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激素对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毒性对培养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影响

褪黑激素对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毒性对培养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影响

一、EFFECT OF MELATONIN AGAINST GLUTAMATE-INDUCED EXCITOTOXICITY ON CULTURED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论文文献综述)

刘静,任益锋,李明明,郑孝振[1](2020)在《睡眠剥夺引起痛觉过敏的机制和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睡眠剥夺可引起痛觉过敏,其机制涉及谷氨酸、多巴胺、5-羟色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腺苷A2A受体、烟碱乙酰胆碱受体、阿片受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褪黑激素等。睡眠剥夺引起痛觉过敏的机制复杂,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改善睡眠及缓解疼痛等。该文就睡眠剥夺引起痛觉过敏的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睡眠剥夺所致痛觉过敏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王方[2](2019)在《安神补心丸对正常小鼠及APP/PS1转基因老年痴呆模型小鼠记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安神补心丸对有记忆获得、巩固和再现障碍的正常小鼠及APP/PS1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旨在证明药物具有改善记忆的作用。方法:1.正常小鼠记忆获得、巩固和再现障碍病理模型实验设计:选用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安神补心丸高(1.56 g/kg)、中(0.78 g/kg)、低(0.39 g/kg)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哈伯因组(石杉碱甲,0.05 mg/kg)。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分别用相应药物灌胃,每天1次,持续12天。第13天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注射造模药物,24小时后采用跳台法和Morris水迷宫法(仅用于东莨菪碱障碍模型)测试小鼠学习成绩。2.APP/PS1病理模型实验设计:64只小鼠随机均分为6组,即阴性对照组(C57,11只),模型组(APP/PS1,11只),安神补心丸高(APP/PS1,10只)、中(APP/PS1,11只)、低(APP/PS1,10只)剂量组和哈伯因组(石杉碱甲,11只),剂量同上。除阴性对照组及模型组每天蒸馏水灌胃一次,其他各组均用相应的药物灌胃,持续11周,以MT-200型的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成绩,然后酶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中的SOD和MDA、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性,HE染色海马区病理组织、观察Aβ染色免疫组化CA1区脑组织老年斑沉积。实验结果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跳台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给予氢溴酸东莨菪碱、亚硝酸钠和乙醇后小鼠的跳台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1)。与各模型组相比,安神补心丸中、高剂量组的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Morris水迷宫定航实验,东莨菪碱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游泳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延长(p<0.05或p<0.01),说明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安神补心丸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潜伏期和游泳路程均显着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东莨菪碱模型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缩短(p<0.05),第1次到达平台的时间延长(p<0.01),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安神补心丸中、高剂量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有明显延长的趋势(p<0.05),小鼠第1次到达平台的时间缩短(p<0.05),穿梭次数增加(p<0.05)。2.实验中,各组小鼠体重增加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水迷宫的定向航行实验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延长(p<0.05),表明模型组小鼠具有学习记忆障碍。与模型组相比,安神补心丸低、中、高剂量组和哈伯因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程有明显缩短的趋势,中、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安神补心丸中、高剂量组和哈伯因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穿梭次数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MDA水平显着增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显着增高(p<0.01),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带狭窄,间质疏松水肿明显,尼氏小体减少或消失,Aβ40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5),平均灰度值染色加深(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神补心丸中、高剂量组及哈伯因组MDA水平显着降低(p<0.05),SOD活性明显增加(p<0.05);ACh E活性明显降低(p<0.05);HE染色镜下可见海马CA1区细胞排列较好,大部分细胞核仁明显,细胞膜清晰,染色质丰富,部分细胞固缩,染色加深,体积减小,部分间质疏松水肿;Aβ40阳性细胞计数,安神补心丸低、中剂量组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和哈伯因组小鼠降低最为显着(p<0.05),低、中剂量组小鼠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同模型组相比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和哈伯因组平均灰度明显增加、染色变浅(p<0.05)。结论:安神补心丸在临床剂量和高剂量下对氢溴酸东莨菪碱、亚硝酸钠和乙醇所致的正常小鼠记忆障碍模型有效,同时该药在中、高剂量下也能提高APP/PS1转基因老年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表明安神补心丸具有益智作用。

李梦华[3](2019)在《脊髓和脑干中5-羟色胺神经元的分布变化与TG(SOD1*G93A)1Gur小鼠神经细胞死亡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最新研究认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不仅损伤运动神经细胞,其它细胞也受到损伤。本实验采用G93A-SOD1转基因小鼠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动物模型,观察并分析了ALS中受损区域脊髓和脑干的五羟色胺(5-TH)改变特征,以及5-TH的改变与神经细胞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购买G93A-SOD1转基因小鼠,饲养、繁殖,子代小鼠用PCR技术检测和筛选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把小鼠分为三个组(未发病组60-70天、发病组90-100天、进展组120-130天),冰甲醛固定各组实验小鼠,完整取出小鼠的脑、脊髓再次甲醛4℃固定过夜,分别用20%、30%的溶度蔗糖溶液对标本进行梯度脱水、OTC胶包埋、液氮快速冻存、冰冻切片供染色使用。对脊髓不同节段及脑干不同横断面进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分别用色氨酸羟化酶-2(TPH2),血清素(Serotonin)标记五羟色胺、GFAP标记星型胶质细胞、巢蛋白(Nestin)标记神经前体细胞、Neun标记神经元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图像处理技术将不同染色的阳性细胞两两叠加成像,观察分析阳性细胞的分布特征,计算阳性细胞数。并统计分析脊髓及脑干相关解剖区TPH2、Serotonin分布特点和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元细胞、星型胶质细胞和神经前体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脊髓各个节段灰质中可见血清素(Serotonin)的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脊髓前脚(AH)、后脚(PH)、中央管(CC)、中间细胞外侧柱(CLC)。AH和PH分布最丰富,其次是CC、CLC。2、在WT小鼠组中,在脊髓各节段之间,Serotoni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Serotonin在脊髓AH、PH、CC的表达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CLC无明显差异。3、TG小鼠与WT小鼠比较,未发病时期脊髓各节段AH、PH、CC以及发病时期PH中Serotonin的表达显着下降,但在颈段,AH、PH、CC的表达在进展时期明显增加,在胸腰段,AH在发病时期及AH、PH在进展时期都显着增加。在发病时期,Serotonin在PH明显减少,但是在WT及TG小鼠中AH都显着增加,说明Serotonin在前脚及后脚之间发生了重新分布。4、TPH2主要在脊髓各节段白质区域表达,尤其在侧索(FL)明显,与WT小鼠相比,TG小鼠TPH2的分布在未发病阶段显着降低,但在颈段进展时期显着增加,且分布最丰富。在发病前期和发病期时,颈段,胸段和腰段之间没有明显差异。5、TPH2表达于神经元胞质中,主要分布于脑干中缝核,包括背中缝核(DR),中缝中核(MNR),中缝大核(RMG),中缝隐核(ROB),中缝苍白球核(RPA)),中缝脑桥核(RPN)和侧副巨细胞核(LPGI)。TG和WT小鼠进行比较,发病前阶段的ROB中的TPH2显着降低,发病和进展阶段RPN的TPH2显着增加,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WT小鼠脑干5-TH神经元逐渐显着减少。说明了5-TH神经元在脑干分布的改变与ALS发展过程中脑干神经细胞的死亡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揭示了Serotonin在脊髓解剖区域的重新分布以及TPH2在ALS相关解剖区域脊髓及脑干的分布和变化及其与神经细胞死亡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可能和ALS的发病机制有关。

尹向云[4](2018)在《氙气调节脑组织中microRNA-210和HIF-1α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3日龄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模型建立的研究目的:通过给3日龄新生大鼠腹腔内注射脂多糖及联合缺氧缺血途径制造新生鼠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模型,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方法:将3日龄Sprague-Dawley(SD)新生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NS组(n=24)、LPS组(n=24)、NS+HI组(n=24)、LPS+HI组(n=24)。NS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05mg/kg)后不做任何处理;LPS组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0.05mg/kg)后不进行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HI)处理;NS+HI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小时候后,结扎其右侧劲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箱中(8%氧气+92%氮气混合气体)1小时;LPS+HI组腹腔注射LPS(0.05mg/kg)3小时后结扎其右侧劲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箱中(8%氧气+92%氮气混合气体)1小时。上述四组分别于处理后0h、24h、48h、72h各取6只新生鼠行多聚甲醛灌注,取右侧脑室周围脑白质组织,进行脑组织HE染色、TUNEL检测细胞凋亡,明确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情况。结果:(1)HE染色脑组织病理变化:NS组脑组织结构未见细胞坏死;LPS组和NS+HI组大鼠脑组织未见明显的细胞坏死;LPS+HI组新生鼠脑室周围脑白质组织结构疏松化,细胞结构排列紊乱,可见细胞发生核固缩,可见核碎裂。(2)TUNEL染色细胞凋亡变化:NS组几乎无细胞凋亡,LPS组和NS+HI组无明显细胞凋亡;LPS+HI组48h细胞凋亡明显,72h细胞凋亡达高峰。结论:(1)单独腹腔注射小剂量脂多糖或短时间缺氧缺血不能造成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2)脂多糖联合缺氧缺血可成功建立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模型。第二部分氙气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脑组织microRNA-210和HIF-1α表达的影响目的:对3日龄脑白质损伤新生大鼠给予氙气(Xenon,Xe)干预,通过检测脑组织内microRNA-210(mi R-210)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 1α,HIF-1α)表达水平,探讨氙气治疗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分子基础及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3日龄Sprague-Dawley(SD)新生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NS组(n=24)、LPS+HI组(n=24)、LPS+HI+Xe组(n=72)。NS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不做任何处理;LPS+HI组给予腹腔注射LPS(0.05mg/kg)3小时后结扎其右侧劲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箱中(8%氧气+92%氮气混合气体)1小时,不进行氙气干预。LPS+HI+Xe组给予腹腔注射LPS(0.05mg/kg)3小时后结扎其右侧颈总动脉,置于低氧环境中(8%氧气+92%氮气混合气体)1小时后,随机分成LPS+HI+Xe1组LPS+HI+Xe2组和LPS+HI+Xe3组(每组n=24)。分别于建模后0h、2h和5h开始给予氙气吸入(50%氙气+30%氧气+20%氮气)3h。各组大鼠分别于上述处理后0h、24h、48h、72h各取6只新生鼠给予4%多聚甲醛灌注取脑,右侧脑室周围白质组织行HE染色、TUNEL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microRNA-210的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HIF-1a蛋白含量。结果:(1)HE染色脑组织病理变化:NS组脑组织结构未见细胞坏死;LPS+HI组新生鼠脑室周围脑白质组织疏松化,细胞结构排列紊乱,可见细胞发生核固缩,可见核碎裂;氙气干预各亚组,可见脑白质染色淡染,结构相对较完整,较少细胞变性坏死,病理变化较脑损伤组明显减轻,各亚组之间HE染色脑组织病理变化无明显差异。(2)TUNEL染色细胞凋亡变化:NS组几乎无细胞凋亡;LPS+HI组48h细胞凋亡明显,72h细胞凋亡达高峰;LPS+HI+Xe1组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HI+Xe1组、LPS+HI+Xe2组和LPS+HI+Xe3组细胞凋亡数目无明显差异。(3)RT-PCR检测mi R-210含量:与NS组相比较,LPS+HI组在各时间点,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组织mi R-210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HI组相比,LPS+HI+Xe1组脑组织中mi R-210的表达在48h和72h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S+HI+Xe2组和LPS+HI+Xe3组脑组织中的mi R-210表达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HI+Xe1组相比,LPS+HI+Xe2组脑组织中的mi R-210表达在24h及72h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HI+Xe3组脑组织中的mi R-210表达在0h、24h、48h及72h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各组中的mi R-210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是先升高后降低,在48小时达高峰。(4)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含量:LPS+HI组新生大鼠在0h、24h、48h及72h脑组织中HIF-1α表达均较NS组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HI组相比,LPS+HI+Xe1组、LPS+HI+Xe2组和LPS+HI+Xe3组脑组织中HIF-1α水平在0h、24小时和72h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HI+Xe1组和LPS+HI+Xe2组相比,LPS+HI+Xe3组脑组织中的HIF-1a表达在24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各组中的HIF-1α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是先升高后降低,在24小时达高峰。结论:(1)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后,脑室周围组织HIF-1α的表达增加,mi R-210的表达水平增加。(2)脑白质损伤新生大鼠给予吸入氙气干预后,mi R-210的表达上调,增加并稳定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减轻脑白质损伤,与脑损伤时间相关。(3)氙气治疗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时间窗至少为5小时,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刘俊科[5](2018)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异源二聚体激活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作为一类最庞大的膜受体家族,可以响应多种细胞外化学和物理的刺激,并且可以通过招募不同的下游信号伴侣来传递不同的信息,完成多种生理功能。因此GPCR是非常重要的药物靶点,以其为靶点的药物大约占全球药物市场份额的27%。虽然很多GPCR可以以单体的形式发挥功能,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PCR可以自己与自己或者相互之间形成同源二聚体或者异源二聚体。目前,大多数GPCR异源二聚体在体内所扮演的生理作用还处于未知状态。GPCR超家族拥有超过800个成员,可以分为A族,B族,C族和F族。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属于C族成员,拥有8个成员,可以分为3个亚族:亚族I(mGluR1和mGluR5),亚族II(mGluR2和mGluR3),亚族III(mGluR4、m Gu R6、mGluR7和mGluR8)。mGluR通过结合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谷氨酸(glutamate)来来介导下游信号,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到认知、记忆、焦虑、疼痛感知等生理过程中。mGluR是一种严格的二聚体,二聚化对受体的激活非常重要,最近有报道称他们不仅可以形成同源二聚体,而且不同亚族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形成异源二聚体来发挥功能。但是同源二聚体与异源二聚体之间的激活机制以及下游的信号通路是否一样,仍然研究得不清楚。本课题以mGluR为研究模型,探讨了GPCR异源二聚体的激活机制。我们发现虽然在mGluR2和mGluR4同源二聚体中,两侧的亚基都有G蛋白偶联功能,但是在mGluR2-4异源二聚体中,只有mGluR4的亚基担任G蛋白偶联的角色,展示出一种不对称激活现象,并且该现象在大部分的mGluR异源二聚体(mGluR2-4、mGluR2-6、mGluR2-7、mGluR2-8、mGluR3-4、mGluR3-6、mGluR3-7和mGluR3-8异源二聚体)中都是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意义;通过构建不同结构域的嵌合体和组成型活性突变体的方法,我们发现这种不对称激活现象与受体的7次跨膜区(HD区)的变构调节有关;最后,我们发现该不对称激活现象可以被结合在HD区的变构分子逆转。在mGluR2-4异源二聚体中,用mGluR4的负向变构剂(NAM)增加mGluR4的HD区激活能垒或者用mGluR2的正向变构剂(PAM)降低mGluR2的激活能垒时,mGluR2的HD区可以重新获得G蛋白偶联功能。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我们发现mGluR4的HD区的静息状态下构象波动以及HD区底部ICL1和ICL3之间的距离都比mGluR2的大,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mGluR4的激活能垒低于mGluR2。该研究细节性的展示出了GPCR同源二聚体与异源二聚体之间的激活差异,发现GPCR异源二聚体中一种有趣的不对称激活现象,并且该现象是可以被小分子变构分子所调节。我们的研究展示了变构分子对于倾向性的不对称激活的调节作用,对于GPCR二聚体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变构调节提出来一种新的机制,为基于GPCR异源二聚体的药物筛选提供了理论基础。GPCR的同源二聚体和异源二聚体都是不同的功能实体,虽然他们都由相同的单体组成,但是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属性,就好比虽然后代的基因都来源于父亲和母亲,却展示着自己独有的特性一样。GPCR异源二聚体必须被当做区别于单体和同源二聚体的独特药物靶点来进行药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谷玮玮[6](2018)在《舒巴坦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I区GLT-1结合特性、谷氨酸摄取及谷氨酸浓度的影响》文中指出谷氨酸(Glu)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广泛的神经递质,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功能的调节。谷氨酸能神经元受到刺激去极化后将谷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其浓度由几微摩尔瞬时升高至几毫摩尔,激活谷氨酸受体,从而发挥生理功能。在某些病理条件下,突触间隙内谷氨酸浓度异常升高,过度激活突触后膜的离子型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引起大量Ca2+及Na+离子内流,触发并激活细胞内的信号级联反应,启动一系列病理反应过程,神经元膜结构破坏,细胞内成分的释放,局部炎性反应性水肿甚至坏死或者凋亡,引起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由于突触间隙内没有分解谷氨酸的代谢酶,突触间隙内的谷氨酸由谷氨酸转运体从突触间隙中清除。在所有类型的谷氨酸转运蛋白中,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1(glial glutamate transporter,GLT-1)清除皮质和海马中释放的大部分谷氨酸。在海马中表达的大约80%的谷氨酸转运蛋白是GLT-1。鉴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在脑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谷氨酸转运体清除谷氨酸的能力,即增加GLT-1的表达及功能可作为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靶点。研究发现,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可上调GLT-1的表达和摄取活性。我室以往研究也表明,头孢曲松钠可通过上调GLT-1的表达发挥抗全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这些研究虽然证实了头孢曲松钠的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其作为一线强效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诸如菌群失调、细菌耐药等许多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严重限制其作为抗脑缺血性损伤药物的应用。舒巴坦(sulbactam)属于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头孢曲松钠结构相似,具有β-内酰胺环,但抗菌作用非常弱,临床上一般将其作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增效剂,与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以增强抗菌效果。鉴于舒巴坦与头孢曲松钠结构的相似性,舒巴坦有可能通过上调GLT-1的表达和功能而发挥与头孢曲松钠类似的神经保护作用;同时,考虑到舒巴坦几乎无抗菌作用,不会产生菌群失调等副作用,我室针对舒巴坦的抗脑缺血作用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证实舒巴坦也可通过上调GLT-1的表达发挥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舒巴坦对于GLT-1的功能,包括其与谷氨酸的结合特性和对谷氨酸的摄取能力是否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脑缺血时脑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是否产生影响等,尚未阐明。因此,本研究采用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应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方法(L-3H-glutamate标记法),观察舒巴坦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GLT-1结合特性及其对谷氨酸摄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微透析及高效液相联合质谱法,观察GLT-1的上述变化对脑组织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的影响,为阐明GLT-1在舒巴坦发挥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同时也为临床上脑缺血性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第一部分舒巴坦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GLT-1结合特性的影响目的:观察舒巴坦在抗全脑缺血过程中,对GLT-1的结合特性,包括最大结合量和亲和力的影响,探讨舒巴坦对GLT-1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神经病理学评价方法,在确定舒巴坦发挥抗全脑缺血、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应用3H标记的谷氨酸(L-3H-glutamate)进行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观察确定这一过程中GLT-1的结合特性的变化。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以下7组,每组11只。6只用于GLT-1结合特性的测定,5只用于神经病理学评价。1.Sham对照组:给大鼠侧脑室注射舒巴坦的溶剂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10μl,连续注射5 d,于末次注射后24 h行全脑缺血的sham手术。2.全脑缺血组(Brain ischemia):给大鼠侧脑室注射舒巴坦的溶剂NS 10μl,连续注射5 d,于末次注射后24 h行全脑缺血处理(8 min,以下同),之后恢复脑血液再灌流。3.舒巴坦对照组(Sulbactam control):给大鼠侧脑室注射舒巴坦溶液10μl(180 nmol,以下同),连续注射5 d,于末次注射后24 h行全脑缺血的sham手术。根据我室崔鑫等的研究,选择舒巴坦侧脑室注射的有效剂量180 nmol。4.舒巴坦预防组(Sulbactam prevention):给大鼠侧脑室注射舒巴坦溶液10μl,连续注射5 d,于末次注射后24 h行全脑缺血处理,之后恢复脑血液再灌流。5.舒巴坦预防+GLT-1 AS-ODNs组(Sulbactam prevention+AS-ODNs):在舒巴坦预防组的基础上,于第一次注射舒巴坦后36 h、72 h以及全脑缺血处理前12 h右侧脑室注射GLT-1 AS-ODNs双蒸水溶液10μl(18 nmol);其它同全脑缺血组。同时设R-ODNs对照组(Sulbactam prevention+R-ODNs),以R-ODNs(18 nmol)代替AS-ODNs,其它同舒巴坦预防组+GLT-1 AS-ODNs组。6.GLT-1 AS-ODNs对照组(AS-ODNs control):在sham组基础上,于第一次注射舒巴坦的溶剂后36 h、72 h以及全脑缺血sham手术前12 h右侧脑室注射GLT-1 AS-ODNs溶液10μl(18 nmol),其它同sham组。各组大鼠于规定时间点,即:全脑缺血后即刻、6 h、12 h、1 d、2 d、3 d取材用于GLT-1结合特性的测定,7 d取材用于脑组织病理学评价。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测定GLT-1的结合特性,包括最大结合量(Bmax值)和亲和力(Kd值)。Bmax值越大,GLT-1的数量越多;Kd值越小,GLT-1的亲和力越高。结果:1.Bmax值的变化与sham组相比,舒巴坦对照组中各时间点Bmax值明显升高(P<0.05),而在GLT-1 AS-ODNs对照组中则明显降低(P<0.05)。全脑缺血组大鼠在8 min缺血打击后,与缺血后即刻时间点相比较,Bmax值呈现下降趋势,48 h-72 h下降加剧,在本实验检测时间段内于3 d(72 h)时降至最低(P<0.05 vs 0 h、6 h);与sham组相比较,各个时间点的Bmax值均明显降低(P<0.05)。舒巴坦预防组中,与缺血后即刻时间点相比较,随着缺血后时间延长,缺血后6 h、12 h、24 h Bmax值逐渐降低(P<0.05,vs 0 h),其后Bmax值逐步回升,72 h时间点Bmax值与24 h时间点相比明显上升(P<0.05);与全脑缺血组相比,舒巴坦预防组各时间点Bmax值均明显增加(P<0.05)。舒巴坦预防+GLT-1 AS-ODNs组中,与缺血后即刻时间点相比较,随着缺血后时间的延长,各时间点Bmax值逐渐降低(P<0.05,vs 0 h);与舒巴坦预防组相比,各时间点Bmax值均明显下降(P<0.05),表明舒巴坦通过上调GLT-1并增加Bmax的作用被GLT-1 AS-ODNs抑制,而舒巴坦预防+GLT-1 R-ODNs组Bmax值的变化与舒巴坦预防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变化(P>0.05)。2.Kd值的变化与sham组相比,舒巴坦对照组和GLT-1 AS-ODNs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的Kd值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全脑缺血组中,与缺血后即刻时间点相比,各个时间点Kd值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于24 h-48 h升高最明显;与sham组相比,各个时间点的Kd值均明显升高(P<0.05)。舒巴坦预防组中,与缺血后即刻时间点相比,各时间点Kd值变化趋势与全脑缺血组一致;与全脑缺血组相比,各时间点的Kd值均显着降低(P<0.05)。在舒巴坦预防+GLT-1 AS-ODNs组中,与缺血后即刻时间点相比,各时间点Kd值无明显变化;与舒巴坦预防组相比,各时间点Kd值均明显升高(P<0.05)。而舒巴坦预防+GLT-1 R-ODNs组与舒巴坦预防组Kd值无差异。3.神经病理学评价结果Sham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完整,无细胞缺失,并且排列整齐,层次分明。胞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清晰,尼氏体丰富。舒巴坦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组织形态与sham组基本一致。在全脑缺血组中,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稀疏无层次感,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细胞碎片,并且出现了明显的神经元缺失,组织学分级显着升高(P<0.05),神经元密度显着下降(P<0.05)。舒巴坦预防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不明显,其组织细胞形态与全脑缺血组相比明显好转,更接近sham组。与全脑缺血组相比,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P<0.05),神经元密度显着升高(P<0.05),表明舒巴坦具有抗全脑缺血引起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作用。舒巴坦预防+GLT-1 AS-ODNs组海马CA1区组织细胞细胞形态与全脑缺血组类似,也出现了细胞肿胀,崩解,碎片化及核固缩。与舒巴坦预防组相比,其组织学分级显着升高(P<0.05),神经元密度明显下降(P<0.05),表明GLT-1 AS-ODNs抑制了GLT-1表达从而减弱了舒巴坦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GLT-1 AS-ODNs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组织形态与sham组基本一致,表明侧脑室注射GLT-1 AS-ODNs不会对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损伤。舒巴坦预防+GLT-1 R-ODNs对照组与舒巴坦预防组大鼠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基本一致。以上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GLT-1 AS-ODNs可以抑制舒巴坦的抗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小结:以上结果表明,舒巴坦可以改善全脑缺血大鼠GLT-1的最大结合容量并增强其与谷氨酸的亲和力。第二部分舒巴坦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GLT-1摄取谷氨酸的影响目的: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舒巴坦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GLT-1摄取谷氨酸的影响,探讨舒巴坦对GLT-1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及分组同第一部分。各组大鼠于规定时间点,即全脑缺血后即刻、6 h、12 h、1 d、2 d、3d取材,制备细胞悬液,使用3H标记的谷氨酸(L-3H-glutamate)测定海马CA1区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GLT-1的谷氨酸摄取量等于总摄取量减去非特异性摄取量。用于病理组织学观察的标本于7 d时取材固定。结果:1.摄取率变化与sham组相比,舒巴坦对照组中GLT-1对谷氨酸的摄取明显增加(P<0.05);GLT-1 AS-ODNs对照组中,GLT-1对谷氨酸摄取有一定程度减少(P<0.05),说明GLT-1 AS-ODNs可通过抑制GLT-1的表达减少GLT-1对谷氨酸的摄取。全脑缺血组谷氨酸的摄取率呈现下降趋势,在本实验中72 h降到最低(P<0.05,vs 0 h)。与sham组相比,随着缺血后时间的延长,摄取率逐渐下降(P<0.05)。舒巴坦预防组中,0 h、6 h、12 h、24 h时间点的摄取率虽无明显变化,但有下降趋势,到48 h-72 h时间点,其谷氨酸摄取率明显升高,到72 h时摄取率已明显高于24 h(P<0.05,vs 24 h);该组与全脑缺血组相比,GLT-1对谷氨酸摄取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增加(P<0.05)。舒巴坦预防+GLT-1 AS-ODNs组GLT-1对谷氨酸的摄取明显降低,并且在48 h-72 h时间段内仍在下降(P<0.05,vs 0 h);与舒巴坦预防组相比,GLT-1对谷氨酸的摄取显着降低(P<0.05)。舒巴坦预防+R-ODNs(18 nmol)组GLT-1对谷氨酸的摄取率的变化趋势与舒巴坦预防组基本一致,各时间点摄取率无明显变化。2.神经病理学评价结果同第一部分结果。3.预防性给予舒巴坦可以有效减轻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并且明显增强大鼠海马CA1区GLT-1对谷氨酸的摄取。而应用GLT-1 AS-ODNs可明显抑制舒巴坦对全脑缺血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小结:这些结果表明舒巴坦可以增加全脑缺血大鼠GLT-1对谷氨酸的摄取。第三部分舒巴坦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目的:应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观察舒巴坦对海马CA1区脑微透析液中谷氨酸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舒巴坦抗脑缺血性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及分组同第一部分。各组均于全脑缺血前3 h开始脑内微透析,采集微透析样品用于高效液相联合质谱仪进行分析,观察微透析液中谷氨酸浓度的变化;全脑缺血后7 d取材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1.氨基酸的分离情况。在本实验条件下,谷氨酸与内标在6 min内均得以分离,其出峰时间分别为:Asp 1.41 min、Glu 1.50 min、Nor 5.25 min,三种氨基酸峰形良好,无重合、双峰、拖尾等现象(Fig.1)。海马透析液样品中的其他杂峰亦可与待测氨基酸完全分离。2.谷氨酸浓度的变化Sham组脑微透析液中谷氨酸浓度处于较低水平,约2.25±0.361μmol/L,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与sham组相比,舒巴坦对照组脑微透析液中谷氨酸浓度无明显变化。在全脑缺血组中,大鼠海马CA1区谷氨酸浓度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在缺血一开始就迅速出现升高,并且迅速升高至基础浓度的7.5倍左右,在恢复血流灌注后,于16 min左右恢复至基础水平。在舒巴坦预防组,给予舒巴坦可明显抑制全脑缺血引起的脑内谷氨酸浓度升高,使其峰值降低到基础浓度的3倍左右,明显低于全脑缺血组(P<0.05)。在舒巴坦预防+GLT-1 AS-ODNs组,谷氨酸浓度在全脑缺血后迅速升高,最高浓度为基础值的5.7倍,明显高于舒巴坦预防组(P<0.05),表明舒巴坦降低缺血时细胞间隙谷氨酸浓度升高的作用可以被GLT-1AS-ODNs明显抑制。而在舒巴坦预防+GLT-1 R-ODNs中却无此变化,说明本实验选择的GLT-1 AS-ODNs可有效的抑制GLT-1的表达及其对谷氨酸的摄取。给sham组动物注射GLT-1 AS-ODNs组,可使其谷氨酸浓度稍有增高,与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连续3次注射GLT-1AS-ODNs可有效的抑制GLT-1对谷氨酸的摄取。3.神经病理学评价同第一部分结果。小结:以上结果表明,舒巴坦可以降低脑缺血引起的细胞外谷氨酸浓度升高,从而降低其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导致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结论:1.舒巴坦可以改善全脑缺血大鼠GLT-1的最大结合容量并增强其与谷氨酸的亲和力。2.舒巴坦能够明显增加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GLT-1对谷氨酸的摄取。3.舒巴坦可以降低脑缺血引起的细胞外谷氨酸浓度升高,从而降低其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舒巴坦可以通过上调GLT-1的功能,降低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谷氨酸浓度,进而发挥抗全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王芬[7](2017)在《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对成年期甲减大鼠海马、前额叶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可引起认知功能损伤,其神经机制可能涉及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目前一些研究表明使用常规剂量的T4替代治疗至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时,甲减导致的脑损伤并不能完全恢复。本实验通过建立成年期甲减动物模型,观察单独甲状腺素(Thyroxine,T4)替代治疗以及T4联合多奈哌齐(Donepezil,DON)治疗对成年期甲减大鼠海马以及前额叶突触可塑性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五组,即对照组、甲减组、多奈哌齐治疗组、甲状腺素治疗组以及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组。通过抗甲状腺治疗药物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加入大鼠饮水中(配成浓度0.05%)建立甲减大鼠模型,周期六周。自第五周起,多奈呃齐治疗组、甲状腺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SD大鼠在引用PTU水的情况下,多奈哌齐治疗组SD大鼠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多奈呃齐(0.005%(w/v)),甲状腺素治疗组同时每日进行腹腔注射甲状腺素(6μg/100g体重),联合治疗组大鼠同时予甲状腺素腹腔注射并在饮水中加入多奈哌齐,对照组SD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冰上取脑,分离海马和前额叶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评估各组大鼠甲状腺功能状态。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内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各区各层内突触结合蛋白-1(Synaptotagmin-1,Syt-1)和突触小体相关蛋白 SNAP-25(Synaptosome-associated protein of 25kD)的表达与分布。透射电镜观察前额叶内神经元、突触、髓鞘超微结构,比色法测定前额叶内ACh含量。结果:(1)体重:造模前,五组大鼠体重水平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造模结束后,对照组、甲减组、多奈哌齐治疗组、甲状腺素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五组大鼠体重较造模前各增加了 49.29%、21.28%、19.53%、31.90%及32.44%。而造模后各组SD大鼠体重显着低于造模后对照组(P<0.05)。(2)甲状腺功能状态:甲减及多奈脉齐治疗组SD大鼠血清T3、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甲状腺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血清T3、T4及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3)海马内ACh含量:甲减组AC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26.98%)(P=0.027);经过甲状腺素、多奈哌齐及联合治疗后,各组内AC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212,0.860和0.255);与甲减组相比,多奈哌齐治疗组ACh含量升高1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甲状腺素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ACh含量与甲减组相比分别增加34.07%和5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02)。(4)海马内ACh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甲减组、多奈哌齐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大鼠海马中AChE活性分别减少了 34.35,40.13和39.12%,差异有显着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14和0.016);甲状腺素治疗组ACh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海马各亚区亚层内Syt-1蛋白表达:甲减组及多奈哌齐治疗组Syt-1免疫反应产物OD值在海马CA1-SO、CA1-SR、CA3-SL、CA3-SR及DG-ML层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4替代治疗组Syt-1的免疫反应产物OD值在以上各层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海马以上各层O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减组相比,多奈哌齐治疗组以上各层Syt-1免疫反应产物OD绝对值高于甲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替代治疗组Syt-1免疫反应产物OD值在海马CA1-SO,CA1-SR,CA3-SL,CA3-SR层均明显高于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海马CA1-SO,CAl-SR,CA3-SL,CA3-SR以及DG-ML层均明显高于甲减组对应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以上各层OD值与T4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海马各亚区亚层内SNAP-25蛋白表达:甲减组及多奈哌齐治疗组SNAP-25免疫反应产物OD值在海马CA3-SO,CA3-SR及CA1、DG各层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4替代治疗组中SNAP-25的OD值在CA1所有层和CA3-SO层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SNAP-25阳性颗粒产物OD值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与甲减组相比,多奈哌齐治疗组以上各层SNAP-25免疫反应产物OD绝对值低于甲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替代治疗组SNAP-25免疫反应产物OD值在海马CA3-SR以及DG-ML,DG-PL层均低于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海马CA1-SO,CA1-SR,CA1-SLM,CA3-SO,CA3-SR以及DG-ML,DG-PL层均明显低于甲减组对应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以上各层OD值与T4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前额叶超微结构:甲减组大鼠前额叶内神经元、突触及髓鞘出现明显的退行性改变,甲减组大鼠神经元染色质边集、核浓缩,胞浆明显减少,其内游离核糖体、溶酶体等细胞器明显减少,线粒体表现为肿胀,断裂,嵴变短退化,明显空泡变性,内质网明显扩张。突触前后膜融合,突触小泡数量明显减少,几乎不见清亮型突触囊泡,突触前膜中部分线粒体呈小空泡状。髓鞘结构明显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分层损伤,厚度变薄,轮廓变得不规则。电镜下观察到,甲状腺素以及多奈哌齐治疗后,上述神经元、突触及髓鞘超微结构改变有所改善,仍表现出轻微的结构破坏,而联合治疗组神经元、突触及髓鞘的超微结构形态与对照组基本相似。(8)前额叶内ACh含量:甲减组AC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降低(29.83%)(P=0.030);经过甲状腺素、多奈哌齐及联合治疗后,各组内AC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值分别为0.237,0.291和0.524);与甲减组相比,多奈哌齐治疗组、甲状腺素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ACh含量分别增加20.98%,22.26%和3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74,0.946和0.581)。结论:1.成年期甲减可致SD大鼠海马及前额叶内ACh含量下降,海马内AChE活性降低,T4替代治疗2周ACh含量及AChE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成年期甲减可致SD大鼠前额叶内神经元、突触以及髓鞘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T4替代治疗2周以上改变是可逆的,T4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组恢复更接近对照组水平。3.成年期甲减致海马内突触蛋白Syt-1水平下降,SNAP-25升高,T4替代治疗2周以上突触蛋白的表达未能完全恢复,T4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组突触蛋白均恢复至对照组的水平。

窦超[8](2017)在《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类以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而找到一种可以改善缺血性损伤的治疗方法或者药物显得尤为重要。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属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对神经元生长发育、存活、分化均有重要作用;当脑缺血时,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被激活,进一步催化下游信号分子,促进神经元再生及修复。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是两个重要的凋亡调控基因。在脑缺血后,凋亡相关基因被激活,Bax表达量增加,而Bcl-2表达量下降,同时激活大量细胞因子,引发神经元凋亡。甲状腺激素(T3)是在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过程中至关重要,同时其在成年及老年人的神经系统中亦至关重要,且可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研究发现,脑缺血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可能损害认知功能。但是其是否能够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机制并无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观察甲状腺激素对缺血后NGF及BDNF,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的影响,探讨甲状腺激素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目的观察甲状腺激素(T3)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GF及BDNF的影响,并观察其对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的影响,探讨甲状腺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 1);假手术+T3组(Sham 2);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T3组(T3)。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后1小时及再灌注后6小时给予腹腔注射甲状腺激素(T3)10μg/100g,生理盐水为安慰剂对照。术后24 h观察不同组别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并进行TTC染色观察其梗死体积变化情况。2.收集不同组别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通过RT-PCR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GF及BDNF的mRNA水平变化。3.收集不同组别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GF及BDNF的蛋白表达变化。4.收集不同组别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及促凋亡蛋白Bax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T3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Longa评分可见,假手术组及假手术+T3组均为0分,无神经功能缺损;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Longa评分(2.71±0.56),明显高于假手术及假手术+T3组(n=8,P<0.05),且大鼠可见明显偏瘫样改变,躯体向偏瘫侧倾斜;给予T3处理的大鼠,其Longa评分(1.63±0.58),较缺血再灌注组减低(n=8,P<0.05),同时偏瘫样改变亦有所缓解。2.T3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的影响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计算梗死体积百分比可见,假手术组及假手术+T3组未见梗死灶,梗死体积百分比为0;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可见明显梗死灶,梗死体积百分比(45.12±2.32),明显高于假手术及假手术+T3组(n=8,P<0.05);给予T3处理的大鼠,其梗死体积百分比(26.36±1.04),较缺血再灌注组减低(n=8,P<0.05)。3.T3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NGF和BDNF mRNA水平的影响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通过RT-PCR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NGF和BDNF mRNA的水平变化,可见,与假手术组及假手术+T3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NGF和BDNF mRNA水平均升高(n=8,P<0.05);给予T3处理的大鼠,其NGF和BDNF mRNA水平较缺血再灌注大鼠进一步升高(n=8,P<0.05)。4.T3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NGF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NGF和BDNF蛋白水平变化,可见,与假手术组及假手术+T3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NGF和BDNF蛋白水平均升高(n=8,P<0.05);给予T3处理的大鼠,其NGF和BDNF mRNA水平较缺血再灌注大鼠进一步升高(n=8,P<0.05)。5.T3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影响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水平变化,可见,与假手术组及假手术+T3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Bcl-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n=8,P<0.05);给予T3处理的大鼠,其Bcl-2水平较缺血再灌注大鼠升高(n=8,P<0.05)。同时,与假手术组及假手术+T3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Bax蛋白水平明显升高(n=8,P<0.05);给予T3处理的大鼠,其Bax水平较缺血再灌注大鼠降低(n=8,P<0.05)。结论1.甲状腺激素T3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且减少其梗死体积百分比,说明T3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及修复作用。2.甲状腺激素T3可使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NGF和BDNF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促进神经元再生和修复。3.甲状腺激素T3可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凋亡蛋白Bcl-2,并降低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凋亡,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钟诚[9](2016)在《EPO对大鼠螺旋神经元损伤保护及其分子机理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感音神经性聋是耳科学领域难点及热点问题。内耳螺旋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s)的凋亡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因素之一,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被认为在脑、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表达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在大鼠内耳是否表达,以及对内耳SGNs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则不清楚。探讨EPO在大鼠内耳螺旋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SGNs的兴奋毒性损伤保护提供新的理论。材料与方法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技术明确EPO在内耳中有无表达情况。2、分离大鼠耳蜗及体外培养SGNs并鉴定。3、采用不同浓度谷氨酸(0,10,25,50,75,100μmol/L)分别作用于培养48小时的螺旋神经元,MTT、TUNEL法分别检测SGNs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4.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EPO并转染到体外培养的SGNs,选择0,20,50,100,150,250PFU的不同感染复数(MOI)及24h,48h和72h的不同感染时长,通过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检测感染率,确定最佳感染倍数和病毒表达时间。5.分别经RT-PCR、Western Blot检测Ad-EPO感染SGNs后细胞中EPO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细胞经谷氨酸处理后,分别用MTT、TUNEL法和Caspase-3法检测转染腺病毒Ad-EPO的SGNs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情况。6.构建靶向EPO基因重组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EPO并将EPO siRNA转染到SGNs。检测干扰载体感染细胞后EPO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在谷氨酸兴奋毒性损伤环境下,经干扰载体感染后的螺旋神经元的细胞活性和凋亡情况。7、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测定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pAKT、FOXO3a、GSK-3β相对表达水平变化,分析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在EPO对Glu所致兴奋毒性损伤的SGNs神经保护中的调控机制。结果1、EPO及EPO-R在大鼠内耳中SGNs、血管纹、Corti器中均有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胞浆与胞质。2、SGNs在24-48小时后多数呈典型双极神经元,胞体椭圆形或圆形,突起细长,其长度常为胞体数倍。NSE行免疫荧光化学鉴定,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到神经元的胞体及突起呈红色荧光,胞核明显,少数仅胞体显示有荧光。3、MTT检测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50、75、100μmol/L组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4、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EPO。Ad-EPO感染SGNs48h、MOI 150时Ad-EPO感染效率与GFP阳性反应趋于稳定平台期,确定感染倍率为MOI 150、感染48小时为时相点。5、免疫荧光检测EPO在部分螺旋神经元中表达,红色荧光为阳性表达。Ad-EPO转染细胞48h后,EPO的mRN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转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提示转染腺病毒载体后的EPO在螺旋神经元中过表达。谷氨酸浓度为50,75,100μmol/L组,经腺病毒转染后的细胞活性,与对照组相比,Ad-EPO转染组中细胞活性明显提高,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提示腺病毒转染后,可以拮抗谷氨酸造成的损伤影响。TUNEL法对细胞凋亡率检测的结果提示,Glu浓度为50,75,100μmol/L组,Ad-EPO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Caspase-3法得到相似结果。提示转染EPO腺病毒后,可以有效抑制其兴奋性损伤中细胞凋亡。6、构建靶向EPO重组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EPO,并成功将EPO siRNA转染到体外培养的螺旋神经元中,转染干扰载体后,下调了螺旋神经元中的EPO表达水平,Glu浓度为50,75,100μmol/L组中,与对照组相比,EPO siRNA组细胞活性、凋亡率均分别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Caspase-3法检测结果类似。结果提示转染RNA干扰病毒载体后,EPO下调表达,进一步加重了细胞活性下降及SGNs兴奋毒性所致凋亡。7、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方法测定pAKT、FOXO3a、GSK-3β等几个主要分子表达,通过抑制剂LY294002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加重这种损伤,表明该信号通路参与了Glu对SGNs的损伤调控。转染Ad-EPO后,上调了SGNs细胞内的EPO表达水平,对Glu造成的螺旋神经元损伤可以获得保护效应。此时pAKT、FOXO3a、GSK-3β等几个主要分子的表达发生逆转,并可以拮抗LY294002进一步加重的Glu所致兴奋毒性损伤。结论1、EPO及EPO-R在大鼠内耳中SGNs、血管纹、Corti器中均有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胞浆与胞质。2、成功培养大鼠SGNs并鉴定证实,确定损伤的最适Glu浓度及作用时间,同时检测其细胞相关活性与凋亡指标,成功构建了谷氨酸所致兴奋毒性损伤的体外模型。3、构建EPO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并转染到体外培养的大鼠SGNs中,证明外源性腺病毒基因转染上调EPO蛋白表达对兴奋毒性损伤所致螺旋神经元的凋亡有神经保护作用。4、构建靶向EPO重组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EPO,并成功将EPO siRNA转染到体外培养的螺旋神经元中,下调了螺旋神经元中的EPO表达水平,加重SGNs因兴奋毒性损伤导致的凋亡。5、测定PI3K/Akt信号通路中主要分子相对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EPO对谷氨酸所致螺旋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调控机制。

赵延东[10](2012)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功能与发育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围生期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NHIE)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防治的研究已成为一项直接关系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NHIE造成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病变部位神经元的丢失。而在损伤过程中,海马对缺氧缺血尤其敏感,损伤也最为严重。在治疗大脑缺氧缺血损伤过程中,有众多干预手段,糖皮质激素(GC)就是其中之一。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NHIE的目的是对抗大脑水肿和炎症,保护神经细胞,但是目前就糖皮质激素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策略等问题上还存在较大的争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在NHIE大鼠海马锥体细胞整体形态的发育过程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最终对突触可塑性造成怎样的决定性作用等问题还缺少相关报道。本研究应用生后7天SD大鼠,经左侧颈总动脉结扎结合8%氧气环境缺氧90分钟,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采用海马脑片膜片钳技术记录缺氧缺血脑损伤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电生理活动的改变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应用Golgi-cox镀银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发育情况;应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行为学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缺氧缺血损伤大鼠海马VGluT1、NMDAR、ANMPR、synaptophisin、GLT1的表达变化及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通过上述实验得到以下结果:第一部分:1.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兴奋性呈现下降的趋势;锥体细胞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EPSCs)发放频率增加;刺激shaffer侧枝诱发的CA1区锥体细胞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幅度无显着改变,但是时程增长。2.糖皮质激素对对照组和模型组损伤侧海马锥体细胞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幅度和时程无明显作用,而使模型组损伤对侧海马EPSC幅度明显增加。3.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立即取材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GLT1表达的明显降低,而NMDAR、AMPAR、synaptophisin的表达无变化。第二部分:1.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发育障碍,残存神经元树突总长度和树突棘密度均降低,海马部位神经原纤维密度也减小。2.在缺氧缺血损伤组的损伤对侧(本研究的右侧海马)海马锥体细胞树突有超常发育现象,树突总长度和树突棘密度均较对照组高。3.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损伤海马锥体细胞树突发育有改善作用,使模型动物双侧海马神经元的树突发育水平趋于均衡。第三部分:1.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定位航行实验潜伏期延长,空间探索实验在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明显缩短,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大鼠成绩无明显改善。2.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NMDAR1、VGluT1、synaptophisin等蛋白分子的表达明显降低,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部分阻止这种蛋白表达下降,但是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依据这些结果,我们得到如下结论:一、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锥体细胞发生电生理特性的改变,神经元兴奋性下降;细胞外谷氨酸灭活障碍可能是导致海马锥体细胞兴奋毒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发育障碍,残存神经元树突总长度和树突棘密度均降低;在缺血损伤对侧(本研究的右侧海马)海马锥体细胞有超常发育现象。三、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海马锥体细胞树突发育有改善作用,能够使模型动物双侧海马神经元的树突发育水平趋于均衡。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与神经元突触功能执行相关的一些蛋白分子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预示神经元功能的持续改变。五、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严重影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学习记忆成绩无显着改善。

二、EFFECT OF MELATONIN AGAINST GLUTAMATE-INDUCED EXCITOTOXICITY ON CULTURED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FFECT OF MELATONIN AGAINST GLUTAMATE-INDUCED EXCITOTOXICITY ON CULTURED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论文提纲范文)

(2)安神补心丸对正常小鼠及APP/PS1转基因老年痴呆模型小鼠记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安神补心丸对有记忆障碍的正常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安神补心丸对有记忆获得障碍的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2 安神补心丸对有记忆巩固障碍的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3 安神补心丸对有记忆再现障碍的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讨论
第二部分 安神补心丸对APP/PS1 模型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安神补心丸对APP/PS1 小鼠体重及行为学的影响
        2 安神补心丸对APP/PS1 小鼠血清中SOD、MDA含量的影响
        3 安神补心丸对APP/PS1 小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4 安神补心丸对APP/PS1 小鼠海马区病理学组织及Aβ40 表达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3)脊髓和脑干中5-羟色胺神经元的分布变化与TG(SOD1*G93A)1Gur小鼠神经细胞死亡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模型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2.1.4 实验设备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构建B6SJL-Tg(SOD1*G93A)1Gur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并编号
        2.2.2 PCR技术检测和筛选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
        2.2.3 实验分组
        2.2.4 实验标本取材及后处理
        2.2.5 实验标本冰冻切片
        2.2.6 荧光双标免疫组化
        2.2.7 阳性细胞的观察和数据收集
        2.2.8 统计分析和图像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PCR凝胶电泳结果
    3.2 荧光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3.2.1 Serotonin在 WT和 TG小鼠脊髓颈段、胸段、腰段不同解剖区域各时期的分布特征及表达变化
        3.2.2 TPH2在WT及 TG小鼠脊髓各节段各发病时期的分布特征
        3.2.3 脊髓中TPH2,Serotonin,DAPI,GFAP,vimentin和 NeuN的共定位免疫荧光
        3.2.4 TPH2 在脑干中缝核中不同时期的分布特征
        3.2.5 脑干中TPH2 与神经元(Neun)、神经前体细胞(nestin)共定位表达
        3.2.6 神经细胞的死亡与脊髓TPH2、Serotonin及脑干TPH2 的表达的相关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氙气调节脑组织中microRNA-210和HIF-1α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3日龄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模型建立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2.2 HE染色及TUNEL检测评价脑白质损伤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氙气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脑组织microRNA-210和HIF-1α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2.2 HE染色及TUNEL检测评价脑白质损伤
        2.3 RT-PCR检测miR-210 的表达
        2.4 WB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异源二聚体激活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GPCR研究背景
    1.2 GPCR二聚化与多聚化研究现状
    1.3 mGluR研究背景
    1.4 mGluR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1.5 mGluR的动态激活过程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构建严格的mGluR2-4异源二聚体
    3.2 严格mGluR2-4异源二聚体的药理学特性检测
    3.3 mGluR2-4 异源二聚体通过mGluR4 亚基偶联G蛋白
    3.4 mGluR2-4 异源二聚体的不对称激活只依赖于HD区
    3.5 mGluR2的HD区也参与了mGluR4的HD区激活
    3.6 mGluR2-4非对称激活的变构控制
    3.7 mGluR异源二聚体中普遍存在着非对称激活的现象
4 讨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2 主要符号和缩略词表

(6)舒巴坦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I区GLT-1结合特性、谷氨酸摄取及谷氨酸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舒巴坦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GLT-1 结合特性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舒巴坦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GLT-1 摄取谷氨酸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舒巴坦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脑透析液中谷氨酸浓度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谷氨酸转运体与脑缺血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对成年期甲减大鼠海马、前额叶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1.研究背景
    1.1 甲减与脑
    1.2 成年期甲减与突触可塑性
    1.3 成年期甲减与胆碱能系统
    1.4 成年期甲减与突触蛋白
    1.5 成年期甲减脑损害T4替代治疗现状
    1.6 多奈哌齐的临床应用
2.研究目的
3.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实验方法
4.结果
    4.1 各组大鼠体重水平
    4.2 各组大鼠血清T3、T4及TSH水平
    4.3 各组大鼠海马内ACh含量
    4.4 各组大鼠海马内ACh E活性
    4.5 海马内突触蛋白Syt-1 的表达
    4.6 海马内SNAP-25 蛋白的表达
    4.7 前额叶内神经元、突触及髓鞘超微结构
    4.8 前额叶内ACh含量
5.讨论
    5.1 成年期甲减模型制备
    5.2 成年期甲减对大鼠前额叶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5.3 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甲减大鼠前额叶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5.4 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甲减大鼠前额叶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5.5 多奈哌齐的作用
6.结论
7.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8)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缺血性脑损伤相关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9)EPO对大鼠螺旋神经元损伤保护及其分子机理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EPO与EPO-R在大鼠内耳的表达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螺旋神经元培养及体外兴奋毒性损伤模型构建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EPO对螺旋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4.1 EPO重组腺病毒载体对螺旋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作用的影响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结果
        4.1.4 小结
    4.2 EPO特异性sh RNA对螺旋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作用的影响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结果
        4.2.4 小结
    4.3 讨论
    4.4 总结
第五章 EPO对螺旋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影响的分子机理初步研究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功能与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Abstract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即刻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功能变化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树突发育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文献综述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及治疗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会议交流

四、EFFECT OF MELATONIN AGAINST GLUTAMATE-INDUCED EXCITOTOXICITY ON CULTURED CEREBRAL CORTICAL NEURONS(论文参考文献)

  • [1]睡眠剥夺引起痛觉过敏的机制和治疗进展[J]. 刘静,任益锋,李明明,郑孝振. 华西医学, 2020(03)
  • [2]安神补心丸对正常小鼠及APP/PS1转基因老年痴呆模型小鼠记忆的影响[D]. 王方. 青岛大学, 2019(02)
  • [3]脊髓和脑干中5-羟色胺神经元的分布变化与TG(SOD1*G93A)1Gur小鼠神经细胞死亡相关性[D]. 李梦华. 南昌大学, 2019(01)
  • [4]氙气调节脑组织中microRNA-210和HIF-1α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 尹向云. 青岛大学, 2018(07)
  • [5]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异源二聚体激活机制的研究[D]. 刘俊科.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1)
  • [6]舒巴坦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I区GLT-1结合特性、谷氨酸摄取及谷氨酸浓度的影响[D]. 谷玮玮. 河北医科大学, 2018(12)
  • [7]甲状腺素联合多奈哌齐对成年期甲减大鼠海马、前额叶突触可塑性的影响[D]. 王芬. 安徽医科大学, 2017(11)
  • [8]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D]. 窦超. 郑州大学, 2017(02)
  • [9]EPO对大鼠螺旋神经元损伤保护及其分子机理初步研究[D]. 钟诚.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6)
  • [10]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功能与发育的影响[D]. 赵延东. 第三军医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褪黑激素对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毒性对培养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