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地野战卫勤救护技术训练应用与分析

高寒山地野战卫勤救护技术训练应用与分析

(辽宁省抚顺军分区卫生所113008)

摘要:目的阐述高寒山地野战卫勤救护技术训练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以开展救护技术训练期间的高寒山地野战卫勤救护人员作为观察组,以未开展救护训练时的高寒山地野战卫勤救护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救护技术应用能力。结果观察组救护人员止血成绩(90±1)分、包扎成绩(91±2)分、固定成绩(93±1)分、搬运成绩(94±2)分、通气成绩(91±3)分、心肺复苏成绩(94±5)分、输血成绩(92±4)分、救护人员训练满意度95.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高寒山地野战卫勤救护技术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救护技术的应用水平,有助于降低我军伤亡率。

关键词:高寒山地;野战卫勤;救护技术训练

前言:

高寒山地环境下,野战卫勤的工作难度较大,提升救护技术应用水平,是改善救护效果、减少战时伤亡、保存我方战斗实力的关键。有研究指出,加强救护技术训练,对救护人员救护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于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开展救护技术训练的高寒山地野战卫勤救护人员中,随机选取82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救护技术训练的应用方法,观察了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开展救护技术训练期间的高寒山地野战卫勤救护人员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5/16,年龄(34.15±4.51)岁。以未开展救护训练时的高寒山地野战卫勤救护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性别:男/女=26/14,年龄(35.14±5.00)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未组织开展救护技术训练,观察组加强救护技术训练,方法如下:(1)训练内容:针对救护人员所开展的救护训练,内容以“止血技术”、“包扎技术”、“固定技术”、“搬运技术”、“通气方法”、“心肺复苏”、“战场输血技术”等为主。(2)训练方法应采用“一对一指导”、“一对一演练”的方式,对各项技术进行训练。所谓“一对一指导”,指由训练人员逐一指导救护人员各项救护方法的过程。所谓“一对一演练”,则指掌握救护技巧后,由两名救护人员分别以对方为伤者,实施各项救护措施的过程。(3)救护技巧:针对出血者,应首先明确出血点,明确出血量,继而采取止血带、加压包扎、填塞止血、绑扎止血、指压止血法等技巧止血。常用的包扎方法,以“三角巾包扎”、“绷带包扎”为主。伴有骨折者,应根据骨折部位,采取不同方法给予固定。伤情严重者,应采用侧身匍匐搬运法、雨步拖运法给予搬运。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气管切开通气。伴失血性休克者,应给予输血。(4)训练流程:第1周:应就以上技术的应用方法,对救护人员进行训练。第2周:指导救护人员熟悉周围地形地貌。第3周:徒步行军3km,逐渐增加至8km,应对高原反应。第4周: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训练,减轻不适感,提高救护能力。(5)训练评估:训练后,应对救护人员训练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未达标者,应继续参与训练。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救护人员的成绩。(2)观察两组救护人员的训练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救护人员的成绩

观察组救护人员止血成绩(90±1)分、包扎成绩(91±2)分、固定成绩(93±1)分、搬运成绩(94±2)分、通气成绩(91±3)分、心肺复苏成绩(94±5)分、输血成绩(92±4)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救护人员的成绩

3讨论

受高寒山地缺氧、低温等环境的影响,野战卫勤开展救护工作的难度较大。需积极克服各项障碍,增强救护能力,方可为我军伤亡率的降低提供保证,实现“谋打赢”、“保打赢”[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院组织野战卫勤救护人员开展了救护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方面入手,对救护人员进行训练,可有效提高其救护技术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行军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训练等方式,组织救护人员参与训练,则可增强其救护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于高寒山地环境下,高效、高质的展开救护工作[2]。本文研究发现,加强对野战卫勤救护人员的训练后,救护人员止血成绩(90±1)分、包扎成绩(91±2)分、固定成绩(93±1)分、搬运成绩(94±2)分、通气成绩(91±3)分、心肺复苏成绩(94±5)分、输血成绩(92±4)分,与未组织其参与训练时相比,救护人员各项成绩明显提升,提示救护技术应用能力显著增强(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救护人员训练满意度95.1%,与未应用救护技术时相比,满意度更高,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加强高寒山地野战卫勤救护技术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救护技术的应用水平,有助于降低我军伤亡率。

参考文献

[1]吴猛,许先武,韩泉.基层野战救护所与医院野战医疗队联合训练的做法与思考[J].实用医药杂志,2018,35(03):283-285.

[2]王淑琴,金萍,田晓玲.新损伤严重度评分在护理应急分队野战救护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16):2032-2034.

标签:;  ;  ;  

高寒山地野战卫勤救护技术训练应用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