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台江县传统村落特征分析

贵州省台江县传统村落特征分析

广州悦城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00

摘要:传统村落记载着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本文主要对贵州省“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县传统村落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台江县;传统村落;保护;传统资源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之源。为了保护我国传承千百年的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2012年4月,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并于2012年12月、2013年8月和2014年12月分别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26个省共2373个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有426个,台江县36个。

1台江县传统村落概况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其中苗族人占总人口的97%,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目前台江县有反排村、交密村、小河村、巫梭村、巫脚交村、南瓦村、江边村、白土村等36个村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贵州省传统村落总数的8.45%。

2台江县传统村落特征研究

2.1村落选址

台江县传统村落的选址是自然生态因素、社会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构,村寨坐南朝北或坐东南朝西北,三面环山,呈现山体环抱态势,河流从寨前流过,前面是开阔的稻田,俨然一幅山—田—水—村—山的阶梯式村居图,即形成层次感丰富的景观效果,也符合风水学中藏风纳气的选址要点,同时,环绕的山峦中形成一道狭窄的通道,构成村寨的安全通道,与山峦一起构成极佳的安全防护格局。从另一方面来说,背后环绕的山脉感觉是有了“靠山”,同时还形成一个“环抱”的感觉,满足人类潜意识中被拥抱的心理需求,使人充满了安全感。

2.2空间格局

台江县村落的空间格局整体呈现“依山就势、大聚集、小分散”的格局。寨内建筑依山形就地势顺等高线延伸,一条东西向的狭长溪流从寨中穿过,与田园等自然资源要素将村寨分割构成大小形态不一的组团,在组团内部的图底关系上,民居建筑的集中布置与群山开阔的环境背景构成了村寨的虚实对比,肌理空间表现为图表“点”式的图形与图底“面”式的背景空间的大虚大实的对比效果。村寨内部道路呈现线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或通过建筑与建筑围合,形成道路与广场的混合体,两种不同的寨道混于民居组团间,通而不畅,使得村寨呈现自然、灵活、无序的肌理特征。

2.3整体风貌

台江县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主要由人工要素、自然要素、人文环境要素构成。

人工要素主要体现为木墙青瓦的民居建筑群、檐角飞扬的风雨桥、层层而上的石阶路等,加上其山峦环绕的选址特征、群山环抱、依山就势的格局形态,无一不体现着典型的苗寨传统风貌特色和当时寨民的居住文化理念和特点。

自然要素主要体现为村庄山峦环绕,溪泉流淌,寨旁植被茂盛,古树参天、四季常青,树下间或种植朝天椒,农田抑或平坦狭长、抑或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河水清澈见底,浇灌良田百亩。

人文要素主要体现为浓郁古朴的苗族风情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农历二月二“祭桥节”、芦笙舞等最,参加祭祀的人们聚集在芦笙舞广场上载歌载舞,激情无限。

2.4传统建筑与历史环境要素

台江县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最为典型的为风雨桥和传统民居等,风雨桥一般跨坐于河流之上,桥身为全木结构,桥上建有桥亭,中为通道,两侧为长廊坐凳,桥亭盖青瓦,檐角上翘,是苗族人民传统建筑中的瑰宝。

传统民居主要为木质干栏式建筑,建于清朝至今,多建在半山腰上,占空不占地,2-3层,底层一般堆放杂物或不加利用,中间层安置石磨、石雄或灶,以及圈养牲畜,上层作卧室或贮藏粮食等。

建筑细部风貌特征主要体现在门窗和屋顶上,窗为木质平开格窗,门和窗户棂格上有以花草鸟兽为主的装饰图案。屋顶为两坡屋顶,高横梁,顶部铺小青瓦,瓦沟宽不易渗水,屋脊顶两端向上翘起,嵌画花虫鸟兽,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历史环境要素主要为名木古树、古井、石阶路、梯田等,其中古树名木主要红豆杉、楠木、榉木等稀有物种,大多数传统村落都有上百年历史的红豆杉,是村寨的的重要守护神。

2.5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江县传统村落最为典型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主要为二月二“敬桥节”、金秋十月“鼓藏节”、“苗族古歌”、苗族服饰及其制作工艺等。苗族古歌是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具有较高代表性,于2006年首批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6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现状

在台江传统村落保存保护上,一方面由于上层次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能力较弱,保护处于无法可依、无序管理局面,相关部门管理措施缺乏公众引导和措施引导,没有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很多古建筑得不到有效维修和保护,造成村落的保护性破坏和传统风貌的遗失。

其次是村寨整体人居环境得不到必要的提升改造,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消防设施系统,抗灾能力薄弱,环卫设施数量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村寨的环境质量,进而影响传统村落整体形象。

另外,村寨经济发展几乎完全来源于第一产业,加上青壮年很多外出打工,劳动力流失严重,导致村寨经济发展缓慢,村民生活水平较低。也导致了村寨的空巢化和老龄化的加剧。

3台江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建议

目前,太多的雷同和刻意的“保护”模式得原有的千姿百态的文化个性和活力逐渐消弱,传统村落的重点从保护偏向旅游发展,长此以往,若干年后,我们的传统村落必将走向统一化,基于此,我们从台江县现状情况出发,提出如下三点保护发展建议。

3.1加强制度建设,坚持规划引导

一方面在落实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近一步从立法上完善法律法规,同时建立“传统村落保护责任追究制”,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纳入政绩考核指标;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抓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坚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的原则,科学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确定保护对象及其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明确政策要求;制定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明确传统要素资源利用方式,细化传承发展传统生产生活的计划。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成果结合专家意见修改后应进一步征询村民意见。

3.2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重价值的融汇:历史见证的价值、研究的价值、欣赏的价值、怀旧的价值、情感的价值,还有旅游价值。不能只为了其中一个价值,损害甚至牺牲其他更重要的价值。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3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村民保护意识

一方面,加强村民教育,通过田野教育、媒体传播等方式展示传统村落的魅力,提高群众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全民保护传统村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举办传统村落保护的专业培训,加强专业技术、民间工匠和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4结语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发展乡村文化、创新农村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应该因地制宜,切实保护好传统文化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活化利用,需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秦树理.发掘村落文化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2]黄涛.村落的现代化演进与文化传承[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颜姿.现代化进程中村落文化的变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标签:;  ;  ;  

贵州省台江县传统村落特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