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翠:爱国主义伪装下的“爱国行为”论文

陈宏翠:爱国主义伪装下的“爱国行为”论文

爱国是一种对自己祖国最深厚、最真挚、最持久的情感,是一种科学精神支撑下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的行为外显,是青少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然而,这份千年以来一直令人热血沸腾的情感,近年来却被一些偏离爱国主义根本目的的“伪爱国行为”所误导。

误区一 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割裂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这是因为“国”是具体的,包括领土、公民、政权以及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文化等要素。因此,爱国也不是抽象的,要爱这个国家的领土、公民、政权和文化。立足于当代中国,真正的爱国者,不能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将三者对立起来。只有三者高度统一、有机结合,才能共同构成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体现爱国主义的本质。

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在头脑中存在着“我爱国,但是不等于我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的错误思想,这是割裂社会信任、团结纽带的行为,是人为地制造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对立,是对爱国的扭曲,是诡辩。今日之中国,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误区二 将爱国等同于极端、激进、至上至尊的民族情感

社会公众胸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有着维护民族利益和复兴民族文化的愿望,这是爱国情感的表现,对国家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和建设性的影响。然而,伴随着社会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意识上升,有些人用极端、激进、非理性、好斗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阐释自己的爱国之情,例如把正视自身劣势的人通通斥为“崇洋媚外”。这种过分激进的思想和言行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毒瘤”。

所谓爱,不只是维护,批判同样是爱。我们应放眼世界,用未来的眼光回看国家的发展现状,避免盲目自大;应强调爱国行为的合法性,通过交流、合作、互助等方式理性处理矛盾,在求同存异、合作双赢的基础上,维护国家利益与尊严,促进国家进步与发展。

误区三 将爱国凌驾于社会道德和法律之上

再如,“战狼式爱国”的由来令人深思。我们须知,国家强大的前提,首先是个体要“强大”,不能做“社会主义巨婴”,只有更多个体的健全和强大,才能让国家更加强大。以个人利益、个人需要为标准判断爱国与否是一种功利性的爱国行为,是对爱国主义的扭曲。

误区四 爱国就是拒绝和抵制外货

在我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不可否认在某些具体利益上,可能出现冲突。具备爱国主义思维的人,应该具备大局意识,服从集体利益,绝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上。例如有的人因车辆限号出行、污染工厂关停、不合理福利补贴取消等,就在网络上悍然攻击党和政府,甚至故意捏造事实、污蔑栽赃,这些人在平日里或许把“爱国”放在嘴上,写在纸上,却没有真正内化于心。所以,这些“爱国”就只是表面文章、镜花水月,一旦触及个人利益,就全然忘了爱国的真谛。

爱国行为在本质上是国家利益至上,单纯的拒绝和抵制是落后的爱国表现。可取的行为是学习他国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取长补短,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奉献力量。

误区五 爱国行为以个人利益、个人需要为标准

在我国的特定历史时期,抵制外国商品无疑具有一定的爱国意义。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抵制外货运动则不免体现出对国际经济的无知,流于缺乏理性的盲动。例如对日货、日本店进行打砸抢,“抵制家乐福”等行为中,损害的更多是同胞的财产权,伤及的是我们的国家利益。再如不买苹果手机虽然本身具有爱国行为倾向,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科技“跟跑”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拒绝某些国家的科技产品,实际上是把自己关在了世界文明大门之外。

爱国彰显着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需要将“小我”融入“大我”,付诸切实有效的行动。但是目前,很多爱国行为更多地停留在口头的谩骂、诅咒和泄愤上。有些人观看比赛,中国队赢了呐喊助威,输了就骂本国队员或者其他国家队员;还有一些被称为“爱国愤青”的网友,将“爱国”沉溺于“中华天下第一”的自我吹嘘与幻想之中,传播诸如“是中国人都进来看,不顶不是中国人”“假如所有中国人都不买日货、美货,日本、美国经济就会崩溃”等口号。

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将爱国凌驾于社会道德和法律之上的观点和行为是对爱国行为的扭曲和绑架。如钓鱼岛事件引发了爱国风潮,但有一些人把“爱国”表现为“打砸日本车”、侮辱他人人格等行为。“保钓”游行中,一个“爱国青年”砸破了一位车主的头,仅仅是因为他有一辆日系轿车;一个女孩因身穿汉服被误认为是日本和服而遭遇一群人围攻,被迫在公共场所脱下汉服,靠朋友借来的衣服才得以离开。一个真正理性的爱国者,应该遵纪守法,绝不能把个人的意愿凌驾于法律之上,更不能以“爱国”之名,损害他人的人格尊严及生命和财产安全。

作者简介: 邓新荣,男,广东兴宁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后勤保卫处副处长,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管理。

误区六 口惠而实不至的形式爱国

参考孙宝国等[10]人总结的香精调配技术可知,在香精调配过程中,若各种香原料的香气不够协调时,可尝试加入适量的精油来达到目的。且百香果是一种具有强烈特征香气的热带水果,可加入少量的硫代薄荷酮来突出百香果香精的热带水果气息。由此,得到百香果香精配方B(表5)。

医生哈韦德·凯利就是众多医生之一。当他听说她来自的城镇时,他走到医院的大厅,来到她的房间。他马上认出了她。他决定尽他最大的努力医好她。

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对他们而言,国家只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爱国只是一种没有成本的情感标榜,如此,爱国就被包围在假、大、空的情感宣泄中,并未落到实处,不但于爱国无任何补益,还严重影响了中国公民的形象。真正的爱国,不是当语言的“巨人”,而是付诸正确的实际行动。

上述“爱国行为”从根本上偏离了爱国主义的主旨与目的,警醒我们去深入思考正确的爱国行为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对爱国主义认识肤浅、片面、不系统以及实际行动中突破法律与道德底线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创设全学科全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格局;第二,用教师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第三,寻找学科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契合点,巧妙落实;第四,直面社会爱国行为误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转变流于形式的爱国行为;第五,突出爱国主义主题创设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第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运用爱国主旋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七,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爱国主义意识和行为能力。

拆除水毁的衬砌板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破坏已安装的复合土工膜,拆除水毁的现浇衬砌板时,要避免破坏未水毁的衬砌板。

(作者单位:天津市河东区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周丽

标签:;  ;  ;  ;  ;  ;  ;  ;  ;  ;  ;  ;  ;  

陈宏翠:爱国主义伪装下的“爱国行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