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变迁论文_汪传雷,章瑜,王静娟,陈欣,吴海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流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流,农产品,产业结构,物流业,制度,生产率,北京市。

物流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汪传雷,章瑜,王静娟,陈欣,吴海辉[1](2019)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商贸物流变迁史》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回顾1978-2018年共40年的中国商贸物流发展历程,将商贸物流发展演变划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调整振兴期、稳重求进期等5个时期,梳理分析每个时期的政府政策和发展状况,提炼商贸物流发展经验启示,以期促进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任秋娟,霍红[2](2019)在《制度变迁视角下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产品物流作为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同质化严重,这导致了物流企业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其缺乏模式创新能力。冷链运输能力不足也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发展。对此,文章从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基于VEC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总额和农产品货物周转与农村经济发展成正向关系;农产品物流运输里程和农产品货运量与农村经济发展成反向关系。对此,要从政策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环节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进而打造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单连春,胡悦[3](2019)在《农村经济制度变迁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运输发展研究——基于实证分析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产品物流作为农业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桥梁",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产业发展需要经济作为基础与支撑。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表现出对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适应性。从实证角度出发,通过建立VEC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研究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物流运输发展的影响,并最终得出结论: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仅会影响农产品物流运输发展的数量,还会影响农产品物流运输发展的质量。(本文来源于《价格月刊》期刊2019年03期)

高普梅,湛军[4](2019)在《长叁角城市群物流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灰色关联模型研究长叁角城市群2003—2016年26个城市物流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变迁关系,发现长叁角城市群物流业集聚度较高,但发展呈下降趋势。其中,上海、舟山、南京、合肥、芜湖物流业集聚度均值大于1. 25,该地区物流业高度集聚,专业化强,但26个城市发展不均衡,上海产业结构合理化度最高,浙江、安徽需要调整,江苏合理化度较高。长叁角城市群产业结构高级化不断提升。除个别城市外,其他城市物流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显着相关,但物流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关联性更强,对加快长叁角城市群物流业集聚,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9年02期)

邱莹,施先亮,马依彤,周森[5](2018)在《北京市食品冷链物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京市食品冷链企业为对象,基于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方法,研究食品冷链物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迁过程,进而提出时空变迁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北京市食品冷链物流时空集聚特征显着,呈现出显着的时空扩散特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职能疏解的背景下,呈现"跳跃性"扩散特点。时空变迁的演化路径包括6个阶段,未来一段时期内食品冷链物流的时空集聚、时空扩散特征将进一步增强。(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04期)

侯冠平[6](201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物流业发展与社会结构变迁——基于对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自由贸易注入了新的生机,也对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我国形成城乡"二元物流结构"格局,且该格局日趋明显,城乡"二元物流结构"和"二元经济结构"相互纠结,成为制约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障碍。在以财政支出和进出口总额为外生变量的条件下,物流、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在5%的显着性水平上是协整的,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乡收入差距与物流发展之间、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之间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且2组变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而物流发展和城镇化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互不影响;物流业、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中的任意两者一起都是另一因素的Granger原因,因此,正确处理好叁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物流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模型系统内各变量对物流、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的冲击在短期内是有效的,经过几个短周期的波动后,短周期消失,所有的响应都具有非常明显的长周期性,但从长期来说,所有冲击带来的波动都将趋于0。对物流业的贡献度主要在物流业自身,城乡收入差距也占有很大比重,而城镇化所占比重微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度主要在于物流业,城乡收入差距自身次之,而城镇化的贡献度不大,但不容忽视;对城镇化的贡献度,叁者差异不大,但与物流和城乡收入差距相比,城镇化自身的贡献度略小。(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张小涵[7](2018)在《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迁及区域异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物流作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新亚欧大陆桥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节点,依托交通基础基础设施及沿线中心城市,对沿线贸易及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了物流、人流、商流等的有序流动,促使大陆桥沿线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沿线地区物流量不平衡、行业之间标准不统一、物流信息不畅通,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物流效率低下,因此,如何在物流行业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立足于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异质性双角度,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3-2016年新亚欧大陆桥沿线11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及规模报酬指数。结果显示,2003-2016年间技术进步平均下降了8%,技术效率下降了0.1%,这说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恶化是由于技术进步的下降所导致的。通过对11个省(市)154个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导致各省(市)物流效率低下的原因。最后,从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区域合作、共享物流资源,重视技术创新、实现行业内部升级,构建人才梯队、服务现代物流,构建新亚欧物流联运通道、开创物流枢纽协同合作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洪启东,林文苑,江晨纪[8](2018)在《产业空间变迁下的危害物流空间与都市防灾机制探讨:中国大陆天津港爆炸案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系以2015年8(月)12(日)天津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内之"天津港爆炸事件"为个案背景分析,案例表征在于对都市与区域发展研究的"巨灾(catastrophe)重建规划的空间意义"。一方面,此个案涉及产业灾害的灾时应变与灾后政府重建行为,并不同于过往传统文献与案例对(自)然灾害,或台日北美的灾后重建机制以社团组织、民间组织或小区/中央-地方政府协力救援平台…);另一方面则在于受灾区的产业灾害重建策略及其空间再发展过程的土地使用作为(例如,关键基础建设、灾民抚恤、法令体制、产业配套、灾防体制及其土地使用分区….等)。前述攸关地方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与产业复原减灾策略,检视"天津港大爆炸"案例脉络过程:发现,(1).危害物流空间产生缘由现(代)都市产业的区域化,以及天津城镇区域重化工业偏东发展,与传统灾害防救体制的往中央政府救援力量倾斜,欠缺地方整备及空间减灾规划(preparedness and spatial mitigate planning)。(2)."天津港大爆炸"重建案例突显,巨灾灾时媒体沟通与区域空间救援(资)源重要性。(3).中国大陆初步发现为中央政府重建策略的"全灾型(all hazards)"(资)源动员;并不局限于仅是化(学)物品爆炸,广度也涉及了社经脆弱(social-economic vulnerabilities),以及受灾地方小区的社会安定,本部分可由受灾地区的房价不降反涨得证。前述恰恰投射了中国大陆"安全韧性永续城镇(safe,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 cities)"论述崛起,本案例实证结果期盼嫁接国际相关文献与中国大陆此特殊经验,提供日后都市计划之物流空间减灾规划应用与政策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七届海峡两岸经济地理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6-01)

李冰漪[9](2018)在《关键词背后的公路货运——传化路港快线事业部总经理韩雪峰眼中的物流业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2017,展望2018,深耕公路货运多年的传化路港快线事业部总经理韩雪峰总结出了多个关键词,而这些词汇背后反映出了公路货运的变化与趋势。关键词一:日子。老话说,年节好过,日子难熬。确实,在过去的2017年,日子成为最为关键的一个词。从2017年底各个媒体总结出来的所谓行业的独角兽来看,物流领域的独角兽很多还在盈利模式上徘徊,或许日子真的不是(本文来源于《中国储运》期刊2018年03期)

李滨,吴波[10](2018)在《农村金融变迁与农产品物流发展动态关系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金融业不断发展,农村金融业发生了跨时代发展,为了更好地使金融促使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农村金融不断革新不断完善,有力带动了农产品发展。文章从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这两方面,结合现在农村实际情况,就如何使农村金融更好地促使农产品物流发展做了分析概述。(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18年01期)

物流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产品物流作为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同质化严重,这导致了物流企业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其缺乏模式创新能力。冷链运输能力不足也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发展。对此,文章从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基于VEC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总额和农产品货物周转与农村经济发展成正向关系;农产品物流运输里程和农产品货运量与农村经济发展成反向关系。对此,要从政策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环节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进而打造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流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汪传雷,章瑜,王静娟,陈欣,吴海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商贸物流变迁史[J].物流技术.2019

[2].任秋娟,霍红.制度变迁视角下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

[3].单连春,胡悦.农村经济制度变迁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运输发展研究——基于实证分析角度[J].价格月刊.2019

[4].高普梅,湛军.长叁角城市群物流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

[5].邱莹,施先亮,马依彤,周森.北京市食品冷链物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变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

[6].侯冠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物流业发展与社会结构变迁——基于对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7].张小涵.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迁及区域异质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8

[8].洪启东,林文苑,江晨纪.产业空间变迁下的危害物流空间与都市防灾机制探讨:中国大陆天津港爆炸案例[C].第七届海峡两岸经济地理研讨会摘要集.2018

[9].李冰漪.关键词背后的公路货运——传化路港快线事业部总经理韩雪峰眼中的物流业变迁[J].中国储运.2018

[10].李滨,吴波.农村金融变迁与农产品物流发展动态关系实证研究[J].广东蚕业.2018

论文知识图

1 制度变迁机制的认知方面叁、企业内物...基于统一CTPN模型的调度、控制与仿真模...1 物流导致竞争优势虚拟超市商品展示实物图储存作业(物流超市)Petri网模型物流配送系统顶层CPN图

标签:;  ;  ;  ;  ;  ;  ;  

物流变迁论文_汪传雷,章瑜,王静娟,陈欣,吴海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