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指短语论文-朴雪花

复指短语论文-朴雪花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指短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韩“N+N”式指人复指短语,语义,句法,语用

复指短语论文文献综述

朴雪花[1](2013)在《汉韩“N+N”式指人复指短语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N+N”式指人复指短语的研究属于更加精细化的语言研究问题,无论汉语还是韩国语对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都仅仅是停留在描述这类语言现象的表层类型上,缺乏对这种语法结构构成项的语义特征、制约因素、句法结构以及语用功能方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因此,本文研究主要以叁个平面理论为指导,从语义、句法和语用叁个方面,运用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方法对汉韩“N+N”式指人复指短语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描写和阐释,以期能够探讨和解决一些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和方法以及“N+N”式指人复指短语在汉韩两种语言中的相关研究现状和语料说明等。二、介绍中韩两国学者对指人名词和复指短语的界定与分类。首先考察汉韩复指短语的概念和类型,然后分析指人名词的语义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把汉韩“N+N”式指人复指短语分为上位居前式和下位居前式两种类型,以便于下文比较分析。叁、汉韩“N+N”式指人复指短语语义对比。首先阐述汉韩“N+N”式指人复指短语的语义基础,对汉韩“N+N”式指人复指短语进行分类,并分析其语义特征,归纳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异同点;然后根据语义特征比较并阐释汉韩上位居前式和下位居前式指人复指短语的内部结构上的搭配关系。四、汉韩“N+N”式指人复指短语功能对比。首先结合具体语言事实对比分析汉韩上位居前式和下位居前式指人复指短语的句法功能,然后描述“N+N”式指人复指短语在汉韩两种语言中所具备的语用功能,并对比分析两类指人复指短语在句法、语用功能方面的异同。五、结论。归纳全文的主要观点,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3-06-04)

邓荣[2](2011)在《复指短语再分类及语法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构成项的逻辑关系将复指短语分为套指、等指、合指叁类。在此基础上,又从“语法叁平面”角度对叁类短语的语法特征进行了描写:在句法特征上,套指、等指、合指叁类复指短语的前后项都兼具并立性和顺序性,但前后项结合的紧密程度有所不同,等指、套指、合指的整体性依次增强。就语义关系而言,套指短语的前后项是限定与被限定的关系,等指短语前后项是相互注释的关系,而合指短语前后项是被补足与补足的关系。复指短语组构首先要求所有组成成分之间在语义上必须具备“相近兼容性”,其次各类复指短语的组构限制又有所差别。从语用上来说,复指短语的语用选择性表现明显,原因在于不同类型的复指短语具有不同表达功能:套指短语以基信息传递为主,等指以突显特征主,而不同小类的合指分别具备表达敬意或亲昵、情感指示和指别的表达效果。另外,本文还讨论了复指短语的结构理据,认为汉语形态变化少促使了重迭复指的产生;语言表达丰富、语用经济和表达精细化以及追求新异表达推动了复指短语的发展;复杂象似性和认知突显等认知因素也是复指短语的结构理据之一。(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1-05-01)

邓荣[3](2011)在《试论复指短语的再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指短语前后项概念之间存在逻辑语义关系,由此可分为等指、套指和合指叁类。在句法特征上,等指、套指和合指叁类复指短语整体性依次增强。就语义关系而言,不同类型复指短语的同位语和本位语之间呈现出限定和补充两种关系。从语用上来讲,经济原则和表达精细化是不同类型复指短语产生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姚小鹏[4](2010)在《复指短语标记问题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标记的复指短语中,指示代词"这"和"那"、助词"等"、数量词都能充当复指标记。决定复指标记隐现的是"指称接近原则",但语体、音节、语用等也是一定的影响因素。复指标记在短语中主要起连接、标明、转化和强调作用。(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朱文献[5](2010)在《复指短语的构成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前后两部分重迭在一起,同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同作一个成分;从意义上看,前后两部分有相互注释或说明的作用。 复指短语的构成方式,可以根据前后两部分语言材料的不同,分为叁组—— 一、前后两部(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周报》期刊2010-10-06)

姚小鹏[6](2010)在《复指短语位序问题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构成项指称程度的高低是决定复指短语位序安排的主要因素。指称程度的高低,由指称项的具体、形象程度来体现,与交际者的文化背景或认知经验有较大关系。"重度等级"原则决定了在复指短语中,指称程度高的构成项要放在后面凸显的位置。语境对构成项的指称程度及复指短语的排序方式也有一定的调控性。(本文来源于《大理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朱英贵[7](2005)在《复指短语内部直接复指项的确认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探讨了复指短语的构成要素——复指短语的直接复指项的数量确认和范围确认问题,为汉语语法分析的科学化与精密化为提供了值得思考的实例。(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姚小鹏[8](2005)在《现代汉语复指短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以“叁个平面”、“两个叁角”理论为指导,对现代汉语复指短语进行多角度描写和解释,以期能探讨和解决一些问题。全文共分五个部分:一、研究概述从短语的界定及归属、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对复指短语研究作简要介绍和评述。二、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在复指短语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对研究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复指”作为这类短语的名称比“同位”要好;短语构成项之间的复指关系是单向而非双向的;复指短语有别于其他类短语,应该独作一类;“打人”、“安全”等构成项是谓词性而非体词性的。叁、名名复指短语的相关问题名名复指短语,是指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的复指短语。这一部分,我们主要讨论短语构成项的位序问题、短语的标记问题和短语的语用功能问题。关于短语构成项的位序问题,“绝对指称居后原则”制约着构成项的位序安排,但语境有时也起一定的调控作用;关于短语的标记问题,制约短语标记隐现的是“指称接近性原则”,但语体、音节、语用等因素有时也会有一定影响;关于短语的语用功能问题,复指短语使用时往往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这在复指称谓上表现得特别显着。四、名代复指短语的相关问题名代复指短语,是指由名词和代词构成的复指短语。这一部分,我们主要讨论由指人名词和人称代词组合构成复指短语的问题。指称同一的指人名词和人称代词,能否组合构成复指短语,以及构成复指短语后不同格式的区别,既要受到语义的制约,又要受到句法和语用的制约。五、复指关系的结构理据复指关系的结构理据,主要体现在复指动因和制约因素两个方面。汉语的语言类型、汉文化心理和认知原理是汉语复指的动因,词性条件、语义基础、组合条件和语体色彩,则是制约复指结构的静态或动态因素。只有同时具备静态和动态条件时,复指结构的可能性才会实现。总的看来,复指短语这种结构形式,既要受到句法制约,又要受到语义和语用制约,这是一种需要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平面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构形式。(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5-03-01)

郭翠红[9](2001)在《汉语指人双名词复指短语英译中的文化缺省》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似乎是无须证明的公理:语言是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信息载体——它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社会的文明。由于文化差异,汉语中的指人双名词复指短语在英语中不易找到句法、语义及内涵等方面对等的表达法。本文试图从句法功能、表义功能等方面阐述汉语指人双名词复指短语英译时的文化缺省。(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期刊2001年00期)

冷瑾[10](2001)在《同位短语和复指短语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中的“同位”不等于“复指” ,“复指”也不等于“同位” ,只有既“同位”又“复指”的短语 ,才可称为“同位短语”或“复指短语”。在短语结构类型中应定名为“同位短语”。(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复指短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根据构成项的逻辑关系将复指短语分为套指、等指、合指叁类。在此基础上,又从“语法叁平面”角度对叁类短语的语法特征进行了描写:在句法特征上,套指、等指、合指叁类复指短语的前后项都兼具并立性和顺序性,但前后项结合的紧密程度有所不同,等指、套指、合指的整体性依次增强。就语义关系而言,套指短语的前后项是限定与被限定的关系,等指短语前后项是相互注释的关系,而合指短语前后项是被补足与补足的关系。复指短语组构首先要求所有组成成分之间在语义上必须具备“相近兼容性”,其次各类复指短语的组构限制又有所差别。从语用上来说,复指短语的语用选择性表现明显,原因在于不同类型的复指短语具有不同表达功能:套指短语以基信息传递为主,等指以突显特征主,而不同小类的合指分别具备表达敬意或亲昵、情感指示和指别的表达效果。另外,本文还讨论了复指短语的结构理据,认为汉语形态变化少促使了重迭复指的产生;语言表达丰富、语用经济和表达精细化以及追求新异表达推动了复指短语的发展;复杂象似性和认知突显等认知因素也是复指短语的结构理据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指短语论文参考文献

[1].朴雪花.汉韩“N+N”式指人复指短语对比[D].延边大学.2013

[2].邓荣.复指短语再分类及语法特征分析[D].暨南大学.2011

[3].邓荣.试论复指短语的再分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4].姚小鹏.复指短语标记问题考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朱文献.复指短语的构成方式[N].语言文字周报.2010

[6].姚小鹏.复指短语位序问题考察[J].大理学院学报.2010

[7].朱英贵.复指短语内部直接复指项的确认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8].姚小鹏.现代汉语复指短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9].郭翠红.汉语指人双名词复指短语英译中的文化缺省[J].外语教育.2001

[10].冷瑾.同位短语和复指短语刍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

标签:;  ;  ;  ;  

复指短语论文-朴雪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