型如图1所示,将机器人的运动分解为平移与旋转两种方式。假设机器人在第i时刻的位姿为{x(i),y(i),θ(i)},以此为原点建立局部坐标系,以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作为x轴。假设在下一时刻i+1,机器人相对时刻i的位姿变化量为:{Δx(i),Δy(i),Δθ(i)},则根据坐标变换公式可知机器人在第i+1时刻的全局坐标系下的位姿{x(i+1),y(i+1),θ(i+1)}为:

孔丘的一生,不是孤独的一生,打交道最多的还是弟子。弟子如同家人,与众人相处,需要开明练达的态度。

(二)精思贯通

既然学习应该多闻多见,那么如何把握缤纷的现象呢?孔丘坚持用心,用心透过现象的外表看到本质;用心透过现象的假象看到真实;用心推测现象发展的可能性;用心穷究现象变化的规律。最终,“用心导耳目”,遇事达到神圣明察,做事实现周全慎重。

同时,他还提倡“九思”,一以贯之,融会贯通,最终实现举一反三。他的思考包含很多家庭生活的准则——尽心互助、劳心负责和己欲施人。张岱年先生曾经指出:“‘与人忠’‘言忠信’都是原始意义的忠,指尽心帮助别人。”[11]这在家庭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也会促进家庭成员的和睦交往。爱护家庭,应不避劳苦,以负责任的态度勤劳持家。围绕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孔丘又主张家庭关系应做到己欲施人,具体说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64,从身边最近的家人做起,才能真正普遍实施“仁”的方法。

(三)学思结合

学习和思考相互结合,嵌入孔丘家风的里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61是流传千年的至理名言。只有学思结合,才能从家风传统中提炼精髓,将家风的精髓化为新的传统。子思说过,“慈父能食子,不能使知味”[12]44,父亲一定会想方设法养活孩子,却不能够一定提升孩子的品位,品位只能靠孩子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

传统制造业管理者大多是60后、70后,传统的制造理念导致他们对数字化企业认知不足,或由于固有观念太深入,致使管理者在企业转型变革上顾虑太多,放不开手脚。甚至部分企业只停留在喊口号上,实际行动缺乏动力和活力。一些企业把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任下放到个别职能部门权限里,由于职能部门没有足够的权限进行全公司资源整合,导致转型升级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四、执事:中庸笃敬

为人好坏,处人多寡,治学博约,都会在执事当中得到体现。执事须要中庸,中,内心中正,处世平和,决策不偏不倚;庸,事事平常,时时冷静。这样,才能执事恰到好处,避免过犹不及。孔丘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4]63中庸不是折中取巧,也不是左右逢迎。执事应该符合道德的约束,保持人际关系的平衡,“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7]528。《孔从子》记载了孔伋一件事,他因为生活窘迫,两位朋友分别送来小米和酒肉前来接济,然而,孔伋只接受一位朋友送来的小米,拒绝另一位朋友的酒肉,这使人惑之不解,孔伋回答,小米是周济贫困的;酒肉是宴饮享受的,我现在缺乏食物,却享用美酒香肉,这是不符合道义的。唐代马总的《意林》记载了孔伋执事的态度,他反对频繁寻乐和满口道义;他蔑视不可一世和唯唯诺诺,只有情绪平稳、德行一致和不卑不亢的人,才是他真正欣赏的。从中可以看到——孔家已经将中庸的思想内化了,以中庸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执事须要笃敬。笃,表示厚实;敬,表示虔敬。执事应该心实严肃,因为“一心可得百人”[12]45;不可张狂虚妄,“不以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不能者愧人”[12]46-49。例如,孔丘的管家是学生原宪,字子思。孔丘可以不付任何报酬,但是,他还是赠给原宪俸米九百,表示对他辛劳的认可和感谢,这里可见孔丘为师厚道。原宪辞谢孔丘善意,意为弟子侍奉师长,天经地义。孔丘严肃口气,让原宪收下,如有多余,可以分给邻里乡党。这里可见孔丘为人虔敬、尊重他人劳动的优良品质。再如,孔丘高足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他到莒父当差,询问如何理政?孔丘说:“无欲速,无见小利。”[4]137放缓速度,充实巩固,循序渐进;严防小利,蒙蔽真知,妨碍大事,笃敬之意尽是执事理政的要义。

五、结语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风反映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在传统中国,家风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家风和家教是紧密相连的,家风本身就是一种润物无声、耳濡目染式的家教;家教既是家风的传承方式,本身也是一种家风。家风尽管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发挥的功能作用却大致相同。好的家风既是家族成员养成良好德行、素质的基础,又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好的家风不仅为家庭成员确立了理想的人格范型,而且以实践理性的样态渗透在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好的家风还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倘若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风传承,那么,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将获得无尽的能量。虽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但家与国的联系不会改变。怎样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家风?怎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社会主义新家风建设结合起来?一般认为,必须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家风家教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血肉联系,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完善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全人格,使学生达到真善美[13]。其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无疑与好的家风家教的内容有相契合的地方。只要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家风,由家风促国风,从小家到大家,整个社会就一定会处处开文明之花,遍地结精神之果。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6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冯天瑜.孔丘教育思想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杨国宜,冯能保.全文译注四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高尚举.论语歧解辑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司马迁.史记: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7]扫叶山房.百子全书:全两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8]吴哲楣.十三经[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

[9]陈桐生.曾子·子思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0]沈灌群.中国古代教育和教育思想[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

[11]张岱年.谈孔丘评价的问题[J].北京盟讯,1982(2):14.

[12]王天海.意林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13]孙凌杉.浅谈文化育人视域下的高校文化建设[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6):100.

Confucius'sFamilyTraits

SUN De-yu1,XU Lu2

(1.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Anhui,China;2.Institute of Education,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Fujian,China)

Abstract:Confucius,the greatest thinker,politician and educator in Chinese history,has profound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Kong family for thousands of years,and even radiated to the Meng family and Zeng family.Confucius's family style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body and mind,being wise and open-minded abiding by the ritual system;and being moderate and well-versed in learning with great respect.These contents constitute a complete system of Confucius's family style inheri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ith far-reaching impact,which are still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family styl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Confucius;family trait;famil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71(2019)02-0095-05

收稿日期:2018-12-1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规划基金项目“传统儒家人格教育思想资源的当代转化研究”(14YJA88006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德玉(1962- ),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许露(1988- ),男,安徽合肥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

引文格式:孙德玉,许露.孔丘家风摭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2):95-99.

(责任编辑 朱春花)

标签:;  ;  ;  ;  ;  ;  ;  ;  ;  ;  ;  ;  ;  ;  ;  

孙德玉:孔丘家风摭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