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机械加工的误差分析及其工艺改进措施

探析机械加工的误差分析及其工艺改进措施

广东博智林智能制造有限公司528312

摘要: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出现误差是正常的,并且存在误差类型也是多样化的,虽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所有技术误差问题的发生,但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技术误差的发生。本文主要探究了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重要性,机械加工误差的因素分析以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机械加工;误差分析;改进措施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日益发展,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机械加工工艺与技术在发展中已经得到了完善,尤其在机械工具使用功能与性能上,已经实现高效运行的目标。但是实践表明,在机械生产期间,受到机械产品尺寸以及生产类型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生产误差问题。因此,不断提升机械加工工艺技术水平,减少误差的出现,已经成为相关生产单位的重要任务所在。

一、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重要性

机械加工的精度直接决定着机械产品的质量,而机械产品的质量又决定着机械产品的质量,因此,做好机械加工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但在现实情况中,往往由于加工器械水平、技术水平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工件的加工精度。但通过其他方法,例如实验记录分析、改善加工设备等方法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误差进行补偿。通过综合使用各种方法也能良好的减少误差,提高精度的效果。因此,提高机械的加工质量对提高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机械加工误差的因素分析

1、定位误差

在零件的加工环节的定位误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由于定位副加工不准出现误差,其二是基准不重合导致误差。所以在零部件的加工中就必须重视定位基准的参考,尽量选择正确的几何要素进行,当所定位的基准与设计基准不相符时,会出现基准不吻合的误差。定位副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工件定位面和夹具定位原件,定位副间或者定位副制造的配合间隙出现的异常变化会引起零件的变动,其导致的零件最大变动量即为该定位副的加工不准确。该误差一般出现在采用调整法加工零件的过程中。

2、机床误差

机床误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运转链的误差、主轴回转的误差和导轨的误差。运转链误差指的是在生产制造中的设备磨损,运转链两端的运转所产生的差距以及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害都是运转链误差;主轴回转的误差指的是主轴的平均回转线和实际回转线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轴承运转的误差和同轴度的误差都会导致主轴回转的误差,这就要求工人对于零件加工的精细程度要重视;导轨的误差指的是导轨在安装、制造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均匀而造成的磨损。而导轨的作用就是为了保证机床各个部位零件位置相对准确,所以导轨在机床的生产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加工器具误差

刀具和夹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磨损,但并不能在一出现磨损时就进行更换,因此容易产生加工误差。另外,由于刀具和夹具的制造厂商的不同,刀具和夹具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细微的差异也容易导致误差的产生。刀具磨损会导致刀具的加工精准度不够,从而使加工的机械表面产生加工误差。夹具产生的加工误差则主要是由于定位不准确、夹具夹力不均、安装误差等导致的。

三、机械加工误差的改进措施

1、减少原始误差

原始误差的减小可通过提高零件加工所使用的量具、夹具、工具自身、机床几何精度,控制刀具磨损、受热变形及工艺系统受力而引起的测量误差,以及变形等方面内容来实现。要想有效减小机械加工误差,提高其加工精度,必须仔细分析各类原始加工误差。并结合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解决各类加工误差。若加工零件较为精密,则应尽量提高所采用机床的刚度和几何精度,并严格控制加工热变形。对具有成形表面的零件加工,往往是将成形刀具安装误差及形状误差降低。此外,还应科学选用刀具材料,适当增加刀具主偏角及前角,改进材料加工工艺,并结合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工件材料,均能有效降低切削力。

2、填补和补偿误差

所谓填补和补偿误差,就是对机械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和研究,然后通过适当增加材料的方法来进行误差填补和补偿,进而降低零件加工误差。机床误差是机械加工中经常出现的,此时可以根据实际加工情况适当地降低机床丝杆之间的螺旋距离,使其低于标准值,这种方式可以补偿装配时预加拉伸力,利用正应力补偿误差,降低误差影响所带来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在设备方面来降低误差,通过设备定期产生压力、减少机械工件受热程度、增加丝杆螺距的稳定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原始误差。

3、误差分组法

误差分组法是一种针对整个系统或整个工序进行误差控制的方式。对于一个完整的加工工序来说,即使大部分环节的加工工艺完善、稳定,加工得到的工件精度很高,但是在此工序中存在某一个环节加工技术不成熟,稳定性差,这一环节产生的误差仍会拉低成品的精度。利用逆向思维,可将系统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分组,能够控制、容易降低的误差为一组,在实际的误差控制时将容易降低误差的一组工艺作为重点,制定经济、有效的提升加工精度的措施;某些难以控制、难以减小的误差为一组,采用高精度机床、精磨处理等措施。误差分组法尤其适用于流水线零件加工。

4、误差转移法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中的几何误差是导致加工的精度受到负面影响,其中误差转移法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将这种误差现象转移到非敏感方向上来达到减少或者避免误差的发生。例如,在实际的加工过程当中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变化对零部件加工表面产生作用力而形成零件参数的变化,那么就可以合理的将作用力转移到切线方向上来降低作用力对精度的影响。误差转移法的合理应用对加工精度组合有深远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出误差转移法的应用价值和作用。

5、降低温度变形

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会产生非常多的热量,如果温度达到一定高度,那么零件就会随之发生形变,从而出现加工误差。根据当前加工情况来看,冷却液是用于降低温度、避免发生形变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冷却液能够大大降低加工时工件某一部位的温度,达到避免发生形变的目的。并且,冷却液的使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加工道具所发生的形变,通过冷却液快速降低刀具温度,减少因为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机床在加工时所发生的热变形是造成机械加工工艺出现误差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因为热变形存在多种形式,如果基于热量角度则是要降低热源与机床两者间所存在的关系,可以通过采用润滑剂降低加工摩擦,减少在加工时所产生的热量;基于散热角度,则可以使用冷却液加以冷却,另外还能够通过安装的散热装置最大程度降低温度所引起的误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过程中,误差的产生是难免的,如果不能处理好误差将会对产品质量造成较大影响,甚至还会在后期使用时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误差的掌握,对误差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根据不同的误差以及状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以便更好减少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保障加工工件的精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秀艳.机械加工误差及提高加工精度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

[2]刘伟鹏.关于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32).

[3]李建.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原因与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6(17).

标签:;  ;  ;  

探析机械加工的误差分析及其工艺改进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