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混凝土绿色施工管理探析刘展

高层建筑混凝土绿色施工管理探析刘展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南京2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助推了我国的建筑产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目前在全世界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占40%,是工业能耗的1.5倍。节约建筑能耗,树立生态建筑理念已是刻不容缓的事。在新、改建建筑中,施工管理是绿色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对高层建筑物的施工管理中,选择高性能混凝土(HPC)与高强度混凝土(HSC)是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保证高层建筑工程品质的必备条件。加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是高层建筑绿色施工品质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绿色施工管理探析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物在我国大量涌现,建筑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对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探讨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1.1材料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与原材料有着密切的关联,要求其配合比必须合理,所使用的粗骨料粒径以3.2cm状态为宜,砂的含泥量应严格控制在1%范围内,粗骨料中的含泥量稍高一些,但需要控制在2%范围内,所使用中砂的模度系数并介于2.8~3.0区间内。在展开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求所使用的试块至少需要达到6组,并且均需要展开强度以及抗冻等性能试验,整个环节涉及到的操作流程与信息应得到全面的记录。

1.2浇筑施工

以合适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配制,在泵送环节坍落度尤为关键,其必须控制在100~140mm范围内,同时含气量需要在2%以内。伴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可以适当增减用水量。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要求砂必须足够坚硬,泵送之前要对材料含泥量进行试验。在后续的浇筑施工中,应确保模板以及钢筋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是保障浇筑质量的基本前提,并参考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确定出合适的分层以及分段长度。

1.3刚性控制

总结大量混凝土工程可知,两个构件的连接区域往往是质量问题的高发区,经常会出现裂缝等问题。具体来说,对于梁和柱等连接区域,可以使用施工缝的方法做进一步处理;而对于不同强度的交接区域而言,则需要设置在基础底板的上表面。如果采用独立基础的形式,则可以设置在梯形截面的变截面区域,这是确保能够与施工缝达到重合的基本举措。关于柱与梁,彼此对应的强度等级存在差异,所形成的交界面需要设置在距离柱为梁高的梁结构之上,此外还需要对于梁下皮等高区域的柱结构上进行浇筑施工,经此环节后所得到的浇筑强度要与柱强度达到统一水平。需注意的是,在对梁进行浇筑时要求混凝土必须施工到底板的平面区域,并且该区域不允许设置任何形式的施工缝,因此应遵循连续施工的原则。持续进行浇筑施工,当到达柱截面时,要求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与柱结构对应指标达到一致的状态,最终将板的上表面作为柱混凝土浇筑施工缝。所以,当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持续到板下平面区域时,此时要寻找到柱的截面位置,在此基础上设置出柱模板,且要求其支设高度与板厚达到同一水平。此外,梁板施工所使用的混凝土对应的强度等级应极可能相同。

2高层建筑提高混凝土绿色施工质量管理新方法

2.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经常出现裂缝问题,为避免裂缝的产生,在浇筑的过程中,可在建筑用地附近连接混凝土输送泵车,后备车辆则要在近处等候,在前车泵送完毕之后,备车继续浇筑,以此循环。混凝土在振捣的过程中需要均匀设置振捣位置,施工工人要做到快插慢拔、均匀插点、层层振捣。在初凝之前要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抹面,以此来消除大体积混凝土表面上的裂缝。混凝土的养护需要持续15d,前7d每天需要养护4次,每次间隔不得超过6h,后8d根据情况逐渐减少,不过每天养护次数不得少于2次。另外,为进一步提高质量监控力度,要以项目经理为首,建立起质量控制小组,将各个区域的质量控制职责落实到人。在施工之前要落实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要明确详细的工艺要求。

2.2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高稳定性探析

稳定性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压倒一切的大事,虽然目前绝大多数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均已采用自动化机械辅助进行,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自动化机械的衔接过程的管控、工序之间连续性的安排、物料准备等工作都会对施工质量的稳定性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自动化机械的衔接过程不仅对建筑企业提高自动化机械的利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稳定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此外,普通建筑物通常所使用的混凝土由于缺乏自密与高匀性,因此,其结构密度与强度均较差,对于整座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影响极大,目前高层建筑中所使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则因其浆液中添加了一定量的外加剂与矿渣超细微粉而增加了其流动性,这种流动性让高性能混凝土具备了自密性,这种自密性使得高性能混凝土不仅无需振捣,而且混凝土浆的匀质性较好,进而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稳定性[6]。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中针对稳定性的新突破在于建立真正能够统摄全局的施工质量管理系统,以系统论的既环环相扣,各环节又可以独立成为系统的高级管理方法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管控,对施工过程中的由施工条件到施工过程中人的因素等的扰动进行全盘抑制、全面管控,以切实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较高的稳定性。例如,在深圳地王大厦工程施工过程中即采用了系统论的方法,对整个施工进程进行了自上而下、由分部工程直至细枝末节的质量管控,并收到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2.3强化质量管控“三维”及其有效落实

在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强化质量管理工作可以形象化地以三个管控维度及其有效落实进行描述。质量管理控制的三个维度分别为严格规范“三线经络维度”、严格规范动态控制与静态控制灵活结合的质量管控维度以及层层把关的质量管控维度。“三线经络维度”即指在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轴线、标高线以及垂直线等“三线管控”,控制好这“三线”的施工质量就相当于控制了整座建筑工程的经络一样,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式的对于基本框架结构的保障作用。尤其是建筑与基础的相接处以及梁与柱的相接处,更是高层建筑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三维管控要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总工期为长期的静态控制,是不容改变的,而由总工期分解的各段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则为相对的静态控制,至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工程控制则为动态控制,对于动态控制中的可控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就可以达到从可变动态控制中要质量、要工期、要效益的管理目标。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必须对质量管控工作进行层层把关式的有效落实,质量管控应从原材物料的进场一直落实到原材物料在高层建筑中的使用完毕为止,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应做到“保质前提下有创新”与“高效前提下有管控”。

结语

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目前以高性能混凝土为主的施工质量管理中的新突破在于狠抓耐久性与稳定性,高耐久性的最终解决之道必然是楼板与梁柱的一体化浇筑,而高稳定性则依托于施工过程中的系统化质量管理工程对质量的扰动因素的全盘抑制与全面管控。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绿色施工管理必须全过程实施环境保护计划,排除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程水生.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工程与建设,2009(04):116~119.

[2]王金辉.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硅谷,2008(21):106~109.

[3]王凌晨,陈根国,陈张德.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05):136~139.

标签:;  ;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绿色施工管理探析刘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