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与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女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与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671000

【摘要】目的:研究女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发生率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对治疗后存在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统计,并采用心理干预方式对其进行护理,观察护理后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300例患者中有82例患者存在抑郁情绪,抑郁发生率为27.33%。实施心理干预前82例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19.47±4.63)分,实施心理干预后82例患者的HAMD评分为(15.12±4.08)分,心理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心理干预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女性;精神分裂症;抑郁;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131-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严重精神疾病,其设计到行为、情感、思维和感知觉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1]。精神分裂症在青壮年群体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患者的病程一般呈迁延和反复发作的情况,一些患者在病情不断加重的过程中会出现精神残疾的情况。本研究对女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精神分裂症症状。患者的年龄处于15~58岁之间,平均年龄(32.68±11.37)岁,病程在1~6年之间,平均病程(3.24±1.56)年。患者的精神分裂症出抑郁外其它症状基本消失,并且其自知能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基本恢复,排除患者中存在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衰退的情况。

1.2方法

1.2.1抑郁评定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其中HAMD评分分为17各条目,其中一部分条目按照0~4分进行评分,其中0分表示完全没有抑郁情绪,分值越高代表抑郁情绪越严重,4分为极度抑郁。另一部分按照0~2分进行评分,其中0分表示无抑郁情绪,1分表示存在轻中度抑郁情绪,2分表示存在严重抑郁情绪。根据HAMD评分的实际情况,其中主要包含睡眠障碍、阻滞、日夜变化、认知障碍和体重等5各因子。患者的HAMD评分由专业的精神科医师完成,分别对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分。

1.2.2心理干预方式

心理干预方式主要分为集体干预和个体干预,其中集体感与主要是将患者集中起来,向患者详细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病理知识,让患者了解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和主要用药方式,并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同时,向患者介绍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复发的判定方式,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和自身疾病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另外,要为患者介绍一些正确面对疾病、建立治愈信心和消除自卑的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生活,并且要让患者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教会患者如何正确维持心理卫生,并且要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等。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分小组治疗的方式,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通过集体讨论舒缓自身的情绪。

个体心理干预主要是由护理人员单独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其中护理人员要通过热情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可靠性,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同时,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询问患者存在的疑问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让患者的家属给予其更多关心和包容,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保障。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抑郁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并对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评分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患者中抑郁发生情况分析

根据对所有患者的观察,300例患者中共有82例患者出现抑郁情况,其HAMD评分均在17分以上,抑郁发生率为27.33%。

2.2抑郁患者心理干预前后HAMD评分情况比较

根据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统计,82例患者经心理干预后有65例患者HAMD评分在17分以下,并且抑郁症状明显缓解。其中患者各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一定改善,睡眠障碍、阻滞、认知障碍和体重等4个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总分也明显低于干预前,治疗前后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会出现明显的各方面障碍,所以其在发病后会导致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根据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一般将精神分裂症分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分化型和残留型,不同类型的患者发病后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2]。

目前,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用药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并且强调早期足量用药的重要性,治疗过程中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用药方式,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临床上产检的药物主要有喹硫平、奥氮平和利培酮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于部分发病较急或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可采用电抽搐治疗方式[3]。

根据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观察,其在发病后会很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导致其正常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在患者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情况下,其自身危险性会明显上升,并且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明显升高[4]。由于精神分裂症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的心理存在密切关联,因此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逐渐倾向于心理治疗。其中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通过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来促进其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并防止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本研究中对女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其中300例患者中82例出现抑郁,发生率为27.33%,心理干预后65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抑郁患者的HAMD总分明显下降,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女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但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金焕.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7:4020-4021.

[2]杨淑芬,邬东红,张玉娥.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09:20-21.

[3]胡志红.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全科护理,2012,17:1564-1565.

[4]刘其贵,廖华英,郑小泳,宋来云.系统化心理干预对男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3,04:313-314+352.

标签:;  ;  ;  

女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与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