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军寿星的传奇人生

百年红军寿星的传奇人生

一、百岁红军寿星的传奇人生(论文文献综述)

王友平[1](2020)在《一心向党经风云——百岁女红军黄海云》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3月20日,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黄海云于广州不幸病逝,享年101岁。灵堂挽联写道:"三过草地长征路上坚强小战士;百岁寿星人生途中幸福老母亲。"黄海云有着一段颇具传奇、令人敬佩的革命经历,她曾身经百战、历经磨难,见证了中国百年历史变迁、世纪风云变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梁茜[2](2019)在《广西卫视原创养生文化节目《百寿探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寿,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我国的长寿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吃得饱穿得暖”,对健康长寿有了更高的要求,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提倡优质养生。随着人们对健康长寿关注度的日益提升,延伸出了对养生文化的关注,我国的长寿之乡也正逐渐进入大众视野。2015年中国老年学会公布了73个“中国长寿之乡”,其中广西就有25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数量居全国首位。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百岁老人最多的省份,广西名列第四。广西现有26个长寿县,长寿老人多,养生资源丰富。因此,在广西做长寿电视节目具有先天的优势。另外,长寿之乡的百岁老人是当地长寿文化、旅游资源的最佳代言人,是一本“养生教科书”。在此背景下,广西电视台卫星频道立足本土资源、主打养生文化、自主研发并重点打造了原创养生文化电视节目《百寿探秘》。《百寿探秘》不同于其它类健康养生节目,节目定位为人文纪实类电视节目,它以介绍百岁老人的长寿养生秘笈为切入点。除此之外,还向观众展示了长寿之乡的仪式、伦理、趣味等不同方面的文化特性。《百寿探秘》自2017年1月每周二晚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2018年12月荣获“TV地标”——年度上星频道最具品牌影响力节目。《百寿探秘》作为地方电视台养生节目,立足本土资源、主打本土文化、依靠本土团队自主研发创新,也可以叫好又叫座。本文以广西卫视原创养生文化节目《百寿探秘》作为个案研究,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地梳理,探究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启发。同时利用本人在节目实习机会,搜集节目第一手资料以及访谈了节目主创人员等。在研究中,采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法,对节目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更深层地发掘这一养生节目的特征,重点分析包括主体元素、视听元素以及叙事元素在内的节目传播元素,试图通过相关梳理研究节目初步成功的原因以及节目的传播功能,包括媒介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而总结其对当前地方电视台养生类节目的启示。最后,结合节目发展的现状,研究节目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深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公蒗蒗[3](2019)在《江西会馆剧场及演剧研究 ——以赣、湘、鄂、川、渝为例》文中指出会馆是明清时期的特殊产物,是一种管理流寓的社会组织。剧场是会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剧是会馆的日常活动。江西会馆是指江西人在本省和外省建立的会馆,最早在北京建立,因人口迁移、商业贸易和信仰传播而遍布南方诸省,不仅是江西人组织集会的地方,更是戏曲演出的重要场所。因迁入地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江西会馆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南多北少和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建筑形制具有趋同性和差异性,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特征。在移民视域下对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五省市市30余座现存江西会馆剧场实地考察,进行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再结合其他江西会馆资料和地方戏曲史料,以剧场为中心,从空间、造型和装饰三方面对江西会馆的建筑形制进行讨论,一是论证省外江西会馆与省内万寿宫建筑相关关系;二是阐明江西会馆的相似性与因地制宜的特性。再以会馆演剧为聚焦点,根据演出时间和目的的不同,将演剧类型分为酬神、节令、商业和其他等几类;依照戏曲传播规律和地方戏曲生态,对各地江西会馆演剧的剧种做出个例分析,论证了弋阳腔对地方戏曲高腔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对演出剧目和演出资金来源进行探究,认为江西会馆演出剧目主要为传统剧目、目连戏和真君戏等,江西会馆演剧的资金来源为捐厘、募捐、租金和个人罚款等。江西会馆演剧的功能丰富,文化层面上,可祭祀神只、高台教化;社会层面上,可传递乡音、构建秩序;商业层面上,可繁荣市场、应酬交际。民国以来,会馆功能退化,加之天灾人祸,会馆逐渐没落。以江西抚州玉隆万寿宫(抚州会馆)为例,说明如何借助名人效应和地方文化,进行会馆保护和再利用。

周龙[4](2017)在《但愿人长久》文中研究指明1我并拢双腿,端坐在谢部长对面的真皮沙发里,双手伸开压在膝盖上,头半耷拉着等待某个重要消息。"根据你的能力和表现,地委决定提拔你为万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部长挠人顺耳的话慢悠悠地荡漾过来。我身子小抽一下,抬

莫秋凡[5](2014)在《桂北地区孝歌唱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桂北地区内800%以上的地方都是山地,整体上处于五岭之一的越城岭范围内,从东往西有四条南北向的河流——灌江、湘江、资江和浔江纵贯其中的山地之中,形成了四条较为平坦的山间通道,自古以来就是湘楚文化和南越文化碰撞汇集之地,除湘江河谷的湘桂走廊名声在外,其它三条河谷由于交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外界关注度较小,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原生态文化。本文以桂北地区为整体观察范围,重点考察则选择原生态文化破坏最小的资江源头一带流域——资源山地。试图点面结合地描述桂北山地的文化生态,深入探讨孝歌的文学特质和文化内涵。孝歌作为桂北丧葬文化和民俗文学的代表,其涉及的范围既有文化的领域也有文学的领域,是一种多属性的组合体,外延丰富,内涵复杂,如果单纯地从文化或者文学去研究孝歌,都有可能失之于偏颇。因此,本文选择桂北地区这一独特的孝歌流传区域,以原汁原味的生态文学和文化载体——孝歌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孝歌的文学和文化的特质内涵作一全面性的研究。简而言之,地域的独特性、对象的生态性和研究的全面性将既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本文最为突出的三个主要特征。首先,地域的独特性。第一,桂北地区虽然只是广西北部一个较小的区域,但是,桂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湘楚文化与南越文化交汇之地,两种文化在此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了既有巫楚之风又有南越之俗的桂北山地文化。第二,桂北地区还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地区,在这片不到1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居住着汉、苗、瑶、壮、回、侗、土家等近30个民族,各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相互交流,形成了彼此融通共识又各家存异的民俗文化,尤其是在丧葬文化方面,虽然各民族在一些细节保留了本民族的特征,但孝歌、土葬等却基本上是各民族共通共用的丧葬习俗。第三,桂北地区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区域,山地面积占八成以上,尤其是桂北资源县,山地面积几乎占到90%以上,形成了封闭而保守的山地文化。"虽僻南陲,然而江山所钟,流风所激,多有仿屈宋遗风,拾其芳草焉。" ①或许正因为相对封闭和保守,却又不得不受湘越文化激化,资源及其他桂北山地中的丧葬文化和孝歌生态保留了一种在开放保守互动中缓慢进化的独特韵致。其次,对象的生态性。这里的研究主要对象——孝歌具有生态性,是因为孝歌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原生态山地文化内涵,而且本身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艺术样式。孝歌所生存的文化环境有着浓厚的事事皆歌的民俗习惯,当地在丧葬活动中保留了很多具有山地特色的"闹丧""喜丧"习俗仪式,死亡被根深蒂固地认为是一种新生循环,而非仅是一种肉体终结。在孝歌本体上,孝歌的编纂方式古朴而实用,讲究程式化的文化背景,突出自身娱神乐人的核心功能,具有动态表演、套式化运用和节点变换的内部规律。另外,孝歌本体在文体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和方言的保留等方面都体现了一种古老而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性特征。孝歌的文化生态和本体生态,使其在长期的丧葬活动中形成了一套阴阳两界意愿表达、人神交流的沟通体系,这种人神交流反过来又反映了历史积淀而成的桂北地区各民族的社会秩序、民风民俗、地域性格、历史思想、审美观及价值观。最后,研究的全面性。孝歌处深山穷谷,而有抱瑾握瑜之余波。因此已引起目前学术界的关注并产生了不少关于孝歌研究的成果。如刘天学《三峡地区丧歌浅析》分析了孝歌的表演形式、音乐特点及其具有的文学属性和文化属性;张建军《简论陕南孝歌》则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孝歌的产生及其文化构成和文化整合方面的特点;蒋素利、徐一锋《桂北"孝歌"文化内涵的解读》通过分析孝歌的起源、形式及内容,分析了孝歌所蕴含的儒释道的文化内涵。等等。这些孝歌大都侧重于孝歌的文化属性,较少关注孝歌本体的文学属性,本文则尝试将孝歌的文化人类学、文学、历史地理学等属性结合起来,对孝歌作一个立体的全面研究。揭示孝歌与其内在道德精神——孝道的联系,突出孝歌在山地社会生活中对社会秩序的塑造和影响。并借此引申阐述了孝歌的人学意义、面临的生存困境和生存思考。

晓晨,茉琳[6](2013)在《百岁老红军的“百年长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赴京参加王妈妈百岁华诞庆贺活动今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但往日寂静冷清、今日车水马龙的西城区丰盛胡同却让人感到暖意融融。1月13日,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举办的百岁老红军王定国"感动中国"文艺演出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礼堂举行。本刊记者也荣幸受邀亲临现场一睹这位百岁老妈妈的巾帼风采。

陈莹[7](2012)在《身在江湖(散文·十八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女儿树随着一阵嘹亮的啼哭,一个孩子降生了。哦,是个漂亮的女娃子!从这一天起,一件庄严的婚姻大事,不,应该说是家庭大事的筹备工作,就隆重开始了。女娃子的父母满怀欣喜与期盼,在大门前虔诚地栽下一棵幼苗—香樟树,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份人生大礼。在江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香樟与法桐是随处可见的两个树种。如果你在一家门前看到了新植的法桐,那么这户人家多半是刚刚诞生了男孩。这不难理解,"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嘛!而门前那株稚嫩的香樟树,则是专为女儿所种了。为什么?因为过去江南的女子出阁,再穷的娘家也要陪嫁一副樟木箱子。因此,香樟树一般是与女孩儿相伴成长的,当女孩长到十七八岁,香樟树也刚好够做樟木箱子的材料了。于是,那些腿勤嘴甜的媒婆,就会瞄着那玉树临风的香樟,一个接一个,一趟接一趟,牵着红线登门造访喽。

叶广芩[8](2012)在《状元媒》文中认为跳加官(代序)《跳加官》是戏曲开场前加演的戏曲舞蹈,以恭维讨好观众为目的。加官角色多以生角扮演,着红袍,叼面具,手执"天官赐福"、"一品当朝"、"加官晋爵"一类条幅,随着闹台锣鼓《将军令》的曲牌,边舞边跳,展示条幅,呈现祥瑞,以博喝彩和赏头。我这大半辈子真是看了不少戏,从传统戏到"革命样板",又到"新编",又回到传统。但是看《跳加官》却只有一次,那次对我来说是没有准备的被

九月[9](2011)在《巾帼传奇老红军王定国 永远的长征》文中研究指明一位传奇女性,14岁参加革命,曾三过雪山草地,屡经血战闻名军中。王定国,这位人所共知的"王妈妈",是红军精神的一面旗帜,是迄今健在的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少有的女性之一……2011年5月,在母亲节的鲜花飘香的日子,笔者带着温馨问候和祝福,无限崇敬地走进这位传奇寿星女将军的家,拜望这位跨越世纪的老人、98岁高龄的老红军王定国。

潘文献[10](2010)在《巴马长寿村的秘密》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南方一片大石山区,联合国官员曾被那里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极度贫困所震惊,将大石山区形容为"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然而,就是在这么一个曾经以自然条件恶劣、贫困惊人、缺医少药而着称的地方,却隐藏着中国最高的百岁长寿率,这就是现在蜚声中外的广西长寿村——巴马。

二、百岁红军寿星的传奇人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岁红军寿星的传奇人生(论文提纲范文)

(1)一心向党经风云——百岁女红军黄海云(论文提纲范文)

流浪女童工参加红军
长征路上历艰险
“革命不成功,誓不把家还”
终身宣传、弘扬长征精神

(2)广西卫视原创养生文化节目《百寿探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五、应用理论
第二章 《百寿探秘》节目概观
    一、节目定位:人文纪实类养生文化节目
    二、节目的创办背景及诞生
        (一) 节目的创办背景
        (二) 节目的诞生
    三、节目宗旨
第三章 《百寿探秘》节目电视元素分析
    一、主体元素:百岁老人、主持人两大主体
        (一) 百岁老人的象征表意
        (二) 行走中的主持人
    二、视听元素:长寿文化、地域文化的电视呈现
        (一) 视觉元素对长寿文化、地域文化的表达
        (二) 听觉元素对长寿文化、地域文化的传达
    三、叙事元素——故事承载的情感叙事
        (一) 叙事方式:用精彩的故事演绎和诠释生命哲学与长寿的意义
        (二) 叙事视角:限知视角与平视视角
第四章 《百寿探秘》节目传播功能分析
    一、媒介功能:养生节目本土化,打造广西长寿新名片
        (一) 贯彻本土化策略:打造广西长寿新名片
        (二) 发掘老人个体价值:公益传播渗透人文关怀
        (三) 知识教化:寓教于乐传播健康养生之道
    二、文化功能:增强受众的价值认同,传播广西长寿文化
        (一) 长寿文化的表达、长寿精神的解读
        (二) 增强受众对长寿文化的价值认同
        (三) 增强受众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
第五章 《百寿探秘》节目对地方台养生节目的借鉴意义
    一、坚持本土化发展战略,打造养生类电视节目特色品牌
    二、“选题”与“观念”并重,向“服务为王”倾斜
    三、明确节目定位,立足本土开发节目衍生产品
第六章 《百寿探秘》节目的优化路径
    一、故事化不等于娱乐化,警惕矫枉过正
    二、加强主创团队专业素养,采取“+专家顾问”方式
    三、丰富叙事形式,实现节目主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江西会馆剧场及演剧研究 ——以赣、湘、鄂、川、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明清时期江西会馆述略
    第一节 江西会馆的建立
    第二节 江西会馆的特征
    第三节 江西会馆的功能
    小结
第二章 江西会馆剧场的遗存状况
    第一节 江西省内的江西会馆
    第二节 湘鄂的江西会馆剧场
    第三节 川渝的江西会馆剧场
    小结
第三章 江西会馆剧场的建筑形制
    第一节 空间布局
    第二节 剧场形制
    第三节 装饰特征
    小结
第四章 江西会馆的演剧活动
    第一节 演剧类型
    第二节 演剧剧种
    第三节 演剧剧目
    第四节 演剧戏资
    小结
第五章 江西会馆的演剧功能
    第一节 文教功能
    第二节 社会功能
    第三节 商业功能
    小结
第六章 江西会馆的保护与再利用
    第一节 会馆保护的政策和现状
    第二节 江西会馆的消失与保护
    第三节 抚州玉隆万寿宫(抚州会馆)案例分析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五省市江西会馆(含万寿宫)碑刻资料
附录二 :五省市江西会馆(含万寿宫)舞台题记
附录三 :四川地方志记载“江西会馆”简表
附录四 :重庆地方志记载“江西会馆”简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桂北地区孝歌唱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桂北地区的文化和孝歌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选题价值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方法和资料
第一章 桂北孝歌产生流传的历史地理背景
    第一节 资源县建置沿革与山地文化源流
    第二节 山地环境的文化感知和山地文化的形成
    第三节 人口的分布和迁徙与本土文学活动的兴盛
    第四节 事事皆歌的民俗环境
    第五节 孝歌的丧葬仪礼生境
第二章 桂北孝歌的分类和艺术特征
    第一节 桂北孝歌的分类
    第二节 桂北孝歌的文体使用特征
    第三节 桂北孝歌的表现手法特征
    第四节 桂北孝歌的方言特征
第三章 桂北孝歌的交流体系
    第一节 灵魂不死观念
    第二节 祖先故事
    第三节 仪式象征
    第四节 歌师主导
    第五节 娱神乐人沟通入神
第四章 桂北孝歌的唱本编纂
    第一节 师公信仰与孝歌唱本编纂主体
    第二节 孝歌唱本流传和编纂的现状调查
    第三节 孝歌唱本的编纂意愿和特征
    第四节 孝歌唱本编纂的程式化要求
    第五节 孝歌唱本的编排规律
第五章 桂北孝歌的文化功能
    第一节 孝歌与孝道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孝歌对山地社会秩序的塑造
第六章 桂北孝歌的本体价值
    第一节 孝歌是一种人学
    第二节 亡者带给生者的精神敬畏
    第三节 生者送给亡者的物质贿赂
    第四节 人的生死矛盾和超越
第七章 桂北孝歌的生存困境与思考
    第一节 "四面楚歌"与孝歌
    第二节 "涂歌巷舞"与孝歌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6)百岁老红军的“百年长征”(论文提纲范文)

赴京参加王妈妈百岁华诞庆贺活动
王妈妈的传奇一生
与山西晋城的跨世纪情缘
乐观、好学、热心肠是王妈妈的长寿秘诀

(9)巾帼传奇老红军王定国 永远的长征(论文提纲范文)

丹青为友写长征
大爱于胸:永远的长征

四、百岁红军寿星的传奇人生(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心向党经风云——百岁女红军黄海云[J]. 王友平. 四川档案, 2020(03)
  • [2]广西卫视原创养生文化节目《百寿探秘》研究[D]. 梁茜. 广西大学, 2019(01)
  • [3]江西会馆剧场及演剧研究 ——以赣、湘、鄂、川、渝为例[D]. 公蒗蒗.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4]但愿人长久[J]. 周龙. 广西文学, 2017(05)
  • [5]桂北地区孝歌唱本研究[D]. 莫秋凡. 广西师范大学, 2014(07)
  • [6]百岁老红军的“百年长征”[J]. 晓晨,茉琳. 人人健康, 2013(02)
  • [7]身在江湖(散文·十八章)[J]. 陈莹.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2(08)
  • [8]状元媒[J]. 叶广芩.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2(04)
  • [9]巾帼传奇老红军王定国 永远的长征[J]. 九月. 北京纪事, 2011(07)
  • [10]巴马长寿村的秘密[J]. 潘文献. 今日民航, 2010(08)

标签:;  

百年红军寿星的传奇人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