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文化权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社会和文化权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和文化权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权利,社会,经济,文化,公约,来文,议定书。

社会和文化权利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贾学蕊[1](2019)在《落实“两纲” 增进妇女儿童福祉》一文中研究指出守护母婴安全 健康保障更加有力11月18日一早,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眼保健中心,一些家长正抱着刚出生的婴儿进行眼疾筛查。“视力发育有较强的时限性,新生儿眼疾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减少和避免潜在的视力损害。”当班医师杨艳告诉记者。“孩子刚生下来(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9-11-20)

李雨婷,庄忠青,郭瑜[2](2019)在《社会权利视角下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基于中、日、韩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实现残疾人文化体育权利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东亚模式的组成部分,中、日、韩叁国有着相似的人口结构,然而受起步时间、社会认知和财政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其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比较叁国在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历程、法制和机构建设、设施和服务建设等方面的差异,总结出中国在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中"强政府、弱社会、弱参与"的特点。权利视阈下,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需要多方协同努力,残疾人群体应增强自身权利意识,提升对文化体育生活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国家和社会则更应厘清责任归属,为残疾人参与文化体育生活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环境。(本文来源于《社会政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黄志海[3](2019)在《生态权利公平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深入发展,人类在追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未能正确理顺生态权利公平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基本关系,未能充分保护各生态权利主体的基本权利,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文章基于生态权利的相关概念、生态权利公平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进行简要探析。(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雪莲[4](2019)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的一般性意见》一文中研究指出除了为缔约国提交报告提供技术性指引,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的大部分一般性意见都涉及对公约相关权利和义务的解释。一般情况下,一般性意见只是对公约条款进行细化,但有时也会对公约相关权利和义务做出创新性解释。委员会的一般性意见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它们作为公约的权威性解释经常被委员会、区域人权机构和国内法院援引。一般性意见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缔约国报告程序,即委员会在针对中国的结论性意见中广泛援引一般性意见作为审查依据。中国首先应当对委员会众多的一般性意见进行评估,区分合理解释和不合理解释,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其次,中国在提交缔约国履约报告时应当主动对公约进行解释;最后,中国应当充分利用一般性意见中蕴含的法理,将其作为中国在立法和司法中解释公约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国际法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孙世彦[5](2018)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生效五年之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于2008年通过,2013年生效;生效后5年间,共有23个国家批准了该《任择议定书》,有23件来文提交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与其他核心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个人来文制度得到接受的情况相比,对该《任择议定书》的批准情况不尽人意。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在对来文的审议中,都作出了详尽的说明,大量参考了其以往的一般性意见,并在认定存在违反情势时提出了具体的和一般的救济建议。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在审议个人来文的实践中,一方面要澄清和确定《公约》所规定的权利以及相应义务的内容和范围,另一方面要保持其作为监督机构的性质和地位,不能扩张自己的权力至缔约国不能接受的程度。(本文来源于《国际法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孙世彦[6](2018)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生效五年之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于2008年通过,2013年生效。该议定书生效后5年间,共有23个国家批准了该任择议定书,有23件来文提交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与其他核心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个人来文制度得到接受的情况相比,对该任择议定书的批准情况不尽如人意。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在对来文的审议中,都做出了详尽的说明,大量参考了其以往的一般性意见,并在认定存在违反情势时提出了具体的和一般的救济建议。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在审议个人来文的实践中,一方面要澄清和确定《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所规定的权利以及相应义务的内容和范围,另一方面要保持其作为监督机构的性质和地位,不能扩张自己的权力至缔约国不能接受的程度。(本文来源于《人权》期刊2018年06期)

曹相翠[7](2018)在《社会排斥理论下农村残疾人文化权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地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关键条件。文化建设是包括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教育等众多内容的整体系统,其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更好的保障和实现人的文化权利。文化权利是重要的公民权利,其实现和保障程度要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影响,这其中农村残疾人的文化权利问题尤其需要关注。由于农村残疾人自身的弱势性,他们的文化权利长期以来被忽视,国家对于保障农村残疾人文化权利的政策制度不健全,社会经济、社会网络支持力度不足以及残疾人自身的局限性等问题,致使残疾人文化权利实现过程中存在排斥现象。在当前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条件下,提倡全民阅读,营造书香氛围,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在政策制定、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适度向农村残疾人倾斜性,创造条件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这对于实现和保障农村残疾人文化权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农村残疾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社会排斥与农村残疾人实现文化权利结合进行研究,针对农村残疾人文化权利实现方面的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措施。文化权利是包括文化参与、受教育权、人格发展权等方面的复合概念,它作为一项基本公民权利嵌入于宏观的经济社会系统中,其实现程度要受到来自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维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一个县域内农村残疾人的访谈和实地调查,摸清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经济方面,农村残疾人经济贫困现象普遍,经济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社会救济生存;在政治方面,社会认同感弱,基本人格权难以得到保障,社会参与中存在歧视,就业机会不平等;在社会方面,社会融入度低,社会支持力度弱,人格发展权受限,基本医疗康复措施不完善;在文化方面,农村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义务教育接受率。上述问题的产生既受残疾人自身素质因素的影响,也是外部社会排斥的结果。残疾人本身存在排斥心理,拒绝接触、融入社会,导致其封闭、自卑处于排斥环境;从外部环境来说,政府政策制定权责不清,落实过程缺少针对性、灵活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社会活动中企业用工制度的歧视性,社会支持网络群体缺失等因素都会造成社会排斥的形成,加重农村残疾人群体的边缘化程度,进而影响社会的整合与和谐。文章最后部分针对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重构农村残疾人文化权利的对策,其基本思路和策略是,在教育权利方面,政府加强残疾人教育支持体系建设,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特教队伍的规模和素质,让残疾人享有基本教育机会和权利;在人格发展权方面提供经济保障,完善康复医疗服务,消除对农村残疾人歧视;在文化参与权方面,以政府为主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要实现精准助残,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构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从残疾人自身和社会群体两方面提高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能力,减少和消解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交往中遇到的排斥与困难,切实提高农村残疾人自身生活水平,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19)

黄金荣[8](2018)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中文文本问题及其可能化解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联合国主要机构和中国使用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文文本并非是该公约的中文作准文本,而是一个来源不明的中文文本,两者在语义、语言风格以及对《公约》名称的使用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公约》中文作准本相比,《公约》中文通行本不仅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翻译问题,从而可能会对《公约》适用带来很大的困扰。中国政府应考虑建议联合国弃用《公约》中文通行本并转而使用中文作准本,并通过启动条约的更正程序使《公约》中文作准本的某些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语言得以更正。(本文来源于《法治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徐鹏[9](2017)在《国际法视野下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指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指标被逐步纳入到国际人权规范框架之中。实践中,联合国机构、人权条约机构和各国常常使用人权指标来增进和监测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实施情况。由于自身的固有缺陷,人权指标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实现状况。将平均统计数据和特定群体的人权信息结合起来,在普遍性指标和特定国家的指标之间寻求平衡,加强国际合作努力收集全面、可靠的人权数据,能够促进人权指标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百杰,陆晶[10](2016)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框架下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强制性国际规范条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一次以国际法律形式对工作权、工会权等经社权加以确认。我国于2001批准该公约后,公约已经成为我国推动与保障外国人就业权的国际标准。公约要求成员国在履行法律义务时,尊重外国人就业权,明确相应的国家义务与相关措施,根据本国国情,保证该项义务的切实履行。相比公约的要求,我国对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上存在着缺乏统一的法律制度、统一的执法机构、完善的司法救济手段、有效的行动措施以及广泛的国际合作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认真履行公约义务、坚持发展中国家地位、以整体系统的观念,通过健全法律制度、统一执法机构、提供司法救济以及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等途径有效管理和保护外国劳动者。(本文来源于《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社会和文化权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实现残疾人文化体育权利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东亚模式的组成部分,中、日、韩叁国有着相似的人口结构,然而受起步时间、社会认知和财政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其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比较叁国在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历程、法制和机构建设、设施和服务建设等方面的差异,总结出中国在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中"强政府、弱社会、弱参与"的特点。权利视阈下,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需要多方协同努力,残疾人群体应增强自身权利意识,提升对文化体育生活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国家和社会则更应厘清责任归属,为残疾人参与文化体育生活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和文化权利论文参考文献

[1].贾学蕊.落实“两纲”增进妇女儿童福祉[N].安徽日报.2019

[2].李雨婷,庄忠青,郭瑜.社会权利视角下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基于中、日、韩的比较研究[J].社会政策研究.2019

[3].黄志海.生态权利公平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

[4].张雪莲.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的一般性意见[J].国际法研究.2019

[5].孙世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生效五年之观察[J].国际法研究.2018

[6].孙世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生效五年之观察[J].人权.2018

[7].曹相翠.社会排斥理论下农村残疾人文化权利研究[D].山东大学.2018

[8].黄金荣.《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中文文本问题及其可能化解途径[J].法治研究.2018

[9].徐鹏.国际法视野下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指标及其应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

[10].张百杰,陆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框架下外国人在华就业管理问题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

标签:;  ;  ;  ;  ;  ;  ;  

社会和文化权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