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论文和设计-陈博裕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包括隔膜基层、耐腐蚀层和微孔,所述隔膜基层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刻度线,所述耐磨层的下端面设置有绝缘层的上端面,所述耐腐蚀层的上端面与隔热层的下端面相互连接,所述微孔分别贯穿于隔膜基层、耐磨层、绝缘层、隔热层和耐腐蚀层的内部。该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能够保证切割出的边为平整的,进而便于隔膜基层的使用,且均有良好的耐磨性,进而延长了隔膜基层的使用寿命,并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进而避免了锂离子电池漏电的现象,同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因此避免了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对隔膜基层造成腐蚀,从而延长了隔膜基层的使用寿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包括隔膜基层(1)、耐腐蚀层(6)和微孔(7),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基层(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刻度线(2),且隔膜基层(1)的底部铺设有耐磨层(3)的顶部,所述耐磨层(3)的下端面设置有绝缘层(4)的上端面,且绝缘层(4)的底部铺设有隔热层(5)的顶部,所述耐腐蚀层(6)的上端面与隔热层(5)的下端面相互连接,所述微孔(7)分别贯穿于隔膜基层(1)、耐磨层(3)、绝缘层(4)、隔热层(5)和耐腐蚀层(6)的内部。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包括隔膜基层(1)、耐腐蚀层(6)和微孔(7),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基层(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刻度线(2),且隔膜基层(1)的底部铺设有耐磨层(3)的顶部,所述耐磨层(3)的下端面设置有绝缘层(4)的上端面,且绝缘层(4)的底部铺设有隔热层(5)的顶部,所述耐腐蚀层(6)的上端面与隔热层(5)的下端面相互连接,所述微孔(7)分别贯穿于隔膜基层(1)、耐磨层(3)、绝缘层(4)、隔热层(5)和耐腐蚀层(6)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线(2)设置有2组,且每组刻度线(2)关于隔膜基层(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3)的材质设计为纳米绝缘涂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4)的材质设计为三元乙丙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5)的材质设计为无机陶瓷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层(6)的材质设计为氟硅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7)在隔膜基层(1)、耐磨层(3)、绝缘层(4)、隔热层(5)和耐腐蚀层(6)上均匀分布,且微孔(7)与隔膜基层(1)、耐磨层(3)、绝缘层(4)、隔热层(5)和耐腐蚀层(6)均为贯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

背景技术

锂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的主要作用是使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此外还具有能使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

然而现有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上没有设置刻度线,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隔膜在进行切割时,容易出现切割边不平整的现象,同时耐磨性、绝缘性、隔热和耐腐性不佳,从而降低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使用寿命。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上没有设置刻度线,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隔膜在进行切割时,容易出现切割边不平整的现象,同时耐磨性、绝缘性、隔热和耐腐性不佳,从而降低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包括隔膜基层、耐腐蚀层和微孔,所述隔膜基层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刻度线,且隔膜基层的底部铺设有耐磨层的顶部,所述耐磨层的下端面设置有绝缘层的上端面,且绝缘层的底部铺设有隔热层的顶部,所述耐腐蚀层的上端面与隔热层的下端面相互连接,所述微孔分别贯穿于隔膜基层、耐磨层、绝缘层、隔热层和耐腐蚀层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刻度线设置有2组,且每组刻度线关于隔膜基层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耐磨层的材质设计为纳米绝缘涂料。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的材质设计为三元乙丙橡胶。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的材质设计为无机陶瓷纤维。

优选的,所述耐腐蚀层的材质设计为氟硅树脂。

优选的,所述微孔在隔膜基层、耐磨层、绝缘层、隔热层和耐腐蚀层上均均匀分布,且微孔与隔膜基层、耐磨层、绝缘层、隔热层和耐腐蚀层均为贯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能够保证切割出的边为平整的,进而便于隔膜基层的使用,且均有良好的耐磨性,进而延长了隔膜基层的使用寿命,并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进而避免了锂离子电池漏电的现象,同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因此避免了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对隔膜基层造成腐蚀,从而延长了隔膜基层的使用寿命;

1、隔膜基层的两侧均设置有刻度线,因此能够将隔膜基层两侧长度相同的位置同时放置在切割刀上,从而保证了切割出的边为平整的,进而便于隔膜基层的使用;

2、耐磨层的材质为纳米绝缘涂料,由于纳米绝缘涂料硬度和耐磨性能强,从而能够提升隔膜基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且绝缘层的材质为三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因此能够提升隔膜基层的绝缘性能,隔热层的材质为无机陶瓷纤维,无机陶瓷纤维具有良好的隔热和电绝缘性能,因此隔热层能够赋予隔膜基层有良好的隔热和绝缘性能,同时能够进一步避免了锂离子电池漏电的现象,同时耐腐蚀层的材质为氟硅树脂,氟硅树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因此能够提升隔膜基层的耐腐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隔膜基层;2、刻度线;3、耐磨层;4、绝缘层;5、隔热层;6、耐腐蚀层;7、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包括隔膜基层1、刻度线2、耐磨层3、绝缘层4、隔热层5、耐腐蚀层6和微孔7,隔膜基层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刻度线2,且隔膜基层1的底部铺设有耐磨层3的顶部,耐磨层3的下端面设置有绝缘层4的上端面,且绝缘层4的底部铺设有隔热层5的顶部,耐腐蚀层6的上端面与隔热层5的下端面相互连接,微孔7分别贯穿于隔膜基层1、耐磨层3、绝缘层4、隔热层5和耐腐蚀层6的内部;

刻度线2设置有2组,且每组刻度线2关于隔膜基层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保证了隔膜基层1在进行裁剪时,隔膜基层1的两侧均能够对齐,从而保证了裁剪出的边为光滑的,进而便于隔膜基层1的使用;

耐磨层3的材质设计为纳米绝缘涂料,由于纳米绝缘涂料硬度和耐磨性能强,从而能够提升隔膜基层1的硬度和耐磨性,进而延长了隔膜基层1的使用寿命;

绝缘层4的材质设计为三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从而使得隔膜基层1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进而避免了锂离子电池漏电的现象;

隔热层5的材质设计为无机陶瓷纤维,无机陶瓷纤维具有良好的隔热和电绝缘性能,因此隔热层5能够赋予隔膜基层1有良好的隔热和绝缘性能,从而能够减小锂离子电池产生的热量,同时能够进一步避免了锂离子电池漏电的现象;

耐腐蚀层6的材质设计为氟硅树脂,氟硅树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从而氟硅树脂能够赋予隔膜基层1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从而避免了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对隔膜基层1造成腐蚀,从而延长了隔膜基层1的使用寿命;

微孔7在隔膜基层1、耐磨层3、绝缘层4、隔热层5和耐腐蚀层6上均均匀分布,且微孔7与隔膜基层1、耐磨层3、绝缘层4、隔热层5和耐腐蚀层6均为贯通连接,保证了低电阻和高离子的电导率,对锂离子有很好的透过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时,当隔膜基层1需要裁剪成不同长度用于锂离子电池时,由于隔膜基层1的两侧均设置有刻度线2,因此能够将隔膜基层1两侧长度相同的位置同时放置在切割刀上,从而保证了切割出的边为平整的,进而便于隔膜基层1的使用,由于耐磨层3的材质为纳米绝缘涂料,因此耐磨层3能够提升隔膜基层1的硬度和耐磨性,进而延长了隔膜基层1的使用寿命,且绝缘层4的材质设计为三元乙丙橡胶,因此绝缘层4使得隔膜基层1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进而避免了锂离子电池漏电的现象,并且隔热层5的材质设计为无机陶瓷纤维,因此隔热层5能够赋予隔膜基层1有良好的隔热和绝缘性能,同时耐腐蚀层6的材质设计为氟硅树脂,因此耐腐蚀层6能够赋予隔膜基层1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从而避免了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对隔膜基层1造成腐蚀,进而延长了隔膜基层1的使用寿命,同时微孔7能够使得锂离子电池内部的锂离子能够在隔膜基层1的内部运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7197.7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12873U

授权时间:20190827

主分类号:H01M 2/16

专利分类号:H01M2/16;H01M10/0525;B82Y30/00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甘坑社区甘李路1号巨银科技工业厂区2号厂房301

发明人:陈博裕;沈丹;龚小东;孙祖顺

第一发明人:陈博裕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俊

代理机构:4427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混涂隔膜论文和设计-陈博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