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跨国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国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民,经济转型,政策,好莱坞,投入产出,复杂度,工业革命。

跨国比较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马春华[1](2019)在《亲职假政策现状及其影响跨国比较研究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亲职假是为了给父母提供不辞职、不中断就业而能在家照顾孩子的时间,是和工作父母及儿童福祉相关的假期政策,主要包括产假(母职假)、陪产假(父职假)和育儿假(父母假)等。世界各国大多数都出台了有关亲职假政策,但是假期长度、假期津贴额度、假期覆盖面以及假期津贴的筹资方式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受到国际公约等的影响,更受到各国福利体制的影响。不同福利体制国家的亲职假政策存在着明显差异,它们和性别平等、总和生育率、妇女就业率之间的关系也不同。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产假长度和津贴额度都有改善,但是无论是亲职假的种类、长度还是覆盖面,中国都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需要中国在进一步设计亲职假政策时仔细考虑。(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马翔,杨阳,徐作圣,唐德龙,丁堃[2](2019)在《“工业4.0”跨国政策比较研究——以中美德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政策工具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国、德国及日本的代表性的"工业4.0"政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及比较,以期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指引和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王传毅,郑湘,杨佳乐[3](2019)在《2000年后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跨国比较——基于8国数据的历时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2000年后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态势的历时性分析,发现:我国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规模相对于我国庞大的受教育人口需求仍然偏小,结构还有待优化,质量尚有明显的提升空间。未来国家应扩大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专业学位的规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下一轮"双一流"建设的遴选中加大教育学科的支持力度。(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教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罗婷[4](2019)在《好莱坞影响下中韩跨国商业电影的主体性问题——张艺谋与奉俊昊的跨国大片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与韩国电影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源于好莱坞的大片策略以抗衡好莱坞的强势入侵,并成功确保了本土电影的生存与发展。2010年以来,张艺谋与奉俊昊作为中、韩电影导演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跨国商业片实践以跨国制作、瞄准全球市场为手段和目的,但是在类型征用、意识形态改写和主体建构等方面则存在明显的差异。应该说,如何更好地处理民族性与好莱坞的关系,如何在好莱坞的影响下建构民族主体性,他们的探索具有开拓和启发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孙亚南,张荣,张月[5](2019)在《二元经济转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基于跨国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理论逻辑分析了二元经济转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作用机理,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测算了中国和世界上叁大类型国家(地区)二元经济转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耦合关系,继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按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测算,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处于较高关联度,与后起工业化国家(地区)水平相当;按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测算,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仅处于中等关联度,与先行工业化国家水平相当;两种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均高于拉美国家,但耦合程度还不够理想。新时代可通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城市的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的协调对策以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07期)

孙亚南,张荣,张月[6](2019)在《二元经济转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基于跨国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理论逻辑分析了二元经济转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作用机理,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测算了中国和世界上叁大类型国家(地区)二元经济转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耦合关系,继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按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测算,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处于较高关联度,与后起工业化国家(地区)水平相当;按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测算,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仅处于中等关联度,与先行工业化国家水平相当;两种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均高于拉美国家,但耦合程度还不够理想。新时代可通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城市的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的协调对策以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叁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6-28)

吴道友,程佳琳[7](2019)在《企业跨国并购协同整合策略与情境匹配研究——一项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为实现企业跨国并购的预期绩效,探讨并购协同整合策略的选择问题至关重要。文章以108起企业跨国并购案例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发现了四种能引致高并购绩效的前因构型。具体来说,这四种构型由跨国并购情境和与之匹配的协同整合策略组成。跨国并购情境由正式制度距离、文化距离、资源相似性、资源互补性和跨国并购经验五大情境因素组成。文章分别将这四种跨国并购情境命名为内外欣喜、外忧内喜、外喜内忧、外忧内患型并购情境,与之相匹配的策略分别为吸收策略、共生策略、持有策略和保存策略。(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肖潇[8](2019)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产业结构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越来越清晰,各国负责产业链不同环节的跨国产业分工使得越来越多贸易产品形成全球价值链,增加值贸易成为国家间贸易的关注重点。中间品贸易的飞速发展使得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反之,最终品所占比例则越来越低。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普遍进入结构调整阶段,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中国)均面临产业升级并借此带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新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跨国投入产出成为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推动因素,形成了新的结构变化特征,影响着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特别是钱纳里等人研究了结构变化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钱纳里从中间产品投入的角度,以国家(地区)的投入产出账户和多部门分析结果为基础,形成了研究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但是钱纳里分析时期的中间产品投入主要是国内中间产品投入,国家间的中间投入规模还比较小,影响还不重要。所以钱纳里是在国内投入产出表的框架下分析中间产品投入对制造业比重变化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国家间中间产品流动成为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钱纳里当时在那个分析框架下得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理论,可能需要进一步重新认识。本文针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跨国产业分工新特征,在钱纳里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思路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跨国投入产出分析框架,研究产业结构变化的新特征,以及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是在全球投入产出表中,构建叁国多部门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分析。然后根据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分别做增加值的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随后对总产出进行分解,并乘以增加值率,得到不同最终需求对增加值的拉动作用。最后,对增加值进行结构分解,得到结构分解的方程,探究不同因素对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在跨国投入产出分析的框架下,根据WIOD中44个国家、56个行业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应用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结合,研究测算了中国各产业中增加值的使用和投入,发现不同产业最终产出的增加值使用不同,对国内产业内增加值使用较少,说明中国还是以加工型贸易为主;同时以中美之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研究了增加值被最终需求拉动的比重,可以看到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是由美国服务业的最终需求拉动,而美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由中国制造业的最终需求拉动,最后对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动因分解,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增长虽然主要以内部因素拉动,但对于制造业来说,外部因素对其转型升级的贡献更大。在时间上来看,加入WTO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各产业的增长以及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两事件前后中国的增长速度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全球价值链地位也有所下滑。(本文来源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期刊2019-06-01)

杜娟[9](2019)在《赋力还是供给?——基于扶贫政策的跨国案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失业、隔离及贫困等诸多问题,制度设计对于妥善解决这些矛盾与冲击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旨在探寻地区扶贫与发展政策的不同设计对于政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经典理论构建了"赋力-供给"这一2x2的理论框架,并采用"最相似案例"为指导的双案例研究设计,选择德国柏林和美国纽约的扶贫政策为研究对象进行跨国比较。研究发现,高供给配合赋力公民的扶贫政策更能够有效激发受困者的复原能力,实现最为正面和持久的政策效果。基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文章结合我国贫困治理中的现实困境,提出对我国扶贫与发展政策设计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07期)

钟然[10](2019)在《我国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跨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出口贸易是一个能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因素,该因素的影响程度多以出口贸易额的绝对值以及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来体现,但这仅仅只能反映出出口的数量多少,并不能反应出出口产品的质量如何以及其中所含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就此,国内外学者纷纷开始转向研究出口技术复杂程度。从该指标中可以反映出一国当下的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以及生产效率的高低,反映出该国的创新研发水平的高低等信息,继而能明确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如何及自身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大小。在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学术研究基础上,借鉴Hausmann(2005)构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测度指标以及Lall(2006)提出的依照技术密集程度对产品进行分类的方法,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出口规模、出口结构概况以及从产品、国家层面度量了我国出口复杂度的现况。本文将采用OLS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了影响一国出口复杂度的因素,在测度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剔除了已被反复验证过的显着性极强的解释因素:人均GDP和劳动力规模,本文主要选取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除此还加入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这一因素来提高衡量指标对出口复杂度解释的全面性。基于实证分析结论再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与我国在2007至2017年十年间的出口复杂度趋势变化做对比,比较出我国相较于相同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以及与发达国家间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最后,在全文分析的结论中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9-05-01)

跨国比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政策工具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国、德国及日本的代表性的"工业4.0"政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及比较,以期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指引和技术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国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1].马春华.亲职假政策现状及其影响跨国比较研究和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

[2].马翔,杨阳,徐作圣,唐德龙,丁堃.“工业4.0”跨国政策比较研究——以中美德日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

[3].王传毅,郑湘,杨佳乐.2000年后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跨国比较——基于8国数据的历时性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9

[4].罗婷.好莱坞影响下中韩跨国商业电影的主体性问题——张艺谋与奉俊昊的跨国大片比较[J].文艺研究.2019

[5].孙亚南,张荣,张月.二元经济转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基于跨国数据的比较与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9

[6].孙亚南,张荣,张月.二元经济转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基于跨国数据的比较与分析[C].现代化经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第十叁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9

[7].吴道友,程佳琳.企业跨国并购协同整合策略与情境匹配研究——一项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尝试[J].华东经济管理.2019

[8].肖潇.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产业结构演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

[9].杜娟.赋力还是供给?——基于扶贫政策的跨国案例比较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9

[10].钟然.我国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跨国比较[D].海南大学.2019

标签:;  ;  ;  ;  ;  ;  ;  

跨国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