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包括:主尺、游标尺、固定检测臂、移动检测臂、第一标准棒和第二标准棒;游标尺套设在主尺上并与主尺滑动连接;固定检测臂安装在主尺上,移动检测臂安装在游标尺上;第一标准棒和第二标准棒分别安装在固定检测臂和移动检测臂上,第一标准棒和第二标准棒对称设置并位于同一条平行于主尺的直线上。通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进行皮带轮测量时,操作人员只需一手手持检具,将第一标准校棒和第二标准棒卡于皮带轮的轮槽中;然后另一只手将游标尺固定,即可读数,该读数即为皮带轮跨球直径的尺寸。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尺(1)、游标尺(2)、固定检测臂(3)、移动检测臂(4)、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游标尺(2)套设在主尺(1)上并与主尺(1)滑动连接,游标尺(2)与主尺(1)构成游标卡尺结构;固定检测臂(3)安装在主尺(1)上,移动检测臂(4)安装在游标尺(2)上并随着游标尺(2)相对于固定检测臂(3)来回滑动;固定检测臂(3)和移动检测臂(4)上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相互配合形成腹腔(7),腹腔(7)的宽度随着移动检测臂(4)的滑动而增减;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分别安装在固定检测臂(3)和移动检测臂(4)上,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对称设置并位于同一条平行于主尺(1)的直线上。

设计方案

1.一种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尺(1)、游标尺(2)、固定检测臂(3)、移动检测臂(4)、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

游标尺(2)套设在主尺(1)上并与主尺(1)滑动连接,游标尺(2)与主尺(1)构成游标卡尺结构;固定检测臂(3)安装在主尺(1)上,移动检测臂(4)安装在游标尺(2)上并随着游标尺(2)相对于固定检测臂(3)来回滑动;

固定检测臂(3)和移动检测臂(4)上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相互配合形成腹腔(7),腹腔(7)的宽度随着移动检测臂(4)的滑动而增减;

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分别安装在固定检测臂(3)和移动检测臂(4)上,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对称设置并位于同一条平行于主尺(1)的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其特征在于,固定检测臂(3)与主尺(1)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其特征在于,移动检测臂(4)与游标尺(2)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其特征在于,两个凹槽对称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其特征在于,固定检测臂(3)和移动检测臂(4)对称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均位于腹腔(7)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均采用橡胶棒。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其特征在于,游标尺(2)底部设有推拉块(8)。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其特征在于,游标尺(2)顶部活动安装有用于将游标尺(2)固定在主尺(1)上的调节螺栓(9)。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

背景技术

皮带轮跨球直径尺寸为所有客户要求的必检尺寸,目前公司内部检验方法为:由一人手持两根标准校棒(2.5mm),分别卡在皮带轮左右两边槽角中,另一人使用卡尺测量两根球棒之间的宽度,即为皮带轮跨球直径。该方法需要两人配合操作,操作起来非常的不便,而且手持校棒的稳定性不高,会导致测量结果十分的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包括:主尺、游标尺、固定检测臂、移动检测臂、第一标准棒和第二标准棒;

游标尺套设在主尺上并与主尺滑动连接,游标尺与主尺构成游标卡尺结构;固定检测臂安装在主尺上,移动检测臂安装在游标尺上并随着游标尺相对于固定检测臂来回滑动;

固定检测臂和移动检测臂上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相互配合形成腹腔,腹腔的宽度随着移动检测臂的滑动而增减;

第一标准棒和第二标准棒分别安装在固定检测臂和移动检测臂上,第一标准棒和第二标准棒对称设置并位于同一条平行于主尺的直线上。

优选的,固定检测臂与主尺一体成型。

优选的,移动检测臂与游标尺一体成型。

优选的,两个凹槽对称设置。

优选的,固定检测臂和移动检测臂对称设置。

优选的,第一标准棒和第二标准棒均位于腹腔下方。

优选的,第一标准棒和第二标准棒均采用橡胶棒。

优选的,游标尺底部设有推拉块。

优选的,游标尺顶部活动安装有用于将游标尺固定在主尺上的调节螺栓。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进行皮带轮测量时,操作人员只需一手手持检具,将第一标准校棒和第二标准棒卡于皮带轮的轮槽中;然后另一只手将游标尺固定,即可读数,该读数即为皮带轮跨球直径的尺寸。

该检具测量过程中,皮带轮卡接在腹腔中后,可通过第一标准棒和第二标准棒插入皮带轮的轮槽,从而通过第一标准棒、第二标准棒和腹腔配合,使得该检具与皮带轮之间形成四点接触,实现了检具对皮带轮的多角度抵靠固定,从而进一步保证测量过程中皮带轮的稳定,便于测量定位,提高测量精度。

该皮带轮跨球直径专用检具,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适用范围广,测量结果十分精准,而且只需一人即可操作,大幅度节约人工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示:主尺1、游标尺2、固定检测臂3、移动检测臂4、第一标准棒5、第二标准棒6、腹腔7、推拉块8、调节螺栓9。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包括:主尺1、游标尺2、固定检测臂3、移动检测臂4、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

游标尺2套设在主尺1上并与主尺1滑动连接,游标尺2与主尺1构成游标卡尺结构。固定检测臂3安装在主尺1上,移动检测臂4安装在游标尺2上并随着游标尺2相对于固定检测臂3来回滑动。如此,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滑动游标尺2调节固定检测臂3和移动检测臂4之间的间距,从而通过固定检测臂3和移动检测臂4卡接不同直径的皮带轮进行直径测量。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检测臂3与主尺1一体成型,移动检测臂4与游标尺2一体成型。

固定检测臂3和移动检测臂4上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相互配合形成腹腔7,腹腔7的宽度随着移动检测臂4的滑动而增减。腹腔7的设置,为皮带轮提供了放置空间,有利于测试过程中皮带轮相对于该检具的稳定,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率。

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检测臂3和移动检测臂4上的凹槽对称设置,且,固定检测臂3和移动检测臂4也对称设置,以保证皮带轮测量过程中相对两侧的受力均衡,从而保证皮带轮的卡接稳定。

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分别安装在固定检测臂3和移动检测臂4上,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对称设置并位于同一条平行于主尺1的直线上。如此,皮带轮测量过程中,皮带轮卡接在腹腔7中后,可通过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插入皮带轮的轮槽,从而通过第一标准棒5、第二标准棒6和腹腔7配合,使得该检具与皮带轮之间形成四点接触,实现了检具对皮带轮的多角度抵靠固定,从而进一步保证测量过程中皮带轮的稳定,便于测量定位,提高测量精度。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均采用橡胶棒,以避免划伤皮带轮的轮槽。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均位于腹腔7下方,以形成检具与皮带轮的多点接触。

本实施方式中,游标尺2底部设有推拉块,以方便游标尺2的推拉移动。本实施方式中,游标尺2顶部活动安装有用于将游标尺2固定在主尺1上的调节螺栓9,以方便固定游标尺2进行精准读数。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检具在进行皮带轮检测时,操作人员只需一手手持检具,将第一标准棒5和第二标准棒6卡于皮带轮的轮槽中;然后另一只手将调节螺栓9锁死,即可读数,该读数即为皮带轮跨球直径的尺寸。

该皮带轮跨球直径专用检具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适用范围广,测量结果十分精准,而且只需一人即可操作,大幅度节约人工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6041.1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485222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G01B 5/08

专利分类号:G01B5/08

范畴分类:31B;

申请人:宁国金鑫电机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国金鑫电机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42300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染坊路28号

发明人:王金龙;冯澍;黄庭龙;李雪宁;张为宣;刘欢;方文佳;陈健;阮亚冬;邓杨;唐盛

第一发明人:王金龙

当前权利人:宁国金鑫电机有限公司

代理人:段晓微

代理机构:34119

代理机构编号: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皮带轮跨球直径检具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