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王会娟河北省隆尧县第一中学05535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思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渐渐显示出来,而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焕发出不可遏止的勃勃生机:课堂理念——由知识本位转向人文关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课堂内涵——由“灌水”走向“点火”,使课堂教学增值;课堂交往——由孤独走向互动,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不管是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语文版、山东版的必修选修教材,还是新课程下各地各校不同版本的实验课程,在文学类阅读中,古今中外的诗歌所占比重不小。诗是人文的歌手,是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骄子,是灵感的造化。诗歌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新课程理念给了诗歌教学以驰骋的广阔天地,新的理念、策略、方法有利于突破原有的教育教学的窠臼。就高中诗歌课堂教学而言,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关照下对语文课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探索诗歌教学的内在规律,大力弘扬诗歌最重要的审美功能。

那么如何在诗歌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学传统的认同,让更多的学生爱学、乐学诗歌,接受美的熏陶呢?我在高中的诗歌教学实践中,做过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从思想情感层面探索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诗歌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教师通过符合学生实际的先进教学法,让学生掌握诗歌的特点,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感受能力,让学生有切实的收获与发展。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欲让学生爱学、乐学、善学诗歌,首先需要教师对诗歌有无限的热爱,惟有如此,教师在课堂上才能给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如我自己喜欢读诗,时常在诗旁写些感受,偶然被学生看到,他们也学着在读诗后写些旁批。其次需要教师对诗歌有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而不应只会转述教参或某名家的分析。第三是需要把学生的领悟放在首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对诗歌有了深刻的感悟后,不应把课堂看成是自我表演的舞台,强迫学生扮演粉丝,而要认真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找到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方法,实现诗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从课堂组织的层面探索诗歌有效教学的途径

1.探究诵读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歌情感与朗读声音交融的艺术。

诗歌是讲究声韵美的文体,是抒发感情的艺术载体。为把情感领悟与声音美感的体会结合在一起,我在教学时,会特别安排诗歌朗读讨论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探究。这一做法促使学生不断去斟酌朗读声音的分寸,时刻思考是否准确传递出了诗句的情感,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悟,先在小组中表达出来,让其他组员来点评,促使其进一步去反思与提高,完成探寻知识的过程。如我上古诗《蜀道难》一课,开头两句“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到底蕴藏了怎样的情感,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我提出问题后,各个小组积极响应,边讨论边揣摩朗读。刚开始,有的学生读得拘谨平淡,马上被小组成员否定掉了;又有的读得夸张响亮,又被小组成员批评为做作。经过不断的讨论和练习,有一个小组的代表用深感惊讶与无限感叹的语调朗读了一遍,其深情的投入和传神的诵读,让全班学生深受感染,好像忽然发现了遗失的珍宝,对诗歌感情与声音的交融有了更深切的领会。

2.激发联想想象潜能,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积累,深刻地感悟诗句内涵。

如教《春江花月夜》诗歌开头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时,我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分析其隐含的信息。一个小组讨论后说:“春雨绵绵,春江水涨,所以会‘连海平’,这句写出了春雨的多。”另一个小组马上反对说:“诗句明明写‘潮水’、‘共潮生’,这是大海涨潮,潮水倒涌入江面,所以江才与水平。”听到这样的回答后,我顺势组织学生评判分析,学生联系生活积累,都认为两种情况都是诗句隐含的信息,诗歌这样写,是为下面写春天、江水、大海、明月等内容定基调。

3.凭借课文诗歌,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讨论。

如我上粤教版必修2《语文》第五课之《死水》、《再别康桥》,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诗歌的意境”。在形象解释了什么是“象、意象、意境”后,为让学生从更广的视角领悟诗歌,首先,我提供了常见的意境类型及与之联系密切的意象,让学生积累知识,再以课文的诗句为例子让学生讨论其意境特点。有了这一层初步认识后,抛出一组问题让学生去比较归纳:《再别康桥》写到风吹垂柳的意境是清爽、袅娜,《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也写到清风,意境是死寂、污浊,为什么同一意象却有不同意境?意境与哪些因素联系密切?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后,作出了“意境与作者情感密切相关,意象不能机械地与意境等同”的深刻回答。这一回答是建立在之前让学生掌握了意象、意境的基础上的。如果前半节课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一上课就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来讨论,这样的课堂,名义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能力,实则让学生无所适从。

高中语文诗歌有效教学的探索是基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为切入点,结合诗歌文本的声韵、意象、意境、形象、语言、思想、风格、感情等特点,通过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按层次设计问题却不直接推出结论来达成的。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思考与用心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这不单单体现在课前,每节课后教师要都不断地反思与改进,以期在短短的40分钟内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到诗歌的大花园采撷芬芳,领略到诗歌艺术的迷人魅力。

标签:;  ;  ;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