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怀孕了丈夫做什么

妻子怀孕了丈夫做什么

一、妻子怀孕 丈夫做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徐高洁[1](2021)在《汉语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俄译研究》文中认为委婉语具有含蓄、温和、礼貌、得体等特点并广泛存在于各类文本中。委婉语的发展和使用出现多层次立体交叉趋势:一方面,在日常交往中,信息时代委婉语被大量娱乐化、简单化,也更为形象化;另一方面,在国家和民族间跨文化互动中,为了避免冲突,促成共识与合作,委婉语的使用不仅更加频繁,同时越来越模糊、巧妙、含蓄;此外,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群体中,行话和黑话中的委婉语更是日趋隐秘和复杂。随着语言学语料库的发展,委婉语的收集、整理和解读日趋全面。在文学文本中,委婉语不仅丰富多样、结构复杂、表达手段独特、语用功能繁多,还具有时代性、个性化、强烈的感染力、幽默讽刺等特点,因此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理解和传译值得深入分析研究。由于中俄两国语言国情与文化差异,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翻译对译者构成挑战。汉语文学作品中的委婉语要求在充分理解原汉语作品中委婉语语义的基础上,根据委婉语的特性和使用类别,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根据委婉语的特点结合汉语文学作品的俄译,探讨汉语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使用及特点,对比分析委婉语的原文和译文,总结归纳文学文本委婉语翻译的常用方法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本论文由前言、三章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组成。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对象及目的、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和新意,简述了论文的理论依据及语料来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委婉语研究三个方面的历史及现状:中国委婉语研究、俄罗斯委婉语研究和西方委婉语研究;本章最后一个部分对委婉语翻译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在介绍一般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包括避讳功能、礼貌功能和掩饰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文学文本的特点,对文学作品中作者原创性的非规约化委婉语的特点进行归类总结,突出强调文学作品的作家创作风格、作品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形成丰富多样的委婉语,尤其对主观情态意义和原创性以及解读的复杂性等为特点的大量非规约化委婉语进行探究。本章旨在探究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特点,旨在总结文学文本委婉语的翻译方法。第三章阐述文学文本委婉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重点对比分析汉语文学文本中的委婉语特点及其俄译,对文学作品中作者独创性委婉语进行解读,总结译者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从中发现并肯定描写法、近似法、加注法、替代法等在翻译文学作品作者独创委婉语时的作用和意义。其中第一节介绍文学文本委婉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文学文本中的委婉语作为例子,佐证社会文化因素和作者文化背景等对委婉语翻译的影响;第二节阐述文学作品中独创性委婉语的语言特点、结构特点和表达特点及其翻译,第三节分析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翻译的文化缺省问题,并总结常见的翻译补偿法。结语部分对本论文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学位论文中尚需补充完善和深入的问题进行概述。参考文献部分包含作者撰写论文时所参考、使用过的各类学术文献。

郭茜茜[2](2021)在《古埃及与希伯来神话中女性地位及其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女性曾经是长期被历史遗忘的社会角色,处于历史舞台的边缘,成为历史叙述的“失语者”。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和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所以本论文以古埃及与希伯来神话中女性地位及其影响作为研究对象,从神话到现实的研究视角,来详细分析古埃及与希伯来女性地位的不同,探讨两种文明女性地位不同的原因。依据该研究思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本文共分三部分。前两部分主要从政治地位、法律地位、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四个方面比较古埃及与希伯来女性在神话中和现实中地位的差异。首先,笔者通过分析古埃及与希伯来的创世神话,以及神话中的几位重要女神,例如古埃及的哈托尔、伊西斯、穆特、玛阿特等女神,希伯来的撒拉、利百加、拉结等三位女性始祖等各自的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古埃及女神有重要的政治功能,是为王权服务的,而希伯来神话中的女性始祖的身份地位和权利的,需要依靠男性族长们以及生育男孩才能获得。神话中女神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高,同样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也高,所以影响了神话中古埃及女神地位高于希伯来女性始祖。神话中反映出古代埃及妇女普遍受人尊重,拥有较多的权利和较高的地位。希伯来神话中反映出现实世界里希伯来社会是父权制社会,属于游牧部落,想要扩大家族规模,必须由男性主导。然后,逐渐深入分析现实生活中古埃及与希伯来女性地位的不同。最后一部分,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多神宗教与单一主神教的差异,以及人口因素等原因去分析,影响她们地位不同的原因。古埃及历史经历过母系氏族阶段,并且其文明很少受到其他文明的影响,自然也就延续了对女性的尊重。古埃及依靠尼罗河,过着按部就班的农耕生活。生活在农耕文明的古埃及妇女参加劳动和工作,创造的价值相当可观。而生活在游牧文明的希伯来女性,过着游牧的生活,需要依靠男性放牧,以及争夺生活资源,并且希伯来的游牧生活使希伯来社会不断接受外来文明,其女性地位除了受游牧生活影响外,还受周边民族与文明的影响,也就导致女性地位低于男性。古埃及属于多神崇拜,女神崇拜在埃及宗教发展和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希伯来是属于单一主神教,亚卫亚卫才是唯一的神,由于只崇拜一个神,经典中其他人物神性均下降,包括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离开伊甸园之后,进入世俗世界,全然没有了神性,希伯来经典中女性具有无情、冷酷、不信任等负面性格特征。古埃及地处尼罗河领域,人口众多,虽然也重视女性的生育功能,但不像希伯来人那样强烈。希伯来是弱小部落,加上迁徙流动,很有可能被周边民族同化或者消灭,所以对女性的生育问题,家族的延续看得很重,已经上升到生死存亡的地步。这三个因素是导致古埃及与希伯来女性地位差异的原因。综上所述,本文旨在通过对古埃及与希伯来女性地位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两种文明女性地位的差异,加强对古埃及与希伯来宗教的研究,同时推进对古代女性的问题研究。

赵梦婷[3](2021)在《希伯来与伊斯兰宗教经典中的女性观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倡导保护女性权力的呼声愈来愈高涨。女性是宗教的积极支持者和虔诚信奉者。纵观宗教与女性的历史,可以发现二者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这不仅是因为在世界上有大约百分之五十的教民属于女性,或者说在宗教传播覆盖的势力范围内,女性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是因为,无论在宗教的起源,还是在宗教的发展方面,女性都曾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宗教与女性的密切联系,研究宗教中的女性观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希伯来与伊斯兰宗教的宗教经典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体现的女性观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宗教经典中女性观的异同点,为我们现代社会更好地关注女性群体提供借鉴经验。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本文第一章通过对希伯来和伊斯兰宗教神话中女性地位设定的对比发现:无论是希伯来还是伊斯兰宗教,都将女性作为男性的补充,设定在第二性的位置。本文第二章对希伯来和伊斯兰宗教经典中关于女性的内容进行对比:宗教经典的内容与其着述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或多或少的反映在了经典中。本文第三章对二者经典中模范女性的事迹进行比较,希伯来宗教经典中的女性实现自身价值多体现在生育方面;伊斯兰宗教经典中的女性则更多地参与到宗教和社会事务中。本文第四章阐述了二者宗教神话和宗教经典所体现的女性观对二者古代社会中女性在宗教、法律、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本文的最后一章分析了二者经典中女性观异同的原因。通过二者宗教经典中女性观的对比与分析,伊斯兰与希伯来的女性观具有相似性,都是男性主流价值体系下的记叙观,经典由男性的视角书写完成并服务于男性。男性话语作为主流体系,构成了经典的主要叙事语言。伊斯兰宗教的出现晚于希伯来宗教,在宗教经典中继承并发展了希伯来宗教中的部分思想,实现由男性到女性的这样一种社会主体的转变,将女性这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作为社会主体,赋予更多的关注及保护。

牛建林[4](2020)在《转型期中国家庭的家务分工特征及其在生命周期中的变化》文中提出本文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家庭的家务分工特征及其演变,重点检验了男性参与家务的行为随婚姻周期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过去30年间中国男性分担家务的现象整体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表现为现代教育发展通过改变个体教育水平和社会文化环境带来的平等化分工效应;另一方面,在可观测的解释因素以外,家务分工随时间存在相对独立的平等化趋势,尽管其进程还相对缓慢,还存在一定的波折。值得注意的是,已婚男性分担家务的现象在婚姻周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新婚期后男性分担家务的可能性及其分担程度显着下降。其部分原因在于,当前传统文化的遗留影响仍然存在,制度和社会支持体系滞后于社会经济转型。本文强调了当代家庭家务分工的能动性和可塑性,并从家务分工变化机制出发探讨了推动性别分工平等化的重要性及其可行途径。

袁月帅[5](2020)在《拉斯普京中篇小说《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中的伦理困境及伦理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ВалентинГригорьевичРаспутин),俄苏着名作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乡村散文”的最重要代表之一。曾两次获得苏联国家奖(1977、1987)、俄罗斯国家奖(2012)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奖(2010)。近年来有关拉斯普京作品的研究愈加活跃,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作家的创作特色。但是,几乎未见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对其创作进行的研究,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创新。本论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分析拉斯普京作品《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中的伦理结的产生和解构以及由此形成的伦理困境,主人公被迫处于伦理两难的境地,不断做出艰难的伦理选择。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研究战争环境下的伦理观念及其对人的影响,从而对拉斯普京作品做进一步研究拓展。论文由前言、正文三章、结语和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前言部分指出了论文主题、研究的创新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章对有关拉斯普京作品国内外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以及与本研究有关的文学伦理学问题做了总结,从而为论文提供理论研究基础。第二章对安德烈面对的伦理困境及其伦理选择做了分析,分别阐述了主人公安德烈在小说的两条伦理主线上——战争伦理主线和家庭伦理主线,遇到的伦理结,并详细阐述了伦理结的产生和解构过程,以及在这些伦理结构成的伦理困境中,安德烈身上的斯芬克斯因子的变换组合促使他做出的伦理选择。可以看到在小说的战争伦理主线上安德烈面对的伦理结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他身上的兽性因子随着战争的残酷而逐渐占据上风,使他做出了错误的伦理选择以摆脱伦理困境,这成为家庭伦理主线上安德烈导致纳斯焦娜怀孕的原因,从而陷入了新的伦理困境。第三章对纳斯焦娜面对的伦理困境及其伦理选择做了分析,分别阐述了主人公纳斯焦娜在战争伦理主线和家庭伦理主线上遇到的伦理结及其产生和解构过程,并分析了纳斯焦娜走出伦理困境所做出的伦理选择受到了情感的驱使,某种程度上来讲,兽性因子决定了她在战争伦理主线上的伦理选择,而人性因子决定了她在家庭伦理主线上的伦理选择。可以看出,纳斯焦娜是在与自我道德的抗争中完成了伦理结的产生和消解,并由于自身伦理身份的错位以及伦理环境与自身伦理道德的冲突最终做出了摆脱伦理秩序的选择,引发自杀的悲剧。在结语部分对上述内容与观点进行了总结性陈述。

马合巴力·巴拉提[6](2020)在《抑制中的提升:新疆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变迁研究》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关于男女平等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随着政策的深入人心,广大妇女的思想观念和家庭地位都发生了重大转变。新疆是我国发展较慢的地区之一,多个游牧民族生活于此,是研究牧区妇女的理想选地。随着我国实力在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新疆女性的家庭地位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妇女一样也在发生了的巨大变化。本文从民族学、社会学有关女性研究的视角出发,以妇女家庭地位测量指标、妇女生命周期概念和社会性别规范概念作为研究相关概念,以现代化理论、惯习理论作为理论研究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以新疆昭苏县灯塔牧场作为田野调查点,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120位妇女发放问卷,以及对其中30位妇女进行半结构访谈和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通过比较分析影响牧区妇女家庭地位的各项衡量指标,重点呈现1958年灯塔牧场成立至今不同时代妇女家庭地位的变迁真实情况,探讨提升和抑制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的因素,同时将不同民族妇女家庭地位变化进行族际对比,从而为根本性的解决新疆牧区妇女地位低下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通过研究发现:现代化进程中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得以不断提升,其背后主要是国家力量、现代性别规范和较高的妇女能动性对妇女家庭地位产生正向作用;同时,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在提升时也受到传统社会性别规范和较低的妇女能动性的抑制;而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变迁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族际差异性。

池莉[7](2019)在《大树小虫》文中认为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1.俞思语俞思语足月出生。分娩之前医院找了熟人,不料还是呛到羊水吸入胎粪,出生时没了呼吸,窒息十分钟,住进重症监护室。都以为她不行了,傍晚她却有了自主呼吸。次日又发烧、呕吐、四肢僵硬、哭声拉直,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从那时起直至今天,俞思语支气管与肺,都相当脆弱,只要伤风感冒,必久咳不愈,有时还会咯血,粉红色带泡沫痰那种,多年查无因,中西医皆难治愈,对空气要求高,易气短,常需深呼吸。

娜彧[8](2019)在《丢小姐》文中研究说明周爱萍是南方人。从前人家都叫她丢小姐。她对初次见面的人总是说:我姓丢,丢爱萍。这么多年来,一直都这么说。南方口音,周丢不分。于是,现在,那些老客户还是叫她丢小姐。丢小姐从不说自己哪里人,只说南方人。懂点方言知识的人猜测:丢小姐是江西人抑或广西人。这不重要!丢小姐现在人在南京,有多处房几辆车。哦对了,丢小姐还有

钱会[9](2019)在《“从性别角度研究二战后英国男性家庭角色转变”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该论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内容是英国女学者安吉拉·戴维斯和劳伦·金合着的文论“从性别角度研究二战后英国男性家庭角色转变”。该篇文论以家庭计划和概念、分娩和孕育和婴儿看顾三个主题为主要研究重心,从不同时代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视角来看待英国男性家庭角色的改变。文论中所有内容都基于真实的口述材料数据,可信性极强。此外,鉴于目前国内对于男性家庭地位的研究寥寥,翻译该篇文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做出了补充。源文本属于学术论文,根据文本类型理论,可将源文本归类为信息型文本。翻译信息型文本的根本在于传递信息和表达事实,因此译者结合信息型文本特点和自身翻译实践,利用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来翻译源文本。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表现手法和思维方法等方面皆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译者注重这些差异,通过对比以上三个方面的不同来进行指导本次翻译实践。译者主要从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合和意合、静态和动态、间接和直接、替换和重复、语法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着手进行源文本的翻译,以期得到符合中文行文规范的译文。最后,译者总结了翻译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翻译心得,对翻译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提高译者自身的翻译水平,并对他人以后的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苏慕瑜[10](2018)在《调适与归属:兰州外来穆斯林女性的社会适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促使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无可避免地冲击到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及其价值观。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乡二元体制壁垒的打破,资讯与交通网络的改善,这一系列变化激发了西部地区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善于经商的穆斯林群体频繁流动于城市与乡镇之间,成为全国流动人口中比率最高的少数民族群体。与此同时,西北地区农村社会转型与现代化生活,为年轻一代穆斯林女性营造了体现自我和独立发展的社会文化空间,点燃了她们对城市自主生活的向往。许多年轻穆斯林女性随着家人到城市谋生或定居,更有不少女性通过婚姻和接受高等教育等途径而留居城市。然而,穆斯林女性在城市追求现代化生活及独立发展时,受到民族习俗、价值观念、性别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经常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化互动中所产生的取舍及调适。她们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文化发生了自觉或不自觉的变化,使她们反思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从而激发了她们对身份归属的重构。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在西北穆斯林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穆斯林女性进入现代化城市后,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碰撞中,她们如何调整自己的社会定位,重新建构社会归属。新的归属与观念的重构过程,又对她们的性别与婚姻观念、社会与家庭角色带来怎样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对西北穆斯林的整体文化,特别是家庭文化、性别等级关系等方面又发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二,西北地区农村的社会转型如何塑造了城市外来穆斯林女性的调适能力及主体意识,如何理解个体女性的社会适应与社会结构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最终要探究始于上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给西北地区城市外来穆斯林女性发展空间的拓展及自我意识的提升带来了什么实质效果。本研究采用民族志的调研方法,以都市人类学、女性人类学、文化适应研究为主要理论工具,通过结合女性个人与社会因素的综合分析发现外来穆斯林女性在城市中的适应行为与各种社会结构性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充分整理国家发展政策、全球化、城市现代化、穆斯林民族传统等西北地区穆斯林社会转型的整体因素基础上,对外来穆斯林女性在适应历程中的各种选择、策略、主观愿望及自我表述等进行深描,对她们言行背后的意义与逻辑进行挖掘分析。其次,在田野资料的分析过程中,我发现“调适”与“归属”两个概念频繁出现在报道人的叙述中,突出反映了穆斯林女性的意识变化。外来穆斯林女性需要根据城市的文化规则去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社会关系以及自身的行为模式,而调整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归属感,使她们在现代与传统、城市与农村之间找到平衡,并且与城市居民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外来穆斯林女性为融入城市生活的调适实践富有强烈的地域及民族色彩,她们的调适行为除了受到女性迁移者个人的文化资本及能力的影响外,更多来自于整体社会的变迁和城市社会文化的形塑。城市就业环境中的性别差异、城市社会对农村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及穆斯林社会根深蒂固的性别权利差异等,使得穆斯林女性在城市寻求自主立足的过程显得异常艰辛。一些外来穆斯林女性,只能将城市作为享受青春自由的驿站,最终还是顺应传统返回家乡成为全职家庭主妇。本研究还发现,调适是一个持续的能动过程,女性个体需要不断自我提升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归属与秩序。本文显示婚姻策略是城市外来穆斯林女性最主要的调适手段,她们透过婚姻进入城市生活,改变传统的婚姻策略来经营理想的家庭生活,以此提升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地位。而教育的功用并不足以让外来穆斯林女性得到一份自给自足的工作,但可以增加和提高她们的个人文化资本与在城市生活的自信心,有助于她们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和得到城市社会的认可。城市里民族文化传统的多样性与动态性,有利于她们提高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识及利用能力。在整个调适过程中,外来穆斯林女性展示了她们为融入城市社会的诸多努力,如乖巧顺从、灵活变通、协商等比较温和的能动策略,循序渐进地获取周围群体的信任以实现自己融入的目标。她们把握分寸,不会因为要达到自己的理想而破坏与家人的良好关系,她们知道安全感与归属的基础均源自于亲属纽带。研究结果显。示,个别女性确实成功提高了自己的家庭地位,并最终实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生活。然而,这些个人的改善并没导致整体穆斯林社会里性别惯习及性别等级关系的重构。出于女性安全感及认同感的需求,她们大多自愿选择牺牲一部分个人自由,并在可能被边缘化的情况下,成为民族文化的再生产者,从而在城市里得到家庭和社会整体的认可。再者,我通过考察发现,城市流动穆斯林女性对整体穆斯林的迁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贡献。首先,女性为家庭所提供的各种抚养功能满足了家庭所有成员的需要,有利于穆斯林群体在城市定居。同时,她们的迁移也改变了流动穆斯林的家庭文化:妻子开始有更多的决策权和社会活动自由、子女培养观念的转变等。此外,从女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有各种关注与照顾政策,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多,农村及城市外来女性生活也得以显着改善,因而她们可以相对自由地追求现代化生活。但是,处于从属地位及缺乏经济独立能力的穆斯林女性,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来拓展她们自身的发展空间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形成有利她们发展的环境。这些改变包括穆斯林社会对女性在家庭中付出的认可与尊重,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的弱化。而且,政府对西北地区民间组织的引导与监督对外来女性融入城市社会也相当重要。通过倡导一种赋权自立的女性发展模式,提高穆斯林女性的发展与自主意识,从而使她们能够与各民族女性共同参与社会建设,推动西北城乡社会发展。最后,本研究综合利用了社会学、女性研究、社会变迁研究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及研究结果,但整体而言,本研究的学术基础是民族学人类学的民族志理论方法。利用民族志研究所提供的理论方法,我得以深入实践进行田野调查,收集研究所需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我的研究说明,民族志的理论方法在城市人群的研究中相当有效,它在帮助我们发现研究问题并进行深层次的解释的同时,还能引发研究者深刻的自我反思。民族志的理论方法使我能够较为精确具体地呈现外来穆斯林妇女的都市生活面貌及其调适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外来穆斯林女性群体的民族特性和发展需要,同时还能为政府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对策层面的有效咨询。期盼本研究能为丰富国内有关少数民族妇女发展的研究,贡献一份有启发意义的个案,并且激励少数民族女性在发展的崎岖之路上砥砺前行。

二、妻子怀孕 丈夫做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妻子怀孕 丈夫做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俄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前言
1.国内外委婉语及其翻译研究综述
    1.1 国内委婉语研究
    1.2 国外委婉语研究
    1.3 委婉语翻译研究
2.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特点
    2.1 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语言结构
        2.1.1 拼音字母委婉语
        2.1.2 词汇委婉语
        2.1.3 句子委婉语
        2.1.4 语篇委婉语
    2.2 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表达手段
        2.2.1 词汇手段
        2.2.2 修辞手段
        2.2.3 语法手段
    2.3 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2.3.1 避讳功能
        2.3.2 礼貌功能
        2.3.3 掩饰功能
    2.4 文学文本中非规约化委婉语的特点
        2.4.1 特定的时空背景
        2.4.2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4.3 具体的语境制约
        2.4.4 强烈的感染力
        2.4.5 含蓄的幽默讽刺
3.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翻译问题
    3.1 文学文本委婉语翻译的文化因素
        3.1.1 文学文本委婉语翻译中的文化属性
        3.1.2 委婉语翻译中的双重文化属性
    3.2 文学作品中独创性委婉语的翻译
        3.2.1 保全形式和内容
        3.2.2 部分保留
        3.2.3 变通补偿
    3.3 文学文本中委婉语翻译的文化缺省问题及解决方法
        3.3.1 描写法
        3.3.2 近似法
        3.3.3 加注法
        3.3.4 替换法
4.结语
参考文献

(2)古埃及与希伯来神话中女性地位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古埃及女神以及妇女地位的研究
        2、希伯来女神以及妇女地位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选题说明
一、古埃及与希伯来神话中女性地位的比较分析
    (一)神话中女性政治地位与法律地位比较
    (二)神话中女性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比较
    (三)古埃及与希伯来女性地位的相同点
二、二者神话中的女性地位对现实影响比较分析
    (一)对古代女性政治地位与法律地位的影响
    (二)对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的影响
三、古埃及与希伯来女性地位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埃及农耕文明与希伯来游牧文明的差异
    (二)埃及为多神宗教而希伯来为单一主神教
    (三)人口因素是影响二者相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英文专着
    (二)中文文献
    (三)网络资料
致谢

(3)希伯来与伊斯兰宗教经典中的女性观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关于伊斯兰经典女性观的研究
        2.关于希伯来经典女性观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二者宗教神话中对女性地位设定比较分析
    (一)二者设定的女性皆处于第二性位置
    (二)希伯来神话中女性是男性的陪伴者
    (三)伊斯兰神话中男性是女性的保护者
    (四)宗教经典神话视域下的女性观比较
二、二者宗教经典中有关女性的论述比较分析
    (一)希伯来宗教经典《塔纳赫》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表达
    (二)伊斯兰宗教经典《古兰经》尊重和保护女性言论
    (三)希伯来宗教经典《塔纳赫》中的女性职能
    (四) 《古兰经》对女性限制出于“保护”目的
三、二者经典中模范女性的事迹比较分析
    (一)亚伯拉罕妻子撒拉与穆罕默德妻子赫蒂彻
    (二)亚伯拉罕小妾夏甲与穆罕默德小妻阿伊莎
    (三)希伯来经典模范女性他玛和路德的故事
    (四)伊斯兰模范女性麦尔彦与法蒂玛的故事
四、二者女性观对古代女性地位影响比较分析
    (一)二者女性观对女性宗教地位影响比较分析
    (二)二者女性观对女性法律地位影响比较分析
    (三)二者女性观对女性社会地位影响比较分析
    (四)二者女性观对女性家庭地位影响比较分析
五、二者经典中女性观异同的原因比较分析
    (一)希伯来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同属游牧文明
    (二)希伯来是单一主神而伊斯兰是一神崇拜
    (三)古典时代男性发挥的作用确大于女性
    (四)伊斯兰教对希伯来女性观的继承与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外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致谢

(4)转型期中国家庭的家务分工特征及其在生命周期中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既有理论概述
    (二)家务分工模式演变机制的理论推断
    (三)本文研究假设
三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样本
    (二)主要变量和分析方法
    (三)分析样本的基本特征
四家务分工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一)转型期中国家庭家务分工的总体特征
    (二)家务分工的差异、潜在变化和影响机制
        1. 丈夫参与家务劳动的可能性
        2. 丈夫家务劳动种类
        3. 家务劳动时间投入
    (三)稳健性检验与讨论
        1. 主要测量和模型设定的敏感性检验
        2. 分析样本的敏感性检验
        3. 关于家务劳动类型的讨论
五总结与讨论

(5)拉斯普京中篇小说《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中的伦理困境及伦理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前言
1 与本研究有关的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1.1 拉斯普京作品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概述
    1.3 与本研究有关的文学伦理学问题
2 安德烈面对的伦理困境及其伦理选择
    2.1 战争伦理主线上安德烈面临的选择:逃离还是回归
    2.2 家庭伦理主线上安德烈面临的选择:妻子还是孩子
3 纳斯焦娜面对的伦理困境及其伦理选择
    3.1 战争伦理主线上纳斯焦娜面临的选择:隐瞒还是劝返
    3.2 家庭伦理主线上纳斯焦娜面临的选择:生存还是死亡
结语
参考资料
作者简历

(6)抑制中的提升:新疆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导言
    1.1 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相关概念和理论视角
        1.2.1 相关概念
        1.2.2 理论视角
    1.3 已有研究综述
        1.3.1 女性主义研究
        1.3.2 国外女性家庭地位相关研究
        1.3.3 国内女性家庭地位相关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过程
        1.4.4 “变迁时间”的界定
        1.4.5 研究创新
2.田野点及研究对象介绍
    2.1 田野点介绍
        2.1.1 灯塔牧场学名由来及人口结构
        2.1.2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3 灯塔牧场社会背景和社会转型
        2.1.4 村民生计方式
        2.1.5 家庭结构
    2.2 调查对象界定
3.1958年至改革开放前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状况
    3.1 妇女婚姻地位:包办婚姻,婚姻自主权低
        3.1.1 择偶方式被动,包办婚姻
        3.1.2 初婚年龄低,婚龄差偏大
        3.1.3 婚姻决策中父母占主导地位
        3.1.4 婚姻变更不被接受
        3.1.5 家庭矛盾被动处理
    3.2 妇女生育自主权低,健康得不到保障
        3.2.1 传统生育观念
        3.2.2 生育自主权低
        3.2.3 落后的医疗技术对生产的影响
    3.3 妇女家庭经济地位:妇女对家庭经济贡献小
        3.3.1 妇女对家庭经济的贡献
        3.3.2 妇女对收入的管理与支配地位受文化水平影响
        3.3.3 家庭性别劳动分工
    3.4 妇女所处社会的性别规范:传统受改革冲击
        3.4.1 双重性别规范标准并存
    3.5 本章小结
4.改革开放后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
    4.1 妇女婚姻地位:妇女婚姻自主权提高但仍受家长影响
        4.1.1 恋爱自由化,妇女择偶权上升
        4.1.2 包办婚姻消失,择偶权上升
        4.1.3 “抢婚”一时成风
        4.1.4 婚姻决策中父母的影响依然存在
        4.1.5 婚姻变更观念改观
        4.1.6 家庭矛盾可沟通化
    4.2 妇女生育地位:妇女生育自主权提高但思想仍受旧观念影响
        4.2.1 昭苏县计划生育政策演变
        4.2.2 妇女生育自主权提高
        4.2.3 生育观念有转变,但仍受传统观念束缚
        4.2.4 生产地点的转变和生育健康保障权的提高
    4.3 妇女家庭经济地位:妇女经济自主权提高
        4.3.1 妇女对家庭收入的贡献
        4.3.2 家庭收入管理权方面
        4.3.3 妇女消费决定权
        4.3.4 家庭性别劳动分工
    4.4 社会性别规范悄然改观
        4.4.1 规范准则的改变
        4.4.2 个人信念的转变
        4.4.3 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4.5 小结
5.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变迁因素分析
    5.1 1958年后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原因分析
        5.1.1 1958年至改革开放前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提高的原因
        5.1.2 1958年至改革开放前制约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提高的因素
    5.2 改革开放后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变迁的原因分析
        5.2.1 改革开放后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提高的原因
        5.2.2 改革开放后制约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提高的因素
结语 抑制中的提升: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的变迁特质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大树小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
    1.俞思语
    2.钟鑫涛
    3.钟欣婷
    4.格瑞丝
    5.钟永胜
    6.高红
    7.俞亚洲任菲菲
    8.俞爷爷俞奶奶
第二章故事只是男女主角2015年度实施造人计划始末
    1.2015年1月没怀上
    2.2015年2月没怀上
    3.2015年3月没怀上
    4.2015年4月没怀上
    5.2015年5月没怀上
    6.2015年6月没怀上
    7.2015年7月没怀上
    8.2015年8月没怀上
    9.2015年9月没怀上
    10.2015年10月没怀上
    11.2015年11月没怀上
    12.2015年12月真相大白

(8)丢小姐(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9)“从性别角度研究二战后英国男性家庭角色转变”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原文和译文
翻译实践报告
    1 内容描述
        1.1 翻译材料来源
        1.2 翻译内容简介
        1.3 翻译目的和意义
    2 理论依据
    3 翻译过程
        3.1 译前准备
        3.2 译中过程
        3.3 译后校对
    4 译例分析
        4.1 汉英表达方法差异
        4.1.1 形合和意合差异
        4.1.2 静态和动态差异
        4.1.3 替换和重复差异
        4.1.4 间接和直接差异
        4.2 汉英语法特征差异
        4.2.1 语序差异
        4.2.2 虚词差异
        4.3 汉英思维差异
    5 总结
        5.1 翻译心得
        5.2 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0)调适与归属:兰州外来穆斯林女性的社会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框架及主要概念界定
    四、研究地点及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六、现实价值与学术价值
第一章 西北社会转型下的穆斯林女性迁移
    第一节 西北农村变迁与人口迁移
        一、城镇化进程
        二、户籍制度改革
        三、农业改革及劳务输出
    第二节 兰州:穆斯林女性寻找理想及归属之地
        一、多民族杂居交融的古都
        二、充满活力机遇的省会城市
        三、有限的选择与家长的顾虑
    第三节 多样的迁移途径
        一、随迁型:与家人共同奋斗
        二、自主发展型:在城市学习的单身女性
        三、上进奋斗型:在城市工作的母亲
    小结
第二章 进城后的调适策略与归属建构
    第一节 不自觉的疏离
        一、陌生城市里的熟悉家园
        二、不变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归属
        三、无形的界线与过客心态
    第二节 被边缘化的女性群体
        一、城市里的失学少女
        二、社会分层及群体内部差异
        三、公益机构及其对边缘群体的帮扶
    第三节 融入城市化生活
        一、品味的追求及对城市的归属
        二、女性权益的重视
        三、民族归属感的弱化
    第四节 传统与城市文化的整合
        一、民族传统与城市文化的交融
        二、新的生活秩序
        三、灵活互谅的人际交往
    小结
第三章 女性教育与社会调适能力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西北穆斯林地区的基础教育
        一、女童教育落后的综合因素
        二、家庭为主的传统女性规范
        三、荣誉观念与性别区隔
    第二节 21世纪初西北农村的女童教育改善
        一、作为地方发展指标的女性教育
        二、女童培养观念的转变
        三、民族文化教育的现代化
    第三节 女性教育与城市适应
        一、就业市场的性别差异
        二、语言、信息技术与适应能力
        三、能动性的增强
    小结
第四章 城市生活中婚姻策略的转变
    第一节 穆斯林的传统婚姻策略
        一、成人礼
        二、家族及群体的事务
        三、早婚习俗及其实践逻辑
        四、女性成功及价值的象征
    第二节 待嫁姑娘的婚姻策略
        一、为逃避早婚命运而学习
        二、自主与归属之间的张力
        三、跳出传统婚姻束缚的尝试
    第三节 已婚女性的家庭生活策略
        一、“嫁得好”也要“干的好”
        二、家庭分工的改革
        三、少生精养的育儿策略
    小结
第五章 文化传统变迁下的女性归属重构
    第一节 城市穆斯林的宗教习俗及其文化特点
        一、和而不同的多元形态
        二、宗教文化的理性实践
        三、宗教对社会作用的再认识
    第二节 文化自觉与性别文化重构
        一、走出“厨房”的文化传承者
        二、现代“贤妻良母”的新典范
        三、全球化下的性别文化认同
    第三节 服饰象征与归属重构
        一、多重的象征意义
        二、西北地区的实践及含义
        三、传统与现代的糅合
    小结
结论
    一、个人调适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二、女性能动性的探讨
    三、女性发展与管理对策
    四、迁移穆斯林女性的影响与贡献
    五、都市迁移人口研究理论的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妻子怀孕 丈夫做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俄译研究[D]. 徐高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2]古埃及与希伯来神话中女性地位及其影响[D]. 郭茜茜.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希伯来与伊斯兰宗教经典中的女性观比较研究[D]. 赵梦婷.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1)
  • [4]转型期中国家庭的家务分工特征及其在生命周期中的变化[J]. 牛建林. 劳动经济研究, 2020(04)
  • [5]拉斯普京中篇小说《活下去,并且要记住》中的伦理困境及伦理选择研究[D]. 袁月帅. 浙江大学, 2020(08)
  • [6]抑制中的提升:新疆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变迁研究[D]. 马合巴力·巴拉提.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7]大树小虫[J]. 池莉.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6)
  • [8]丢小姐[J]. 娜彧. 作家, 2019(08)
  • [9]“从性别角度研究二战后英国男性家庭角色转变”翻译实践报告[D]. 钱会.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10]调适与归属:兰州外来穆斯林女性的社会适应研究[D]. 苏慕瑜. 兰州大学, 2018(10)

标签:;  ;  ;  ;  ;  

妻子怀孕了丈夫做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