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阳性率论文_裴世静,万艳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假阳性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阳性,新生儿,阳性率,品管,听力,筛查,注射液。

假阳性率论文文献综述

裴世静,万艳红[1](2019)在《探索一种能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和核酸检测,探索一条既能有效降低抗-HIV筛查假阳性率,又能节约有限资源的可行路径。方法收集山西省血液中心2017年1—12月80 235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两种路径检测并评估新筛查路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应用χ~2检验比较两路径阳性预测值及报废率。结果抗-HIV检测有反应性的标本数为187份。通过路径1,此187份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确证,确证后阳性标本数为36份,其阳性预测值(PPV)为19.3%(36/187);通过路径2,仅有52份标本送CDC进行确证,135份标本直接做NAT试验,确证后阳性标本数为36份,阳性预测值为69.2%(36/52)。两路径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281,P<0.05)。1份抗-HIV检测无反应的样本,经NAT检测为核酸阳性,其捐献者经过随访及后续试验证明是1例HIV窗口期感染者。采用路径1,血液制品报废率为2.3‰(187/80 235),而路径2极大地降低了报废率,为0.65‰(52/80 235)。两条路径报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69,P<0.05)。结论路径2对于抗-HIV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好,同时还能降低成本,节约时间,可作为一种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9年06期)

江斓燕,李启婵,吴端春,蒙好好[2](2019)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医院新生儿科血培养假阳性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对其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16年7—12月所有血培养阳性病例进行目标追踪监测,整理结果,分析假阳性结果产生的原因;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持续追踪2017年1月—2018年6月血培养阳性病例。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前患儿血培养假阳性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干预前、后血培养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培养阳性目标性监测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降低假阳性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0期)

刘琴[3](2019)在《两种皮试方法假阳性率的比较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针刺皮试和皮试仪两种皮试方法的假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准确、有效的皮试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抗生素类药物注射的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应用针刺皮试方法、Ⅱ组应用皮试仪皮试方法,核查两组患者的皮试阳性人数,并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对比试验,确定应用不同皮试方法的两组患者假阳性率。结果应用针刺皮试方法的假阳性率为12.12%,皮试仪皮试方法的假阳性率为24.13%,针刺皮试方法的假阳性率明显低于皮试仪的皮试方法。结论针刺方法的准确率相对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值得继续推广和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黎玉平[4](2018)在《多方位护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降低假阳性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多方位护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降低假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听力筛查的200例新生儿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给予不同护理,对比两组听力筛查质量。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假阳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方位护理可提升筛查准确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60期)

魏红艳,田宝文,史春英[5](2018)在《改良皮试法降低心脉隆注射液过敏试验假阳性率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改进皮试操作方法,降低心脉隆注射液药物过敏试验的假阳性率。方法:选择心内科临床应用心脉隆注射液的患者600例,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随机分为常规组300例,采用常规皮试方法做皮试;观察组300例,采用改良皮试法做皮试,两组资料试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假阳性率(12. 5%)明显低于常规组(34.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皮试法,能有效降低心脉隆过敏试验假阳性率,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能够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有效应用药物。(本文来源于《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马丹[6](2018)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筛查新生儿听力初筛时间对假阳性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后行听力初次筛查的适宜时间,尽可能降低初筛的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FPR)。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在湖南省岳阳市二医院产科出生且排除了先天性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后的正常新生儿共7564例,按照出院前约定的不同听力初次筛查时间进行分组,分别为A、B、C、D、E、F共6组,即出生后第2天筛查者为A组,第3天筛查者为B组,以此类推,出生后第7-9天筛查者为F组。其中A组1254例、B组1336例、C组1412例、D组1438例、E组1139例、F组985例。将每组的初次筛查结果分别与出生后1个月左右(27-30天)、42-60天及3个月内的复查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听力初次筛查后A、B、C、D、E、F组通过率分别为87.80%、90.27%、92.14%、93.88%、93.15%、93.20%。第二次筛查后总通过率分别为94.02%、94.99%、95.04%、95.00%、94.29%、94.62%。第叁次复筛后总通过率分别为94.98%、95.28%、95.33%、95.33%、95.33%、95.33%。第四次听力学诊断后总通过率分别为99.76%、99.93%、99.79%、99.72%、99.74%、100%。听力初次筛查后A、B、C、D、E、F组假阳性率分别为11.96%、9.56%、7.65%、5.84%、6.59%、6.80%,各组间两两互相对比差异在C组以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筛查后A、B、C、D、E、F组假阳性率分别为5.74%、4.94%、4.75%、4.73%、5.45%、5.38%,第叁次复筛后6组假阳性率分别为4.78%、4.65%、4.46%、4.45%、4.92%、4.97%。分别将第二次筛查和第叁次复筛后假阳性率与初筛假阳性率相比,A、B、C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F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新生儿第二次筛查后假阳性率和第叁次复筛后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生儿听力初次筛查的假阳性率随筛查时间的推迟呈降低趋势;2.新生儿出生后第4天与第5-9天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率差别不大;3.新生儿出生后在住院期间适当推迟听力筛查的日期,有利于降低假阳性率;出生后第4天至第5天进行听力初筛较为合适。4.如果是在出生后前3天筛查未能通过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月左右加筛一次很有意义。(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巧琳,王露楠,谢晓艳,尹丹,魏兰[7](2018)在《ELISA试剂检测HBsAg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率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假阳性的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4—9月来自全国16家采供血单位双试剂ELISA筛查HBsAg不合格标本888例,采用罗氏和雅培双试剂化学发光进行检测,2种化学发光试剂均为反应性判为阳性,均为非反应性判为阴性,两者结果不统一时采用中和试验进行确认;多家采供血单位采用多种ELISA试剂对这批标本进行检测,本研究对其中6家实验室,每1种试剂对应3家实验室,3种试剂(试剂1、2、3)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888例ELISA筛查HBsAg不合格标本中罗氏和雅培双试剂化学发光均为非反应性的标本为301例,占33.9%;3种ELISA试剂在相应被用于检测的3家实验室之间的假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一实验室同时使用2种ELISA试剂有3家,其中2家实验室使用试剂1和试剂2的假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1家实验室使用试剂2和试剂3的假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每种ELISA试剂在3家实验室检测同一标本,可能是1家、2家或3家同时出现假阳性,计算每1种的频率,其中3种试剂3家实验室同时出现假阳性的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1家或2家实验室出现假阳性的频率有明显差异(P<0.05);分析3种试剂所对应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为假阳性时的S/Co分布,其中位数及内四分位间距存在差异。结论不同ELISA试剂检测HBsAg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率存在差异,其假阳性检测结果的S/Co值分布不同,此数据可为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朱婕,张磊,刘珊,牛爱荣[8](2018)在《品管圈在降低D-二聚体假阳性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D-二聚体假阳性率中的作用。召开品管圈小组会议,确立"降低D-二聚体假阳性率"为活动主题,运用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现状调查、原因解析、目标设定、对策实施与标准化。实施品管圈活动5个月后,D-二聚体假阳性率由活动前的8.97%降为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100.5%,圈员6个方面的能力显着提高。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D-二聚体假阳性率,显着提高了圈员综合素质,提升了检验科临检血液工作的质量管理水平。同时,该次活动在全国第四届医院品管圈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值得持续开展下去。(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蒋红英,伍婕,梁婷,高莉,王华[9](2018)在《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静脉血培养的假阳性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降低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率。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找出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率高的原因,利用品管工具,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24.7%降至0。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采取有效措施,能够显着降低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率。(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8年01期)

李饶,袁岚,邓蓉[10](2017)在《降低感染科血培养假阳性率的品管圈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法在降低感染科血培养假阳性率中的效果。方法 2015年3月—10月开展品管圈活动,2015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对血培养假阳性率现状进行调查,共抽取56例患者,血培养192例次,其中假阳性12例次(6.25%)。分析其原因并制定措施。结果 2015年9月再次行方便抽样抽取血培养188例次,其中假阳性4例次,假阳性率为2.13%,活动后血培养假阳性率比活动前有所降低(χ2=4.002,P=0.045)。目标达成率为102.74%,进步率为65.92%,并规范了血培养操作流程和监管方式,同时也提高了临床护士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培养假阳性率中有显着效果,进一步规范血培养培训制度和临床操作监管制度,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7年11期)

假阳性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医院新生儿科血培养假阳性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对其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16年7—12月所有血培养阳性病例进行目标追踪监测,整理结果,分析假阳性结果产生的原因;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持续追踪2017年1月—2018年6月血培养阳性病例。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前患儿血培养假阳性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干预前、后血培养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培养阳性目标性监测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降低假阳性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假阳性率论文参考文献

[1].裴世静,万艳红.探索一种能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路径[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2].江斓燕,李启婵,吴端春,蒙好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3].刘琴.两种皮试方法假阳性率的比较与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4].黎玉平.多方位护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降低假阳性率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5].魏红艳,田宝文,史春英.改良皮试法降低心脉隆注射液过敏试验假阳性率的效果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

[6].马丹.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筛查新生儿听力初筛时间对假阳性率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8

[7].张巧琳,王露楠,谢晓艳,尹丹,魏兰.ELISA试剂检测HBsAg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率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8

[8].朱婕,张磊,刘珊,牛爱荣.品管圈在降低D-二聚体假阳性率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

[9].蒋红英,伍婕,梁婷,高莉,王华.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静脉血培养的假阳性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

[10].李饶,袁岚,邓蓉.降低感染科血培养假阳性率的品管圈实践[J].华西医学.2017

论文知识图

荧光定量PCR重复性Fig.5Repeatabilityo...:NCBISRA服务器2009到2013年储存数据...重组质粒rPAC-pbpR与诱饵质粒pBR-PBP...雷公藤内酯醇对KM3细胞组蛋白H3K4me3...常规内窥镜、放大窄带成像及放大色素...与miRScan的比较

标签:;  ;  ;  ;  ;  ;  ;  

假阳性率论文_裴世静,万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