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论文和设计-黄振兴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培育仓,培育仓顶部设有顶部置物仓,培育仓底部设有底部置物仓;顶部置物仓内部设有电控箱和与电控箱电连接的中央处理器、调光开关、蜂鸣器、加湿机和进风机,顶部置物仓外部设有与电控箱电连接并与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的触控显示屏;触控显示屏上插接有U盘;培育仓内部包括若干层水平设置的置物架;每两层置物架组成一层置物层,每层置物层上方的置物架底部安装有与电控箱电连接的摄像头;培育仓前侧设有中空双层玻璃门且中空双层玻璃门顶部水平设有遮光装置;每层置物层上方的置物架底部均设有与调光开关电连接的LED灯带;底部置物仓内部设有与电控箱电连接的制冷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培育仓(2),所述培育仓(2)顶部设有顶部置物仓(5),所述培育仓(2)底部设有底部置物仓(6);所述顶部置物仓(5)内部设有电控箱(52)和与所述电控箱(52)电连接的中央处理器(51)、调光开关(55)、蜂鸣器、加湿机(53)和进风机(54),所述顶部置物仓(5)外部设有与所述中央处理器(51)信号连接并与电控箱电连接的触控显示屏(9);所述触控显示屏(9)上插接有U盘(58);所述培育仓(2)内部包括若干层水平设置的置物架(3);每两层置物架组成一层置物层,每层所述置物层上方的置物架(3)底部配合设有与所述电控箱(52)电连接的摄像头(4);所述培育仓(2)前侧设有中空双层玻璃门(22)且所述中空双层玻璃门(22)顶部水平设有遮光装置(21);每层所述置物层上方的置物架(3)底部均设有与所述调光开关(55)电连接的LED灯带(23);所述培育仓(2)内部设有与所述中央处理器(51)信号连接并与电控箱(52)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24)、湿度传感器(25)、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26);与所述电控箱(52)电连接的内循环风机(27)和加热器(61);所述培育仓(2)顶端内部水平设有加湿管道和进风管道;所述底部置物仓(6)内部设有与所述电控箱(52)电连接的制冷器(62)。

设计方案

1.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培育仓(2),所述培育仓(2)顶部设有顶部置物仓(5),所述培育仓(2)底部设有底部置物仓(6);

所述顶部置物仓(5)内部设有电控箱(52)和与所述电控箱(52)电连接的中央处理器(51)、调光开关(55)、蜂鸣器、加湿机(53)和进风机(54),所述顶部置物仓(5)外部设有与所述中央处理器(51)信号连接并与电控箱电连接的触控显示屏(9);所述触控显示屏(9)上插接有U盘(58);

所述培育仓(2)内部包括若干层水平设置的置物架(3);每两层置物架组成一层置物层,每层所述置物层上方的置物架(3)底部配合设有与所述电控箱(52)电连接的摄像头(4);所述培育仓(2)前侧设有中空双层玻璃门(22)且所述中空双层玻璃门(22)顶部水平设有遮光装置(21);每层所述置物层上方的置物架(3)底部均设有与所述调光开关(55)电连接的LED灯带(23);所述培育仓(2)内部设有与所述中央处理器(51)信号连接并与电控箱(52)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24)、湿度传感器(25)、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26);与所述电控箱(52)电连接的内循环风机(27)和加热器(61);所述培育仓(2)顶端内部水平设有加湿管道和进风管道;

所述底部置物仓(6)内部设有与所述电控箱(52)电连接的制冷器(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置物仓(5)和底部置物仓(6)与所述培育仓(2)开口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机(53)进水口外接水管(56),所述外接水管(56)上连接有水位控制阀;所述加湿机(53)喷雾口与所述培育仓(2)内加湿管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54)进风口通过风管(57)与外部连通,所述进风机(54)出风口与所述培育仓(2)内部进风管连通;所述风管(57)内部设有过滤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风管(57)内壁贴合的内框(571),所述内框(571)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过滤棉层(572)、滤网层(573)、活性炭层(574)和第二过滤棉层(5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装置(21)采用幕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61)在所述培育仓(2)内部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器(62)通过直冷或风冷方式对培育仓(2)进行降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仓(2)底部设有排水口(7),所述培育仓(2)底部一侧设有两个排风口(8),所述排水口(7)下方设有水盆;所述排风口(8)内部设有过滤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24)、湿度传感器(25)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26)均固定在盒体上且盒体设置于所述培育仓(2)底端内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食用菌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北虫草、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由于有些食用菌的口感很好,因此广受人们喜爱,于是通过食用菌箱进行人工培养食用菌,目前现有的食用菌出菇箱绝大部分是一种简易的箱体,无任何辅助设备及控制方式,不能同时满足科研院所、大中院校、企业进行食用菌培养出菇科研试验的高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设备简陋而导致的不能够满足食用菌培养出菇科研试验的高要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培育仓,所述培育仓顶部设有顶部置物仓,所述培育仓底部设有底部置物仓;

所述顶部置物仓内部设有电控箱和与所述电控箱电连接的中央处理器、调光开关、蜂鸣器、加湿机和进风机,所述顶部置物仓外部设有与所述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并与电控箱电连接的触控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屏上插接有U盘;

所述培育仓内部包括若干层水平设置的置物架;每两层置物架组成一层置物层,每层所述置物层上方的置物架底部配合设有与所述电控箱电连接的摄像头;所述培育仓前侧设有中空双层玻璃门且所述中空双层玻璃门顶部水平设有遮光装置;每层所述置物层上方的置物架底部均设有与所述调光开关电连接的LED灯带;所述培育仓内部设有与所述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并与电控箱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控箱电连接的内循环风机和加热器;所述培育仓顶端内部水平设有加湿管道和进风管道;

所述底部置物仓内部设有与所述电控箱电连接的制冷器。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置物仓和底部置物仓与所述培育仓开口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加湿机进水口外接水管,所述外接水管上连接有水位控制阀;所述加湿机喷雾口与所述培育仓内加湿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机进风口通过风管与外部连通,所述进风机出风口与所述培育仓内部进风管连通;所述风管内部设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风管内壁贴合的内框,所述内框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过滤棉层、滤网层层、活性炭层和第二过滤棉层。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装置采用幕布。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在所述培育仓内部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器通过直冷或风冷方式对培育仓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培育仓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培育仓底部一侧设有两个排风口,所述排水口下方设有水盆;所述排风口内部设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均固定在盒体上且盒体设置于所述培育仓底端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控制加热器、制冷器、加湿器和进风机来控制培育仓内多个时段(1-6个时段可选择)昼夜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阶梯变化情况,满足食用菌生长中对环境变化的需求,特别是刺激显蕾阶段对昼夜温差及干湿交替的刺激需求,解决了现有出菇箱需要频繁调整昼夜参数的缺陷。

2)、温控方面有制冷和加热,满足食用菌生长全温段的温度需求,解决了现有出菇箱只能升温或者只能降温的缺陷。

3)、湿度控制采用超声波加湿,满足食用菌对湿度及微小颗粒雾粒的需求,并且采用水位控制阀自动补水,解决现有出菇箱需要频繁加水的缺陷。

4)、通过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监测数据,在中央处理器内预设设定值,在二氧化碳浓度达到设定值时,中央处理器打开进风机进行通风换气,满足食用菌生长对氧的需求,进排风口安装有过滤装置,避免粉尘或者蚊虫进入培育仓内咬食食用菌的烦恼。

5)、根据设定时间段或者时间循环设置来控制箱内灯带对食用菌的补光控制,并且亮度可调,解决了现有频繁开关灯光的烦恼,以及光照亮度不可调的缺陷。

6)、通过时间循环控制内循环风扇对箱内空气进行搅拌,解决了现有出菇箱内上下环境不一致的缺陷。

7)、箱内安装有摄像头,可以远程观察食用菌生长,解决现有远程无法查看,需要频繁开箱查看的缺陷。

8)、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检测培育仓内部的相关数据,并将数据显示在触控显示屏上并通过U盘存储数据也可以传输到终端设备,便于查看历史数据,解决目前出菇箱无法储存查看历史数据的缺陷。

9)、通过中空玻璃门实地查看食用菌生长,查看时只需将电动或者手动幕布卷起来,解决目前出菇箱需求开门查看的缺陷,降低开门查看对食用菌成长的影响。

10)、预设湿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报警限值,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检测培育仓内部的相关数据,设置有超限报警,当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超过报警限值会发生报警,提醒及时检查处理设备,最大程度避免环境异常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解决目前出菇箱无超限报警的缺陷。

11)、终端设备可查看数据并且结合远程视频监控根据食用菌生长调整参数,解决现有设备不能远程监控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技术产品更符合食用菌生长对环境的需求、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对出菇箱环境的影响、最大程度减少人工调整参数的次数、最大方便使用者随时随地对出菇箱进行查看及管理,最大程度满足科研院所、大中院校、企业进行食用菌培养出菇科研试验的高要求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的前侧斜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的后侧斜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的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的原理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的相关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箱体1、培育仓2、顶部置物仓5、底部置物仓6、电控箱52、中央处理器51、调光开关55、U盘58、加湿机53、进风机54、触控显示屏9、置物架3、摄像头4、中空双层玻璃门22、遮光装置21、LED灯带23、温度传感器24湿度传感器25、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26、内循环风机27、加热器61、制冷器62、水管56、风管57、内框571、第一过滤棉层572、滤网层层573、活性炭层574、第二过滤棉层575、排水口7、排风口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包括箱体1,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箱体1包括培育仓2,培育仓2顶部设有顶部置物仓5,培育仓2底部设有底部置物仓6;顶部置物仓5内部设有电控箱52和与电控箱52电连接的中央处理器51、调光开关55、蜂鸣器、加湿机53和进风机54,中央处理器51采用ZK1810型号,顶部置物仓5外部设有与电控箱电连接并与中央处理器51信号连接的触控显示屏9;触控显示屏9上插接有U盘58;培育仓2内部包括若干层水平设置的置物架3;培育仓两侧及后侧内壁对应设有承重块,置物架放置在承重块上,方便置物架的更换和使用;每两层置物架组成一层置物层,每层置物层上方的置物架底部安装有与电控箱52电连接的摄像头4;摄像头配合安装在培育仓内,摄像头4设置于培育仓2内壁,也可安装在置物架底部,使其能够将下方置物架上的食用菌生长画面完全捕捉传递到远端设备上或者存储在U盘内;培育仓2前侧设有的中空双层玻璃门22且中空双层玻璃门22顶部水平设有遮光装置21;每层置物层上方的置物架3底部均设有与调光开关55电连接的LED灯带23;光照强度可调,提高食用菌的生长环境的可调范围;培育仓2内部设有与中央处理器51信号连接并与电控箱52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24、湿度传感器25、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26;与所述电控箱52电连接的内循环风机27和加热器61;培育仓2顶端内部水平设有加湿管道和通风管道;底部置物仓6内部设有与电控箱52电连接的制冷器62;通过触控显示屏或者终端设备调整中央处理器内食用菌生存的温度区间、湿度区间和二氧化碳浓度区间,温度传感器24,采用型号PT100、湿度传感器25,采用型号SHT10、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26,采用型号B530,用于检测培育仓内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一旦数据超出预设区间,中央处理器就会通过电控箱启动相应的设备;如湿度较低,中央处理器就会打开加湿机,对培育仓内部进行加湿处理,一旦达到预设的湿度区间,中央处理器就会关闭加湿机;实现了减少人工干预的目的。

优选的,顶部置物仓5和底部置物仓6与培育仓2开口相反,方便使用时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加湿机53进水口外接水管56,外接水管56上连接有水位控制阀;所述加湿机53喷雾口与所述培育仓2内加湿管道连通,加湿管道上开有若干出雾孔;进风机54进风口通过风管57与外部连通,进风机54出风口与培育仓2内部连通;风管57内部设有过滤装置,加热器61置于培育仓2内部下方,所述制冷器62通过直冷或风冷方式对培育仓2进行降温。

优选的,请参阅图3所示,过滤装置包括与风管57内壁贴合的内框571,内框571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过滤棉层572、滤网层层573、活性炭层574和第二过滤棉层575。

优选的,遮光装置21采用电动或者手动幕布。

优选的,培育仓2底部中间设有排水口7和排风口8,排水口7下方设有水盆;排风口8内部设有过滤装置。

原理:

1)通过控制加热器、制冷器、加湿器和进风机来控制培育仓内多个时段(1-6个时段可选择)昼夜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阶梯变化,满足食用菌生长中环境变化的需求,特别是刺激显蕾阶段对昼夜温差及干湿交替的刺激需求,解决了现有出菇箱需要频繁调整昼夜参数的缺陷。

2)温控方面有制冷和加热,满足食用菌生长全温段的温度需求,解决了现有出菇箱只能升温或者只能降温的缺陷。

3)、湿度控制采用超声波加湿,满足食用菌对湿度及微小颗粒雾粒的需求,并且采用水位控制阀自动补水,解决现有出菇箱需要频繁加水的缺陷。

4)、通过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监测数据,在中央处理器内预设设定值,在二氧化碳浓度达到设定值时,中央处理器打开进风机进行通风换气,满足食用菌生长对氧的需求,进排风口安装有过滤装置,避免粉尘或者蚊虫进入培育仓内咬食食用菌的烦恼。

5)、根据设定时间段或者时间循环设置来控制箱内灯带对食用菌的补光控制,并且亮度可调,解决了现有频繁开关灯光的烦恼,以及光照亮度不可调的缺陷。

6)、通过内循环风扇对箱内空气进行搅拌,解决了现有出菇箱内上下环境不一致的缺陷。

7)、箱内安装有摄像头,可以远程观察食用菌生长,解决现有远程无法查看,需要频繁开箱查看的缺陷。

8)、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检测培育仓内部的相关数据,并将数据显示在触控显示屏上并通过U盘存储数据,也可以传输到终端设备,便于查看历史数据,解决目前出菇箱无法储存查看历史数据的缺陷。

9)、通过中空双层玻璃门实地查看食用菌生长,查看时只需将电动或者手动幕布卷起来,解决目前出菇箱需求开门查看的缺陷,降低开门查看对食用菌成长的影响。

10)、预设湿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报警限值,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检测培育仓内部的相关数据,设置有超限报警,当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超过报警限值会发生报警,提醒及时检查处理设备,最大程度避免环境异常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解决目前出菇箱无超限报警的缺陷。

11)、终端设备可查看数据并且结合远程视频监控根据食用菌生长调整参数,解决现有设备不能远程监控缺陷。

使用时:

打开培育仓上的中空双层玻璃门,将食用菌菌棒或者菌瓶或者栽培盆等放置在置物架上,关闭中空双层玻璃门,放下电动或者手动幕布,将中空双层玻璃门透射的光进行遮光处理,防止影响内部的食用菌生长环境,打开箱体电源总开关,中央处理器连通网络与终端设备网络连接可将摄像头捕捉的培育仓内的画面传递到终端显示屏上,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电脑,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对培育仓内的生长环境进行时刻检测,检测的数据显示在触控显示屏上,同时存储在U盘内,也可以传输到终端设备;通过触控显示屏或者终端设备调整中央处理器内部设有预设值,检测的数据不在预设值内,中央处理器就会通过电控箱打开相应的器件,如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过低,中央处理器就会打开加热器进行加热,培育仓内的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加热器停止加热。

使用时,中央处理器可控制若干个出菇箱,每个出菇箱的相关数据分屏显示在触控显示屏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同时也满足大中小学学校微生物和食用菌教学实践;家庭、公司、超市、餐厅等食用菌栽培观光等;本实用新型产品除了食用菌培养及出菇使用外,还可以应用到微生物、动物的培养,冷藏,恒温恒湿环境控制等场所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还可以放大到食用菌出菇房中应用,形成食用菌智能出菇房。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4370.X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628248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A01G 18/60

专利分类号:A01G18/60;A01G18/69

范畴分类:12A;

申请人:黄振兴;北京智态康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黄振兴

申请人地址:102605 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大东新村东行王致和104国道南边智态康兴

发明人:黄振兴;王晓明

第一发明人:黄振兴

当前权利人:黄振兴;北京智态康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孙进华;吴林

代理机构:1157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食用菌智能出菇箱论文和设计-黄振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