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驱动式室内装修用自动移动支架论文和设计-景朋飞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踩踏驱动式室内装修用自动移动支架,包括移动支撑架,移动支撑架包括两个形成人字型结构的支撑主架,支撑主架下端均设有移动滚轮,座椅安装座下部设有置物平台,置物平台包括固定平台以及与固定平台铰接的驱动踏板台,驱动踏板台上端面上设有挂脚带,驱动踏板台下部铰接支撑副架,人脚穿进挂脚带带动驱动踏板台顺时针转动,支撑副架随驱动踏板台逆时针转动,当驱动踏板台开始逆时针转动时,支撑副架下端与地面接触产生并随着驱动踏板台的继续逆时针转动而顺时针转动,驱动移动支架往前滚动。本移动支架实现人在支架上使支架移动到另一位置,避免人们在施工过程中从支架上下来对支架移动的过程,方便施工人员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踩踏驱动式室内装修用自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支撑架(1),所述移动支撑架(1)包括两个形成人字型结构的支撑主架(2),所述支撑主架(2)下端均设有移动滚轮(4),所述移动支撑架(1)上部固定连接有座椅安装座(17),所述座椅安装座(17)上部设有座椅(28),所述座椅安装座(17)中设有与座椅(28)连接并驱动座椅(28)上下移动调节高度的升降装置(18);所述座椅安装座(17)下部设有置物平台(5),所述置物平台(5)包括固定平台(6)和驱动踏板台(9),所述固定平台(6)与座椅安装座(17)及一边的支撑主架(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踏板台(9)置于另一支撑主架(2)一侧,所述驱动踏板台(9)一端面与固定平台(6)一端面铰接,所述驱动踏板台(9)上端面上设有通过人脚带动驱动踏板台(9)转动的挂脚带(11),所述驱动踏板台(9)下部设有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副架(13),所述支撑副架(13)上端与驱动踏板台(9)下端面铰接而实现支撑副架(13)随着驱动踏板台(9)的转动而反向转动。

设计方案

1.踩踏驱动式室内装修用自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支撑架(1),所述移动支撑架(1)包括两个形成人字型结构的支撑主架(2),所述支撑主架(2)下端均设有移动滚轮(4),所述移动支撑架(1)上部固定连接有座椅安装座(17),所述座椅安装座(17)上部设有座椅(28),所述座椅安装座(17)中设有与座椅(28)连接并驱动座椅(28)上下移动调节高度的升降装置(18);所述座椅安装座(17)下部设有置物平台(5),所述置物平台(5)包括固定平台(6)和驱动踏板台(9),所述固定平台(6)与座椅安装座(17)及一边的支撑主架(2)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踏板台(9)置于另一支撑主架(2)一侧,所述驱动踏板台(9)一端面与固定平台(6)一端面铰接,所述驱动踏板台(9)上端面上设有通过人脚带动驱动踏板台(9)转动的挂脚带(11),所述驱动踏板台(9)下部设有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副架(13),所述支撑副架(13)上端与驱动踏板台(9)下端面铰接而实现支撑副架(13)随着驱动踏板台(9)的转动而反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踩踏驱动式室内装修用自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架(2)上水平均匀设有多个便于人登上自动移动支架的横杆(3),所述固定平台(6)是由与座椅安装座(17)固定连接的竖架(8)和与相应侧支撑主架(2)固定连接的水平固定踏板(7)垂直连接而成;所述驱动踏板台(9)一端通过铰链(10)与固定平台(6)铰接,所述驱动踏板台(9)另一端下端面通过对应侧支撑主架(2)上对应位置处的横杆(3)进行接触支撑,所述驱动踏板台(9)两侧分别通过拉簧(12)与固定平台(6)的竖架(8)两侧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踩踏驱动式室内装修用自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踏板台(9)下端面上设有副架安装座(14),所述支撑副架(13)上端通过销轴或球形铰链与副架安装座(14)实现铰接,所述支撑副架(13)下端设有摩擦块(15),所述摩擦块(15)上端面与支撑副架(13)下端铰接,所述支撑副架(13)下端两侧设有对摩擦块(15)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转动限位块(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踩踏驱动式室内装修用自动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18)包括主动锥齿轮轴(19)、螺纹套管(22)、被动锥齿轮(24)和升降丝杆(26),所述主动锥齿轮轴(19)的轴段通过轴承Ⅰ(20)水平转动支撑于座椅安装座(17)内腔中,所述主动锥齿轮轴(19)的轴段一端伸出座椅安装座(17)内腔外部且固定连接有手轮(21),所述螺纹套管(22)通过轴承Ⅱ(23)竖直转动支撑于座椅安装座(17)内腔中,所述螺纹套管(22)外部固定连接套有与主动锥齿轮轴(19)的锥齿轮适配啮合的被动锥齿轮(24),所述螺纹套管(22)内表面设有内螺纹(25),所述升降丝杆(26)套于螺纹套管(22)内部且其外表面上设有与螺纹套管(22)的内螺纹(25)适配旋合的外螺纹(27),所述升降丝杆(26)下端可伸出座椅安装座(17)内腔外部,所述升降丝杆(26)上端伸出座椅安装座(17)内腔外部且与座椅(28)固定连接,所述座椅(28)下端面通过导向伸缩杆(29)与座椅安装座(17)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踩踏驱动式室内装修用自动移动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室内装修施工中,无论是水暖电工工序、木工制作工序还是墙面粉刷喷涂工序,经常都要使用到支架类工具进行辅助作业。特别是在粉刷墙壁或者是在室内吊顶时,需要将整个墙面粉刷或对几米长的顶部进行吊顶,现在使用的支架一般都是木工用木条、木板在施工现场钉制而成的固定支架,施工人员在使用这种固定支架进行粉刷墙壁或室内吊顶时,由于固定支架的长度和高度有限,施工人员每作业一端距离后,都要从固定支架上下来,将支架移动到下一处作业位置,然后再上到支架上才能继续施工,对于不同高度的施工面作业,需要根据施工高度重新制作支架。这就对施工人员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造成材料浪费,成本增加。而且现有的装修支架上没有座椅,不便于施工人员在作业中进行休息,更没有便于施工人员使用的高度调节功能。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踩踏驱动式室内装修用自动移动支架,本实用新型在支架上设置与固定平台铰接的驱动踏板台,人脚穿进挂脚带中并通过人的腿力带动驱动踏板台绕着与固定平台铰接点顺时针向上转动,由于驱动踏板对支撑副架拉力的作用使支撑副架绕着与驱动踏板台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即往前转动,当驱动踏板台开始逆时针向下转动时,支撑副架下端与地面接触产生摩擦力,并随着驱动踏板台的继续逆时针向下转动而支撑副架顺时针转动并推动移动支架整体往前移动,实现了人在支架上就能使支架移动到另一位置,避免了人们在施工过程中从支架来回上下来对支架移动的过程,从而方便了施工人员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踩踏驱动式室内装修用自动移动支架,包括移动支撑架,所述移动支撑架包括两个形成人字型结构的支撑主架,所述支撑主架下端均设有移动滚轮,所述移动支撑架上部固定连接有座椅安装座,所述座椅安装座上部设有座椅,所述座椅安装座中设有与座椅连接并驱动座椅上下移动调节高度的升降装置;所述座椅安装座下部设有置物平台,所述置物平台包括固定平台和驱动踏板台,所述固定平台与座椅安装座及一边的支撑主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踏板台置于另一支撑主架一侧,所述驱动踏板台一端面与固定平台一端面铰接,所述驱动踏板台上端面上设有通过人脚带动驱动踏板台转动的挂脚带,所述驱动踏板台下部设有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副架,所述支撑副架上端与驱动踏板台下端面铰接而实现支撑副架随着驱动踏板台的转动而反向转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式,所述支撑主架上水平均匀设有多个便于人登上自动移动支架的横杆,所述固定平台是由与座椅安装座固定连接的竖架和与相应侧支撑主架固定连接的水平固定踏板垂直连接而成;所述驱动踏板台一端通过铰链与固定平台铰接,所述驱动踏板台另一端下端面通过对应侧支撑主架上对应位置处的横杆进行接触支撑,所述驱动踏板台两侧分别通过拉簧与固定平台的竖架两侧弹性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式,所述驱动踏板台下端面上设有副架安装座,所述支撑副架上端通过销轴或球形铰链与副架安装座实现铰接,所述支撑副架下端设有摩擦块,所述摩擦块上端面与支撑副架下端铰接,所述支撑副架下端两侧设有对摩擦块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转动限位块。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式,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主动锥齿轮轴、螺纹套管、被动锥齿轮和升降丝杆,所述主动锥齿轮轴的轴段通过轴承Ⅰ水平转动支撑于座椅安装座内腔中,所述主动锥齿轮轴的轴段一端伸出座椅安装座内腔外部且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螺纹套管通过轴承Ⅱ竖直转动支撑于座椅安装座内腔中,所述螺纹套管外部固定连接套有与主动锥齿轮轴的锥齿轮适配啮合的被动锥齿轮,所述螺纹套管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升降丝杆套于螺纹套管内部且其外表面上设有与螺纹套管的内螺纹适配旋合的外螺纹,所述升降丝杆下端可伸出座椅安装座内腔外部,所述升降丝杆上端伸出座椅安装座内腔外部且与座椅固定连接,所述座椅下端面通过导向伸缩杆与座椅安装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本方案支架上设置与固定平台铰接的驱动踏板台,人脚穿进挂脚带中并通过人的腿力带动驱动踏板台绕着与固定平台铰接点顺时针向上转动,驱动踏板台顺时针向上转动时,由于驱动踏板对支撑副架拉力的作用使支撑副架绕着与驱动踏板台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即往前转动,当驱动踏板台开始逆时针向下转动时,支撑副架下端与地面接触产生摩擦力,并随着驱动踏板台的继续逆时针向下转动而支撑副架顺时针转动并推动移动支撑架下端的移动滚轮往前滚动,从而使移动支架整体往前移动,本移动支架实现了人在支架上就能使支架移动到另一位置,避免了人们在施工过程中从支架上下来对支架移动的过程,从而方便了施工人员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方案中在支撑副架下端设有摩擦块,摩擦块可以根据地面的材质及光滑程度选用与其接触而摩擦力大的材质,在支撑副架下端两侧设有转动限位块,转动限位块能够对摩擦块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使摩擦块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保证摩擦块下端面与地面始终紧密接触,实现对支架的稳定驱动;

3、本方案中在座椅安装座中设有与座椅连接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能够驱动座椅上下移动,便于人们在工作中坐着作业,为人们施工作业提供了方便,而且座椅的高度可以调节,从而能够适应人们对不同高度的施工面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摩擦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接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Ⅰ和Ⅱ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此外,术语“Ⅰ”、“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Ⅰ”、“Ⅱ”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踩踏驱动式室内装修用自动移动支架,包括移动支撑架1,所述移动支撑架1包括两个形成人字型结构的支撑主架2,所述支撑主架2下端均设有移动滚轮4,所述移动滚轮4可以购买市场上现有的定向轮。所述移动支撑架1上部固定连接有座椅安装座17,所述座椅安装座17上部设有座椅28,所述座椅安装座17中设有与座椅28连接并驱动座椅28上下移动调节高度的升降装置18。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装置18包括主动锥齿轮轴19、螺纹套管22、被动锥齿轮24和升降丝杆26,所述主动锥齿轮轴19的轴段通过轴承Ⅰ20水平转动支撑于座椅安装座17内腔中,所述轴承Ⅰ20内圈通过主动锥齿轮轴19轴段上的轴肩和隔套限位,所述轴承Ⅰ20外圈通过座椅安装座17内的挡台和端盖限位。所述主动锥齿轮轴19的轴段一端伸出座椅安装座17内腔外部且固定连接有手轮21。所述螺纹套管22通过轴承Ⅱ23竖直转动支撑于座椅安装座17内腔中,所述轴承Ⅱ23内圈通过螺纹套管22上的轴肩和隔套限位,所述轴承Ⅱ23外圈通过座椅安装座17内的挡台和端盖限位。所述螺纹套管22外部固定连接套有与主动锥齿轮轴19的锥齿轮适配啮合的被动锥齿轮24,所述螺纹套管22内表面设有内螺纹25,所述升降丝杆26套于螺纹套管22内部且其外表面上设有与螺纹套管22的内螺纹25适配旋合的外螺纹27。所述升降丝杆26下端可伸出座椅安装座17内腔外部,这样为制成一定长度的升降丝杆26提供足够的伸缩空间,保证座椅28的升降高度;所述升降丝杆26上端伸出座椅安装座17内腔外部且与座椅28固定连接,所述座椅28下端面通过导向伸缩杆29与座椅安装座17上端面固定连接,能够保证螺纹套管22转动时升降丝杆26只上下移动而不转动。当需要对座椅28进行高度调节时,人手摇动所述手轮21,手轮21带动主动锥齿轮轴19转动,所述主动锥齿轮轴19通过与被动锥齿轮24的啮合驱动螺纹套管22转动,所述螺纹套管22的转动通过螺纹结构驱动升降丝杆26上下移动而不转动实现对座椅28高度的上下调节。本升降装置18能够驱动座椅28上下移动,便于人们在工作中坐着作业,为人们施工作业提供了方便,而且座椅28的高度可以调节,从而能够适应人们对不同高度的作业。

如图1和2所示,所述座椅安装座17下部设有置物平台5,所述置物平台5包括固定平台6和驱动踏板台9。所述固定平台6与座椅安装座17及一边的支撑主架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主架2上水平均匀设有多个便于人登上自动移动支架的横杆3,所述固定平台6是由与座椅安装座17固定连接的竖架8和与相应侧支撑主架2固定连接的水平固定踏板7垂直连接而成。所述驱动踏板台9置于另一支撑主架2一侧,所述驱动踏板台9一端通过铰链10与固定平台6铰接,所述驱动踏板台9上端面上设有挂脚带11,所述驱动踏板台9另一端下端面通过对应侧支撑主架2上对应位置处的横杆3进行接触支撑,所述驱动踏板台9两侧分别通过拉簧12与固定平台6的竖架8两侧弹性连接,所述拉簧12能够为驱动踏板台9的转动提供一个弹性辅助力,减小人脚施力。

所述驱动踏板台9下部设有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副架13,所述驱动踏板台9下端面上设有副架安装座14,所述支撑副架13上端通过销轴或球形铰链与副架安装座14实现铰接,所述支撑副架13下端设有摩擦块15,摩擦块15可以根据地面的材质及光滑程度选用与其接触而摩擦力大的材质。所述摩擦块15上端面与支撑副架13下端铰接,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副架13下端两侧设有对摩擦块15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转动限位块16,转动限位块16能够对摩擦15块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使摩擦块15在一定范围角度内转动,从而保证摩擦块15下端面始终与地面紧密接触,实现对支架的稳定驱动及支撑。

当人站在支架上使本移动支架进行移动时,如图5所示,人脚穿进所述挂脚带11中,通过人的腿力带动驱动踏板台9绕着与固定平台6铰接点顺时针向上转动,驱动踏板台9顺时针向上转动时,由于驱动踏板台9对支撑副架13拉力的作用使支撑副架13绕着与驱动踏板台9的铰接点逆时针转动即往前转动,当驱动踏板台9开始逆时针向下转动时,由于驱动踏板台9对支撑副架13压力的作用,支撑副架13随着驱动踏板台9的逆时针转动而绕着铰链顺时针转动,使其下端的摩擦块15与地面接触产生摩擦力,随着驱动踏板台9的继续逆时针向下转动,支撑副架13顺时针转动而摩擦块15与地面相对不转动,摩擦块15驱动移动支撑架1下端的移动滚轮4往前滚动。本移动支架实现了人在支架上就能使支架移动到另一位置,避免了人们在施工过程中从支架上下来对支架移动的过程,从而方便了施工人员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踩踏驱动式室内装修用自动移动支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6764.9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授权编号:CN209620543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E04G 1/18

专利分类号:E04G1/18;E04G1/24;E04G5/00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南昌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南昌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30000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南路109号

发明人:景朋飞

第一发明人:景朋飞

当前权利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南昌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宋秀珍;翟小梅

代理机构:1135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踩踏驱动式室内装修用自动移动支架论文和设计-景朋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