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伏级锥形束CT与兆伏级电子摄像系统在腹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的对比研究

千伏级锥形束CT与兆伏级电子摄像系统在腹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的对比研究

党杰1魏海丽2

(1新疆医科大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物理技术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2新疆医科大附属肿瘤医院VIP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177-02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Varian23EX千伏级锥形束CT(CBCT)和兆伏级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在腹部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评价两种技术在胸腹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修正中的价值,得出结论CB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能从三维分析图像误差,相比于二维的EPID能更全面准确的分析摆位误差,为临床分析PTV的外放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CBCTEPID调强放疗摆位位差

调强放疗(IMRT)被公认为是放射治疗100余年历史中的一个革命性进步,它正是通过精确的定位、精确的计划、精确的照射来保证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肿瘤内,并且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IMRT一般适用于传统放疗能够治疗的各种肿瘤,但它更适合于肿瘤位于复杂的解剖位置,肿瘤的邻近有重要器官和组织,需要高剂量照射的肿瘤以及复发的肿瘤等等。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一种新的提高放射治疗增益比的物理方法,可在提升肿瘤局部照射剂量的同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但放疗体位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是影响放疗疗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腹部肿瘤因受到呼吸运动、皮肤牵拉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差,尤其是上胸、腹部野的放疗摆位。现如今千伏级锥形束CT与兆伏级电子摄像系统的出现,我们可以在图像引导下进行放疗了。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作为一种快速的二维剂量检测系统,可以和患者治疗计划给出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实施计量验证。而千伏级锥形束CT(CBCT)是一种安装在加速器上的锥形束CT,他可以通过和计划系统中的大空CT图像比对,来判断摆位的准确性。本文就这两种技术在腹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随机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腹部调强放疗的患者的25例(包括盲肠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等),其中男性9例,女性16例。年龄在20-70岁之间的患者。

1.2患者体位固定

患者均采用仰卧位,热疗成型面具和全碳素纤维底板固定体位。采用64位的大空CT(BigBoreBrilliance,Philips)扫描定位图像,扫描后图像传输到三维计划系统,所用患者均在Varian23EXIGRT加速器上进行调强放疗。

1.3方法

在患者治疗前实施每位患者每周分别行千伏锥形束CT(KVCBCT)和EPID影像引导分析各1次,并将EPID拍摄的正侧位片与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配准,得出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值。同时将扫描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匹配,得出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值。最后将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别统计CBCT校正前后、EPIP校正前后、CBCT和EPID校正前后残余误差(残余误差:CBCT、EPID校正前后的差值)的配对t检验。

2结果

25例患者共进行了114次摆位前的CBCT扫描,摆位前X、Y、Z各轴的误差为(1.88±1.16)mm、(2.08±0.91)mm、(2.00±1.47)mm;校正后X、Y、Z各轴的误差为(0.48±0.58)mm、(0.92±0.64)mm、(0.96±061)mm。25例患者共进行了91次摆位前的EPID扫描,摆位前X、Y、Z各轴的误差为(2.12±1.16)mm、(2.44±1.12)mm、(2.36±1.38)mm;校正后X、Y、Z各轴的误差为(1.12±0.97)mm、(1.28±0.68)mm、(1.44±0.82)mm。

将CBCT两组校正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X、Y、Z轴的t值分别为-4.95、-4.91、-3.21。均有明显缩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EPID两组校正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X、Y、Z轴的t值分别为-3.46、-4.31、-2.55。均有明显缩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高度精确、高度复杂的治疗技术。准确地确定放射治疗的靶区是肿瘤放射治疗成败的关键。

从理论上讲调强适形放疗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腹部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放疗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如摆位误差、正常组织变形、肿瘤退缩、患者体重减轻等都会引起实际治疗的等中心点相对于计划CT的等中心发生偏移,这种实际剂量分布与治疗计划不一致导致了肿瘤剂量不足而危。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还是千伏级锥形束CT(CBCT)都有效地改善了摆位误差,但是从实验效果来看千伏级锥形束CT的效果似乎更好一点。无论是从校正的误差的直观性,和校对误差的准确度上来看千伏级锥形束CT都有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实验证明KV-CB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能从横断、冠状、失状面三个断层三维分析图像误差,相比于二维的EPID能更全面准确的分析摆位误差,为临床分析PTV的外放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孟岩.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31(1):66-69.

[2]曹舜翔,应惟良,丁生苟.上胸部野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4):420-420.

标签:;  ;  ;  

千伏级锥形束CT与兆伏级电子摄像系统在腹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