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表现形式及其诊断

痛风的表现形式及其诊断

陈兰波(重庆市第三军大附属大坪医院老年科400000)

【摘要】目的:就有关痛风病的表现形式和诊断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199例痛风患者的病案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分析;结果:在199例痛风患者中,有142例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占所有痛风患者的713%;有164例被诊断为急性痛风期,占所有痛风患者的82.4%。结论: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痛风的表现形式也呈多样式发展,因此在临床上需要提高对痛风的警惕性。

【关键词】痛风;表现形式;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期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013-02

痛风(gout),或称痛风性关节炎(goutyarthritis),属嘌岭(和嘧啶)代谢障碍性疾病,因其起病急骤,来势如风,疼痛剧烈,多伴红肿,走时较快,不留踪影,故名痛风。本病最好发于男性,约占95%,男、女之比约为20∶1。常见于50岁左右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有统计认为本病发病高峰相对较早,约在30-50岁。痛风的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和结缔组织结构(特别是软骨、滑膜)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问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1]。累及血管可以引起高血压,累及心脏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并且常常伴发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因此,尽管痛风多表现在关节引起关节炎,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全身病变,可引起多脏器损害[2]。所以,防治痛风病是医学界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入院治疗的199例痛风患者的疾病表现及其诊断进行简要概述。

1资料来源和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199例痛风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数据真实可靠,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分析。

2结果和讨论

2.1痛风患者临床表现:痛风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关节病变。多起病急骤,首次发作常始于凌晨,通常只累及外周个别关节。关节局部疼痛、皮色潮红,甚至发亮,有时可见静脉扩张和瘀斑,活动受限。局部症状迅速加重,数小时内可达高峰,以至患者辗转反侧,难以忍受。炎症消退后,局部皮肤呈暗红、偏微紫色,皮肤皱缩,伴有脱屑和轻度瘙瘁,以后逐渐恢复。常伴有全身不适,体温升高,高热者可达39℃以上,甚至出现寒战,且常伴有心动过速,肝脏肿大,明显多尿等症状。初次发作后,轻者在数小时或一两日内自行缓解,重者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消退。②痛风结节(痛风石)。痛风石的形成是慢性期的标志。尿酸钠沉积于组织所致。由于尿酸盐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几乎在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结节,但以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组织多见。一般在发病10年左右,出现体表痛风结节。体表痛风结节的好发部位是外耳,尤其以耳轮和对耳轮多见,称为耳痛风石。③肾脏损害。约20%-40%痛风患者伴有肾脏病变。痛风的肾脏损害与痛风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无关,轻度关节炎可有肾脏病变,而严重关节炎患者亦可无肾脏异常。常见的肾脏损害有以下几种:(1)尿酸盐肾病:单纯尿酸钠在肾髓质内沉积引起间质性肾炎,致肾小球损伤最终引起肾硬化。最初表现为夜尿增多,尿相对体积质量降低,有轻至中度蛋白尿,开始为间歇性,以后发展为持续性蛋白尿。(2)尿酸性尿路结石:40%患者尿路结石先于痛风性关节炎出现,结石成分84%是纯尿酸而不是尿酸钠盐,4%为尿酸与草酸钙混合结石。造影摄片较易发现。部分尿酸结石以肾绞痛、镜检血尿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述有混浊结晶尿或有砂石尿排出。出现如下情况的患者,需要认真排除结石可能:长期尿路感染时好时坏的患者;尿中长期出现少量蛋白尿和少量红、白细胞,按肾炎治疗久治不愈者;以肾功能衰竭就医而无急性肾炎、急性肾孟肾炎病史者;长期酸性尿;家族有尿路结石病史。结石可在痛风的任何阶段形成,患者多数无痛风症状,故凡遇尿路结石者,需要小心排除痛风及高尿酸血症。④心脏病变。尿酸盐可在心脏内膜、外膜、瓣膜、心肌、心肌间质和传导系统中沉积,甚至形成结石,引起心肌损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表1显示了我院从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199例痛风患者的不同表现症状。从表1可以看出痛风患者中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的患者可能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临床表现,其中痛风性关节炎有142例,占所有痛风患者的71.3%。

表1不同性别的痛风病种构成及性别比

.

从上表可以看出,71.3%的患者都是痛风性关节炎。痛风多数集中在50-79岁的老年人,而老年人动脉硬化性疾病使得肾内血循环量不足,使血尿酸的排泄降低而引起血尿酸升高。血液中过多的尿酸盐结晶容易沉积在身体远心端的小关节,如足部的趾跖、踝关节、指间关节等;从而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根据临床痛风疾病的统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常见痛风的首发症状,第一跖趾关节是痛风性关节炎常见的发病部位,其发病率约为75%[3],其他关节也可发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在夜间发作,患者可因关节剧痛而惊醒,受累关节可有红、肿、热和压痛,同时伴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加快,此时血中尿酸盐含量显著升高,常在360μmol/L以上[4],于24-48h达高峰,首次发作的关节炎多于7-10d自行缓解。再次痛风发作之间称为无症状性间歇期,其长短差异很大,多在初发后出现1-2年的间歇期,未有效治疗者,此期逐渐缩短,年发作次数增多,症状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渐进入慢性期。在痛风发病的慢性期,虽然早期也可出现痛风石,但多数患者于痛风发病后10年才出现痛风石。痛风石多见于关节滑膜内、软骨下、鹰嘴突的滑膜、髌下囊、跟腱周围、耳垂内、前臂皮下。但在大动脉壁、心瓣膜等处亦可发现痛风石。凡未及时接受治疗的急性痛风患者,50%可产生痛风石。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而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症、肾功能不全及肾结石者,和长期使用利尿剂以及有痛风家族史者都属于高危人群。

2.2痛风的病程及诊断:根据上述痛风的临床表现形式,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和肾脏病变期。不同的病程具有不同的诊断标准。痛风总的诊断标准目前多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拟诊标准:(1)多为中年肥胖男性;(2)主要侵犯周围单一关节,首次发作多为第一跖趾关节,反复发作可累及跗、踝、指、腕关节,呈游走性;(3)起病突然,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1日内达高峰,日轻夜重,发作可自行终止;(4)反复发作,关节肥厚、畸形、僵硬;(5)在耳廓关节附近骨骼中、腱鞘软骨内、皮下组织等可存在痛风结节;(6)高尿酸血症(>420μmol/L,7mg/dl)。痛风的各个病程的诊断要点如下: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具备以下l2项中的6项可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2)炎性发作在1天内达高峰;(3)单关节炎发作;(4)患病关节皮肤暗红色;(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肿胀;(6)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7)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8)有可疑痛风石;(9)高尿酸血症;(10)X线显示关节非对称性肿胀;(11)X线示骨皮质下囊肿不伴骨侵蚀;(12)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间歇期痛风:间歇期可完全没有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也长短不一。虽无症状,仍可从关节中抽出尿酸盐结晶。

慢性期痛风:此期特点是痛风石形成或关节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结合X线或结节活检查找尿酸钠盐结晶不难诊断,应与类风湿性、银屑病性关节炎等相鉴别。

肾脏病变期:尿酸盐肾病患者最初表现为夜尿增加,继之尿比重降低,出现血尿、轻中度蛋白尿,甚至肾功能不全。此时应与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风相鉴别。尿酸性尿路结石以肾绞痛和血尿为主,X线平片多不显影,B超检查更有价值。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突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考虑急性尿酸性肾病。

表2显示了我院从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诊断的199例(含误诊)痛风患者的病程归类。

表2痛风患者的病程归类及性别比

.

由上表可知,199例中164例(82.4%)以急性关节炎症状发病者及时诊断,其中41例使用秋水仙碱迅速有效而诊断;以慢性间歇期发病者体检有痛风石6例(3.0%);以痛风肾病表现16例(8.0%),其中2例曾以肾孟结石就诊。所有病人化验血尿酸均升高。其中36例尿酸测定均高于375μmol/L,属尿酸生成增多。部分病例经X线、B超检查及痛风石活检诊断。由于痛风患者多以关节发作就诊。少数以尿路结石、痛风肾病就诊,可以合并肾脏损害,因此,初诊时易导致误诊、漏诊痛风。本组数据中有9例均有误诊:2例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2例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1例误诊为急性丹毒,1例误诊为足癣合并细菌感染,l例误诊为囊虫病、皮下囊尾蚴结节,l例误诊为肾结石,l例误诊为慢性肾炎。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痛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长,并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且痛风的表现形式也呈多样式发展,因此在临床上需要提高对痛风的警惕性。对中年以上男性或绝经后女性,凡有固定性单关节或多关节,特别是第一趾关节发作性疼痛,不能用其他慢性关节炎解释者,要考虑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做X线检查、血尿酸测定,以早期确诊。临床上长期痛风病人约1/3有肾脏损害,表现为痛风肾病、尿路结石、急性梗阻性肾病等三种形式[6],对尿中出现异常的病人不能仅考虑肾原发性疾病,对泌尿系感染、治疗效果不佳,X线未显影,尿酸盐增多的尿路结石,要警惕痛风的存在,及时作血尿酸等相关检查,以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另外,痛风病患者本身也要注意,尽量少吃和不吃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龙虾贝壳类水产品、鸡鸭鹅等禽类、以及熏猪肉、香肠和豆类等,限制饮酒(特别是啤酒);要注意保养和休息,少量出汗为宜,运动种类以散步、游泳、健美操、打网球等有氧运动为好,避免剧烈运动;还要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紧张与激动,防止关节损伤,注意保暖和避寒。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77-84

[2]LioteF.Hyperuricemiaandgout.CurtRheumatolRep,2003:5(3):227-34

[3]PollmannG,KullichW,KleinG.Therapyofhyperuricemiaandgout.WienMedWochenschr,1997,147:382-387

[4]徐德永.痛风.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5):320-321

[5]华飞.痛风的诊断与治疗.常州实用医学,2008:24(5):349-350

[6]盂昭京.痛风.现代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867-2878

标签:;  ;  ;  

痛风的表现形式及其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