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简述元朝时期的蒙藏民族关系论文

王鲁:简述元朝时期的蒙藏民族关系论文

【摘要】蒙古族与藏族在历史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西藏在蒙古统治时期正式纳入中央管理,而蒙古统治阶层也对藏传佛教的发扬光大贡献颇多。因此,研究蒙藏民族关系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两个民族的历史事件,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元朝;蒙藏民族关系;治藏方略

蒙古族和藏族在历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度发展的文化。蒙古族所建立的元王朝更是统治全国长达一个世纪,而藏族虽然没有入主中原,历史上却也出过很多值得称道的文治武功。这两个伟大的民族在历史上关系十分密切,虽然看起来是通过藏传佛教将两个民族的统治阶级联系在一起的,但实质上还是两族人民的交往、交流。

①准备工作:出水管高度为1.1m,出水管周围0.5m2地面内要夯实、水平,预留的排水管道距离出水桩位置约30cm。准备5kg混凝土。

一、蒙藏民族关系的开端

在很多史书的记载当中,成吉思汗都是第一个接触到藏族的蒙古王室成员,但在历史上第一个和西藏发生联系的其实是阔端,而不是成吉思汗。

阔端是元太宗窝阔台的三子,公元1239 年,阔端派多达那波率军从青海一直攻到藏北,烧毁了热振寺和杰拉康,并杀死五百多名僧俗。多达那波的军事目的一般都认为是找一位高僧去蒙古布教,但当时的蒙古皇室多数信仰萨满教和景教,因此这种说法是比较片面的。据《西藏王臣记》记载,多达那波在给阔端的回信中写到:“在边地西藏,僧伽组织以噶当派的最大,顾惜脸面以达垅噶举派的领袖最甚,排场华丽以止贡噶举派的京俄为最,教法以萨迦班智达最精通,迎请何人请示明谕。”看来,阔端给多达那波的使命就是要找一个可以代表西藏的人物商讨西藏如何归顺蒙古的大事,而多达那波的回信则表示希望阔端能从这些备选名单中选择一人作为代表。

目前,职教界对“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研究不断深化,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共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双师型”教师虽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可由于长期在教学岗位,脱离实际,缺少与企业、行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能很好地掌握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使得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公元1265 年,八思巴兄弟受命一起返回西藏,此时的八思巴已经受封为“国师”,兼宣政院的主管官员。作为官员,八思巴需要常留皇帝身边,可是西藏也需要一个信任的人管理,因此两兄弟一起返回西藏安排各级行政机构的建立,包括划分十三万户,但是结束后八思巴返回大都,而恰那多吉则留在西藏主持行政事务。恰那多吉返回西藏后不久便娶了和萨迦昆氏家族关系密切的夏鲁家的女儿为妻,但婚后不久就去世了。恰那多吉死后,1267 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举荐的释迦桑布为首席官员——萨迦本钦,意思就是以萨迦派为首的西藏地方政权领袖。此后,萨迦本钦都要帝师举荐后由皇帝任命,因此本钦都是跟萨迦昆氏关系亲近的人担任。

公元1268 年,第二次人口清查以后,本钦和元朝派遣的官员划分了十三万户,从此元朝确定了在西藏的行政建制。划分十三万户后,释迦桑布获封“乌思藏三路军民万户”,这个头衔足以说明其地位。因为释迦桑布任萨迦本钦时的元朝正处在强盛时期,再加上王室十分倚重萨迦派,因此,这一时期其他十二万户至少在表面上会比较听从本钦的指挥。

二、元中央王朝与萨迦派的关系

多达那波的军事行动对西藏最终纳入元朝统治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当时蒙古军的战果西藏封建领主们也有所耳闻,但仍有人心存侥幸试图抵抗,可是多达那波的军事行动让他们体会了蒙古军的实力,意识到他们是无法抵抗蒙古军的,这就使更多的领主选择归顺,萨迦班智达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1244 年,阔端派杰曼邀请萨班到凉州见面。当时的萨班已经六十三岁了,但他仍带着八思巴和恰那多吉前往凉州去会见阔端。阔端在凉州与萨班见面后对萨班印象极好,萨班渊博的学识使阔端对佛教教义更加明了,因此,阔端下令萨班在祈愿法会上坐在僧众的上首,还特意在凉州为萨班修建了寺庙,以示崇敬。在两人协商了归顺蒙古的条件之后,萨班写了致西藏各僧俗领主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信中萨班劝告各位领主与其屈服于蒙古武力,不如趁早主动归顺还能获得好处。随后,西藏地方正式归元朝统辖。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时代,它结束了自唐末后数百年分裂对峙的局面,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实现了各民族政治层面的空前统一,推进了民族间物质、精神方面的交流。因此,全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共同进步是元朝历史发展的总潮流。

从历史可以看出,在西藏的众多僧俗势力中,萨迦派跟元王朝的关系是最密切的,除了萨迦派曾经作为西藏的代表第一个向蒙古人表示忠诚以外,还因为萨迦派在元朝对西藏的统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元朝许多治藏策略的实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萨迦派既是元朝政策的执行者,又是西藏其他势力的榜样,有利于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和元王朝整体的稳定和团结。

八思巴在1265 年到1269 年之间除了划分十三万户和处理其他行政事务以外,还受忽必烈委托创造新的蒙古文字。1269 年,八思巴回京将新字交给忽必烈后,忽必烈直接颁布诏书表明今后的玺书都用新字写。虽然八思巴文最终因为不符合语言规律没有推广成功,但也足以证明蒙古皇室与萨迦派的密切程度。萨迦派中除了昆氏与元朝蒙古皇室有密切的关系以外,萨班和八思巴弟子也受到许多封赏。

三、元中央王朝与其他教派的关系

除萨迦派以外,藏传佛教的众多教派中还有噶举派(噶玛噶举、蔡巴噶举、帕竹噶举)、宁玛派、觉囊派、布顿派与蒙古王室的联系也较为密切,除了觉囊派以外,其他三个教派及其内部分支在八思巴对西藏进行十三万户的划分时都占有一席之地,属于十三万户之一。宁玛派与噶举派除了在西藏地区有切实的行政权力以外,还都有几位高僧在元朝受封,在朝廷拥有自己的封号。觉囊派与这两个教派的情况并不相同,该教派是藏传佛教的一个小教派,在格鲁派受到清朝册封势力大增后被排挤,很快就在清朝初期消亡了。但是觉囊派在蒙藏民族关系中也起过不小的作用,外蒙古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最初就是从觉囊派僧人传过去的。布顿派有一个别名叫布鲁派,是八思巴之弟恰那多吉返回西藏后所娶妻子的娘家。因为这层关系,夏鲁家权势很大,在恰那多吉之女向皇帝讲了夏鲁万户的情况后,皇帝赐给夏鲁大量财物和世袭万户的权力,足以见得布顿派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其二,离情别绪,酬唱赠答,表现亲情和友情的作品。多数是情致浓郁,缠绵温润,充分体现出词人的深情厚谊。例如《忆王孙·秋山送别》,从“登山临水送将归”至“惟有年年秋雁飞”,抒写了伤别之苦、刻画了离别之恨、极写了送别之际,表达了词人的真情厚谊和孤苦落寞的情怀。

四、结语

十三万户在设立之初是互不干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他们互不统属分别管理各自的庄园属民,可是元朝的极力扶植使萨迦成了十三万户之首,而其他十二万户都是迫不得已承认的。所以,一旦元朝对萨迦的支持减少或利益冲突到达临界点,其他万户就不会顺从萨迦派了。

元朝统一西藏,对西藏政治的安定、生产的发展、文化的繁荣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而蒙藏民族关系的建立,也离不开萨班、八思巴的努力。萨班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将自己的晚年完全献给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以六十三岁的高龄跋涉数千里前往凉州,建立起西藏地方与蒙古王室的直接政治联系。由于萨班的努力,蒙古对西藏基本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讨伐,使西藏地区的生产、生活没有大的变革,在当时是符合藏族人民根本利益的。

八思巴继承了萨班开拓的事业,他运用自己在宗教上的声望和影响力,促进了这一事业的完成。八思巴两次往返萨迦和内地,主持规划和建立了元朝在西藏的各级行政机构,带动藏传佛教各教派上层人物与元王朝建立联系,这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萨班与阔端、八思巴和忽必烈,这两代藏蒙领袖人物的共同努力促进了西藏统一于祖国的事业,使藏族人民不再是游离于世外的民族,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6)稳定运行8 h后,对液硫外输泵(P-303)出口的液硫和气相分别取样,分析液硫中硫化氢含量、酸度以及气相中硫化氢含量。

虽然忽必烈大肆宣扬佛教是为了利用佛教巩固自己的统治,但也不乏对八思巴本人的信任和对其渊博学识的尊敬,这种对藏传佛教的推崇可以说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蒙藏民族的文化交流。随着藏传佛教在内地广泛传播,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信奉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于是这种宗教上的联系促进了蒙藏两民族统治阶级和民间的相互交往,形成了一个传统的联系纽带。同时,元朝对西藏及周边的广大藏族地区的政策,如清查户口、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等,使藏族人民和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关系迈进了一大步。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即使在元朝灭亡以后,蒙藏民族间的交往也没有中断,而且在元朝奠定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阿旺贡嘎索南.萨迦世系[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

[2]陈庆英,张云,熊文斌.西藏通史元代卷[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6.

[3]彭建英.元朝治藏方略[J].西北史地,1999.

[4]王辅仁,陈庆英.蒙藏民族关系史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中图分类号】K28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鲁(1993-),男,河北人,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2017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建设研究。

标签:;  ;  ;  ;  ;  ;  ;  ;  ;  ;  

王鲁:简述元朝时期的蒙藏民族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