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搅拌器论文_肖夏,冯岚,刘雪垠

导读:本文包含了潜水搅拌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搅拌器,叶片,间隙,霍尔,桨叶,流速,导管。

潜水搅拌器论文文献综述

肖夏,冯岚,刘雪垠[1](2019)在《基于CFX的某型推流式潜水搅拌器导流罩位置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AD软件建立搅拌器的叁维模型,并采用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CFX对现有某型推流式搅拌器流场结构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得到其总体流场分布、各截面流速分布等结果。证明添加可调节导流罩部分后能根据不同工况使潜水搅拌器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并通过在泵厂装配测试,检验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机械》期刊2019年07期)

徐莹,汤方平,许乔[2](2019)在《基于轴流泵叶轮设计的潜水搅拌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潜水搅拌器叶轮设计方法、探索搅拌流场的内部流动机理,以轴流泵叶片设计方法为基础,对其进行修正得到潜水搅拌器叶轮模型,并采用变环量流型设计叶片,利用水力设计软件设计了潜水搅拌器叶片,对叶轮进行叁维建模和网格划分,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将计算结果与轴流泵ZM30模型和贝特叶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设计的搅拌器叶轮进行模型试验,验证了其良好的搅拌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4期)

朱桂华,彭南辉,张傲林,巴赛,唐浩亭[3](2019)在《潜水搅拌器安装角度对盐泥水洗搅拌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搅拌桨型无法满足盐泥水洗搅拌的问题,提出了双潜水搅拌式水洗设备,借助Fluent17.0软件,采用MRF法、标准k-ε湍流模型,对该水洗设备中盐泥-水洗剂混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流速场、混合时间、单位体积混合能、盐泥体积分数标准差、湍动能以及湍动能耗散率为指标,研究了搅拌叶轮转速为480 r/min时,水洗设备内双潜水搅拌器以不同安装角度下的混合特性,并通过实验验证模拟仿真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各安装角度下的搅拌流速场不具对称性,近潜水搅拌器的流体区域流动较为紊乱,安装角度α为20°时,整个流体域内低流速区占比小,远离搅拌器的下游处流速较高且分布均匀,两相混合时间和混合时间数最小,混合均匀度最佳,适用于快速式搅拌模式;α为40°时,湍动能耗散率最小,单位体积混合能最小,可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适用于持久式搅拌模式。实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论有效,可为盐泥的高效水洗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晓宁,王亚薇,赵国君,张婷婷[4](2017)在《摇摆型潜水搅拌器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潜水搅拌器,即在无摆动的潜水搅拌器的基础上增设了往复摆动的功能,使得潜水搅拌器在运行中实现一定幅度的摆动,扩大搅拌的影响范围,以期达到更好的搅拌效果。通过Fluent软件建立无摆动及不同摆动角度的潜水搅拌器的运行方案,对搅拌池内流场进行叁维数值模拟得出不同方案的速度分布情况,当池内的流体流态达到稳定时,分别计算其流场中流速达到搅拌效果的有效搅拌流体体积及其占整个流场体积的百分比,通过比较,讨论新型潜水搅拌器与无摆动潜水搅拌器的搅拌效果的差异,并选择出优化的摆动运行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7年17期)

薛才红,高洪波,王玉莹,李双喜[5](2017)在《飞力ITT潜水搅拌器机械密封腔强化流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luent流场分析软件,建立了机械密封强化流动密封腔和普通密封腔流场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密封腔内流场特性;并采用正交试验,综合考虑叶轮结构对密封腔内流场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以搅拌功率为优化对象时叶轮结构参数的优化组合。结果表明:叶轮能够增强密封腔内流体的流动效果,减小密封腔内流动死区面积,增大强制涡流区域面积;叶轮外径对密封腔流场特性的影响程度最大,叶片倾角最小。(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龚发云,潘明铮,汤亮[6](2017)在《基于FLUENT的潜水搅拌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潜水搅拌器桨叶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参数对搅拌效果的影响规律。以CFD软件为计算平台,采用标准k-ε方程,建立潜水搅拌器桨叶区的二维几何模型,运用多重参考系法(MRF)对区域进行划分,模拟不同桨叶直径、桨叶转速及桨叶数的潜水搅拌器内部流场。研究表明:搅拌桨直径、转速以及片数的增加均有利于流体均匀混合,搅拌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徐顺,汤方平,汪文生,刘玉永,许乔[7](2017)在《叶片间隙对潜水搅拌器流场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潜水搅拌器叶片间隙对搅拌效果有重要影响,是影响流场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CFX软件对不同叶片间隙潜水搅拌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内部流场图、整个流场图以及外特性参数。对不同叶片间隙潜水搅拌器外特性参数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轴功率和出口流量不受叶片间隙的影响。潜水搅拌器的轴推力与搅拌效果呈正相关。随着叶片间隙的增加,有效搅拌比先增加后减小,最佳叶片间隙值为6 mm,对应的有效搅拌比为84.7%,单位有效能耗为18.0 W。(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7年01期)

徐顺,汤方平,汤超,许乔,汪文生[8](2016)在《潜水搅拌器选型影响因子及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特定池型,利用CF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不同转速下的潜水搅拌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池内轴向流场分布,测量了潜水搅拌器的推力和扭矩,同时利用霍尔传感器和变频器对其转速进行了精确控制。最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潜水搅拌器在选型过程中的影响因子和优化方向,可为该设备在相关工程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6年23期)

许乔[9](2016)在《基于搅拌流场特性的潜水搅拌器叶轮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水资源环境不断恶化,国家加大了污水治理力度。潜水搅拌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潜水搅拌装置和推流机械装置,其所拥有的搅拌推流能力将直接决定污水处理结果好坏。探索潜水搅拌器叶轮设计、分析潜水搅拌器叶轮内部流动特性,研究搅拌流场内部流动机理及其流动规律,总结出节能实用的潜水搅拌器模型,对我国潜水搅拌器的设计水平有着重大提升,发展国家污水处理事业。本文基于水动力学进行理论分析、对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及物理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潜水搅拌器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使用Turbogrid、Pro-E、ICEM软件,对轴流泵叶轮、贝特叶轮、水池、简化电机壳模型、导水锥等进行叁维模型建立、并对各个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基于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对轴流泵叶轮及贝特叶轮进行数值模拟。2、通过对轴流泵叶轮模型和贝特叶轮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对比可知,(a)两副叶轮模型池内流场大体相似,都呈现出轴向推流、径向扩散的特征,可借助轴流泵叶轮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潜水搅拌器叶轮;(b)两副叶轮模型的内部流场存在一定差异,轴流泵叶轮相较于贝特叶轮进口流速较小、出口流速差异较大,需对轴流泵叶轮的水力模型进行修正以满足潜水搅拌器叶轮模型的需求;(c)通过对有无导管贝特潜水搅拌器电机功率和流场特性研究,发现有导管潜水搅拌器叶轮整体效果更好。3、对潜水搅拌器叶片设计方法进行介绍分析,并对潜水搅拌器水动力学进行分析。基于轴流泵叶片设计方法对叶轮流道模型进行修正,并采用变环量流型设计叶片,利用水力设计软件设计了潜水搅拌器叶片并进行叶轮叁维模型和网格划分。4、对搅拌器叶轮流体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其流体循环通道通畅,主体循环效果良好,且有效提高了循环区的液流速度。并将其与另两副叶轮模型进行搅拌效果对比,潜水搅拌器叶轮耗能大,但搅拌区域广,搅拌效果要好于另外两种叶轮模型,其综合搅拌效果较传统的轴流泵叶轮有了明显改善。5、利用传感器及变频器对搅拌器电机转速进行控制和测量推力扭矩。推力和扭矩测量装置精度较高,且其实验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接近;利用旋桨仪所测量出的流速趋势与数值模拟值结果的流速分布趋势相同,有效验证了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06-01)

徐顺[10](2016)在《潜水搅拌器流场分析及运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水污染日益严重,污水处理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话题。搅拌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环节,潜水搅拌器是水处理工艺中关键设备之一,在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运用,其搅拌和推流的功能效果对污水处理质量、节能降耗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搅拌流场及其运行优化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运用价值。采用Turbogrid、Pro-E、ICEM软件,对轴流泵叶轮、贝特叶轮、水池、简化电机壳模型、导水锥叁维建模并进行网格划分,基于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对不同电机转速、不同叶片间隙、不同叶片安放角、不同搅拌安装角度、有无导流壳等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潜水搅拌器的外部流场和内部流场特性,并对不同工况下的潜水搅拌器的外特性参数对比研究,对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潜水搅拌器搅拌效果做出综合评价,得出最优运行工况;将轴流泵叶片和贝特叶轮做对比研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根据牛顿第叁定律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自行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对潜水搅拌器的轴向推力和扭矩以及潜水搅拌器的电机功率进行测量,将外特性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做对比研究;同时利用旋桨仪对池内的流场进行测量,将流场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做对比分析。随着叶片安放角的增大,轴功率和轴向推力逐渐增大,当叶片安放角度为+4°时,基本满足搅拌要求;随着电机转速的增加,轴功率和推力不断增加,有效搅拌比不断增大,兼顾基本搅拌要求和能耗,选择576r/min作为最优转速;安装角度对出口流量和轴功率无影响,随着安装角度的增加,池内搅拌流域面积不断增加,死区的面积不断减小,当安装角度为45°时,搅拌区域的面积达到最大值,随着安装角度的继续增加,搅拌区域面积逐渐减小,但均大于0°安装角度时的搅拌面积;随着叶片间隙的增大,潜水搅拌器叶轮内部靠近导管的流体受到的扰动变强,射流出流的扩散角度呈现一定的扩散趋势,出口流量与叶片间隙大小无关,最终选取了6mm作为最优叶片间隙;由于叶片受力变大,有导管的潜水搅拌器比无导管的电机功率要小、能耗低,无导管潜水搅拌器射流扰动半径要大,无导管潜水搅拌器搅拌效果好;轴流泵叶轮推进距离远,能有效减小边壁效应,贝特叶轮整体搅拌效果较好。霍尔传感器和变频器组合实现了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和测量。实验推力和扭矩测量装置测量精度高,扭矩和推力的数值模拟值和实验室误差小;同时旋桨仪测量的流速的趋势与数值模拟值一致,有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06-01)

潜水搅拌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潜水搅拌器叶轮设计方法、探索搅拌流场的内部流动机理,以轴流泵叶片设计方法为基础,对其进行修正得到潜水搅拌器叶轮模型,并采用变环量流型设计叶片,利用水力设计软件设计了潜水搅拌器叶片,对叶轮进行叁维建模和网格划分,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将计算结果与轴流泵ZM30模型和贝特叶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设计的搅拌器叶轮进行模型试验,验证了其良好的搅拌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水搅拌器论文参考文献

[1].肖夏,冯岚,刘雪垠.基于CFX的某型推流式潜水搅拌器导流罩位置对工作效率的影响[J].机械.2019

[2].徐莹,汤方平,许乔.基于轴流泵叶轮设计的潜水搅拌器特性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3].朱桂华,彭南辉,张傲林,巴赛,唐浩亭.潜水搅拌器安装角度对盐泥水洗搅拌效果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4].张晓宁,王亚薇,赵国君,张婷婷.摇摆型潜水搅拌器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7

[5].薛才红,高洪波,王玉莹,李双喜.飞力ITT潜水搅拌器机械密封腔强化流动特性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龚发云,潘明铮,汤亮.基于FLUENT的潜水搅拌器数值模拟[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7

[7].徐顺,汤方平,汪文生,刘玉永,许乔.叶片间隙对潜水搅拌器流场特性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7

[8].徐顺,汤方平,汤超,许乔,汪文生.潜水搅拌器选型影响因子及其优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6

[9].许乔.基于搅拌流场特性的潜水搅拌器叶轮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6

[10].徐顺.潜水搅拌器流场分析及运行优化[D].扬州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潜水搅拌器叶轮工作面压力云图5-1潜水搅拌器水池布点示意图...设有潜水搅拌器的构造与布置示...9 潜水搅拌器叶轮5 结束语2-4潜水搅拌器网格划分5-9潜水搅拌器叶轮轴截面速度矢...

标签:;  ;  ;  ;  ;  ;  ;  

潜水搅拌器论文_肖夏,冯岚,刘雪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