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茂名:肝包虫病的CT诊断论文

付茂名:肝包虫病的CT诊断论文

摘 要:目的 探讨在肝包虫病患者中CT 诊断的价值。方法 我在援青期间查阅2016 年8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诊治的肝包虫病患者(42 例)进行研究,均进行多层螺旋CT 检查,总结病灶基本情况和CT 影响表现。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42 例肝包虫病患者中,共发现55 个肝内病灶,病灶直径平均是(4.20±1.15) cm。肝右叶36个病灶,肝左叶19 个病灶。13 例患者是肝内多发病灶、29 例患者是肝内单发病灶。多层螺旋CT 对于肝包虫病的诊断准确率是92.86%(39/42)。在诊断正确的39 例肝包虫病患者中,有8 例患者是子囊型,有11 例患者是单囊型,10 例患者是子囊破裂型,7 例患者是实变钙化型,3 例患者是感染型、混合型。结论 在肝包虫病患者中,多层螺旋CT 能显示肝包虫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并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肝包虫病;CT 诊断;价值

0 引言

对于肝包虫病来说,也被人们称作是肝棘球蚴病。其病因是狗小肠内寄生犬绦虫,虫卵会随粪便排出,在狗毛、羊毛上粘附,对人类的饮水和食物造成污染,在人类进食和饮用后就会被感染[1]。在肠内的消化液作用下,蚴会脱壳而出,而穿过机体的肠黏膜,最终进入到门静脉系统,大都被阻留在肝脏内。在人体内三周内,蚴就会发育成包虫囊,而在肝内慢慢长大,对邻近脏器造成压迫,还可出现感染症状,甚至出现破裂播散和空腔脏器阻塞等一系列的并发症。肝包虫病患者的病程大都比较长,大都在20-40 岁之间就诊[2]。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是:患者初期的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可偶然发现机体上腹包块而引起人们注意。在肝包虫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患者就会有上腹部胀满感、压迫邻近器官导致的相应症状、轻微疼痛等出现。比如在肿块对胃肠道造成压迫时,患者就会出现上腹不适、呕吐、恶心、腹胀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当囊肿在肝顶部时,就会向上抬高膈肌,对肺造成压迫而影响到呼吸;囊肿在肝下部时,可对胆道造成压迫,而导致阻塞性黄疸,对门静脉产生压迫时可出现腹水。在通常情况下,肝包虫病患者大都是因各种并发症出现而到院就诊,比如由于过敏反应发生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发绀,荨麻疹,咳嗽,腹痛,呕吐,囊肿继发性感染等[3]。为探讨在肝包虫病患者中CT 诊断的价值,选2016 年8 月至2019年6 月在我院诊治的肝包虫病患者(42 例)进行研究,研究具体为。

1 资料同方法

1.1 资料。选2016 年8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诊治的肝包虫病患者(42 例)进行研究,30 例是男性,12 例是女性;患者年龄在22-63 岁之间,其平均是(46.12±3.52)岁;4例患者发生低热、10 例患者腹部不适、36 例患者肝肿大。

曲径通幽、琴书伴行,影壁砖墙,书品瓦窗;一屏山水、一床卧榻、一双宫灯、一杯香茗。典雅的美居房、精致的独尊房,随心选择,悦目养心;天然的乳胶床枕、智能恭桶,清甜的泰山圣泉,别具一格的茶具……在铭座三泰宾馆内,可品茗,可阅卷,可挥毫。

1.2 方法。经GE64 排螺旋CT 扫描仪进行检查,给予患者平扫+增强扫描,在扫描前六小时患者就要禁止进食。240 mAs管电流、120kV管电压、0.5 mm层间距、0.75 mm层厚度,完成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对病灶、周围结构关系等进行观察。通过碘海醇完成增强扫描操作,肘静脉团注速度是3 mL/s,而门脉期延迟时间在60-70 s 之间,动脉期的延迟时间约为30 s,扫描平衡期的延迟时间在1220-180 s 之间。

花奴打了电话后,小虫被罚了款后放了。从派出所出来,小虫不知道玉敏在等他,带一帮乡党去大排档喝酒,喝到半夜才回来。小虫喝高了,满嘴酒气,舌头像短了一截,对玉敏说,我……不会……放过她的。光脚不怕穿鞋的,不把钻戒要回来,老子决不罢休!玉敏看他醉醺醺的样子,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地搂着小虫,一股温暖在心头荡漾。

2 结果

店子几天没开门,老巴立即忙着清理货物。阿东上前帮忙说:“爸爸你要不要歇几天。你的腿磨成那样了,最好去医院上点药。”

2.2 总结CT 表现。在诊断正确的39 例肝包虫病患者中,有8 例患者是子囊型,其概率是20.51%。也被称作是母子囊,母囊密度高于子囊,子囊较多时,其排列为葡萄状,囊壁光滑、完整,边界清晰;有11 例患者是单囊型,其概率是28.21%。CT 表现是囊内充满着囊性液体,且囊球大小不等,外囊壁粗糙且厚,而内壁光滑、薄,内外紧贴,双壁征,增强扫描后发现肝脏囊肿没有强化。10 例患者是子囊破裂型,其概率是25.64%,CT 表现属于典型水蛇征,内外被破裂。7例患者是实变钙化型,其概率是17.95%。CT 表现是囊边界清楚的一种实性病变,囊壁可见程度不同的钙化,线状囊壁,囊内长短不一,囊内的密度高,包囊液内有点状沙砾样钙化存在。3 例患者是感染型、混合型,其概率7.69%。CT 表现是多子囊充满母囊,多房性,边缘模糊、不规则,混合密度,囊内可见不定形的颗粒或者钙化。

2.1 总结病灶情况。在本次研究的42 例肝包虫病患者中,经多层螺旋CT 检查后,共发现55 个肝内病灶,病灶的直径在2.4-15.2 cm 之间,病灶直径平均是(4.20±1.15)cm。在肝右叶有36 个病灶,在肝左叶有19 个病灶。13 例患者是肝内多发病灶、29 例患者是肝内单发病灶。其中,有14 患者累及到肝脏,18 例患者累及到肝外器官,1 例并发脑包虫病+腹腔包虫病、2 例患者并发肺包虫病+腹腔包虫病、2 例患者并发腹腔包虫病、7 例患者并发肺包虫病。42 例患者经病理证实有39 例患者诊断正确,所以多层螺旋CT 对于肝包虫病的诊断准确率是92.86%。

3 讨论

对于肝包虫病来说,在牧区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犬类是最主要的一种传染源,也是终宿主,而人属于中间宿主,在误食被包虫卵污染的食物、水或者同犬类密切接触后发病。包虫病最先累及到的器官是肝脏,导致肝内出现多个或者单个的膨胀性囊肿,主要是在肝右叶发生,原因可能是门静脉右肢比较粗,含虫卵血液较多的向右分流[4]。

在肝包虫病的多排螺旋CT 检查中,可分成单纯大囊肿型、子囊破裂型、多子囊型以及实变钙化型等。而且囊性肝包虫分类比较较多,生长阶段不同其表现也不同。对肝包虫病分型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医师对手术方案进行制定,比如对破裂型患者来说就要通过手术切除;而对于实质钙化型患者来说,可不进行手术,只是随访即可。肝虫病患者的最初表现是单纯囊肿,CT 表现是囊内充满着囊性液体,外囊壁粗糙且厚,而内壁光滑且薄,同时内外紧贴出现双壁征,囊球大小不易;子囊破裂型患者的CT 表现是存在典型水蛇征,且囊内外被均破裂;多子囊型患者的CT 表现是母子囊,且子囊的密度低于母囊,如果子囊较多就会呈葡萄状排列,边界清晰,且囊壁光滑完整;感染型和混合型患者的CT 表现是多子囊充满母囊,为多房子性,边缘模糊、不规则,混合密度,在囊内可见到不定形的钙化或者颗粒;实变钙化型患者的CT 表现是实性病变,囊边界清楚,囊壁程度不同的钙化,且呈线状,长短不一,囊内的密度比较高,密度不均匀[5-6]。

总之,在肝包虫病患者中,多层螺旋CT 能显示肝包虫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并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昕,袁新宇,杨小英等.儿童肝包虫病的CT 特点[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9):1305-1308.

[2] 修志刚.肝包虫病的CT 表现[J].世界临床医学,2015,9(8):91-92.

[3] 袁雁雯,凯撒尔,管文举.囊性肝包虫病的CT 诊断[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9):896-898.

[4] 排孜丽耶·尤山塔依,严传波,木拉提·哈米提等.肝包虫病和肝囊肿CT 图像的分型研究[J].医学信息,2018,31(23):61-66.

[5] 戴蓬勃.多排螺旋CT 在肝包虫病诊断中的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4):156-157.

[6] 常飞霞,樊敦徽,王彦宏等.37 例肝包虫病的多层螺旋CT 诊断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4):139-140.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8.142

本文引用格式:付茂名.肝包虫病的CT 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215+217.

标签:;  ;  ;  ;  ;  ;  ;  ;  ;  ;  ;  ;  

付茂名:肝包虫病的CT诊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