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论文和设计-余晓玲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循环系统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其包括培育仓、热水循环装置、太阳能集热器、空气热交换器和生物热采集装置;热水循环装置包括水泵、水仓和循环水管道;水仓设于培育仓内;太阳能集热器设于培育仓外侧的顶部;空气热交换器沿水平方向设于培育仓内;生物热采集装置设于培育仓内;循环水管道分别与太阳能集热器、空气热交换器和生物热采集装置连接;水泵用于控制水仓和循环水管道的循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其利用生物能、空气能和太阳能实现热水循环,安全环保、无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影响小,具有推广前景。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包括培育仓(10)、热水循环装置、太阳能集热器(20)、空气热交换器(21)和生物热采集装置(22);所述热水循环装置包括水泵(11)、水仓(12)和循环水管道(13);所述水仓(12)设于所述培育仓(10)内;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0)设于所述培育仓(10)外侧的顶部;所述空气热交换器(21)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培育仓(10)内;所述生物热采集装置(22)设于所述培育仓(10)内;所述循环水管道(13)分别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0)、所述空气热交换器(21)和所述生物热采集装置(22)连接;所述水泵(11)用于控制水仓(12)和所述循环水管道(13)的循环。

设计方案

1.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包括培育仓(10)、热水循环装置、太阳能集热器(20)、空气热交换器(21)和生物热采集装置(22);所述热水循环装置包括水泵(11)、水仓(12)和循环水管道(13);所述水仓(12)设于所述培育仓(10)内;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0)设于所述培育仓(10)外侧的顶部;所述空气热交换器(21)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培育仓(10)内;所述生物热采集装置(22)设于所述培育仓(10)内;所述循环水管道(13)分别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0)、所述空气热交换器(21)和所述生物热采集装置(22)连接;所述水泵(11)用于控制水仓(12)和所述循环水管道(13)的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道(13)依次通过所述生物热采集装置(22)、所述空气热交换器(21)和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还包括通断器(31)和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水仓(12)连接;所述通断器(31)用于在温度控制器检测到水仓(12)高于预设温度时;切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0)与所述循环水管道(13)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仓(10)内还包括鼓风机(30);所述鼓风机(30)用于控制所述培育仓(10)内空气循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循环系统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热是一种新型能源,其为生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本身所产生的大量的热。生物热主要是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水以及其他物质时释放出来的。释放出来的能量部分用来合成高能化合物,供微生物合成和代谢活动的需要,部分用来合成产物,其余部分则以热的形式散发出来。生物热大量产生于菌体的对数生长期,这一阶段所产生的大量热成为发酵过程热平衡的主要因素。

现有技术中很少有针对性将生物热进行利用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其针对在微生物发酵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并且辅以太阳能和空气能的热量,实现热水循环。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其包括培育仓、热水循环装置、太阳能集热器、空气热交换器和生物热采集装置;所述热水循环装置包括水泵、水仓和循环水管道;所述水仓设于所述培育仓内;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设于所述培育仓外侧的顶部;所述空气热交换器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培育仓内;所述生物热采集装置设于所述培育仓内;所述循环水管道分别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和所述生物热采集装置连接;所述水泵用于控制水仓和所述循环水管道的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管道依次通过所述生物热采集装置、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和所述太阳能集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还包括通断器和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水仓连接;所述通断器用于在温度控制器检测到水仓高于预设温度时;切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循环水管道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培育仓内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用于控制所述培育仓内空气循环。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其利用生物能、空气能和太阳能实现热水循环,安全环保、无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影响小,具有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0-培育仓;11-水泵;12-水仓;13-循环水管道;20-太阳能集热器;21-空气热交换器;22-生物热采集装置;30-鼓风机;31-通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中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其针对在微生物发酵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并且辅以太阳能和空气能的热量,实现热水循环。

具体的,所述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包括培育仓10、热水循环装置、太阳能集热器20、空气热交换器21和生物热采集装置22;所述热水循环装置包括水泵11、水仓12和循环水管道13。循环水管道13内装有用于吸收或释放热量的循环水。

所述水仓12设于所述培育仓10内;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0设于所述培育仓10外侧的顶部;所述空气热交换器21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培育仓10内;所述生物热采集装置22设于所述培育仓10内;所述循环水管道13分别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0、所述空气热交换器21和所述生物热采集装置22连接;所述水泵11用于控制水仓12和所述循环水管道13的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管道13依次通过所述生物热采集装置22、所述空气热交换器21和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0。首先经过生物采集装置和空气热交换器21避免在经过太阳能集热器20后,对生物热采集装置22进行升温,影响生物热反应系统内微生物的活性。

进一步的,在实际使用中,热循环系统温度需求可能不相同,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还包括通断器31和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水仓12连接;所述通断器31用于在温度控制器检测到水仓12高于预设温度时;切断所述太阳能集热器20与所述循环水管道13的连接。在生物热采集装置22和空气热交换器21对循环水升温已经足够的情况下,通过通断器31阻止循环水进一步升温,实现温度控制。

为了减少该热水循环装置对整个培育仓10内温度造成的影响,所述培育仓10内还包括鼓风机30;所述鼓风机30用于控制所述培育仓10内空气循环。将空气循环后,在热水循环装置带走一部分热量的情况下,使培育仓10内温度稳定,减少对微生物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其利用生物能、空气能和太阳能实现热水循环,安全环保、无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影响小,具有推广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6738.4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558681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F24H 9/12

专利分类号:F24H9/12;F25B30/06;F24S20/40;F24V30/00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河南恩赛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南恩赛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68号数码港1503-59号

发明人:余晓玲

第一发明人:余晓玲

当前权利人:河南恩赛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  

一种空气能、太阳能和生物热三能合一热水循环系统论文和设计-余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