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华:《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批判的当代解读——《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丁春华:《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批判的当代解读——《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摘要:关于《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我们侧重于以下方面: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一般的理论总结,为《共产党宣言》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理论基础与批判基调,有理;从经济生产-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的统一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批判,有力;在批判旧世界中展望新世界、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粗线条勾勒,有破有立。今天,立足新的历史时期、立足新的理论研究基础解读《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批判;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对社会发展的研究有破有立:“破”指的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立”指的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有理有力批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勾勒了新社会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其成立的前提条件。《宣言》关于社会发展研究中的“破”与“立”是不可分的:“破”是“立”的基础;“立”是“破”前行的方向;没有“破”,“立”容易脱离现实;没有“立”,“破”容易陷入迷茫。经过170多年的实践检验与历史沉淀,无论《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破”,还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立”,都实际地影响着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与具体实践。

一、 《共产党宣言》立足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一般的理论总结,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理论基础与批判基调

《宣言》的核心内容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为了探讨人类及其社会总体发展,为了这个目的《宣言》研究了一些关于社会发展一般问题:如研究社会发展最基础的切入点问题,社会发展的直接目的与最终目的及其关系问题,判断社会发展模式好坏、进步与否的标准问题等。

(一) 《共产党宣言》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研究社会从经济生产入手,立足经济—政治—文化有机统一揭示社会整体面貌及其变化的思路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P380)这是唯物史观在《宣言》中最集中、最精炼的表述,它明确指出了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研究人类社会的根本切入点是经济生产。当然,当人们研究社会的具体领域不同、研究社会的学科角度等不同时,研究社会发展的切入点会呈现为多元化,经济生产并不是研究社会的唯一角度。但是,就人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研究而言,它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

第一, 经济生产这个切入点体现了唯物史观不是以社会某个部分、某个阶段作为研究对象,是以社会整体及其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关心社会产生与维持其发展的核心所在,围绕这个核心的变化探讨社会总体变化。因此,这个切入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研究不是细枝末节的研究,是对社会的总体研究,关注的是社会有机体的心脏所在及其向整个有机体输送血液的能力。如果没有看到从经济生产切入研究社会的这个层次的话,对《宣言》所体现的这种看待社会历史的观点容易犯简单化错误,如“唯生产力论”等观点的出现就是这样的一个错误。

第二, 经济生产这个切入点体现了唯物史观研究社会重视人与社会总体关系的特点。包括从总体上研究人与社会的产生谁先谁后的问题,人与社会谁是发展目的问题,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问题等。人与社会的产生谁先谁后?《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P66)即马克思主义认为从追本溯源讲人先于社会。不过,“……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P78~79)生产生活资料需要借助于生产工具,因此,生产生产资料也是解决衣食住行的必须,在生产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过程中产生并且逐渐形成不断完善的社会。经济生产这个以社会总体为研究对象的切入点并不排斥研究社会局部及其发展的其他切入点,它们之间可以互补共同揭示社会的立体性与丰富性。

第三,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研究是由经济生产入手,但是并不是孤立研究经济,而是在经济研究基础上考察社会结构以及政治思想文化的现状及其变化,实质上是立足经济—政治—文化有机统一揭示社会整体面貌及其发展变化。经济生产—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唯物史观看待和分析社会的总体视野和动态分析的方法论。加上这个分析背后蕴含的以“人类”为本、以“全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的价值指向,共同构成了唯物史观看待和分析社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观点。这个基础理论与基本观点具有跨越时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二)《共产党宣言》明确体现了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人类”、是“全社会”的人的发展,而不是社会本身或者少数人的物质利益

在人与社会关系界定上,除了追本溯源考察人与社会谁先谁后的问题外,还有社会发展的目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最初就是在人们为了更好地解决生存与生活问题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应该明确地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这既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直接目的、现实目的。《宣言》全文都体现出唯物史观对整个社会及其发展研究的深层目的不在于社会本身,而在于解决“人类”“全社会”的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广义地说所有的学问都研究人。马克思主义对人研究的特点在于:一是以“人类”“全社会”的人为人文关怀的对象,而不是社会中的某些人。因此,马恩主张的是:无产阶级解放基础上全人类的解放。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并不狭隘。二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研究关注的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为什么活,活成什么样子,追求活成什么样子等哲学层面的问题。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异化”理论根源探讨和批判,到《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活状态的历史现实分析以及改变途径的主张,马恩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始终立足于人,立足于人现实的生活与理想生活之间的差距以及缩小差距的途径。正因为对“人类”“全社会”的人的生存与生活的这种深度关切,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目的有清醒的认识和清楚的定位。

(三)《共产党宣言》内涵社会进步的标准是人民利益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二者统一于人民利益标准

《宣言》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不同于以往从伟大人物、伟大思想评价社会发展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两大支柱点就是经济生产和人,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经济生产;经济生产的目的是解决和改善人民的生存和生活。这两个支柱点提供了判断社会发展水平的两大标准: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

用生产力标准衡量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进步很大:“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P405)但是马恩并没有因为巨大的生产力进步而全面肯定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对其进行深度批判。这是因为用人民利益标准衡量资本主义社会,发现这个社会牺牲社会中多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剥夺多数人的多数劳动成果为了少数人谋取物质利益。可见,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好的社会至少应该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标准,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标准时,以满足后一个标准即人民利益标准为最终准绳。所以我们说这两个标准的统一是生产力标准统一于人民利益标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优点与缺点一起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直接问题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带来的社会不公正问题、社会财富主要创造者的生存危机问题,生产方式导致的社会问题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具体体现。间接问题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的问题。因为: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个资源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方式。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高污染的方式,污染程度深、速度快、范围广。第三,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解决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而是资本家的资本增值,这个价值导向带来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穷尽地球的资源能源,自绝人类的生路。所以,马恩强调评价社会的标准除了生产力标准,还有内涵人民利益标准,生产力的提高是用于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像资本主义社会为了增加个人财富,只会置自身于死地、置人类于险地。这是《宣言》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并且不看好其未来的根本所在。

文化上,资本逻辑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资本试图将利己主义作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抹去了一切受人尊敬的职业的神圣光芒,并试图将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价值观来对待,迫使其他民族推行自己的文明,从而形成了文化霸权。”[8](P60)

二、 《共产党宣言》从经济生产—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的统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批判

可以说马恩是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整体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而不是当时一时一地的举措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个高度决定了《宣言》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对它的现实与发展趋势以及这个现实对人类及其社会发展影响的批判。这个角度决定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总体批判,不是细枝末节的批判。也正因为如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能够超越时空,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动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具有时代价值。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是各种社会发展问题的根源所在

与以往社会生产方式相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明显的优点。这些优点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成果等方面。由于科技发展,大机器的普遍使用,生产工具水平大大提高;生产由个人独立完成向流水线的合作作业转变,劳动对于工人的体力的需要不断减少;在生产成果方面,“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1](P403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新型政党的建立对于未来社会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这个政党具备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不同于已有的工人政党的追求和对自身追求的践行。第一,共产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无产阶级的境遇,而不是为自己谋私利。第二,共产党没有独立于无产阶级之外的利益、不追求改善无产阶级命运之外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1](P413)第三,共产党自觉主动致力于联合工人组织、工人政党而不是分裂他们。“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P413)第四,共产党在改变无产阶级命运方面比无产阶级站得高、看得远。共产党人兼顾工人阶级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P413)“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1](P413)第五,共产党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政党。共产党人遵循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1](P414)第六,共产党不仅仅致力于破坏一个旧社会,或者说其重点不在于破坏一个旧社会,而在于建设一个新社会。无产阶级专政仅仅是建设新社会的起点。

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有显著、严重的缺点。缺点主要体现为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绝大多数归资本家私人所有,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于是社会处于极端两极分化状态。两极分化源于生产的目的、生产的组织,直接体现于劳动成果的分配: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目的追求资本增值。“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1](P412)第二,资本主义生产通过资本与雇佣劳动结合实现,工人被资本家作为资本增值的手段、机器的延展存在,而不是作为人存在。“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1](P407)第三,关于社会财富的分配,马克思主义提出共产主义按需分配,之前按劳分配,因为社会财富归根结底是劳动创造出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财富主要是通过工人生产劳动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但是社会财富的分配主要是依据资本、财富多寡进行分配的。

自《宣言》发表以来,关于马恩为什么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就一直在进行。观点很多,如批判源自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或者源自资本主义社会窒息个人的自由发展等;研究的角度也有很多,有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不同角度。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各个角度都有自己的道理,各个道理在各自的范围内也都有成立的一些依据。但是普遍存在拉低马克思主义看问题的高度、缩小马克思主义的视野范围等问题。马恩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以社会多数人——这些人还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制造者为社会发展手段。这不是简单的不公正或者这些人不自由的问题,这是社会发展的本末倒置、南辕北辙造成不公正不自由的问题,这是人类发展层面上的“颠覆性错误”。正是基于在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界定上与以往不同的观点,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说“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这是连马克思主义最激烈的批评者也无法否认的事实”。[3](P2)也是基于此,马恩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1848年提出的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1](P376)

(二) 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两大阶级对立的总体社会面貌、社会基本结构的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上两极分化状况分明,社会结构最大的特点是社会阶级种类减少。“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P401)这“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在反抗封建贵族的政治统治过程中,曾经实现过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短暂联合,取得了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之后,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目的,两大阶级在经济、政治等立场上都是对立的。

《宣言》分析了两大阶级的由来,虽然曾经联合斗争过,但是,无产阶级“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1](P408)两大阶级都经历过从无到有和不同阶段的发展。资产阶级从封建社会的被压迫阶级到封建社会的革命阶级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无产阶级由参与反封建,到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分散地与大机器斗争的阶段,再到不断在失败的斗争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联合组织成有力量、有政治影响的革命阶级,至马恩写《宣言》时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已经发展到了有能力、有必要通过自己的斗争来维护自己权益的阶段。

两大阶级的组成成分也不是单一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中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中的一些人在竞争中如果失败,随时会沦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成分也不是单一的,其中也存在流氓无产阶级:“流氓无产阶级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他们在一些地方也被无产阶级革命卷到运动里来,但是,由于他们的整个生活状况,他们更甘心于被人收买,去干反动的勾当。”[1](P411)统治阶级中也会有一部分脱离统治阶级:“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1](P410)两大阶级之外,社会中还存在中间阶级:“中间等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1](P411)

两大阶级的发展、组成以及他们之间对立关系的形成、发展乃至激化,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社会整体面貌。两大阶级的主流关系是对立,围绕资产阶级所有制双方展开斗争。“我们要消灭私有制,你们就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1](P416)资产阶级失去了反抗封建贵族时的革命性和先进性,为了攫取和保护阶级利益逐渐沦为保守、反动的阶级。无产阶级作为社会最底层、人数最多、掌握社会最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它改变社会的动力十足、能力不断增加。两大阶级的目的、力量等加以对比,谁更有前途明晰可见。

(三)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增值为社会生产目的决定了政治文化上以“资本逻辑”为价值导向

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级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生活在由生产方式、政治社会文化制度以及主流思想文化交织的社会之网中。资本主义生产围绕有利于资本增值组织和生产,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以保护生产上的这种组织方式为己任,同时论证资本主义生产合理性的思想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如“在现今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范围内,所谓自由就是自由贸易,自由买卖”。[1](P416)这种自由是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的本质,取代了“自由”的丰富内涵,实质上造成了许多“不自由”,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1](P403)马恩在《宣言》中指出了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是:“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1](P420)总体来说,资本主义制度文化以“资本逻辑”为价值取向,即社会的生产与生活都围绕有利于资本增值进行安排和开展,凡是有利于资本增值的,资产阶级就强烈主张,反之则反对、压制。资本主义社会用“资本逻辑”重塑了人的精神支柱和社会的思想文化根基。

资产阶级把人们从封建世袭制、等级制、家长制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把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通简化为金钱关系;把人内心丰富的感情“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当资本主义从即将寿终正寝的封建主义脱胎而生时,自私自利的概念就成为社会瞩目的核心问题。”[4](P1)资本主义社会把各种职业都变成雇佣劳动,摧毁了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的荣誉。“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1](P403)家庭也不再是温馨的港湾,“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1](P403)教育的主要作用也主要是为社会训练工人。“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1](P417)

终凝时间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是因为温度升高时引发剂分解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变大,聚合反应速率提高,单体交联聚合度提高,有效地形成了网络结构均匀的三维大分子网络;但自由基浓度过高时活性中心增加,反应速度过快导致产物自交联度提高,网链相对分子质量减小,降低了缓凝剂性能。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生产——社会结构——政治文化统一体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带来的整个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观念也对世界格局和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资产阶级与其他民族的联系最初最直接的目的和方式就是开辟世界市场、建立世界工厂。并且“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P404)以巨大的生产效率、便利的交通、廉价的商品为代表的经济力量和以先进的武器为代表的军事力量共同作用,资产阶级开始了掌控全世界的旅程。资产阶级——“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P404)运用经济与军事力量掌控世界不仅体现在政治方面,也体现在文化方面:“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P404)

总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改变着人们以往形成的关于社会发展的观念,迫使人们正视和重新认识生活、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地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1](P403~404)最终人们发现:“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P405)这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也是后来资本主义社会力图一直保持的局面。由此,也可以理解美国当前与中国贸易摩擦、在世界事务中常常出尔反尔的根本原因。

三、 《共产党宣言》对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的初步勾勒及其时代意义

《宣言》对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的勾勒立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克服,新的社会克服了或者要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些根本弊病。二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主要观点:第一,社会是人为改善生存与发展形成的组织形式,人的出现先于社会。第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的与最终目的都是改善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把社会自身发展凌驾于人之上。第三,社会发展模式或者组织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有利于全社会的人。

(一)《共产党宣言》对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的初步勾勒

首先,在国家组织、社会发展目的层面的改变。“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P421)即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第一,要打破以往阶级社会总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循环。第二,无产阶级专政是通过“民主”实行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P411)

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社会是怎样的?有学者认为:“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没有明言。他倒是作出了不少提示性的表述,但没有提供一幅蓝图,哪怕一幅粗线条的草图也没有。”[4]中文版序1不过,在《宣言》中,马恩对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的基本原则还是有一个勾勒的,虽然是一个跨度很大的勾勒。

一是《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的“水北为阳,山南为阳”,阴阳命名也,属方位地名。长期以来,在我国各地命名中广泛使用,如山阴,在会稽山之北;衡阳,位于衡山以南;江阴,在长江以南;洛阳,在洛水以北。以阴阳命名地名,是和我国所处的地域有关,它以太阳光照为基础,显示出地理实体在位置上的真实面貌。所以《说文》段注:“日光所照曰阳,然则水之南,山之北为阴,可知矣。”以阴阳方向命名属方位地名的隐位类型,以东、南、西、北、中、内、外、上、下等命名的则属方位地名的显位类型。

其次,在生产领域的变化。“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P421)第一,生产资料由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转为通过国家组织与管理由整个无产阶级所有。以何种方式持有生产资料并发挥这种持有的优势,《宣言》没有具体探讨。第二,一度被人们忽视的一点就是“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重要性。忽略这一点后果很严重,历史可能开倒车,曾经被人们消灭的一些野蛮的东西可能会再次出现。第三,忽视第2条,即脱离生产力增长基础孤立强调和落实“十条措施”——《宣言》第二章结尾处提出的,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

再次,在前面的政治、经济基础上,社会向没有阶级对立的社会前行;国家的政治统治功能逐渐消失,仅留下社会管理功能。“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1](P422)社会发展将向以人为本跨出关键一步,马克思曾经有过“史前史”观点,即资本主义社会结束不过是结束了人类的史前史时期,真正的人类历史从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开始,其关键就是开始做到了“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P422)

以上三方面,政治方面是可以即时实践的,经济方面的“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短时间内不容易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社会理想的实现也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二)《共产党宣言》对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实现条件的探讨

虽然《宣言》仅仅初步勾勒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的基本线条,但是,也明确指出了一些必要条件。

1.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是保障

从其鹿编来到编辑部的那天起,就注定要走上一条麻辣的不归之路。以前能接受的带有“麻辣”二字的食物只有麻辣拌、麻辣香锅和麻辣小龙虾,然后在外卖单上备注:不辣。刚来编辑部的时候,吃辣还吃得挺开心,直到有一天其鹿编吃了一块不知什么品种的辣椒,开始不停地打嗝。以后只要看到小小的、油亮的红色的东西,就不敢下筷子。后来还发现,经常吃辣还会让脸长一种痘,而且很难消下去。所以其鹿编现在几乎告别食辣了,但如果有哪位意丝未来想要成为编辑部的一员,可要学会吃辣呀,因为吃辣可以刺激食欲,编辑部的工作多得很,要多多吃饭以保存体力。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患者及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排除精神异常、无法交流、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5例。研究组中19例男性研究对象,16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0-55岁,平均(33.5±6.1)岁;常规组中20例男性研究对象,15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1-56岁,平均(33.6±5.9)岁。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共产党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不会被眼前利益、短期利益冲昏头脑;它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它对未来有明确的前行方向。共产党的作用是联合无产阶级的力量,教育、指导无产阶级明确革命的根源、目的;领导无产阶级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斗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带领无产阶级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行。所以,这个新政党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新社会产生和建设的保障。至于这个政党如何始终能够牢记自己的初心、持续践行自己的使命,《宣言》没有作出具体探讨,也许是因为这个问题在当时不成问题;这个问题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突显出来,中国共产党直面这个问题并且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系统地解决着这个问题。

2. 无产阶级自我解放

众所周知,《宣言》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但是,马恩并不是一般性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他们对无产阶级的组成与发展阶段也进行了科学分析,明确表明他们不赞成也不代表流氓无产者。马恩也并不是静止地看待无产阶级,他们分析了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他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的前途命运。在这两个分析基础上,马恩指出无产阶级通过他们的劳动为社会财富积累与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人数上也属于社会的绝大多数;他们掌握着最先进的生产力。但是,他们仅仅获得果腹的工资。他们的巨大付出甚至无法维持他们肉体的健康存续以及后代的供养。所以,马恩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虽然直接的表现是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批判,实质上深刻地批判了社会两极分化、社会分配不公的根源——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社会生产自由放任、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等深层原因。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马克思主义政党引导工人认清这个现实、领导工人组织有效的斗争。不过,无产阶级解放的关键还在于无产阶级本身;解放是一个自觉自主的行动,解放不是别人赋予的。当工人积极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存境遇时,改变才能现实地持续地推动。

社会与文化风险包括:宗教习俗差异、语言文化差异、管理差异、健康与安全环境等。海外投资相关从业人员应充分理解并尊重东道国当地习俗与文化传统,只有真正融入东道国才能避免冲突与风险的发生。

《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有两大基本任务:“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P421)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决裂”思想。人们认识到了这个思想的重要性,但是,常常对它做出脱离《宣言》文本的理解。需要明确:第一,“两个决裂”思想是针对革命而不是建设提出的。第二,“两个决裂”思想特指在革命中要同“资产阶级所有制”及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决裂。第三,“两个决裂”思想是与“两个必然”思想相呼应的。“两个必然”思想分析了以资产阶级所有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弊端和历史局限,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未来发展趋势。虽然这个趋势在今天没有完全成为现实,但是,这个趋势仍然存在,而且比1848年明显许多。这一方面证明马恩对资本主义社会分析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眼下,我们之所以不可能超越资本主义,并不是因为除资本主义以外就不存在一种充满活力的理想之物,而是因为那种从现存社会秩序中获得既得利益的势力还太强大了”。[4]“两个决裂”思想强调革命就是要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弊端和历史局限决裂,而不是像一些改良主义者主张的陷入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中。但是如何决裂、用多长时间实现决裂?这些都需要实践来回答。

杜一朵是窖藏的酒,窖藏并不等于密封。美丽女人杜一朵散发着成熟女人独特的芬芳,浓烈的气息从细密的毛孔透出,时刻招引着雄性的蜂蝶。酒的苦处是没有找到品鉴的人,酒的落寞,只有懂酒的人知晓。

四、《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批判的当代价值

《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抓住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的、根本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症结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都没有得到根治,仍然影响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一)《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处理好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

1.《宣言》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那些主要问题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问题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仍然主要是以资产阶级私有制为主,资产阶级私有制所造成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存在。虽然经过了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等措施社会基本矛盾得以缓和,但是其“要么积累,要么灭亡”的总趋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危机仍然存在,危机影响全世界。财富分配仍然倾向于资本分配而不是劳动分配的情况也没有根本改变。正如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一书指出的:从长期看,资本的回报率总是高于经济增长率,这意味着,资本家和工人的收入差距总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大,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常态。[5](P348~386)

当前的人员管理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面临的问题也就成了人才管理不确定。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企业被当今新的共享经济淘汰,现存企业不仅要构建一条坚实的人才管理链,还要不断打造一个供应人才链,改变传统的以人为本的观念,优先考虑业务。

政治上,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奉行“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的原则。不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通过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力度更大。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多称呼,“消费社会”是其中最主要称呼之一。“消费社会”即是资本逻辑的外在体现,也是资本主义生存的本质结果。正如列斐伏尔所言:“资本主义是通过对空间加以征服和整合来维持的。”[6](P104)因此,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消费社会,把人引向“单一地把追求物质享受的第一需要,从而也就消解了人的全面性,把自身降低为一般动物的层次,用马尔库塞的术语来说,人也就成了整齐划一的‘消费机器’”。[7](P27)在全世界攫取资源,开发全世界的市场,以消费为指向的生产,没有需求创造需求的销售原则等观念和行为,不断地破坏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影响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重要因素和解决路径.........................................................................耿文军 丁锦希 07.87

3.提出“两个决裂”思想作为革命遵循的原则

1.2.2 细胞增殖实验 细胞增殖实验采用MTT比色法进行。胰蛋白酶消化处理后的对数期T24细胞按照每孔1 000个细胞(150 μL)接种于96孔板,相同条件下孵育24 h后弃去培养液。按照“1.2.1项”下不同组别的处理方案继续操作,每组细胞均设6个复孔,继续温育24 h后取出进行MTT比色分析。具体操作如下:各孔加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5 mg/mL)20 μL,培养4 h后弃培养液;每孔加DMSO 150 μL,避光摇晃混匀,室温放置15 min,采用酶标仪于50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值,重复操作3次。

2.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是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基础

马恩在《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第一,同在一个地球上,难免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合作与竞争。但是,我们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些弊端保持清醒的认识,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所为有准确的判断。要坚持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与同化。要在保持对资本主义社会清醒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与资本主义社会在竞争与合作中,把致力于自身发展放在首位,积极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制度造成了并继续加剧着全球问题;问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的解决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以美国为首的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意于解决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它们坚持“资本逻辑”,同时坚守“资产阶级私有制”;它们一方面热衷于物质财富的积累,一方面不愿意承担这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的后果。近几年来,美国频繁的“退群”行为就体现了这一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需要全人类一起保护和维护。鉴于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与基本制度,我们仍然持批判态度。

(二)《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有助于树立中国道路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里仅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探讨其作用。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效率,解决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当代社会,事物更新换代的速度飞快,小学语文的进步离不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语文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实践方式中离不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进步。

1.警惕“资本逻辑”及其影响

马恩在《宣言》中肯定资产阶级的历史贡献,特别是生产力巨大发展对于人类进步的作用。但是,马恩没有因为庞大的、快速增长的生产力肯定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总体批判,其中原因前面已经分析了。这里仅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讲,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发展以社会中所有人的生存与生活改善为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取向是明确反对“资本逻辑”的。从社会发展价值取向的遵循讲,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9]但是,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毫不夸张,21世纪中国最大的危机就是资本原教旨主义走上神坛,获得支配其他领域的最高优先性。”[10](P179)改革开放以来,“资本逻辑”在我国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资本的寻租”与“权力的寻租”结合为特点的腐败正是这一影响的体现。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警惕“资本逻辑”与驾驭资本是非常重要的。

2.慎重对待、善用全球化

《宣言》在全球化初露端倪时就揭示了全球化的实质、进程与影响。全球化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用武力与廉价商品打开别国的大门,为的是掠夺财富和抢占市场。全球化的进程是不可逆的。全球化影响了世界各国,多数国家是被动地被卷入,而且,至少在最初,全球化对于被卷入的国家而言,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

全球化后来的发展不断加深我们对于马恩当年在《宣言》中的世界理论的理解。当代,借助于科技不断发展的力量,全球化的规模与影响比1848年大了许多。全球化的实质没有变,只不过军事侵略加经济一边倒的优势竞争被经济仍然占优势的竞争加军事威胁与局部打击取代。全球化由资本主义社会开始,曾经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掠夺与抢占世界市场的工具,但是,今天资本主义社会却不愿意对全球化的负面结果承担责任。不过,全球化也发生着一些值得关注的改变,如世界各国都在全球化的浪潮裹挟之中,有一些国家正在从被动顺应转向主动引领。近年来,我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主张与举措中呼吁合作共赢,实质上也是在参与主动引领全球化,努力扭转“资本逻辑”引领全球化的局面。

3.正确对待和运用“两个决裂”思想

马恩在《宣言》中提出共产主义革命“要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在我国的理解中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传统所有制”。《宣言》中它特指“资产阶级所有制”。但是,在我国曾经被理解为一般的私有制。二是“最彻底的决裂”。这通常被理解为消灭一切私有制,实行百分百的公有制。但是在《宣言》中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是一个前进方向、有一个过程、需要在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力基础上继续发展生产力来支撑这些观点都被忽略了。

正确对待和运用“两个决裂思想”非常重要,关系到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建设。正确对待和运用“两个决裂思想”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两个决裂思想”是作为共产主义革命遵循的原则提出来的,是前行要实现的目标。第二,“两个决裂”的落实是有条件的,如果忽略高水平、高质量生产力的支撑强调“两个决裂”的实现,很容易犯错误。而且“两个决裂”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夺取了资产阶级政权就自然会实现的。第三,马恩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他们唯一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来自巴黎公社。马恩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曾经指出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他们认识到“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P377)取得国家政权后,工人阶级要建立自己的国家机器。“两个决裂思想”如何落实、需要多长时间也要随着具体的社会现实而调整的。第四,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不是教条而是方法,理解和运用“两个决裂思想”也要注意避免陷入教条。

车田里渡口因车田里村而得名,它位于广西区全州县全州镇湘江上,由于地处湘江源头河段,虽然是七级航道,但长期以来处于非通航状态。渡口设立之时水流平缓,当时使用木质渡船,用桨摆渡。近几年河道采砂对下游浅滩进行开采,水流变急,摆渡困难。

4.坚定道路自信,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式中,为动态初始压溃应力;D为动态应变硬化参数。进而,文献[12]基于D-R-PH冲击波模型,提出了通过对冲击应力和瞬时冲击速度的测量确定动态材料参数的方法。

《宣言》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必然”思想,虽然今天来看当时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但是支持这个结论的有力论据在今天不断增加。这一方面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另一方面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坚持中国道路自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是资本主义道路已经被历史和现实证明是没有前途的;当代资本主义解决自身危机的主要举措就是增加其社会主义成分。二是中国道路是立足我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走出来的道路,比其他道路更适合我们。这条既避免了资本主义死胡同,又符合现实、遵循历史规律的道路值得走,我们要充满信心地走下去。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尤其要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结合运用,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拿来直接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

总之,时间长河没有淹没1848年发表的《宣言》,历史的沉淀反而使其为我们提供的启示更深刻。“《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9]《宣言》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发展动力等一般性揭示仍然具有合理性;《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针对性批判被历史与现实证实是总体正确的;如何看待和回应《宣言》的批判也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后来的发展;《宣言》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勾勒及其发展条件的探讨对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仍然有指导意义。

3) 少穗竹竹笋的呈味氨基酸总量远高于四季竹,约是四季竹笋的1.4倍;其中少穗竹笋鲜味、甜味和芳香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四季竹;2种竹笋的苦味氨基酸含量差别不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李扬,任文科,郑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4]戴维·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M].李智,陈志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巴曙松,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6]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M].李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7]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存在方式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8,(4).

[8]吴波,秦志龙.《共产党宣言》中的“资本逻辑”批判[J].长白学刊,2018,(6).

[9]习近平总书记谈如何学习《共产党宣言》.[EB/OL].共产党员网,2018-04-29.

[10]鄢一龙,白钢,章永乐,等.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ContemporaryInterpretationoftheGeneralCriticismofCapitalistSocietyinTheCommunistManifesto:TheCriticismofCapitalistSocietyinTheCommunistManifestoandItsContemporaryValue

DING Chun-hua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Fu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Fuzhou 350014, Fujian, China)

Abstract:On the criticism of capitalist society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we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rational establishment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ritical tone for the criticism of capitalist society through general theoretical summary of the materialist historical view on social development; the strong overall criticism of the capitalist society from the unity of economic production-social structure-ideology and culture; and the criticism of the old world with macroscopic view and rough outline of the future world and society. Today, it is still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interpret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on the new theoretical research foundation in the new era. It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capitalist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social development; capitalist society; overall criticism; socialist society

基金项目:2018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8B082);2018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课题

作者简介:丁春华(1975—),女,黑龙江桦南人,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州市社会主义学院、福州市行政学院政治教研部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D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9)11-0035-09

〔责任编辑:李 官〕

标签:;  ;  ;  ;  ;  ;  ;  ;  ;  ;  ;  ;  ;  ;  ;  ;  

丁春华:《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批判的当代解读——《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