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论文和设计-王晓雷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上护板一端与左端板顶端相连,上护板另一端与右端板顶端相连,左端板底端与下护板一端相连,右端板底端与下护板另一端相连,左端板与右端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中间板,中间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翅片,上护板及下护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椭圆铜管,分液器与椭圆铜管一端相连,集气管设置于左端板外侧,该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铜管和翅片孔均采用椭圆结构,椭圆管相对于圆管能有效减少卡门涡街带来的负风阻;同时降低制冷剂在管内流动速度,有效的提升产品制冷效率,并与相同制冷量圆管产品相比体型更小,解决列车空调体型大,重量重的缺点,同时保证制冷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板(1)、左端板(2)、右端板(3)、下护板(4)、中间板(5)、翅片(6)、椭圆铜管(7)、分液器(8)及集气管(9),所述上护板(1)一端与左端板(2)顶端相连,所述上护板(1)另一端与右端板(3)顶端相连,所述左端板(2)底端与下护板(4)一端相连,所述右端板(3)底端与下护板(4)另一端相连,所述左端板(2)与右端板(3)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中间板(5),所述中间板(5)两侧分别设置有翅片(6),所述上护板(1)及下护板(4)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椭圆铜管(7),所述分液器(8)与椭圆铜管(7)一端相连,所述集气管(9)设置于左端板(2)外侧。

设计方案

1.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板(1)、左端板(2)、右端板(3)、下护板(4)、中间板(5)、翅片(6)、椭圆铜管(7)、分液器(8)及集气管(9),所述上护板(1)一端与左端板(2)顶端相连,所述上护板(1)另一端与右端板(3)顶端相连,所述左端板(2)底端与下护板(4)一端相连,所述右端板(3)底端与下护板(4)另一端相连,所述左端板(2)与右端板(3)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中间板(5),所述中间板(5)两侧分别设置有翅片(6),所述上护板(1)及下护板(4)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椭圆铜管(7),所述分液器(8)与椭圆铜管(7)一端相连,所述集气管(9)设置于左端板(2)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铜管(7)的规格为短径4.74mm*长径10.54 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6)内部均匀分布有若干椭圆形孔(61),所述椭圆铜管(7)设置于椭圆形孔(61)内,所述椭圆形孔(61)规格为短径4.94 mm *长径11.01 mm,所述椭圆形孔(61)的孔距为20.32mm,所述椭圆形孔(61)的列距为17.3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8)采用斯波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板(1)上表面到下护板(4)下表面的距离为430~460mm,所述集气管(9)远离左端板(2)一端到右端板(3)远离连接上护板(1)一端的距离为1750~1850mm,所述上护板(1)的宽度为120~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8)包括分液头(81)及分液管(82),所述分液头(81)底端与分液管(82)一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管(9)包括集气主管(91)、集气出口管(92)及集气支管(93),所述集气主管(91)一侧与集气出口管(92)相连,所述集气主管(91)另一侧设置有若干集气支管(9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规模持续扩张,使得各类工业冷冻空调设备的生产步入发展高潮,使我国达到冷冻空调设备世界第一的制造规模,在产品性能、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有了快速的发展和提高。当前国内外形势要求我们把节能减排作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已把节能减排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同时在日益进步的未来,轨道交通会采用更轻便的换热器,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铜管和翅片孔均采用椭圆结构,椭圆管相对于圆管能有效减少卡门涡街带来的负风阻;同时降低制冷剂在管内流动速度,有效的提升产品制冷效率,并与相同制冷量圆管产品相比体型更小,解决列车空调体型大,重量重的缺点,同时保证制冷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包括上护板、左端板、右端板、下护板、中间板、翅片、椭圆铜管、分液器及集气管,所述上护板一端与左端板顶端相连,所述上护板另一端与右端板顶端相连,所述左端板底端与下护板一端相连,所述右端板底端与下护板另一端相连,所述左端板与右端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中间板,所述中间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翅片,所述上护板及下护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椭圆铜管,所述分液器与椭圆铜管一端相连,所述集气管设置于左端板外侧。

优选的,所述椭圆铜管的规格为短径4.74mm*长径10.54 mm。

优选的,所述翅片内部均匀分布有若干椭圆形孔,所述椭圆铜管设置于椭圆形孔内,所述椭圆形孔规格为短径4.94 mm *长径11.01 mm,所述椭圆形孔的孔距为20.32mm,所述椭圆形孔的列距为17.36mm。

优选的,所述分液器采用斯波兰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护板上表面到下护板下表面的距离为430~460mm,所述集气管远离左端板一端到右端板远离连接上护板一端的距离为1750~1850mm,所述上护板的宽度为120~150mm。

优选的,所述分液器包括分液头及分液管,所述分液头底端与分液管一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集气管包括集气主管、集气出口管及集气支管,所述集气主管一侧与集气出口管相连,所述集气主管另一侧设置有若干集气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铜管和翅片孔均采用椭圆结构,椭圆管相对于圆管能有效减少卡门涡街带来的负风阻;同时降低制冷剂在管内流动速度,有效的提升产品制冷效率,并与相同制冷量圆管产品相比体型更小,解决列车空调体型大,重量重的缺点,同时保证制冷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椭圆铜管示意图。

图5为翅片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尺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尺寸示意图。

图8为分液器结构示意图。

图9为集气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包括上护板1、左端板2、右端板3、下护板4、中间板5、翅片6、椭圆铜管7、分液器8及集气管9,上护板1一端与左端板2顶端相连,上护板1另一端与右端板3顶端相连,左端板2底端与下护板4一端相连,右端板3底端与下护板4另一端相连,左端板2与右端板3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中间板5,中间板5两侧分别设置有翅片6,上护板1及下护板4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椭圆铜管7,分液器8与椭圆铜管7一端相连,分液器8采用斯波兰结构,集气管9设置于左端板2外侧。

如图4所示,椭圆铜管7的规格为短径4.74mm*长径10.54 mm。

如图5所示,翅片6内部均匀分布有若干椭圆形孔61,椭圆铜管7设置于椭圆形孔61内,椭圆形孔61规格为短径4.94 mm *长径11.01 mm,椭圆形孔61的孔距为20.32mm,椭圆形孔61的列距为17.36mm。

如图6-7所示,上护板1上表面到下护板4下表面的距离为430~460mm,集气管9远离左端板2一端到右端板3远离连接上护板1一端的距离为1750~1850mm,上护板1的宽度为120~150mm。

如图8所示,分液器8包括分液头81及分液管82,分液头81底端与分液管82一端相连。

如图9所示,集气管9包括集气主管91、集气出口管92及集气支管93,集气主管91一侧与集气出口管92相连,集气主管91另一侧设置有若干集气支管9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2858.6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70386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F25B 39/00

专利分类号:F25B39/00;F28F1/32;F28F9/22;F28F9/02

范畴分类:35D;23E;

申请人:江苏通盛换热器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通盛换热器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6300 江苏省南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碧华路608号

发明人:王晓雷

第一发明人:王晓雷

当前权利人:江苏通盛换热器有限公司

代理人:徐激波

代理机构:32249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节能型列车用换热器论文和设计-王晓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