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你的手心里而不在你的手机里”

“青春在你的手心里而不在你的手机里”

马宁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局直中学1558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2-102-01

一、缘起

上学期期中考试过后,我接到了翟浩屹奶奶的电话,翟浩屹是一个特别文静听话、外向又不张扬的女孩子,她期中考试从原来的50多名掉到了102名。翟浩屹奶奶说孩子这次退步这么大,主要原因就是她爸暑假给她买了一个手机,自从有了这个手机,不爱学习了也不爱和家里人说话了,回到家以后就捧着手机不离手。

二、诊断

手机“已成为人体器官之一”,早就让人们进入读屏时代———刷“朋友圈”、看视频、聊微信,“手不离机”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生活常态。客观的说,手机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对于孩子成长也的确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而且,学生一旦沦为“手机控”后果很可怕,作为一位教育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明白,手机问题困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一对父母,一个家庭。

德国的一位顶尖脑神经学家,在研究对比分析后发现:沉溺于手机的孩子在学习阶段都表现出各种学习障碍和自我管理方面的问题。

三、教育对策

作为一名教育者,德育永远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的、永恒的话题,

有人说“越是凸显德育,越是抓紧德育,它的实效性越是上不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也许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再强调的只是显性的、直接的、有声的教育,而忽略了隐性的、非直接的、无痕的教育。一天早上,我在班级家长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一段话“请大家今天有空的时候咱们交流一下孩子的手机问题。孩子玩手机你们是怎么控制和管理的,有没有手机不离手天天玩,不是游戏就是聊天家里还管不了的?自己的做法和自己家孩子的情况大家都说一说。”从我早上5点25分发出,到当天下午3点,我一共接到了29条家长回复,回复内容基本一致“周末和假期的时候基本手机不离手,聊QQ、打王者、看抖音、听酷狗”。家长一管,说浅了不管用,当耳边风;说深了就会有小情绪,嫌唠叨和家长闹别扭。每一条回复我都认真的看了几遍,但是我一直都没有回话。直到下午三点半左右,于婉凝的妈妈在回复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开始转暖了,我跟她商量每个周末减少玩手机的时间,去户外运动运动。”看到了这句话我才开始回复,我觉得机会来了,我才开始回复“今天看了一天大家的反馈,相信家长朋友们在发表言论的同时也对比了下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很显然我们对于孩子手机问题的教育只是进行了显性的、直接的、有声的教育。大家想想我说的对不对?平时我们自己是否也都是手机重度依赖症患者呢?能找到一个好的方法,通过一种隐性的、间接的、无痕的教育来解决手机问题呢?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好不好?于婉凝妈妈的话对我们有没有一点启示呢?魏瑶妈妈秒回了“是不是我们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孩子到家后我们就要尽量不玩手机,多看看书,多做做运动,给孩子做个榜样,做个表率,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带动孩子会好一点呢?”我趁热打铁,我说对的!手机问题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我们家长自身也有问题。是不是你做完家务一有空就拿起手机了呢?是不是也打着陪伴的旗号刷着手机坐在孩子旁边看他学习呢?我说完这句话,群里基本都无语了。刚开始还有几个呲牙笑的表情,后来发的表情不是尴尬就是擦汗。我又觉得机会来了,我说这样吧,从今天开始,咱们试着坚持一周,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我在第二天的晨会我也对学生做出了同样的要求,以学习为借口要用手机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看老师布置了哪些作业二是要上网查不会的题。所以我就先说出了我的要求:作业不清晰的让家长看一下群口头转告就可以了,至于不会的题,可以不做,第二天问老师。我们约定一周,那天早上算起到下一周的周四,包括其中的星期六和星期天除了接听电话不要碰手机。我也和孩子们说了,“手机并不是洪水猛兽,重要的是‘度’的把握,更关键的是你们把握不好这个度,”我说一周以后呢,下周四的晨会你可以把你这一周没有手机的日子你都干了什么?你忍耐不住想玩手机的时候心理是怎么想的?你可以把这些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如果不想说的话,你也写一个随笔谈谈心里的想法。

四、教育效果

一周对于忙碌充实的人来说挺快的,可是对于蠢蠢欲动的人来说也挺难熬的。周五的晨会到了,在此之前的晨会我提都没提手机的事,也没有喊着问谁坚持不住了。到了周五那天,我刚一进班级,班长关大学就跑到我面前说“老师咱们快说说吧,说说手机的事”。那天的晨会10分钟根本就不够用,好在第一节是我的数学课,索性也就占用了大半节课。完全坚持下来一周下来不碰手机的孩子有8个,而这8个孩子都干了什么呢?胡朝玥和张浩然把书法捡起来了,贾博麟利用这一周的空闲时间画了一幅油画。没有特长的于清旭每天照着字帖坚持练字半小时、童汉卿初读了一遍《骆驼祥子》、邱家浩和郭胜东则是锻炼自己的口才每天朗读半小时,我的孩子于小涵也坚持下来了一周不碰手机,她利用这一周读了一本思维导图《中学生写作》。。。。。。。。。没有坚持下来的孩子听到这些除了震惊更多的是钦佩。更多的学生谈到了,发现了这一周好像爸爸妈妈也把手机放到了一边,除了接打电话以外基本上不碰手机。

其实我也知道这一时的效果并不能代表什么,而我要做的就是把这效果尽可能的坚持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坚持下去。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一定要在成长的道路上把握好手机的度,千万不要沉溺于手机。调整好自己生活的重心,改变对手机的认识,能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在接下来的远离手机的日子里,我还要让他们认识到:在这个“有问题,百度一下”的年代,乔布斯靠“百度一下”创造不了苹果,屠呦呦靠“百度一下”摘不到诺贝尔奖。青春是拥有梦想和希望的美好年华,你的梦想和希望千万不要因为手机而破碎。最后,我送给他们一句话“青春在你的手心里而不在你的手机里”。

五、启示和反思

1、我们从事的职业是让人全面成长的事业,必须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同时,关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要让他们成长为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

2、“育”是教师的根本性职责,不管是对学生的管理还是引领,都是以育人为目的。有效的教育更多的靠的是教师的“领”。重在给学生提供接受教育、促进自我教育的心里条件。

3、案例不是说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更不是上网找出来的,而是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出来的。只要我们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多用心多思考多积累,我们的教育智慧就一定会大放光彩。

标签:;  ;  ;  

“青春在你的手心里而不在你的手机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