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论文-胡磊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论文-胡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离调,转调,词条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论文文献综述

胡磊[1](2019)在《离调与转调——《新格鲁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相关词条的翻译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作曲系的和声课教学,还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和声课教学,"离调"与"转调"都是两个必须涉及的知识点。这两个知识点本身的理解虽然谈不上复杂,但两者有相似之处,且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太容易分辨。本文试图从最权威的音乐辞典——《新格鲁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入手,对离调与转调的词条进行翻译,并梳理其关联与区别,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6期)

黄艺鸥[2](2018)在《《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国际音乐图书馆专业机构"条目编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推动音乐图书馆学发展过程中,国际音乐图书馆专业机构的设立与运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编译《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活跃在当今国际学界的专业机构,如国际音乐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中心学会(IAML)、国际音乐学学会(IMS)、[美]音乐图书馆协会(MLA)等,关注其推动国际音乐图书、档案、文献建设,加强音乐图书馆国际化合作,对当今音乐图书馆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以兹推介并反思中国音乐图书馆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8年02期)

毕乙鑫[3](2015)在《书写城市音乐史——《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的音乐城市词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音乐历史,是音乐学研究的关注点之一。在西方学界,城市音乐已然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其内容的浓缩及建构模式的缩影,可见于2001年版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本文透过对辞典中伦敦及维也纳词条的观察与分析,探讨了其从建筑、场所等音乐硬件出发,以组织、团体、人物等音乐软件为架构填充的书写方式;评析了辞典中的3个中国城市词条,及当前中国城市音乐的书写现状。期望能为中国城市音乐史研究,提供更多思考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Stanley,Sadie,John,Tyrrell,刘昱[4](2015)在《卡尔·车尔尼生平与创作——译自《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尔·车尔尼作为贝多芬的学生与李斯特的老师,为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发展和钢琴技术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5年01期)

齐磊[5](2014)在《两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orchestra”词条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两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orchestra"词条的对比,认为其中反映了二十年来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以科学、客观、准确反映历史事实为基准的实证主义研究方式向多学科交叉,带有"新音乐学"特色的研究方式转变的过程。(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孙璐[6](2011)在《两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国”条目比较研究(下)》一文中研究指出2.语言"Ⅱ"充分注意到了中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化。笔者根据条目的叙述整理出如下图表(表2,表3):表2.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四大语系(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孙璐[7](2011)在《两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国”条目比较研究(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1980版"中国"条目在涉及中国某些乐律理论的起源时,存在明显的欧洲中心论倾向,而随着现代民族音乐学的兴起,2001版在涉及类似问题时采取了较为客观、公允的立场。在1980版中几乎没有叙述中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而2001版则大量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这种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对多元音乐文化的重视使国际上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少数民族有了新的观念和认知。1980版在8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后部分内容被遮盖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不正常之举,现在中国已经能够客观地看待自身历史发展的轨迹。(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谢丹[8](2010)在《《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1980年版与2001年版“和声”词条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在新音乐的创作中,随着调性的解体,由共性写作时期转向个性写作,作曲家们在突破传统和声材料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和声效果,和声技法也更具有个性化的色彩。对于和声理论研究与音乐创作实践来说,理清和声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握不同时期的和声技法特征都是非常重要的。论文以对《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1980年版与2001年版中“和声”词条的比较研究切入,对两个版本的“和声”词条进行翻译,结合比较学、形态学、音乐分析学等相关分析方法对不同点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比较研究,进而梳理出20世纪和声发展的各个阶段,总结新旧版本更新的20年来和声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新变化,试图从中发掘20世纪以来和声发展的轨迹。(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10-06-01)

陈婷婷[9](2008)在《民族音乐学当代理论问题(下)——摘译自《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2001版)“Ethnomusicology”辞条第四部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上个世纪而言,进入21世纪之后的民族音乐学理论开始观照更多新的命题。任何一种理论的向前推进都是从反思开始的。21世纪的民族音乐学开始反思对"文化观念"的理解,开始关注音乐形成的社区整体性、族群的差异性,以及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对音乐文化的影响。本文集中于当代民族音乐学理论的十个命题,包括:理论与文化、社区及其音乐、族群性、民族主义、散居与全球化、种族、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新历史主义、实践理论、音乐理论与分析,深入阐述21世纪民族音乐学理论的新发展。(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杨家林[10](2008)在《《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合声条目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翻译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81年版和2002年版和声条目加以归纳总结,并就个别问题谈了一些个人的看法,还有翻译过程的心得体会。(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08年03期)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推动音乐图书馆学发展过程中,国际音乐图书馆专业机构的设立与运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编译《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活跃在当今国际学界的专业机构,如国际音乐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中心学会(IAML)、国际音乐学学会(IMS)、[美]音乐图书馆协会(MLA)等,关注其推动国际音乐图书、档案、文献建设,加强音乐图书馆国际化合作,对当今音乐图书馆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以兹推介并反思中国音乐图书馆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论文参考文献

[1].胡磊.离调与转调——《新格鲁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相关词条的翻译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9

[2].黄艺鸥.《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国际音乐图书馆专业机构"条目编译[J].中国音乐.2018

[3].毕乙鑫.书写城市音乐史——《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的音乐城市词条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

[4].Stanley,Sadie,John,Tyrrell,刘昱.卡尔·车尔尼生平与创作——译自《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J].科技风.2015

[5].齐磊.两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orchestra”词条的对比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

[6].孙璐.两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国”条目比较研究(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

[7].孙璐.两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国”条目比较研究(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

[8].谢丹.《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1980年版与2001年版“和声”词条比较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

[9].陈婷婷.民族音乐学当代理论问题(下)——摘译自《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2001版)“Ethnomusicology”辞条第四部分[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

[10].杨家林.《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合声条目介绍[J].黄河之声.2008

标签:;  ;  ;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论文-胡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