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交换论文_陈凯,苏秀,鲍玲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湿交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值,传质,交换量,潜热,实验研究,围岩,电晕。

湿交换论文文献综述

陈凯,苏秀,鲍玲玲[1](2019)在《立式高速喷水室热湿交换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ATLAB软件与理论,建立了二维水滴运动方程耦合传热传质方程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分析不同因素以及湿空气饱和程度对立式、高速喷水室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地增加塔高、水气比以及减小水滴直径、水滴速度有利于提高立式高速喷水室传热传质的效果;提高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利于热湿交换效果。同时,为设计立式高速喷水室的结构以及优化热湿交换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苏秀[2](2019)在《立式高速喷水室热湿交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喷水室相比于传统喷水室拥有更多的优势,如占地面积小,处理风量大等。虽然高速喷水室早已提出,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对立式高速喷水室内水滴运动的规律的理论研究不全面;立式高速喷水室的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还存在缺陷;立式高速喷水室热湿交换性能的研究并不完善;立式高速喷水室优化方案的理论依据尚未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MATLAB软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立式高速喷水室内水滴的运动规律以及空气与水热湿交换性能进行了探究,为以后合理的设计立式高速喷水室的结构以及热湿交换过程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基于单个水滴,研究了水滴初速度、空气速度、水滴直径、喷淋角度对水滴二维运动规律的影响,设计并进行正交实验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水滴运动总时间、总路程以及最大水平位移影响的显着性,以水滴在立式高速喷水室内运动时间最长、总路程最长、最大水平位移最短为优化原则,得到最优参数组合。其次,基于耗散理论以及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原理,对水滴二维运动方程耦合空气与水热湿交换微分方程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探究了空气流速、水气比、水滴速度、水滴直径、塔高、喷淋角度、空气相对湿度对高速喷水室热湿交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速度越大,水气比越大,水滴速度越小,空气相对湿度越高,塔高以及喷淋角度适中,立式高速喷水室热湿交换性能越好。最后,分析了湿空气分别沿等温、等焓、等湿线气接近饱和状态时与水进行热湿交换的影响规律,得到空气湿度越大,热湿交换的性能评价指标越佳;设计并进行了正交试验以探究塔高、水滴速度、水滴直径、空气速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初温度、水气比对以全热交换量、耗散热阻、全热交换效率为实验指标的显着性影响规律;并以换热量、全热交换量及耗散热阻为试验指标得到优化参数组合,为提高立式高速喷水室的性能以及优化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9-05-01)

张一夫,倪景峰,戴文智[3](2019)在《基于热湿交换理论的巷道风流温、湿度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巷道风流参数的影响因素、预测风流温湿度的变化规律,结合热湿交换理论,建立了风流与围岩壁面之间热湿交换的数学模型,以及贴体坐标系下围岩内部温度场的导热微分方程;利用数值方法,将围岩内部的导热问题与影响风流参数变化的热湿交换问题耦合起来,并以大柳塔煤矿52505综采工作面为例进行计算,得到了与实测参数较为一致的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风流温度受原始岩温、入风流温度、局部热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风流相对湿度与入风流温、湿度以及井下湿源的数量和强度有关;巷道壁温作为将围岩温度场与风流参数之间关联起来的主要因素,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其数值取决于壁面与风流之间热湿交换以及围岩原始岩温。(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谢厚春,陈延凡,孙世华[4](2018)在《优化冷却塔布水结构提高冷却塔热湿交换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冷却负荷下,针对不同冷却水量反复调节塔顶6组进水阀门仍不能满足6组布水器均匀布水的情况,通过现场调研测量、设计1套符合实际运用的辅助性导流槽,大幅提高布水均匀性,从而提高冷却塔热湿交换效率、降低能耗。(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8年23期)

刘帅[5](2018)在《喷水室内空气与水直接接触的热湿交换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分析了喷水室内空气处理过程中空气与水热湿交换的方向,得出空气状态参数呈现相应变化的原因,以助于选择合适的喷水温度实现预期的空气处理要求。(本文来源于《应用能源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刘庸,段兵兵,张学军,张小斌,赵阳[6](2018)在《直接接触式恒湿设备中热湿交换水箱的结构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接触式恒湿设备对环境湿度的调控效果受到其热湿交换水箱中空气与水热湿交换效率的制约,为提高空气与水的热湿交换效率,在深入分析传热传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CFD软件建立了叁维热湿交换水箱的数学模型,对3种不同结构水箱内的空气处理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较大的空气流速可以获得较高的传热传质速率;水箱中增加导流板能提高空气与水的湿交换速率;"上送上回"式水箱中传质速率受液位高度变化的影响最小,且始终能保持最好的湿交换效果。(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王翔[7](2018)在《热湿交换对静电场及细颗粒物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日益严格的颗粒物排放标准,湿式水膜静电除尘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湿式水膜静电除尘器极板表面连续流动的水膜将极板表面沉积的颗粒冲刷至灰斗。湿式水膜静电除尘器所处理的烟气成分复杂、温/湿度范围广。配套无组织尘排放源的工业用静电除尘器(20~200℃,不饱和);配套湿法脱硫系统的湿式静电除雾器(50~80℃,饱和);用于干式静电除尘增效的错流式干湿耦合静电除尘器(80~150℃,不饱和)。在温/湿度场、流场和静电场的耦合作用下收尘极板表面水膜和烟气间同时进行传热和传质过程,放电空间内形成一非均相分布的温/湿度场。非均相分布的温/湿度场作用下,静电场内电晕放电、颗粒物荷电、迁移和沉积规律发生改变。鉴于此,本文主要以湿式柔性水膜极板静电除尘器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静电场、温度场、湿度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收尘极板表面液膜内水分的迁移,空间温/湿度场的分布及演变规律,非均相分布温度/湿度场对电晕放电及颗粒物荷电、改性、受力、迁移、沉积规律的影响等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围绕着干式和湿式水膜极板静电场中极板表面电晕电流密度分布的差异,从烟气湿度和极板表面液膜两方面对静电场中电晕放电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了不同极配参数下干式和湿式水膜极板表面电晕电流密度的差异。同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干式碳钢和湿式水膜极板静电场内电晕放电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考察了极板表面液膜对电晕放电过程中电场强度、温度和粒子(电子、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湿度增加,静电除尘器的工作电压窗口增大。湿式水膜极板静电场的电晕电流比干式极板静电场高50~80%。湿式水膜极板与干式极板表面电晕电流密度比δ与电晕电流密度分布呈正相关关系。极板表面区域不同,电晕电流密度比δ不同(1<δ<3)。极板表面液膜使极板表面电晕电流密度分布变得不均匀。湿式水膜极板静电场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子温度均大于干式极板静电场,放电区域内的粒子密度(电子、离子)约为干式极板静电场的2倍;2)围绕静态静电场中收尘极板表面液膜的失重规律展开研究,考察了极配形式及液膜属性等参数对极板表面液膜蒸发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适用于直流静电场的液膜蒸发模型。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静电场、温度场、速度场耦合条件下的液膜失重规律并分析了多场协同作用下液膜失重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直流静电场中极板表面液膜中水分子被极化,离子风冲击液膜表面,提高了液膜与烟气间的热质交换速率,液膜蒸发为一等速蒸发过程。液膜添加溶质,蒸发速率受到抑制,液膜蒸发分为等速和降速两个过程,气液接触面首先析出晶体。静电场和流场相互耦合,提高了烟气的湍流强度。温度场提高了分子动能,温度场和静电场耦合作用下的液膜蒸发速率大于单场直接迭加后的蒸发速率。低温度和低流速时,外加静电场对烟气与湿极板表面间热质交换速率的提高更加显着;3)分析了颗粒物在干式和湿式水膜极板静电场中的荷电和荷电颗粒在收尘极板表面堆积形貌、粒径分布特性。以电子在沉积颗粒间的迁移传递过程为基础,分析了湿式水膜极板表面颗粒沉积、长大及脱落机理,明确了极板表面液膜在颗粒物荷电、堆积和脱落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极板表面液膜对颗粒物的荷电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尤其对以扩散荷电为主导机制的颗粒物(Di<0.1 μm)荷电量的提升效果更明显。静电除尘器实现了颗粒物的分级脱除,同一位置处(L=200 cm),湿式水膜极板表面沉积颗粒物中PM2.5的含量大于干式极板(77.32%干式、80.09%湿式),极板表面液膜提高了静电场内颗粒物的沉积效率。干式极板表面颗粒堆积形貌、粒径分布与极板表面电晕电流密度分布一致;湿式水膜极板表面堆积的颗粒呈无规则的散点球状分布;4)研究了烟气与湿式水膜极板表面热湿交换过程中,静电场内温/湿度场的分布及演变规律、出口烟气中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和静电场内颗粒物的脱除特性,明确了热湿交换过程对静电场中颗粒物的作用机制。同时,以出口烟气中团聚体的表面微观形貌为基础,探讨了颗粒物在烟气中水作用下的团聚模型及发展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静电场作用下,极板表面液膜中水分子蒸发趋中运动与带电水合离子趋壁运动相互矛盾,湿度场重新分布,放电空间中湿度场浓淡分离。热湿交换过程中,烟气中亚微米颗粒物(Di<0.1 μm)的数量浓度降低,微米级颗粒物(Di>1 μm)的数量浓度上升,颗粒物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团聚并长大。低热湿交换速率时,颗粒物间团聚形式主要以细颗粒物间相互黏附和细颗粒物黏附粗颗粒物为主,形成的团聚体尺寸较小(Di≈1 μm);高热湿交换速率时,低热湿传递速率下形成的团聚体进一步团聚,团聚体尺寸较大(Di≈3μm),同时粗颗粒间开始相互黏附并形成团聚体。(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3)

陈冬[8](2018)在《基于(火积)理论的上喷式淋室内气—水热湿交换的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气调节与能源应用领域,空气与喷淋水的热湿交换过程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多空气处理及其热回收设备如喷淋室、无填料冷却塔、喷淋式矿井回风热能回收装置等都是利用空气与喷淋水的热湿交换原理来工作的。喷淋换热器作为热湿交换的主要设备,其热湿交换能力对能源消耗、环境保护都有重大的影响。喷淋室内气-水的热湿传递过程是不可逆的,并且不涉及热工转化。但是熵不适合不可逆性传热问题的分析,需要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测量与热工转化无关的传热过程的不可逆性。(火积)代表着一个物体或系统热量传递的总能力。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热量是守恒的,但物体或系统传热能力—(火积)是可以耗散的。因此可用(火积)理论对喷淋室内热湿交换的性能进行分析。本文利用(火积)理论来研究分析上喷式喷淋室内热质交换的规律,从而来分析上喷式喷淋室热质交换系统。首先介绍了几个概念,包括(火积)、(火积)耗散、(火积)耗散热阻。(火积)代表了系统或物体具有的热量传递的总能力。(火积)耗散反映了物体之间由于传热过程的不可逆性而引起的传热能力的降低程度。(火积)耗散热阻表明单位传热量对应的冷热流体传热能力损失的大小,系统换热性能的好坏。其次建立相应的数值计算模型、(火积)分析模型,然后再对所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最后利用Fluent软件,以全热交换量、(火积)耗散、(火积)耗散热阻、全热交换效率为评价指标,从喷淋室结构和气、液初参数出发来分析这些因素对喷淋换热器换热性能包括(火积)耗散、(火积)耗散热阻、全热交换量、全热交换效率的影响规律,从而对喷淋室性能进行分析来提高上喷式喷淋室热湿传递效率,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赵旭,王佳颖,苏秀,鲍玲玲[9](2018)在《立式喷淋室内气-水逆流热湿交换的唯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湿空气与喷淋水传热传质的问题,在唯象模型和实验分析上做了一些研究。首先以不可逆热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描述系统内部传热传质的唯象模型。其次针对不同温度下的入口喷淋水和空气影响规律,运用唯象方程组进行分析,发现在本实验的研究条件下,基于唯象模型的推动力研究与实际工程的参数变化趋势基本吻合,说明该理论模型基本可靠,可用于分析湿空气与喷淋水的传热传质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刘京军[10](2016)在《放热工况下热源塔热湿交换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源塔是一种能够在各个季节利用空气作为冷热源的系统,而且不受空气源热泵结霜等问题的困扰。随着热源塔系统近年来的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实际应用方面,热源塔在夏季是作为高效冷却塔使用,冬季和过渡季节用于制热。随着热源塔不断地被应用到实际工程,热源塔自身的换热量无法同时满足各个季度的问题逐渐显现。因此,热源塔在夏季、过渡季节和冬季的换热量之间的比值,对于热源塔和热源塔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目前,夏季与过渡季节热源塔换热量之间的比值关系,处于空白阶段。本文通过搭建的实验台将数值模拟所需要的参数进行测量,实验的结果用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数值模拟的准确度。热源塔种类繁多,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为开式横流热源塔。所以,本文以开式横流热源塔为研究对象。数值模拟方面,应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时,在空气入口的边界条件选择了更为合适的质量入口,从而改进了数值模拟方法。从模拟结果的塔内速度分布图和压力分布图中可以看出,通过改进空气入口边界条件的设定,在空气入口处塔内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更为合理。应用此方法,初步计算了过渡季节和夏季热源塔换热量的比值,其比值在0.18到0.62之间。实验研究方面,基于相似理论搭建了热源塔系统的模型实验台,在热源塔系统的风量、水量一定的前提下,开展了不同工况下热源塔系统运行的进出口风温湿度和进出口水温的数据记录。实验数据中的系统风量、水量、进口风温度和进口水温度,用作设定数值模拟所需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实验记录的出口水温用作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实验结果显示:在系统风量和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多组工况下实验测得的出口水温与数值模拟结果中的出口水温极为接近,表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准确,该数值模拟方法可用于换热量的计算。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优化数值模拟方法,将数值模拟方法用作计算不同条件下的热源塔过渡季节和夏季换热量之间的比值关系,为实际工程中热源塔和热源塔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12-20)

湿交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速喷水室相比于传统喷水室拥有更多的优势,如占地面积小,处理风量大等。虽然高速喷水室早已提出,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对立式高速喷水室内水滴运动的规律的理论研究不全面;立式高速喷水室的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还存在缺陷;立式高速喷水室热湿交换性能的研究并不完善;立式高速喷水室优化方案的理论依据尚未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MATLAB软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立式高速喷水室内水滴的运动规律以及空气与水热湿交换性能进行了探究,为以后合理的设计立式高速喷水室的结构以及热湿交换过程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基于单个水滴,研究了水滴初速度、空气速度、水滴直径、喷淋角度对水滴二维运动规律的影响,设计并进行正交实验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水滴运动总时间、总路程以及最大水平位移影响的显着性,以水滴在立式高速喷水室内运动时间最长、总路程最长、最大水平位移最短为优化原则,得到最优参数组合。其次,基于耗散理论以及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原理,对水滴二维运动方程耦合空气与水热湿交换微分方程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探究了空气流速、水气比、水滴速度、水滴直径、塔高、喷淋角度、空气相对湿度对高速喷水室热湿交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速度越大,水气比越大,水滴速度越小,空气相对湿度越高,塔高以及喷淋角度适中,立式高速喷水室热湿交换性能越好。最后,分析了湿空气分别沿等温、等焓、等湿线气接近饱和状态时与水进行热湿交换的影响规律,得到空气湿度越大,热湿交换的性能评价指标越佳;设计并进行了正交试验以探究塔高、水滴速度、水滴直径、空气速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初温度、水气比对以全热交换量、耗散热阻、全热交换效率为实验指标的显着性影响规律;并以换热量、全热交换量及耗散热阻为试验指标得到优化参数组合,为提高立式高速喷水室的性能以及优化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湿交换论文参考文献

[1].陈凯,苏秀,鲍玲玲.立式高速喷水室热湿交换性能优化[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9

[2].苏秀.立式高速喷水室热湿交换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

[3].张一夫,倪景峰,戴文智.基于热湿交换理论的巷道风流温、湿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4].谢厚春,陈延凡,孙世华.优化冷却塔布水结构提高冷却塔热湿交换效率[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

[5].刘帅.喷水室内空气与水直接接触的热湿交换过程分析[J].应用能源技术.2018

[6].刘庸,段兵兵,张学军,张小斌,赵阳.直接接触式恒湿设备中热湿交换水箱的结构优化分析[J].低温工程.2018

[7].王翔.热湿交换对静电场及细颗粒物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8

[8].陈冬.基于(火积)理论的上喷式淋室内气—水热湿交换的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

[9].赵旭,王佳颖,苏秀,鲍玲玲.立式喷淋室内气-水逆流热湿交换的唯象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刘京军.放热工况下热源塔热湿交换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干燥100d的湿度分布云图(原配合比)无压尾水洞引风过程热湿交换示...1江仓矿区地理位置示意图Fig.1Ma...围岩内轴向网格划分及壁面、风流热~#...气-水热湿交换的实际和理想传热...沿等焓线的湿空气与喷淋水热湿交

标签:;  ;  ;  ;  ;  ;  ;  

湿交换论文_陈凯,苏秀,鲍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