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论文_姬璐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浒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浒传,鲁迅,本书,忠义,词话,文论,农民起义。

水浒传论文文献综述

姬璐璐[1](2019)在《《水浒传》还可以这样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经典历史小说《水浒传》的争论从没有结束过,如何正确地评价这部着作,其意义已经超越了这部作品本身。《新论〈水浒传〉》(河北教育出版社)就是一部关于《水浒传》评论的着作,是水浒研究专家和古代文论专家孟蓝天的《水浒传》研究论文合集,书中精选作者8篇(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期刊2019-12-27)

赵炎秋,王国顺[2](2019)在《农民起义悲剧之艺术呈现的一体两面——《水浒传》与《荡寇志》主题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发生、发展的传奇,《荡寇志》则叙述了梁山起义军被剿灭的故事,两部作品题材类似,主题思想却大异旨趣。《水浒传》与《荡寇志》中的两支农民起义军都将招安作为自己的出路,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场,只是悲剧的程度有所不同。《水浒传》对农民起义基本持肯定态度,其从生命力、官府逼迫、反抗性等方面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了肯定性描写;《荡寇志》则对农民起义持彻底否定态度,其侧重从称帝的可能性、暴虐性等方面对农民起义军给予了否定性描写。从艺术表现看,《水浒传》叙事清晰,其全力塑造起义英雄人物,多角度描绘人物特点;《荡寇志》则缺乏绘声绘色的人物形象刻画,但其语言精到,叙事精彩。(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江河[3](2019)在《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一文中研究指出俗话说,好的作品犹如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人世百态和社会风情。《水浒传》也不例外,它几乎对北宋宣和年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展现出一幅广阔的社会风俗画卷。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本文来源于《金桥》期刊2019年12期)

林云艳[4](2019)在《“走进”课程范畴的整本书阅读——以阅读《水浒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推动者,应努力构建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作为课程范畴的整本书阅读应该以单篇教学为支架,制订并落实阅读计划,以语文任务为导引,强化自读与分享相结合等具体措施持续推进,使学生真正"走进"整本书阅读,以改变有"学"没"读"、为"考"而"读"或者"放羊式"阅读的状态,以达成教学目标。(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之友》期刊2019年12期)

胡海燕[5](2019)在《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对潘金莲形象的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版电视剧《水浒传》中,打破以往潘金莲为人不齿的女性形象,将潘金莲的人物形象进行重新改编,将其定位为贤惠、安分守己的女性形象,剧本的整个情节设置合乎情理,将过去潘金莲形象设计过程中的不足进行了弥补。文章结合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对潘金莲人物形象的改编进行详细的叙述。(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杨彬[6](2019)在《袁小修“(《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说献疑》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出自于这两部奇书的早期读者之一袁小修,迄今已为定论。而细察袁氏兄弟当年对上述两书的闻见言谈,则充满着许多不解和疑惑。仔细疏解之下,我们发现,袁小修的判断不仅是有明一代的孤例,也更像是信口而论。袁氏兄弟的师友如李贽、谢肇淛等人也都对《水浒传》《金瓶梅》有着充分的了解,他们的言谈却反证着袁小修说法的不可靠。史学大师陈垣先生与《水浒传》的早期重要研究者陆澹安先生根据直觉阅读体验得出的推论,可进一步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读,加以补充、修正。由此而形成的武松、潘金莲故事的"增益回流论",或许才是两书关系的正解。(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徐永计[7](2019)在《《水浒传》命名绰号隐喻机制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浒传》中的"好汉"绰号命名采用了隐喻的方法,其内部机制有以下几种:一人命名多个绰号,利用词语的引申义、隐喻义命名绰号,利用多义性词语命名绰号,利用词义组合变化的特性命名绰号,借用内部特征鲜明的事物命名绰号。(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22期)

杜渐[8](2019)在《以归化与异化视角分析《水浒传》译文中的翻译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归化与异化翻译的争论始终是翻译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将以归化与异化为角度,对威廉·硕特的《水浒传》译文第一章内容中的一些部分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11期)

王丽丽[9](2019)在《新课改背景下完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以《水浒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作品,是语文教育者应有的责任。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应在语文学科要求的引领下,重点关注语言的运用,同时,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读物特点,深入探讨、学会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加快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本文以《水浒传》阅读教学策略为例,构建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让学生高效阅读。(本文来源于《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期刊2019年05期)

孔德彬[10](2019)在《《叁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国演义》与《水浒传》是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我国古典名着。以两部作品为研究文本,对其中的忠义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部作品中忠义思想行为的表现及其异同,以提高人们对作品中忠义观念的认识,以期达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30期)

水浒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发生、发展的传奇,《荡寇志》则叙述了梁山起义军被剿灭的故事,两部作品题材类似,主题思想却大异旨趣。《水浒传》与《荡寇志》中的两支农民起义军都将招安作为自己的出路,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场,只是悲剧的程度有所不同。《水浒传》对农民起义基本持肯定态度,其从生命力、官府逼迫、反抗性等方面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了肯定性描写;《荡寇志》则对农民起义持彻底否定态度,其侧重从称帝的可能性、暴虐性等方面对农民起义军给予了否定性描写。从艺术表现看,《水浒传》叙事清晰,其全力塑造起义英雄人物,多角度描绘人物特点;《荡寇志》则缺乏绘声绘色的人物形象刻画,但其语言精到,叙事精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浒传论文参考文献

[1].姬璐璐.《水浒传》还可以这样赏析[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

[2].赵炎秋,王国顺.农民起义悲剧之艺术呈现的一体两面——《水浒传》与《荡寇志》主题思想比较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江河.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J].金桥.2019

[4].林云艳.“走进”课程范畴的整本书阅读——以阅读《水浒传》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19

[5].胡海燕.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对潘金莲形象的改编[J].绥化学院学报.2019

[6].杨彬.袁小修“(《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说献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徐永计.《水浒传》命名绰号隐喻机制谈[J].汉字文化.2019

[8].杜渐.以归化与异化视角分析《水浒传》译文中的翻译现象[J].文学教育(上).2019

[9].王丽丽.新课改背景下完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以《水浒传》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

[10].孔德彬.《叁国演义》与《水浒传》忠义观比较[J].现代职业教育.2019

论文知识图

汉英语句对齐类型频率对齐界面“道:”在一对四平行语料库中的检索...词块“letitbetoldnowof”的平行语料...汉英语句对齐类型百分比四译本中未译句子状况

标签:;  ;  ;  ;  ;  ;  ;  

水浒传论文_姬璐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