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的循证实践

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的循证实践

临汾市中心医院山西省041000

【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建立具备循证依据的延续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此次通过随机分组法的应用,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本院纳入医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6例建立具有循证依据的延续护理方法,并加以实施,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在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高,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建立具有循证依据的延续护理,并进一步加以应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所以,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性护理;循证依据;护理效果

对于临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肺功能往往会受到疾病的影响而弱化,同时该类患者的运动功能也会受到疾病的影响,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考虑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可根据临床护理循证依据,然后加强延续护理方法的实施[1]。此次一共纳入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分析评价具有循证依据的延续护理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涉及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一共纳入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在知情的条件下进行相关医护同意书的签订,且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及不愿配合此次实验者。以随机分组分成,观察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跨度为45-79岁,平均为(61.8±1.3)岁。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跨度为44-78岁,平均为(61.7±1.2)岁。在一般资料上,2组对比无明显差异,经计算P<0.05,代表两组后续数据具备可比意义。

1.2方法

针对此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即按照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流程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异常问题,确保护理服务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观察组患者则建立具备循证依据的延续性护理方法,具体包括:

1.具备循证依据的延续护理小组的及时构建。在呼吸内科科室内部及时固件具备循证依据的延续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师、责任护士以及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组成,根据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然后于出院前、出院后实施采取改进后的延续护理方案,本次针对日常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的延续护理内容包括:饮食指导、电话随访干预、康复训练干预以及心理护理干预等。

2.饮食指导。出院前,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叮嘱患者出院后加强饮食营养,根据蛋白质:糖:脂肪为2:2:6的比例进行营养饮食的配置;多食水果、蔬菜,忌辛辣、带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坚持少食多餐。

3.电话随访干预。患者出后后1个星期,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干预,询问患者饮食情况、病情恢复情况等,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机体适应性,合理进行运动康复锻炼,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患者家属做好患者的监督工作,督促患者进行运动康复锻炼,达到促进早日康复的目标,最后每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

4.康复训练干预。在患者家属的监督下,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可使用容量800-100ml的气球作为呼吸肌训练的辅助供给,深吸气吹气球,直至吹不出气体,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3分钟到5分钟,每日3次;并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及腹式呼吸训练,每次训练时间15分钟左右,每日3次。此外,如果患者机体恢复情况,还可以进行有氧运行,比如慢跑、打太极拳等,达到促进机体康复的作用。

5.心理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呵护患者,特别是在出院后加强对患者的照顾,纠正患者的消极心理,使患者以健康、积极地心态配合延续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达到促进早日康复的作用。

1.3评价标准

根据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对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使用(X(—))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在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高,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如下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6分钟步行距离情况对比(X(—))

3.讨论

考虑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此次重点提到具有循证依据的延续性护理方法的应用。即以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循证依据,优化临床护理路径,加强对患者康复锻炼干预及心理护理干预等延续性护理的应用[3-4]。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具有循证依据的延续性护理方法。在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上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护理后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知: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建立具有循证依据的延续护理,并进一步加以应用,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所以,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凌云,童慧芬,谢媛,粟连辉,李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其临床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4):498-500.

[2]莫辉燕.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4):99-100.

[3]陈波,于佳,王雅娟.循证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5):248-252.

[4]闫颖.循证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轻中度慢性呼吸衰竭长期家庭氧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4):11-12.

标签:;  ;  ;  

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的循证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