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应用对策研究

头孢菌素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应用对策研究

哈尔滨锅炉厂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6

【摘要】目的:对头孢菌素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应用对策进行研究讨论。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使用头抱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患者368例,全部患者服用的头抱菌素类抗生素主要为头他吮、头抱邃吮、头抱曲松钠以及头抱辛纳等,对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以及临床应急对策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观察显示经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有患者的感染情况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6例,发生率为4.35%,包括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肾毒性和肝毒性等,其中以变态反应的发生率最高9例,占56.25%,胃肠道反应3例,占18.75%,血液系统疾病和肝肾毒性则很少发生。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或静滴地塞米松加维生素C来解决。结论:在临床给予头抱菌素类抗生素时应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用药,对应用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同时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

【关键词】头孢菌素抗生素;不良反应;应用对策

头抱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属于半合成类的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中应用的有30余种,具有很强的杀菌力,半衰期也比较长,具有很好的生物利用度,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也不高,安全、低毒。同时耐梅和耐酸,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报告也在逐年增加。本文主要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预防、临床的处理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知识背景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halosporins.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曾译先锋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杀菌机制。本类药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所以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生素。

1.2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使用头抱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患者368例,全部患者服用的头抱菌素类抗生素主要为头抱他咙、头抱噬咙、头抱曲松钠以及头抱辛纳等。全部患者中男154例,女113例,年龄15一66岁,平均年龄(46.2士2.6)岁。

1.3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及临床表现对患者选择服用不同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噻啶等。

1.4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患者根据自身病情服用不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肾毒性和肝毒性等,记录各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及所占比例。

1.5统计学分析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当尸<住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观察显示经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有患者的感染情况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6例,发生率为4.35%,包括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肾毒性和肝毒性等,其中以变态反应的发生率最高9例,占56.25%,胃肠道反应3例,占18.75%,血液系统疾病和肝肾毒性则很少发生。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或静滴地塞米松加维生素C来解决。

3.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用于临床细菌感染等,对各科室的常见病菌有很好的控制作用,适应症广,覆盖率高。头抱菌素类抗生素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研发的时间可以分成四代:头抱噬吩、头抱氨节和头抱拉定等是第一代头抱菌素类,其主要作用就是对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所导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呼吸道感染进行控制,有口服类和注射类。头抱克洛、头抱吠辛和头抱孟多等是第二代头抱菌素类,其主要作用是对骨关节感染和败血症等进行有效控制。头抱曲松、头抱噬肠、头抱哇坛等是第三代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对于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第三代头抱菌素类抗生素都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且抗菌活性也更好。头抱匹罗、头抱哇喃等则是第四代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阻险菌的抑制作用更好。虽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很多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中应用广泛。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变态反应,主要临床表现是心慌、呼吸困难、胸闷、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反应,变态反应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过敏反应导致的休克属于速发型变态反应,一般用药后(5~30)分钟出现。因此在用药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且输液过程中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抗休克急救准备。在胃肠道反应中,服用了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主要是因为头抱菌素进人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反应,头抱曲松、拉氧头抱等是最容易导致胃肠道反应的头抱菌素类抗生素。此外,还有血液系统反应、肾毒性、肝毒性、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药物热以及局部刺激反应等。在临床应用中,应该要对患者的情况详细询问,这样才能对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

由本实验可知,患者在服用了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后感染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有1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变态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毒性以及肾毒性等。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或者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加维生素C来有效解决。总而言之,在临床给予头抱菌素类抗生素时应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用药,对应用头抱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同时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李雅玲,李富华,李珊.头泡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4(ll):83.

[2]阿力木沙喀德尔.浅谈头泡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5):172一173.

[3]王鸿珊.浅谈头泡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71.

标签:;  ;  ;  

头孢菌素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应用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