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论文和设计-卢宏宝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套设于外壳体内,外壳体的上部高出内壳体的上部端部,在内壳体和外壳体间形成为蓄水腔,蓄水腔内用于填充腐叶土;外壳体和内壳体的上部均敞口,外壳体的下部封闭,且与内壳体的外壁相连接;内壳体的下部敞口;在内壳体的上部敞口处覆盖有通气排水板,通气排水板上成排开设有通气排水孔;通气排水板上部用于放置腐叶土,形成魔芋种植生长区,且该腐叶土与蓄水腔内的腐叶土连成一体。采用该装置种植魔芋,实现了防旱防涝。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壳体(1)和内壳体(2),所述内壳体(2)套设于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外壳体(1)的上部高出内壳体(2)的上部端部,在所述内壳体(2)和外壳体(1)间形成为蓄水腔(8),所述蓄水腔(8)内用于填充腐叶土;所述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上部均敞口,所述外壳体(1)的下部封闭,且与内壳体(2)的外壁相连接;所述内壳体(2)的下部敞口;在所述内壳体(2)的上部敞口处覆盖有通气排水板(3),所述通气排水板(3)上成排开设有通气排水孔(5);所述通气排水板(3)上部用于放置腐叶土,形成魔芋种植生长区,且该腐叶土与蓄水腔(8)内的腐叶土连成一体;所述内壳体(2)的下部敞口与地面相连通,当外部水源浇灌魔芋时,水渗入腐叶土内;当腐叶土吸水饱和时,过量的水则通过通气排水孔(5)流入内壳体(2)下的地面;同时,当长时间没有灌溉水时,所述蓄水腔(8)内腐叶土吸收的水分用于向魔芋根系提供水源。

设计方案

1.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壳体(1)和内壳体(2),所述内壳体(2)套设于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外壳体(1)的上部高出内壳体(2)的上部端部,在所述内壳体(2)和外壳体(1)间形成为蓄水腔(8),所述蓄水腔(8)内用于填充腐叶土;

所述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上部均敞口,所述外壳体(1)的下部封闭,且与内壳体(2)的外壁相连接;所述内壳体(2)的下部敞口;在所述内壳体(2)的上部敞口处覆盖有通气排水板(3),所述通气排水板(3)上成排开设有通气排水孔(5);

所述通气排水板(3)上部用于放置腐叶土,形成魔芋种植生长区,且该腐叶土与蓄水腔(8)内的腐叶土连成一体;

所述内壳体(2)的下部敞口与地面相连通,当外部水源浇灌魔芋时,水渗入腐叶土内;当腐叶土吸水饱和时,过量的水则通过通气排水孔(5)流入内壳体(2)下的地面;同时,当长时间没有灌溉水时,所述蓄水腔(8)内腐叶土吸收的水分用于向魔芋根系提供水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水腔(8)内,且靠近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套设有上下开口的中间壳体(4),所述中间壳体(4)与外壳体(1)间存在排水间隙;当蓄水腔(8)内的腐叶土含水量饱和,再增加水量时,通气排水孔(5)和排水间隙共同作用,将多余的水量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壳体(4)的底部贴于所述外壳体(1)的底部壁面,且所述中间壳体(4)的底部壁为锯齿状,所述蓄水腔(8)内过量的水由锯齿状的凹处溢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上部开口壁为锯齿状,当所述蓄水腔(8)内的水过量时,水通过排水间隙由锯齿状的凹处溢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1)的底部壁面上径向开设有用于向外排水的导流凹槽(6)。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壳体(4)的上部、且位于其内套设有上部壳体(13),所述中间壳体(4)的顶端不高于魔芋的生长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壳体(13)的上部开口覆盖有遮挡盖(7),所述遮挡盖(7)为两片式,且在两片拼装处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开口(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开口(9)侧壁一周径向设置有多个沥水刷(11),用于减少进入上部壳体(13)的水量,及减缓水源到达上部壳体(13)内的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盖(7)壁面上、且靠近外侧一周设置有环形凹槽(12);所述遮挡盖(7)的壁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外界水源通过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种植装置外壁包覆有隔热保温层(10),贴于该种植装置的内壁设置有隔热保墒层。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经济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魔芋是一种半阴性植物,多种植于林区,喜欢散光和弱光,忌强光。其球茎生长于地下,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有机质丰富且通气性好。其喜阴,怕涝,同时,又需要较高湿度的土壤环境。水对魔芋生长的影响较大,如果缺水,将影响魔芋根系的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功能,尤其是在球茎膨大前期,如果缺水,会导致大幅减产。但是,过多的积水将使魔芋球茎表皮开裂,导致病变、腐烂,影响魔芋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积水时,魔芋根系被水包围,进行厌氧呼吸,根系受伤,影响其生长。

另外,在魔芋接近成熟时,会提前出现黄叶倒苗,由于魔芋还未成熟,倒苗后不能急于采收。而当魔芋采挖时,地面上已经没有苗杆,人们在地表无法准确地判断球茎的位置,就需要对土壤全面开挖,费时费力,并且,在开挖过程中容易对魔芋球茎造成破坏,造成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移动、防旱防涝的魔芋种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套设于外壳体内,外壳体的上部高出内壳体的上部端部,在内壳体和外壳体间形成为蓄水腔,蓄水腔内用于填充腐叶土;外壳体和内壳体的上部均敞口,外壳体的下部封闭,且与内壳体的外壁相连接;内壳体的下部敞口;在内壳体的上部敞口处覆盖有通气排水板,通气排水板上成排开设有通气排水孔;通气排水板上部用于放置腐叶土,形成魔芋种植生长区,且该腐叶土与蓄水腔内的腐叶土连成一体;该种植装置用于放置于林地,内壳体的下部敞口与地面相连通,当外部水源浇灌魔芋时,水渗入腐叶土内;当腐叶土吸水饱和时,过量的水则通过通气排水孔流入内壳体下的地面;同时,当长时间没有灌溉水时,蓄水腔内腐叶土吸收的水分用于向魔芋根系提供水源。

进一步地,在蓄水腔内,且靠近外壳体的内壁套设有上下开口的中间壳体,中间壳体与外壳体间存在排水间隙;当蓄水腔内的腐叶土含水量饱和,再增加水量时,通气排水孔和排水间隙共同作用,将多余的水量排出。

进一步地,该中间壳体的底部贴于外壳体的底部壁面,且中间壳体的底部壁为锯齿状,蓄水腔内过量的水由锯齿状的凹处溢出。

进一步地,该外壳体的上部开口壁为锯齿状。

进一步地,该外壳体的底部壁面上径向开设有用于向外排水的导流凹槽。

进一步地,在中间壳体的上部、且位于其内套设有上部壳体,中间壳体的顶端不高于魔芋的生长区;在魔芋成熟开挖时,拆除的上部壳体,去除腐叶土即可。

进一步地,该上部壳体的上部开口覆盖有遮挡盖,遮挡盖为两片式,且在两片拼装处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形开口。

进一步地,该开口侧壁一周径向设置有多个沥水刷,减少进入上部壳体的水量,及减缓水源到达上部壳体内的速度。

进一步地,该遮挡盖壁面上、且靠近外侧一周设置有环形凹槽;遮挡盖的壁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外界水源通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该种植装置外壁包覆有隔热保温层,贴于该种植装置的内壁设置有隔热保墒层。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既能蓄水,又能及时排水。2.方便移动,不受种植区域限制。3.在种植区内的土质不适合魔芋的生长条件时,可更换土质,不限制魔芋的种植区域,同时为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通气排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遮挡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壳体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中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体;2.内壳体;3.通气排水板;4.中间壳体;4-1.凸起;5. 通气排水孔;6.导流凹槽;7.遮挡盖;8.蓄水腔;9.开口;10.隔热保温层; 11.沥水刷;12.凹槽;13.上部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该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如图1、3、4和5所示,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壳体1和内壳体2,内壳体2套设于外壳体1内,外壳体1的上部高出内壳体2的上部端部,在内壳体2和外壳体1间形成为蓄水腔8,蓄水腔8 内用于填充腐叶土;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上部均敞口,外壳体1的下部封闭,且与内壳体2的外壁相连接;内壳体2的下部敞口;在内壳体2的上部敞口处覆盖有通气排水板3,通气排水板3上成排开设有通气排水孔5;通气排水板3上部用于放置腐叶土,形成魔芋种植生长区,且该腐叶土与蓄水腔8内的腐叶土连成一体。

该种植装置用于放置于林地,有天然的遮阴效果。但是不适用于放置于低洼易积水区域。该种植装置尤其适用于有坡度的地方,在这些区域放置,排水更顺畅。实际上,该种植装置可放置在任何适合种植的区域,可以人工遮阴。内壳体2的下部敞口与地面相连通,当外部水源浇灌魔芋时,水渗入腐叶土内;当蓄水腔8内的腐叶土含水量饱和,再增加水量时,通气排水孔 5和排水间隙共同作用,将多余的水量排出。同时,当长时间没有灌溉水时,蓄水腔8内腐叶土吸收的水分用于向魔芋根系提供水源。保证了魔芋种植区的水分条件,既能满足魔芋的生长,又不会有积水。

为了保证积水及时排出,同时实现蓄水的效果,在蓄水腔8内,且靠近外壳体1的内壁套设有上下开口的中间壳体4,中间壳体4与外壳体1间存在排水间隙;当蓄水腔8内的腐叶土含水量饱和,再增加水量时,通气排水孔5和排水间隙共同作用,将多余的水量排出。

上述中间壳体4的底部贴于外壳体1的底部壁面,且中间壳体4的底部壁为锯齿状,蓄水腔8内过量的水由锯齿状的凹处溢出。外壳体1的上部开口壁为锯齿状。外壳体1的底部壁面上径向开设有用于向外排水的导流凹槽6。

各个壳体可选用聚四氟乙烯材质,以及其他能满足农业种植要求的任何材质。中间壳体4的底部贴于外壳体1的底部壁面,且中间壳体4的底部壁为锯齿状,蓄水腔8内过量的水由锯齿状的凹处溢出。外壳体1的上部开口壁为锯齿状,蓄水腔8内多余的水通过排水间隙排出,由锯齿状的凹处流出。在外壳体1的底部壁面上径向开设有用于向外排水的导流凹槽6,保证积水能够顺利流出。

在极端暴雨天气时,为避免大量的雨水直接进入种植区,减少魔芋发病率,在中间壳体4的上部开口覆盖遮挡盖7,遮挡盖7为两片式,且在两片拼装处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开口9。开口9侧壁一周径向设置有多个沥水刷11,当外部提供水源时,避免大量水源由开口9进入魔芋生长区,用于减缓水源到达上部壳体13内的速度。水源指的是雨水、人为提供的灌溉水等。开口9 的设置,是为魔芋生长考虑,魔芋杆径由开口9伸至外部。遮挡盖7壁面上、且靠近外侧一周设置有环形凹槽12;遮挡盖7的壁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外界水源通过的通孔。在小雨天气时,凹槽12内可起到少量储水的作用,然后通过通孔缓慢地滴于种植区。

在出现极端天气时,会使魔芋的球茎腐烂,需要对魔芋与外界不利条件进行隔断,以实现对魔芋的隔热保温,所以还包括包覆于该种植装置外壁的隔热保温层10,选用隔热棉材质。另外,在魔芋的生长过程中,为保证魔芋在更适宜的温度和较高湿度的土壤环境中生长,所以在各壳体的内壁上覆有隔热保墒层,该隔热保墒层选用土工布材质。

实际使用时,内壳体2、外壳体1和中间壳体4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可选择方形、圆柱形等,只需要相互之间相匹配。如图6所示,中间壳体4的形状为上大下小,如果选择圆柱形时,则上部的圆柱的直径大于下部的圆柱的直径,在下部圆柱的外壁上纵向设置于多个凸起4-1,各凸起4-1绕圆柱一周间隔排布,用于与外壳体1的内壁面贴合。

种植魔芋时,只需在蓄水腔8和通气排水板3上铺设腐叶土即可,不需要开挖林下土壤,不会伤及树木。就地取材,节省人力和费用,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内壳体2底部与地面相连通,且上部设置通气排水板3,能够使多余得水分通过通气排水孔5流入地面,并由导流凹槽6流出,保证了魔芋种植区的水分条件,既能满足魔芋的生长,又不会有积水。一棵魔芋种植于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内的种植区内,在种植区内的土质不适合魔芋的生长条件时,可更换土质,不限制魔芋的种植区域,同时为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可能。另外,每棵魔芋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均不影响。

实施例2

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如图2、3、4或5所示,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壳体1和内壳体2,内壳体2套设于外壳体1内,外壳体1的上部高出内壳体2的上部端部,在内壳体2和外壳体1间形成为蓄水腔8,蓄水腔8 内用于填充腐叶土;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上部均敞口,外壳体1的下部封闭,且与内壳体2的外壁相连接;内壳体2的下部敞口;在内壳体2的上部敞口处覆盖有通气排水板3,通气排水板3上成排开设有通气排水孔5;通气排水板3上部用于放置腐叶土,形成魔芋种植生长区,且该腐叶土与蓄水腔8内的腐叶土连成一体。

该种植装置用于放置于林地,有天然的遮阴效果。但是不适用于放置于低洼易积水区域。该种植装置尤其适用于有坡度的地方,在这些区域放置,排水更顺畅。实际上,该种植装置可放置在任何适合种植的区域,可以人工遮阴。内壳体2的下部敞口与地面相连通,当外部水源浇灌魔芋时,水渗入腐叶土内;当蓄水腔8内的腐叶土含水量饱和,再增加水量时,通气排水孔 5和排水间隙共同作用,将多余的水量排出。同时,当长时间没有灌溉水时,蓄水腔8内腐叶土吸收的水分用于向魔芋根系提供水源。保证了魔芋种植区的水分条件,既能满足魔芋的生长,又不会有积水。

为了保证积水及时排除,同时实现蓄水的效果,蓄水腔8内,且靠近外壳体1的内壁套设有上下开口的中间壳体4,中间壳体4与外壳体1间存在排水间隙;当蓄水腔8内的腐叶土含水量饱和,再增加水量时,通气排水孔 5和排水间隙共同作用,将多余的水量排出。上述中间壳体4的底部贴于外壳体1的底部壁面,且中间壳体4的底部壁为锯齿状,蓄水腔8内过量的水由锯齿状的凹处溢出。外壳体1的上部开口壁为锯齿状。外壳体1的底部壁面上径向开设有用于向外排水的导流凹槽6。各个壳体可选用聚四氟乙烯材质,以及其他能满足农业种植要求的任何材质。

为方便魔芋采收,在中间壳体4的上部、且位于其内套设有上下敞口的上部壳体13,中间壳体4的顶端不高于魔芋的生长区;在魔芋生长期时,上部壳体13对腐叶土形成围挡和支撑,在魔芋成熟开挖时,拆除上部壳体13,去除腐叶土即可。避免了传统开挖方式损伤魔芋,不会因为损伤而造成损失。上部壳体13的外壁上可设置凹槽或者把手,拆卸时方便抓握。

实际使用时,内壳体2、外壳体1、中间壳体4和上部壳体13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可选择方形、圆柱形等,只需要相互之间相匹配。如图6所示,中间壳体4的形状为上大下小,如果选择圆柱形时,则上部的圆柱的直径大于下部的圆柱的直径,在下部圆柱的外壁上纵向设置于多个凸起4-1,各凸起4-1绕圆柱一周间隔排布,用于与外壳体1的内壁面贴合。上部壳体13 的形状为上大下小,如果都选择圆柱形,则上部的圆柱的直径大于下部的圆柱的直径。

在极端暴雨天气时,为避免大量的雨水直接进入种植区,减少魔芋发病率,在上部壳体13的上部开口覆盖有遮挡盖7,遮挡盖7为两片式,且在两片拼装处开设有开口9。开口9侧壁一周径向设置有多个沥水刷11,减少进入上部壳体13的水量,及减缓水源到达上部壳体13内的速度。开口9的设置,是为魔芋生长考虑,魔芋杆径由开口9伸至外部。外部水源、灌溉水指的是雨水、人为提供的水源。遮挡盖7壁面上、且靠近外侧一周设置有环形凹槽12;遮挡盖7的壁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外界水源通过的通孔。在小雨天气时,凹槽12内可起到少量储水的作用,然后通过通孔缓慢地滴于种植区。

在出现极端天气时,会使魔芋的球茎腐烂,需要对魔芋与外界不利条件进行隔断,以实现对魔芋的隔热保温,所以还包括包覆于该种植装置外壁的隔热保温层10,选用隔热棉材质。另外,在魔芋的生长过程中,为保证魔芋在更适宜的温度和较高湿度的土壤环境中生长,所以在各壳体的内壁上覆有隔热保墒层,该隔热保墒层选用土工布材质。

种植魔芋时,只需在蓄水腔8和通气排水板3上铺设腐叶土即可,不需要开挖林下土壤,不会伤及树木。就地取材,节省人力和费用,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内壳体2底部与地面相连通,且上部设置通气排水板3,能够使多余得水分通过通气排水孔5流入地面,并由导流凹槽6流出,保证了魔芋种植区的水分条件,既能满足魔芋的生长,又不会有积水。

一棵魔芋种植于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内的种植区内,在种植区内的土质不适合魔芋的生长条件时,可更换土质,不限制魔芋的种植区域,同时为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可能。另外,每棵魔芋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均不影响。

设计图

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9723.2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1(陕西)

授权编号:CN209449314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A01G 9/02

专利分类号:A01G9/02;A01G24/28;A01G31/02;A01G27/02;A01G7/06

范畴分类:12A;

申请人:卢宏宝

第一申请人:卢宏宝

申请人地址:726300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青山乡阳坪村八组

发明人:卢宏宝;卢泽霖;卢伟

第一发明人:卢宏宝

当前权利人:卢宏宝

代理人:张瑞琪

代理机构:61219

代理机构编号: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可移动式魔芋种植装置论文和设计-卢宏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