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严峻的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枯竭问题。我国政府已意识到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从2012年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到2017年十九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出,都体现出我国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协调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优化问题,达到“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目标,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发现现有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地区,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注相对较少,而大多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国家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绿色发展理论、协调发展理论,以我国欠发达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对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首先,对民族地区2004-2016年整体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识别出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尚未达到高级化。(2)资源有限存量制约传统经济发展模式。(3)环境保护投资力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接着,基于此现状,对民族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各系统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运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民族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算评价,运用灰色关联与GM(1,N)模型从各子系统整体及内部指标角度识别影响民族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时序评价方面,资源、环境、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经历了“经济滞后发展期”、“资源滞后发展期”、“经济领先发展期”三个阶段。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从滞后发展到领先发展;资源的利用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变化不大。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水平较高且比较稳定,均已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濒临失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三个阶段,协调发展趋势良好。(2)区域差异方面,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虽然均在逐年缩小,但整体上现阶段的区域差异仍然比较大。耦合度发展方面,大多数省区已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但个别省区存在耦合度反复波动现象。耦合协调度在各省区区域间差异较大,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机制还不成熟。(3)影响因素方面,民族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各子系统及其内部指标在不同地区的作用表现各不相同。子系统综合水平的驱动作用方面,主要是资源、环境两个子系统对耦合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正向驱动作用。各子系统内部指标方面,各省区与耦合协调度关联度较大的指标各不相同。最后,根据得出的研究结论,对民族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一方面从整个民族地区角度提出:(1)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带动民族地区系统协调发展。(2)资源优势互补,推进要素流动,建立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机制。(3)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树立协调发展思想观念。另一方面结合民族地区不同省区的特点因地制宜,针对协调发展较好的地区与发展较差的省区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技术路线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1 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现状
  •     2.1.2 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现状
  •     2.1.3 文献评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循环经济理论
  •     2.2.3 绿色发展理论
  •     2.2.4 协调发展理论
  • 第3章 民族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现状
  •   3.1 民族地区资源发展现状
  •     3.1.1 资源有限存量制约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     3.1.2 资源利用率逐年提高,经济发展对能源依赖度降低
  •   3.2 民族地区环境发展现状
  •     3.2.1 工业环境污染显著降低,生态治理效果明显
  •     3.2.2 环保投资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   3.3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     3.3.1 经济快速增长,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     3.3.2 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尚未达到高级化
  •     3.3.3 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但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 第4章 资源、环境、经济协调评价体系与模型构建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4.2.1 数据来源
  •     4.2.2 数据处理
  •   4.3 模型构建
  •     4.3.1 综合发展水平测度模型
  •     4.3.2 耦合协调度模型
  •     4.3.3 灰色系统驱动力模型
  • 第5章 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结果分析
  •   5.1 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时序分析
  •     5.1.1 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     5.1.2 系统耦合度分析
  •     5.1.3 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
  •   5.2 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差异分析
  •     5.2.1 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     5.2.2 系统耦合度分析
  •     5.2.3 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
  •   5.3 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5.3.1 驱动力分析
  •     5.3.2 灰色关联度分析
  •     5.3.3 组间比较分析
  •   5.4 实证分析结果小结
  • 第6章 促进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针对民族地区整体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     6.1.1 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带动民族地区系统协调发展
  •     6.1.2 资源优势互补,推进要素流动,建立区域协调发展联动机制
  •     6.1.3 加大环保投入力度,树立协调发展思想观念
  •   6.2 针对民族地区各个省区的具体建议
  •     6.2.1 针对协调发展较好的省区
  •     6.2.2 针对协调发展较差的省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喻水仙

    导师: 王丽英

    关键词: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度,灰色系统模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经济体制改革

    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分类号: F127;X24

    DOI: 10.26986/d.cnki.gcdlc.2019.000516

    总页数: 63

    文件大小: 2134K

    下载量: 140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西·临汾西山三县大力开展特色果业扶贫活动[J]. 中国果业信息 2017(01)
    • [2].如何在湖北省低风速地区提高风电项目的收益率[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06)
    • [3].开发区设立与地区资源错配:理论机制与经验辨识[J]. 财经研究 2020(07)
    • [4].当下深圳,魅力何在?[J]. 新民周刊 2020(32)
    • [5].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阐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9(09)
    • [6].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工业旅游的优化路径[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03)
    • [7].印尼科学院学者与我所研讨“一带一路”倡议[J]. 国际关系研究 2017(03)
    • [8].内蒙古首府地区资源型发展的渊源与效应分析[J]. 青海民族研究 2009(04)
    • [9].我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资源教室政策的比较研究[J]. 现代特殊教育 2018(14)
    • [10].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贫困问题研究[J]. 经济论坛 2011(12)
    • [11].新形势下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探析[J]. 贵州民族研究 2018(07)
    • [12].台湾地区资源回收体系发展研究[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5(04)
    • [13].探讨地区资源禀赋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的政策体系构建[J]. 东方企业文化 2013(15)
    • [14].西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及其转型路径[J]. 财经科学 2010(10)
    • [15].FDI对地区资源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评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01)
    • [16].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 经贸实践 2017(17)
    • [17].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效应[J]. 商业研究 2020(04)
    • [18].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径及其演化机理研究——基于人地关系视角[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19].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社会——经济——环境协调演化特征[J]. 地理研究 2018(02)
    • [20].陕北资源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 价值工程 2010(07)
    • [21].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广州市各地区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2].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我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J]. 江淮 2010(07)
    • [23].金融扶贫助力脱贫攻坚[J]. 清华金融评论 2020(07)
    • [24].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2008(04)
    • [25].《决战2020:拒绝贫困》:中国发起脱贫总攻[J]. 共产党员(河北) 2016(23)
    • [26].地方竞争演变及当前态势[J]. 人民论坛 2010(15)
    • [27].中国电子:推进绿色扶贫,创新“互联网+”帮扶模式[J]. 中国报道 2018(10)
    • [28].新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践研究[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20(09)
    • [29].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J]. 当代贵州 2018(17)
    • [30].中国绿建委建立地区性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基地[J]. 建设科技 2013(17)

    标签:;  ;  ;  ;  

    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