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螺钉论文_罗光清,周友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椎弓根螺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螺钉,腰椎,脊柱,椎体,微创,手术,手术室。

椎弓根螺钉论文文献综述

罗光清,周友华[1](2020)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10月我院6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口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比2组手术情况及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和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后凸Cobb角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不显着(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较好,患者后凸Cobb角改善明显,而且疼痛较轻,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20年01期)

史占雷,李辉,于涛,韩葛峰,周伟哲[2](2019)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椎体爆裂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胸腰椎爆裂骨折为叁柱复合结构遭到损伤,破坏脊柱稳定性,导致感觉运动障碍。老年人未能及时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不规范,使疼痛症状未能缓解并加重,形成陈旧性胸腰椎爆裂骨折[1]。单纯后路的椎弓根钉棒复位与固定,复位效果满意,但易出现断钉、断棒,骨折不愈合,椎体高度复位后再次丢失、后凸畸形加重,迟发性神经损伤[2]。单纯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突成形术(PKP)对于陈旧的骨折存在骨水泥注入压力大,渗漏风险高,恢复椎体的高度有限,后凸畸(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都金鹏,黄大耿,郝定均,赵勤鹏,黄研生[3](2019)在《脊柱外科叁种导航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精确度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脊柱机器人与其他导航工具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时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的精确度差异。方法:使用脊柱机器人(第1组)对39名患者植入176枚椎弓根螺钉,使用导航模板(第2组)在28例患者中植入134枚螺钉,51例患者通过O-臂导航植入234枚螺钉(第3组)。应用术后CT扫描并根据Rampersaud A~D分级评估螺钉植入的精确度,同时收集其他临床资料。结果:"完美"椎弓根螺钉植入(A级),1~3组精确度分别为90.34%,91.79%,84.19%."临床可接受"螺钉植入(A级+B级),1~3组精确度分别为94.32%,95.52%, 90.60%.矢状位偏移角度分别为3.14°±9.28°,2.33°±10.38°,4.40°±7.25°;横断位偏移角度分别为3.26°±8.21°,3.39°±7.00°,4.10°±9.02°.统计分析显示,第1组与第2组、第3组分别相比,其"完美和临床可接受"以及矢状位、横断位偏移精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引导技术相比于导航模板或O-臂导航系统,在辅助螺钉植入时并未显示出明显的精确度差异,但其显着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中失血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田方遒[4](2019)在《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与通用型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使用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和通用脊柱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6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选择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方式,观察组则采取通用脊柱内固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中出血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和椎体后缘、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90.12±30.21)ml,少于对照组的(198.52±42.3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使用通用型和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相差不大,均能改善患者的Cobb角度以及椎体高度,但前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后者,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因此,临床中可以首先选择通用型脊柱内固定治疗。由于此次研究选取的样本数量少,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者认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内固定方式可扩大研究样本,作进一步研究,以提升研究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李庆梁[5](2019)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对照组行传统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跨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下床活动时间短,后1周ODI评分高,Cobb角小,椎体前缘高度高,VAS评分低(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加快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本文来源于《上海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贾云芬,边梦凡,王红,齐幸愉[6](2019)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挑选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68例在本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为被选取对象,为方便研究的顺利进行将所有被选取对象分为研究组(34例)与参照组(34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参照组被选取对象则采用基础护理,比较两组被选取对象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被选取对象各项护理指标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参照组34例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作用,该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且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住院时间也更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23期)

顾军,孙小明,王俊,罗爱华,李宽新[7](2019)在《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观察组,n=45)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n=55)。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24h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矫形影像学指标变化及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着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显着短于传统组(P<0.05);术后24h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显着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矫形影像学指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ODI评分变化幅度大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可减少患者术后切口疼痛,促进其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乔正堂[8](2019)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对降低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据硬币法分为两组,即传统组(n=40)与微创组(n=40)。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不良预后情况予以比较。结果微创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传统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效果显着,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患者健康的尽早恢复,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3期)

刘爱国,樊芹英,郭庆功,张显[9](2019)在《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退变性疾病是我国老年人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主要包括退变性椎间盘病变、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不稳、退变性腰椎滑脱等[1,2]。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及有手术指征者需行手术治疗,目前经典的治疗方法是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并结合内固定治疗。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5月应用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72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经留胜[10](2019)在《经皮微创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经皮微创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将12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62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与术后6个月,2组伤椎高度与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椎弓根螺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胸腰椎爆裂骨折为叁柱复合结构遭到损伤,破坏脊柱稳定性,导致感觉运动障碍。老年人未能及时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不规范,使疼痛症状未能缓解并加重,形成陈旧性胸腰椎爆裂骨折[1]。单纯后路的椎弓根钉棒复位与固定,复位效果满意,但易出现断钉、断棒,骨折不愈合,椎体高度复位后再次丢失、后凸畸形加重,迟发性神经损伤[2]。单纯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突成形术(PKP)对于陈旧的骨折存在骨水泥注入压力大,渗漏风险高,恢复椎体的高度有限,后凸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弓根螺钉论文参考文献

[1].罗光清,周友华.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

[2].史占雷,李辉,于涛,韩葛峰,周伟哲.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椎体爆裂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9

[3].都金鹏,黄大耿,郝定均,赵勤鹏,黄研生.脊柱外科叁种导航技术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精确度的比较[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

[4].田方遒.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与通用型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5].李庆梁.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上海医药.2019

[6].贾云芬,边梦凡,王红,齐幸愉.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室护理对策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7].顾军,孙小明,王俊,罗爱华,李宽新.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的临床疗效[J].河北医学.2019

[8].乔正堂.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对降低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9

[9].刘爱国,樊芹英,郭庆功,张显.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Cage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

[10].经留胜.经皮微创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一n经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在不同运动...标本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电阻应...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后伸载荷作...节段手术模型的植入物:(a)M8...腰4、5椎弓根螺钉通道长度测量...矢状位重建方法

标签:;  ;  ;  ;  ;  ;  ;  

椎弓根螺钉论文_罗光清,周友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