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变复合腔论文_顾玲,刘春弓,牛新建,刘迎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渐变复合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换器,模式,谐波,结构,电子枪,倾角,斜坡。

渐变复合腔论文文献综述

顾玲,刘春弓,牛新建,刘迎辉[1](2013)在《94GHz渐变复合腔回旋管的设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注-波互作用自洽非线性理论,设计了一种二次谐波回旋管的渐变复合腔结构,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采用波纹波导结构和不同的相位重匹配技术进行优化分析,设计了一种94GHz波纹波导模式转换器;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研制出了94GHz渐变复合腔二次谐波回旋管。实际测试的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回旋管在电子注电压50kV,电流8.8A,工作磁场1.56T时工作频率为94.2GHz,峰值输出功率为115kW,平均输出功率为3kW,效率为26%。(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顾玲,刘春弓,牛新建,刘迎辉[2](2013)在《94GHz渐变复合腔回旋管的设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注-波互作用自洽非线性理论,设计了一种二次谐波回旋管的渐变复合腔结构,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采用波纹波导结构和不同的相位重匹配技术进行优化分析,设计了一种94GHz波纹波导模式转换器;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研制出了94GHz渐变复合腔二次谐波回旋管。实际测试的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回旋管在电子注电压50kV,电流8.8A,工作磁场1.56T时工作频率为94.2GHz,峰值输出功率为115kW,平均输出功率为3kW,效率为26%。(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专刊(上册)》期刊2013-08-15)

刘飞,刘迎辉,牛新建[3](2013)在《94GHz渐变复合腔回旋管高频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回旋管中,模式竞争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模式耦合理论出发系统地研究了回旋管中过渡渐变复合腔的高频场结构,并考虑了TM型寄生模式的影响。通过对耦合系数分析,优化得到了一种新型渐变段的谐振腔。通过与传统的线性渐变段谐振腔相比,该种类型的谐振腔有更强的模式抑制能力,并且能够输出场幅值更高的行波。(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5-21)

刘春弓,牛新建,刘迎辉[4](2013)在《Ka波段渐变复合腔回旋管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模式耦合理论出发,分析了回旋管中过渡渐变复合腔的高频场结构,设计了一种高频结构模型,并在采用TE_(61)-TE_(62)模式对工作的情况下对设计的高频结构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高频结构在渐变角为40°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冷腔模拟结果,此时谐振频率为35 GHz,Q值为1319。(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5-21)

于新华,蒙林,牛新建[5](2010)在《94GHz渐变复合腔二次谐波回旋管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注-波互作用自洽非线性理论,编写了分析渐变复合腔的计算程序,通过该程序,获得了工作模式对为TE021-TE031的注-波互作用腔体和相关电磁参量的优化结果。应用粒子模拟软件对设计的复合腔进行了模拟,模拟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根据计算结果研制了二次谐波回旋管,在加速电压57.5kV、电流10A下,测得其工作频率为94GHz,输出模式为TE01,峰值功率和效率分别为156kW和27.1%。计算、模拟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0年09期)

于新华,蒙林,牛新建[6](2009)在《94GHz回旋管渐变复合腔的仿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复合腔回旋管工作原理,初步设计出一种二次谐波回旋管注波互作用腔体几何参数和电磁参数,运用MAGIC粒子仿真软件优化了这种渐变复合腔回旋管各参数。模拟表明,当引导磁场为1.795T、回旋中心半径为1.581mm、加速电压为57kV、注电流为10A时,回旋管可输出功率效率最高达30%的94GHz微波;模拟还表明当引导磁场按照一定斜坡度增加时,这一效率可达34.8%,即线性渐增加引导磁场比传统的常量引导磁场更能提高注波互作用效率。设计方法相对于编写复杂程序进行分析的方法来说,具有物理概念清晰、简单易操作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09-11-18)

牛新建,许乐,王丽,李宏福[7](2009)在《94GHz二次谐波渐变复合腔回旋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94GHz二次谐波渐变复合腔回旋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所研制的回旋管采用渐变结构复合开放式互作用腔、双阳极磁控注入电子枪及内置TE03-TE02-TE01模式转换器,并兼作回旋管收集极作用.设计、研制与测试了94GHz二次谐波渐变复合腔回旋管,在注电压51kV和注电流11.8A下得到156kW的脉冲输出功率,工作频率94GHz,工作模式对TE02-TE03,平均输出功率3.05kW,效率26%.(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王华军,王小林,牛新建,李宏福[8](2007)在《渐变复合腔回旋振荡管高频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模式耦合理论出发系统地研究了回旋管中过渡渐变复合腔的高频场结构,并考虑了TM型寄生模式的影响。研究了诸多因素的变化对谐振频率、Q值以及纵向场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θ为55°时,渐变长度为2~6个波长,频率约为35GHz的渐变复合腔,利用第一腔中的TE51模式的场对电子进行适当的预群聚,然后利用第二腔中的TE52模式的场与电子进行互作用,其互作用的效果会更好,有利于电子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便得到了渐变复合腔的较好的冷腔参数。(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喻胜,李宏福,牛新建[9](2006)在《渐变段倾角对渐变复合腔特性影响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模式耦合理论,在考虑多模耦合的情况下,对渐变结构复合腔进行了冷腔分析,计算了H51-H52模式对下,各个模式的耦合及场幅值分布情况,分析了渐变段的倾角对渐变复合腔的Q值及场幅值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渐变段的倾角对渐变结构复合腔的高频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各模式的场分布及Q值,合适地选择渐变角度,能使场幅值放大率比较大,这将有利于提高注-波互作用效率。(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6年05期)

刘睿,喻胜,李宏福[10](2005)在《3 mm波段二次谐波渐变复合腔回旋管的非线性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含电流的传输线方程,并在考虑多模注波互作用及多模耦合的情况下,利用自主开发的多模高次谐波渐变结构复合腔回旋管的注波互作用数值模拟软件,对3 mm波段二次谐波渐变复合腔回旋管进行了自洽非线性模拟,分析了H02 H03模式对下磁场系数、电流、电子注速度比对注波互作用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腔体结构尺寸下,以及合适的磁场系数、电流、速度比下,注波互作用效率可达27%。(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5年03期)

渐变复合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注-波互作用自洽非线性理论,设计了一种二次谐波回旋管的渐变复合腔结构,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采用波纹波导结构和不同的相位重匹配技术进行优化分析,设计了一种94GHz波纹波导模式转换器;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研制出了94GHz渐变复合腔二次谐波回旋管。实际测试的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回旋管在电子注电压50kV,电流8.8A,工作磁场1.56T时工作频率为94.2GHz,峰值输出功率为115kW,平均输出功率为3kW,效率为2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渐变复合腔论文参考文献

[1].顾玲,刘春弓,牛新建,刘迎辉.94GHz渐变复合腔回旋管的设计与实验[J].真空电子技术.2013

[2].顾玲,刘春弓,牛新建,刘迎辉.94GHz渐变复合腔回旋管的设计与实验[C].第十六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专刊(上册).2013

[3].刘飞,刘迎辉,牛新建.94GHz渐变复合腔回旋管高频结构的研究[C].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2013

[4].刘春弓,牛新建,刘迎辉.Ka波段渐变复合腔回旋管数值模拟分析[C].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2013

[5].于新华,蒙林,牛新建.94GHz渐变复合腔二次谐波回旋管的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

[6].于新华,蒙林,牛新建.94GHz回旋管渐变复合腔的仿真设计[C].“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2009

[7].牛新建,许乐,王丽,李宏福.94GHz二次谐波渐变复合腔回旋管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8].王华军,王小林,牛新建,李宏福.渐变复合腔回旋振荡管高频场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9].喻胜,李宏福,牛新建.渐变段倾角对渐变复合腔特性影响的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

[10].刘睿,喻胜,李宏福.3mm波段二次谐波渐变复合腔回旋管的非线性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

论文知识图

渐变复合腔回旋管多模注--波互...3 mm二次谐波渐变复合腔回旋管-1渐变结构复合腔本文所研究的渐变渐变复合腔结构示意图渐变复合腔结构示意图渐变复合腔结构图

标签:;  ;  ;  ;  ;  ;  ;  

渐变复合腔论文_顾玲,刘春弓,牛新建,刘迎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