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李月兰

(徐州市鼓楼区琵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江苏徐州221007)

【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探索应对措施。方法:从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患者中挑选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做出统计分析。结果:40例研究对象中,一般反应的有32例,异常反应的有5例,偶合反应的有3例。结论:根据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采取提高接种人员的专业技术,加大接种知识宣传力度等手段,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348-02

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发展,为了降低常见病发生率,常常会对新生儿与幼儿进行预防接种。然而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预防接种有可能引发多种不良反应,给患儿的身体带来了危害。笔者致力于寻找导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患者中挑选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岁,最小的1岁,最大的13岁,在接种前身体状况良好。所有40例患儿分别接种的疫苗为: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百白破以及HIB等。

1.2不良反应症状

1.2.1一般反应

一般反应有局部性与全身性这两种。一般而言,是由患儿接种的疫苗药性特质所引的。全身性反应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头疼、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通过饮用大量温开水,适当休息,症状即可减轻,严重者需要就医诊治。局部性反应的临床特征是患儿在疫苗接种处出现疼痛、化脓及红肿等现象,严重者需要就医诊治。

1.2.2偶合反应偶合反应的临床特征是患儿在接种后引发支气管疾病、感冒、肺炎等。部分患儿是因为在接种前就存在发病迹象,接种后病症凸显,因为一些疫苗在接种过程中会加重这些疾病。偶合反应与预防疫苗自身问题的关系不大。

1.2.3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分为过敏反应、精神反应、免疫力失效反应和非特异反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过敏反应,临床特征有疹病、水肿,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非特异反应的临床特征是患儿接种处脓肿、头晕、出现连续性感染,这是由于接种人员没有准确控制疫苗的剂量或接种位置不当所导致的,严重的会引发患儿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与发炎。精神反应则表现为患儿出现明显的焦虑、晕针现象。疫力失效反应和非特异反应发生率则极低,暂且不做讨论。

2.结果

40例研究对象中,一般反应的有32例,其中22例全身不良反应,10例局部不良反应;异常反应的有5例,其中3例为过敏反应,1例为精神反应;偶合反应的有3例。接种不同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体情况见表1;根据患儿不同的不良反应,笔者将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归纳与总结,详情参见表2。

表1比较不同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疫苗类型接种人次一般反应偶合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率(/万)

百白破14960450432.08

乙脑76566031.17

HIB65683110.76

流脑75782000.26

麻疹63102000.31

表2分析导致接种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因素例数一般反应偶合反应异常反应不良反应率(%)

疫苗质量550016.7

患儿体质751123.3

接种季节980130.0

药物特质531116.7

接种后作息440013.3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接种不良反应的最主要因素是接种季节。

3.讨论

3.1导致接种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根据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导致接种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

①疫苗质量:一些接种疫苗因为存在杂质、纯度低,容易引起患儿的不良反应;接种人员没有准确控制疫苗剂量,在错误的位置接种,在同一个位置重复接种,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接种人员在没有严格检验接种疫苗质量的前提下实施接种,或患儿接种的是冻结变质的疫苗,引发不良反应。

②患者体质:一些患儿本身免疫力较差,或者对某些药物容易过敏,在接种某些疫苗时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③接种季节:有研究表明,接种疫苗会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不同的季节气候也会引发不同的接种不良反。

④药物特质:正在接受某些药物治疗、免疫力缺损的患儿不能接受疫苗接种;一些疫苗本身具有的药物特质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⑤接种后作息情况。在接种疫苗后,患儿应休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再离开,却没有休息或马上强烈运动,也会引发不良反应。

3.2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提高医护人员的预防接种意识。对于预防接种的各项禁忌条例,医护人员应当牢记,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详细询问接种对象的身体情况并进行记录,对于生病的、免疫功能低下、有过敏病史疾病的患儿不要进行疫苗接种。

其次,提高接种人员的业务技术。通过培训,务必让每位接种人员都掌握各类疫苗的正确用量,了解正确的接种位置,熟知接种的注意事项,确保接种安全、顺利。

第三,对接种对象进行有效管理。普及接种常识,做好接种宣传,提醒家长准时带领孩子进行接种,认真观察患儿接种后的反应,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第四,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时间。对于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疫苗,医护人员需调整接种时间,提高接种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孟朝晖.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01:154-155.

[2]胡淑仪,梁平缎,梁雪霞,李建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4:30.

[3]柴钦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学,2014,15:161-162.

[4]丁洪华.刍议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2:25-26.

标签:;  ;  ;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