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认认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可否认认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否认认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协议,安全性,接收者,中间人,对数,密钥,时限。

可否认认证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勇,鲁龙,曾晟珂,何明星[1](2016)在《适用于多方协议的可否认认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否认认证不仅可以像数字签名那样实现消息认证,且非公开可验证性使其可以满足许多签名不能满足的需求,如隐私保护等。研究了如何在多方协议中实现完全可否认认证,利用承诺方案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多方协议的可否认认证。该方案作为一种一般化的方法,能够为大多数多方协议实现可否认认证,如可否认的群密钥协商协议等,形式化了方案的敌手模型并严格证明了方案的安全性,为研究可否认认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曾晟珂,何明星,唐明伟[2](2015)在《基于多接收者加密算法的可否认环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否认的环认证协议允许消息的发送者匿名地认证某消息,而在认证的同时,消息接收方却不能够向第叁方揭示此次认证的发生,即消息发送方可以否认该认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多接收者加密算法的可否认环认证协议。消息接收者运行基于多接收者的加密算法对认证码进行加密,并将结果发送给消息发送方。发送方解密后得到认证码,并利用该认证码对消息进行认证。该协议构造简单,仅需要2轮通信。多接收者加密算法保护了发送者的隐私,且其可否认性在并发环境中成立。(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邵飞,孟博[3](2014)在《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非交互式可否认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否认认证协议作为一种安全协议,被用在如电子选举等许多特殊领域中,由于交互式可否认认证协议的多次交互带来的安全隐患,非交互式可否认认证协议引起了更多的重视,提出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非交互式可否认认证协议,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提高了密钥的保密性,保证了非交互式协议的安全,构建的非交互式可否认协议可以抵抗重放攻击、伪造攻击、冒充攻击和已知会话密钥攻击,基于形式化方法对该协议的可否认性进行了证明,最后通过与其他协议的比较,说明了该协议的安全性和高效.(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4年01期)

赵耿,孙锦慧[4](2013)在《一种基于混沌映射的可否认认证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Chebyshev混沌映射和RSA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可否认认证方案。该方案可操作性强,不仅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运算效率,还可以防止中间人攻击,在电子选举和网上谈判等系统中可以确保公平性以及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曾晟珂,秦志光[5](2013)在《并发环境下可否认的环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于时限的承诺方案、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系统以及环签名算法,提出了一个可否认的环认证协议。在提出的协议中,即使环内所有成员的私钥都被俘获,协议的匿名性仍然保持。与相关的可否认的环认证协议相比,提出的协议通信轮数最少。证明表明,该可否认的环认证协议满足消息源匿名性、健壮性,并且在并发环境下仍然保持可否认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3年12期)

张媛[6](2012)在《可否认的认证协议的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贸易、娱乐、通信和教育等活动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在实际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网络活动的安全性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认证技术是信息安全研究的重要方面,可否认的认证是一种特殊的认证技术。可否认的认证协议是指这样一类协议:指定的消息接收者能够验证消息的来源,但是该接收者不能向任何第叁方证明消息的来源。所谓“不能向任何第叁方证明消息的来源”,是指接收者可以使用自己的私钥和发送者发送的信息,构造收发双方进行交互的所有参数。因此,即使接收者将秘密信息泄露出去,第叁方也没有能力辨认出泄露消息的来源,即:接收者无法说服第叁方相信被泄露的消息确实来自于发送者。所以,发送者可以向恶意第叁方否认自己发送过的消息。可否认的认证由于具有向恶意第叁方否认参与通信过程或者否认通信信息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商务、网络选举、电子竞标、电子协商、电子教学等网络活动中,保证消息的可信性和完备性,以及网络活动的安全性和公平性。本文通过分析比对不同的可否认认证协议,详细研究了可否认认证协议的基础背景、基本知识、应用场景以及安全理论。对可否认的认证协议的漏洞、存在的攻击形式行了详细的研究,针对不同的漏洞,提出了改进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案在安全性方面的异同,设计了新的可否认认证协议并证明了其安全性。首先,本文详细描述了可否认认证的概念、研究历史和应用场景,介绍了相关基础知识,提出了对可否认认证协议进行分类的新的标准:强可否认性和弱可否认性。根据可否认认证方案的安全性所依赖的各种困难问题,对可否认认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并且指出了可否认认证协议中常见的攻击类型。其次,本文以基于Diffie-Hellman困难问题的可否认认证协议为例,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基于传统困难问题的可否认认证协议:阐述了基于传统困难问题的可否认认证协议的思路和安全性,通过对经典协议的分析,对协议存在的攻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改进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广义ElGamal签名方案的通用加密的可否认认证协议,该协议具有完备性、可否认性的特征,可以抵抗伪造攻击、伪装攻击和KCI攻击等中间人攻击,并且,在该协议中,收发双方可以相互认证。最后,本文对基于双线性对困难问题的可否认认证协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双线性对困难问题的可否认认证协议的安全模型,给出了可否认性和自适应选择信息攻击下的不可伪造性的形式化定义;设计了一个新的基于双线性对的通用加密可否认认证协议,并形式化地证明了其具有可否认性和自适应选择信息攻击下的不可伪造性,并且具有完备性,收发双方可以相互确认身份,而且能够抵抗重放攻击和中间人攻击。(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4-20)

崔敏[7](2012)在《一个适合多播的可否认源认证协议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事务逐渐能在网络上实现,比如网上谈判、电子投票、电子商务等。这些网络应用有个共同的特殊需求:用户的隐私数据不允许被第叁方获取,这包括用户发送的数据和用户发送数据的行为记录,于是产生了可否认源认证的概念。可否认源认证协议是一种特殊的认证协议,它允许消息的接收方认证发送方的身份,但接收方不能向任何第叁方证明消息的来源。目前已有一些关于可否认源认证的研究成果出现,但是这些成果都是基于单播环境的,多播环境下的可否认源认证的研究尚未见诸文献。在多播系统中,要求成员可以随时变化,并且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信息交互量要尽量小,所以多播环境下的可否认源认证协议应与单播环境下不同,需要重新设计。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双线性对,通过引入附条件对,设计了一个适合多播的可否认源认证协议DMSA协议不要求接收方一直在线;允许接收方随时变动,能很好地处理成员关系的变化。(2)基于双线性对,设计了一个匿名认证方案BAA,在本方案中,除了达到了发送方匿名的特性外,用户还可以在不需要可信第叁方参与的情况下更新自己的临时身份信息,可信第叁方也不需要维持用户临时信息等数据,减少了整个方案对可信第叁方的依赖。(3)基于上述两个基础协议,设计了一个可否认源认证协议的上层协议——一个匿名通信方案BAC。方案实现了发送方的完全匿名,即除可信第叁方外的任何第叁方和接收方都不能确认通信发送方的真实身份。(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2-04-01)

李志敏,徐馨,李存华[8](2012)在《一个基于身份的非交互可否认源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否认源认证方案能够让接收方确认消息发送方的身份,但不能向第叁方证明发送方的身份,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假定计算Diffie-Hellman问题是困难的前提下,利用双线性对,构造了一个基于身份的非交互可否认源认证协议,并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证明了方案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新提出的协议可以抵抗伪造攻击、假冒攻击、中间人攻击以及重放攻击等。该协议基于身份,不需要证书,可简化密钥管理;其通信和计算效率较高,实现简单,可用于计算能力受限的设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2年02期)

侍伟敏[9](2011)在《一种基于身份的可否认认证协议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非交互式的可否认认证协议的安全评估,将密钥泄漏(key-compromise impersonation,KCI)安全属性重新定义为发送方密钥泄漏(sender key-compromise impersonation,SKCI)安全属性,并针对Cao方案存在的发送方密钥泄漏攻击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该方案同原方案相比减少了6次对运算且通信双方的交互次数减少了2次.另外,与同类Liao的改进方案相比,本文方案不需要增加签名机制即可实现身份认证且同时满足可认证性、否认性和发送方密钥泄漏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范成瑜,张自力[10](2010)在《一种用于电子投票领域中的可否认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护投票人在电子投票领域中的投票自由,利用基于双线性对的指定验证者签名提出一种可否认认证协议,并分析了安全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可否认认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可否认的环认证协议允许消息的发送者匿名地认证某消息,而在认证的同时,消息接收方却不能够向第叁方揭示此次认证的发生,即消息发送方可以否认该认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多接收者加密算法的可否认环认证协议。消息接收者运行基于多接收者的加密算法对认证码进行加密,并将结果发送给消息发送方。发送方解密后得到认证码,并利用该认证码对消息进行认证。该协议构造简单,仅需要2轮通信。多接收者加密算法保护了发送者的隐私,且其可否认性在并发环境中成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否认认证论文参考文献

[1].陈勇,鲁龙,曾晟珂,何明星.适用于多方协议的可否认认证[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6

[2].曾晟珂,何明星,唐明伟.基于多接收者加密算法的可否认环认证协议[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邵飞,孟博.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非交互式可否认认证协议[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4

[4].赵耿,孙锦慧.一种基于混沌映射的可否认认证方案[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3

[5].曾晟珂,秦志光.并发环境下可否认的环认证协议[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

[6].张媛.可否认的认证协议的研究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2

[7].崔敏.一个适合多播的可否认源认证协议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2

[8].李志敏,徐馨,李存华.一个基于身份的非交互可否认源认证协议[J].计算机应用.2012

[9].侍伟敏.一种基于身份的可否认认证协议的改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

[10].范成瑜,张自力.一种用于电子投票领域中的可否认认证协议[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标签:;  ;  ;  ;  ;  ;  ;  

可否认认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