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血液细胞形态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重视血液细胞形态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嘉峪关735100)

(2甘肃省兰州军区机关门诊部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集的139例血液分析仪检测异常的标本进行了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标本的细胞学形态。结果:粒细胞系统:急性白血病5例,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为急性毛细胞白血病,1例MDS;红细胞系统:22例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2例为大细胞贫血;以上两个系统均经证实结果准确;有4例血小板检测有误,可能是因为部分小红细胞被当作血小板来计数而使血小板计数导致结果有偏差。结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可靠,且诊断最简便、快捷、特异和经济实用,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液细胞形态分析;细胞形态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237-02

临床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血液细胞形态学和各种血液病细胞学诊断学习过程中,也是临床实验室诊断最简便、快捷、特异和经济实用的常规检验方法[1]。当机体发生疾病时,细胞在数量和形态上均发生一定的变化,形态学检验能直观地反映疾病的变化不可忽视。血液细胞形态学的观察,方法虽古老,但非常实用,有时仅一个细胞即可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血液细胞形态学是血液病、基础诊断与血液学检验的重要项目,对判断治疗效果和疾病愈后有重要依据,是临床普遍应用的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我室对139例血液分析仪检测异常的标本进行了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希望通过如此检查给临床医生以警惕患者的病情并得到临床认可,此方法即为临床提供了快速初诊依据,又为检验科日常工作提出了重点,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9例血液分析仪进行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检测的异常的标本,来自我院的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其中84人WBC、Hb、RBC、PLT均低于正常,35人MCV、MCH、MCHC、Hb、RBC均低于正常,20人是PLT异常。

1.2方法

1.2.1标本处理:采集新鲜血标本20ul,做血常规,用推片法制片2张/例,自然干燥待染色。

1.2.2染色方法: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

1.2.3镜检:先用低倍镜(10×0.25planN)浏览全片,特别注意查找涂片两边及尾部体积较大可疑细胞,再用油浸镜(100×1.25orlplanN)计数100个细胞,分类计数,计算其百分比,描述血片中有核细胞数量,以何种细胞为主,形态如何。并采用OLYMPUS(奥林巴斯)显微成像系统,采集彩色细胞图片,以图文报告的形式为临床直观地反映血细胞形态变化提供了诊断治疗依据。

1.2.4观察指标

(1)粒细胞系统:粗略估计WBC数值及分布,观察片中较大的细胞如单核、异淋及中性粒细胞(包括胞体、胞核及胞质),不成熟细胞,棒状小体、粒细胞毒性改变,分叶过多或过少,双核、巨幼样变等。

(2)红细胞系统:观察红细胞大小、形态、中央淡染区、色泽、内含物,注意有无有核红细胞,红细胞的排列(有无缗钱状排列)、多色性RBC、嗜碱性点彩RBC、豪周氏小体等。如血片分类中发现有较多有核RBC时,计算出血片中有核红所占的百分率。

(3)血小板:观察血小板数量、大小、形态、颗粒填充,注意有无大血小板、巨血小板、异形血小板,血小板的分布聚集性等。同时报告涂片中有临床意义的其他阳性结果,如细菌、疟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等。

2.结果

2.1血液分析仪检测与细胞形态学

粒细胞形态观察:急性白血病5例;2例血片中见到Auer’s小体,疑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后经骨髓细胞形态分析被确诊;1例为急性白血病(未分型),骨髓穿刺为急性毛细胞白血病;1例为MDS。

红细胞形态观察:22例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缺铁性贫血),通过做相关检查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总铁结合力确诊;2例为大细胞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检测叶酸和维生素B12后证实。

血小板形态观察:有4例与血液分析仪结果有误。

图1细胞形态学观察

3.讨论

临床上血液病的诊断是以血液细胞形态学作为依据或重要参考的[2]。血细胞形态学使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的基础诊断快速简捷的要求。血液细胞形态学的观察,方法虽古老,但非常实用,有时仅一个细胞即可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血液细胞形态学是血液病、基础诊断与血液学检验的重要项目,对判断治疗效果和疾病愈后有重要依据,是临床普遍应用的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红细胞形态观察,以外周血涂片为最可靠,对贫血的性质确定和某些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3]。另外周血细胞改变往往反映骨髓病变的重要信息,血象中细胞较骨髓中成熟,较易辨认,故结合血象可辅助白血病细胞类型的判断;而且结合血细胞形态学的质和量的改变,籍以了解患者机体状况等反应。

本次研究中,粒细胞系统的急性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毛细胞白血病以及MDS,均在后续实验中得到确诊;红细胞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大细胞贫血也均得到证实;血小板中的结果不符,可能是因为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在一个通道中进行,仅以体积大小来区别,难免部分小红细胞被当作血小板来计数而使血小板计数导致结果有偏差。并捕捉到疟原虫、原始细胞、异型淋巴细胞以及毛细胞的图像资料,见图1。结果提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综上,血细胞形态分析是一项操作简便,染色清晰,可直接实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损伤小且经济实用,医患均易接受的客观指标,尤其是对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疟原虫感染等疾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药物)诊断和疗效观察,把检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判断,可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各实验室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昌武.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9-10.

[2]殷开俊.血细胞形态对诊断血液病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8):95-96.

[3]文流勇,朱文元,杨洪芬,等.应重视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与诊断[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3):1585-1585.

标签:;  ;  ;  

重视血液细胞形态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