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检测方法的研究

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检测方法的研究

初朋文张殿成张芳(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本文概述了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检测方法,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瑞雷波试验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检测,得出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等结论,确定快速无损检测的方法,为工程大面积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强夯处理;瑞雷波试验

引言

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检测方法有多种,通常的方法有钻探、坑探、原位测试(如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室内土工试验等,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易出现偏差。引用原位无损检测手段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瑞雷波具备原位无损检测的特征。瑞雷波法评价加固效果,是通过实测地基加固前后的波速差异,得到处理后的地基较处理前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善程度,同时可方便地对处理后场地在水平方向的均匀性做出评价,以及确定加固所影响的深度和范围。其高效益、低成本和灵活性得到了发挥。

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20km位于湿陷性黄土分布区,据设计要求,对黄土路基采用强夯进行加固处理,消除黄土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同时根据检测结果为强夯施工确定各项技术参数。

在建设项目区附近选择具有代表性30m×25m的强夯试验区,夯锤为园形,有四个排气孔,脱钩方式为定高度自动脱钩,锤重170KN,底面积:4.40m2,落距13.20m。

2地层结构特征

①层黄土(Q3):褐黄色,褐色,硬塑,湿—很湿,见针状物根孔及针状物孔隙,有白色网膜,局部含姜石2-5%,δs=0.013---0.045,具有湿陷性,厚度4.70-,5.50m。

②层亚粘土(Q3):红棕色,硬塑,湿,含铁锰结核,见孔隙及白色钙质网膜,含有小姜石。揭露厚度2.25-4.05m,不具有湿陷性。

3强夯处理施工工艺

强夯处理工艺采用二遍强夯、一遍满夯,强夯单击夯击能2250kN•m,满夯单击夯击能800kN•m。强夯夯点间距4m,布点方式梅花形,排与排之间错移2.50m,间隔跳打,最后两击平均单击沉降量≤5cm。满夯布点方式梅花形,夯点搭接0.25d(d为重锤直径),点夯单击点2—3击。夯点平均沉降量160.2cm,场地平均沉降量,87.1cm。强夯处理地面无隆起现象。

4强夯效果检测

4.1标准贯入试验

钻孔内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进行夯前、夯后对比,不同深度的击数见表1。通过表1可以看出,夯后标贯击数增大,7m左右曲线基本重合,因此根据标贯试验判断有效加固深度约7m。

夯前、夯后标贯击数统计表及增幅百分率表1

4.2地层土工试验指标

经强夯后黄土骨架结构基本破坏,孔隙减少,湿陷性消失,由黄土转化为一般粘性土(亚粘土),开挖后地层呈层状(夯击导致)。夯后物理性质指标表现为干密度(ρd)增大,天然孔隙比(eo)减小,湿陷系数δs变小。按lm间隔对地层土的ρd、eo及δs夯前、夯后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按夯前钻孔统计,夯后钻孔统计,探坑单独统计。夯后ρd大于夯前ρd,增加5.5—13.2%,在强夯影响范围内,干密度提高效果明显,达到1.6g/cm3,湿陷性消除。夯后eo小于夯前eo,孔隙比(eo)降低,降幅为1.60—11.48%,在强夯影响范围内,孔隙比(eo)显著降低,达到一般粘性土eo指标范围,效果较明显。湿陷系数δs夯后远小于夯前δs,夯后δs=0.001—0.011,湿陷性消失,达到消除湿陷性的目的。

4.3瑞雷波测试

瑞雷波沿地面表层传播,同一波长的瑞雷波的传播特性反映了地层水平方向的变化情况,不同波长的瑞雷波的传播特性反映出不同深度地层的变化情况。利用面波频谱分析法测瑞雷波波速。具体方法是由震源产生一定带宽的脉冲,通过测线上不同震源距的两个检波器,把信号接收到采集设备中,然后采用相干函数和功率谱、相信展开谱,从而得到不同频率的瑞雷波速度,获得频散曲线,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计算得出瑞雷波速度—深度曲线(VR—h曲线)。

瑞雷波波速夯前与夯后相比较,波速有不同程度提高,特别是表层范围内提高明显,不同深度处波速对比见表2。

瑞雷波波速夯前与夯后对比表表2

经强夯后在0—5.00m范围内波速值145.0—173.4m/s,增幅度大,处理效果明显,夯后从整个场地波速值分析,波速值不低于150m/s时湿陷性消除。

采用标贯试验击数与瑞雷波波速两者建立相关关系,经过计算,夯前与夯后相关关系式如下:

夯前:Y=9.5×10-3X1.2878相关系数0.8506

夯后:Y=10-9X4.5405相关系数0.8071

式中:Y—标贯击数(击)

X—波速值(m/s)

4.3强夯加固影响深度

强夯加固影响深度利用理论计算与试验确定相对比,更切合实际确定影响深度,理论计算引用H=α0.1wh(α取0.5),试验方法利用H—ρd曲线、H—eo曲线、H—δs曲线及VR—H曲线,综合评价强夯加固影响深度为5.5m,达到湿陷性黄土层的层底深度。

5结语

通过本次对黄土强夯试验区的检测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单击夯能为2250KNm的情况下加固深度为5.50m,强夯处理后黄土湿陷性消除。

(2)对强夯处理后的路基利用瑞雷波检测,具体参数为偏移距1m,道间距2m,激发点间距2m,采样间距0.5m。测得瑞雷波速值不小于150m/s时,强夯处理效果满足工程要求。

(3)布置适量钻孔进行标贯试验测试,标贯间距1m,实测标贯击数与瑞雷波波速计算的标贯击数对比,相互吻合属于强夯处理效果明显。通过工程实际验证,检测结论正确,检测工期缩短。

参考文献:

[1]GB50021—2001(2009)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杨成林,等.瑞雷波勘探.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标签:;  ;  ;  

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检测方法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