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论文和设计-吴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包括主机本体和散热组件,主机本体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用于设置发热源的容纳腔,且壳体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散热孔。散热组件设于容纳腔内,散热组件用于采集发热源的热量并将热量沿散热孔传递至壳体外。采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散热部件可将智能手表内部的热量快速散发至智能手表外部,以使智能手表一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从而保护智能手表的使用寿命不受损害。另一方面,由于整体散热效果的提高,可防止壳体内部的热量传递至佩戴者的手臂,用户体验效果好。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智能主机的智能手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设置发热源的容纳腔,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散热孔;以及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散热组件用于采集所述发热源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沿所述散热孔传递至所述壳体外。

设计方案

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设置发热源的容纳腔,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散热孔;以及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散热组件用于采集所述发热源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沿所述散热孔传递至所述壳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部件及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连接于所述发热源及所述散热部件之间,用于采集所述发热源的热量并传递至所述散热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嵌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所述散热孔开设于所述内侧壁对应所述散热部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包括贴合于所述导热部件的散热板和若干散热片,所述若干散热片间隔设于所述散热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还设有对流通道,所述对流通道贯穿部分或全部所述散热片,所述散热孔为若干散热孔,所述若干散热孔与所述对流通道连通,以使所述对流通道和所述散热孔之间形成对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包括热采集块以及与所述散热板贴合的导热块,所述热采集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热采集面和热传递面,所述热采集面贴设于所述发热源,以采集所述发热源散发的热量,所述热传递面贴设于所述导热块,以将采集的所述发热源散发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用于将所述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上对应所述散热板设有热导出部,所述热导出部延伸至所述散热板并与所述散热板贴合,以将所述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还包括隔热块,所述隔热块的一面贴设于所述导热块,所述隔热块的另一面贴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所述热采集块以及所述导热块的材质为导热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导出部焊接于所述散热块,以使热导出部紧密贴合于所述散热块。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与所述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壁对应所述散热孔的位置设有防尘网。

13.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带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壳体。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表主要采用塑胶为智能手表的壳体材料,由于塑胶材料的导热散热效果较差,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在智能手表的壳体侧边植入辅助散热的金属块。但传统的方法因为壳体内部与壳体外的空气流通不够顺畅,金属块上的热量无法通过空气流通快速传出至壳体外,大部分热量还是会继续积聚在智能手表的壳体内部,散热效率低。一方面,热量在壳体内部的积聚会导致智能手表内部温度越来越高,从而造成智能手表的使用寿命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散热较慢,易造成靠近发热源的底壳温度过高,从而会引起佩戴者的不适,严重时甚至会烫伤皮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能够快速将智能主机壳体内的热量传递至壳体外,使得智能手表具有良好的导热散热性能,进而延长智能手表的使用寿命以及改善用户的体验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包括:

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设置发热源的容纳腔,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散热孔;以及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散热组件用于采集所述发热源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沿所述散热孔传递至所述壳体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部件及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连接于所述发热源及所述散热部件之间,用于采集所述发热源的热量并传递至所述散热部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件嵌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所述散热孔开设于所述内侧壁对应所述散热部件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件包括贴合于所述导热部件的散热板和若干散热片,所述若干散热片间隔设于所述散热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件还设有对流通道,所述对流通道贯穿部分或全部所述散热片,所述散热孔为若干散热孔,所述若干散热孔与所述对流通道连通,以使所述对流通道和所述散热孔之间形成对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件包括热采集块以及与所述散热板贴合的导热块,所述热采集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热采集面和热传递面,所述热采集面贴设于所述发热源,以采集所述发热源散发的热量,所述热传递面贴设于所述导热块,以将采集的所述发热源散发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用于将所述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块上对应所述散热板设有热导出部,所述热导出部延伸至所述散热板并与所述散热板贴合,以将所述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部件还包括隔热块,所述隔热块的一面贴设于所述导热块,所述隔热块的另一面贴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件、所述热采集块以及所述导热块的材质为导热材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热导出部焊接于所述散热块,以使热导出部紧密贴合于所述散热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件与所述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内侧壁对应所述散热孔的位置设有防尘网。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带以及如上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通过设置设有容纳腔和散热孔的壳体以及对应散热孔设于容纳腔内的散热组件,由于散热孔的设置,可加快壳体内部和壳体外的空气流通,散热部件将从发热源接收到的热量通过散热孔由壳体的内部散发至壳体外。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散热部件可将智能手表内部的热量快速散发至智能手表外部,以使智能手表一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从而保护智能手表的使用寿命不受损害。另一方面,由于整体散热效果的提高,可防止壳体内部的热量传递至佩戴者的手臂,用户体验效果好。

不仅如此,由于散热组件设有贯通于若干散热片的对流通道,若干散热孔与对流通道连通,加强了散热片上的空气对流,以使对流风贯穿每一片散热片,有效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此外,散热部件嵌设于壳体的内侧壁,在散热效率提高的同时不影响智能手表的外观,符合用户对外观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散热部件设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散热部件在壳体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散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散热部件的对流通道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导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热传递面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能够快速将智能主机壳体内的热量传递至壳体外,使得智能手表具有良好的导热散热性能,进而延长智能手表的使用寿命以及改善用户的体验效果。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该智能主机包括主机本体和散热组件,主机本体包括壳体1,壳体1具有用于设置发热源4的容纳腔11,且壳体1上开设有与容纳腔11连通的散热孔12。散热组件设于容纳腔11内,散热组件用于采集发热源4的热量并将热量沿散热孔12传递至壳体1外。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机可应用于智能手表,当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机应用于智能手表时,其主机本体可作为智能手表的主机使用,表带可连接于壳体1上。其中,设置于容纳腔11内的发热源4可为设于主板上的电池和\/或发热IC。此外,主板还包括设有开口的屏蔽盖,发热IC穿射于屏蔽盖的开口,屏蔽盖贴设于主板上,用于屏蔽主机本体内部的电磁场,以防止主机本体内部各电子元器件之间发生电磁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主板上的电池和\/或发热IC等发热源4均位于壳体1内部的容纳腔11内,为了提高散热组件从发热源4的热采集效率以及快速将所采集的热量从壳体1内部传递至壳体1外,本实施例的散热组件可设置为包括散热部件2及导热部件3两部分,导热部件3连接于发热源4及散热部件2之间,用于采集发热源4的热量并传递至散热部件2,散热部件2与壳体1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将热量传递至壳体1外,从而实现将热量从壳体1内部传出至壳体1外。

进一步地,该散热部件2可选用高散热性材料制成,例如可采用铜、铝以及陶瓷等高吸热散热材料为制作材料,以提高散热效率。与此对应的,导热部件可选用高导热性材料制成,例如可采用金属与石墨复合材料、铜、不锈钢等高吸热导热材料为制作材料,以提高采热导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在壳体1内部的流通途径,以使壳体1内部和壳体1外的空气流通更顺畅,可将用于与壳体1外进行热交换的散热部件2嵌设于容纳腔11的内侧壁111,并将散热孔12开设于内侧壁111对应散热部件2的位置,即相当于将散热部件2设于壳体1上,从而加快散热部件2的散热。采用这样的设计,不仅可合理利用侧壁空间,而且可以实现在散热效率提高的同时不影响智能手表的外观,符合用户对智能主机的外观完整性的要求。

进一步地,以该壳体1为方形壳体1为例,该壳体1包括四个内侧壁111,散热部件2可设于四个内侧壁111的任意内侧壁,且每一内侧壁111可设置多个散热部件2,可根据实际需要和\/或内侧壁111的空间来设计散热部件2的数量,即散热部件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并且每个散热部件2对应设有散热孔12,以使每个散热部件2均能快速散热。上述四个内侧壁111包括分别为两两相对设置的沿长度方向的第一内侧壁11a和沿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内侧壁11b,本实施例以在第一内侧壁11a的其中一个内侧壁上设置一个散热部件2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部件2包括贴合于导热部件3的散热板21和若干散热片22,若干散热片22间隔设于散热板21以增加散热部件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具体地,若干散热片22朝向散热孔12设置,以使散热片22更好地与从壳体1外进入壳体1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壳体1外的空气穿过散热孔12与散热片22进行热交换从而将热量带出壳体1外。

进一步地,为了增强间隔设置的散热片22之间的空气流通,散热部件2还设有对流通道23,该对流通道23可贯通部分或全部散热片22,当对流通道23贯通部分散热片22时,散热片22贯通的区域散热快于不贯通的区域,此设计适用于散热板21温度不均匀的情况,通过贯通温度较高区域的散热片22,以加快温度较高区域的降温效率,从而使散热板21上温度均匀。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散热板22温度均匀,所以将散热部件2设为对流通道23贯通全部散热片22,以提高整个散热部件2的散热效果。散热孔12为若干散热孔12,并且若干散热孔12与对流通道23连通,以使热量在对流通道23和散热孔12之间形成对流,并使得对流风贯穿每一片散热片22,有效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优先采用散热孔12为两个散热孔12的结构设计,在满足对流效果的同时,减少散热孔12的数量有利于智能主机的防水设计。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孔也可其他形状的孔,例如方形孔、三角形孔等等,散热孔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调整,例如为一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等。

更进一步地,散热部件2可通过胶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的第一内侧壁11a,以使散热部件2与壳体1固定为一体,在散热部件2与第一内侧壁11a之间还设有密封圈。采用这种方式,可防止散热孔12的开设给智能主机带来进水的问题,同时也不会影响主机本体的防水设计。

由于散热孔12的设置,灰尘容易从散热孔12进入壳体1内部并积在散热部件2上,从而影响散热部件2的散热。为了防止散热片22上粘附从散热孔12进入的灰尘,壳体1的第一内侧壁11a对应散热孔12的位置设有防尘网,由于没有积尘,散热部件2可一直保持与空气直接接触,从而保持最佳的散热状态。

如图6、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热量采集的效率以及减少导热部件3对主机本体内部空间的占用,该导热部件3可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与主板之间。该导热部件3包括用于从发热源4处采集热量的热采集块31和用于将热量传递至散热板21的导热块32,且该导热块32贴合于散热板21,以实现导热块32与散热板21之间的热量传递。具体地,热采集块31包括相对设置的热采集面312和热传递面313,热采集面312贴设于主板上的发热IC以采集发热源4的热量,由于发热IC由两块小长方体组成,为了更好地采集热量,热采集块31设有与发热IC对应贴合的凸台311,该凸台311上与发热IC相贴合的面即为热采集面312,以高效采集发热IC散发的热量。热传递面313贴设于导热块32,以将热采集块31采集的热量传递至导热块32,再经由导热块32将热量传递至散热部件2,从散热孔12进入壳体1内部的对流风将散热部件2上的热量的带至壳体1外,从而实现将壳体1内部的热量散发至壳体1外。优选地,热传递面313可为平滑的大平面,且热传递面313可与导热块32完全贴合,以紧贴导热块32,提高传热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使导热块32与散热板21之间的导热更充分高效,导热块32上对应散热板21设有热导出部321,且该热导出部321自导热块32延伸至散热板21所在的位置并与散热板21连接,从而实现将热量传递至散热板21。具体地,为提高传热效率以及节省对壳体1内部空间的占用,该热导出部321可为设置在导热部件3上的L字形贴片,该热导出部321的垂直部设于导热块32,该热导出部321的水平部延伸至与散热板21贴合连接,以快速将热量从热导出部321传递至散热板21。

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加工制作,该热导出部321可一体成型于该导热块32。其中,热导出部321的大小可设计为与导热块32相匹配的大小,以使热导出部321与导热块32的导热的接触面积最大,从而提高导热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热导出部321与散热板21的导热效率,可将热导出部321焊接于散热板21,此时,热导出部321紧密贴合于散热板21且中间没有其他介质,导热效率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但对于某些由于材质或组装等原因不适合焊接的情况,可在热导出部321与散热板21的中间填充导热泡棉、导热硅胶、碳纤维、石墨烯等介质,以提高导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当主机本体作为智能手表的主机时,导热部件3还可包括隔热块33,隔热块33可为由玻璃纤维、石棉、岩棉或硅酸盐等隔热材料制成的贴片。隔热块33的一面贴设于导热块32,隔热块33的另一面贴设于壳体1的底部,以隔绝导热块32和壳体1,防止导热块32将热量传递至壳体1的底部,进而可有效防止壳体1的底部温度过高而影响用户佩戴体验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通过将包括散热板和若干散热片的散热部件设于壳体的内侧壁,散热部件上开设贯通若干散热片的对流通道,并将散热孔开设于内侧壁对应散热部件的位置,以使热量在对流通道和散热孔之间形成对流,并使得对流风贯穿每一片散热片,有效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手表,包括智能主机10以及设于智能主机两侧的表带20。表带20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对称连接于第二内侧壁对应的两侧壳体。

此外,对于智能主机的设计和使用请参见实施例一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手表,通过在智能手表上增设散热组件以及在壳体上开设散热孔,可加快壳体内部与壳体外的空气流通,以加快智能手表的散热,使得智能手表温度保持在比较适宜的温度,以保护智能手表的使用寿命不受损害,还可防止壳体内部的热量传递至佩戴者的手臂,用户体验效果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设计图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6297.8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31895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H05K7/20

专利分类号:H05K7/20;G04G17/00

范畴分类:39D;

申请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85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霄边社区东门中路168号

发明人:吴奎;金祖涛

第一发明人:吴奎

当前权利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万振雄;林玉旋

代理机构:44381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德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8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论文和设计-吴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